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话说得好(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家规家训)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呼志强编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训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家训可以说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存在。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历史已经证明,许多大家族的兴旺,并不是靠财富的积累,而是靠家族理念的传承。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被称为“家训”,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女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拿来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海,家训就是大海中出产的一颗明亮的珍珠。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及的。

家训是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堪为“一家之法”。在任何历史时期,家训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都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是国法之外的重要补充与辅助手段。“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

家训萌芽于三皇五帝时期,初步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清末与民国时期,传统家训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与西风渐进、时代变革有关。

中国流传至今比较有名的家训大多是帝王将相、仕宦之家和士大夫的各种作品,至于更多的平民家庭的家训,有的可以从各种族谱、家谱中找到,而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家庭、家族内部口口相传而被人们所了解。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家训,都可以找到许多共通的内容。这共通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修身齐家”“为人处世”“读书勉学”。

1.关于修身齐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处理好家庭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家训认为,在家庭里,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做到夫妻和顺,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其次要处理兄弟关系,做到兄友弟恭;再次要处理好长少关系,做到父慈子孝,为人父持家要宽严有度,有家主风范,而为人子要恪尽孝道;家主要善于持家,要勤勉、节俭、仁厚,家庭要和睦友爱,齐心协力;等等。

除了“齐家”,还需“修身”,中国传统家训认为,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如果胸无大志,三心二意,就会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人生需有志,用正确的目标引领人生历程,因此要强调人生中立志的重要作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晋人嵇康曾说:“人无志,非人也。”明人杨继盛曾说:“人须要立志。”立志,对于修身是十分重要的。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还要志在圣贤,矢志不渝地追求远大理想,并时刻砥砺自己。

2.关于为人处世

中国家训中讲如何“为人处世”的比比皆是,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宽厚”“交友”“谦恭”和“助人”等。在为人处世方面,传统家训认为,要谦和诚实,以礼相待;要戒除骄狂做『曼的作风;要善于扬人之长;戒己之短;要设身处地,善于留有余地,灵活机智;等等。如宋人袁采说:“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明人杨继盛说:“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这些看法,对于人们增强自我修养,在处世为人上树立好的德行,是有积极的启发性的。

中国传统家训还认为,人生在世,难免同人打交道,有时还少不了有交友的需求。交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交友中,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要慎交友、择友务贤。汉末魏初名士刘虞(yi,180—221)说:“交友之美,在于得贤,不可不详。”他们将交友看成人生中的大事,所以强调慎重对待。

3.关于读书勉学

中国传统家训认为,人非生而知之,人非生而圣贤,所谓知识和圣贤,都是勤学的结果。人必须向社会实践学习,向古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如果离开了学习,是不可能立身处世的。他们认为,知识只属于那些勤奋学习的人,学习的志趣越高,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取得的成就也就越突出。宋人欧阳修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关于学习方法,强调勤、恒、苦、知、行和终生不渝,等等,如唐人韩愈说:“诗书乃勤有,不勤腹中空。”清人章学诚说:“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陆游认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家训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一是引用儒家经典,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子孙进行教育,《颜氏家训》是这类家训的代表。

二是不做理论上的论证,不进行陈述铺染,而是直接定出家训条款,让家人共同遵守。

三是利用书信的形式,经常对子孙进行教育,久而集成册子,这种形式的家训以曾国藩的《曾文正公治家全书》为代表。

P1-3

目录

第一章 家训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关于修身齐家

2.关于为人处世

3.关于读书勉学

 二、中华家训的源起

 三、名家诸多的秦汉魏晋家训

 四、灵活多样的唐宋家训

1.唐代家训

2.宋代家训

 五、从顶峰到低谷的明清家训

 六、今天,我们还需要家训吗

 七、家训鉴赏

1.孔子族规家训

2.朱柏庐和《朱子家训》

第二章 教子有道,不远不近才正好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半鱼之训”,教子为官

2.林语堂的童年

3.周恩来的十条家训

 三、家训自悟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从构建和谐家庭着手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杨万里的妻子实践“修德”

2.对待家人须宽宏大量

3.让一让,六尺巷

 三、家训自悟

第四章 做事先做人,处世要谦恭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嵇康劝诫儿子恭谨小心

2.郭子仪虚怀能容

3.梁实秋的教子经验

 三、家训自悟

第五章 立志成才,找准人生方向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诸葛亮的《诫子书》

2.孔臧的《诫子书》

3.李嘉诚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三、家训自悟

第六章 反省自己,以德行天下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张绪教导儿子要勤勉

2.代子谦让的张廷玉

3.叶圣陶的教子心得

 三、家训自悟

第七章 择益友远损友,把握交友之道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患难见真情的苟巨伯

2.欧阳修和吕公著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家训自悟

第八章 好好学习,将读书与担天下之任结合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刻苦学习的范仲淹

2.毛泽东教子好好学习

3.爱读书的李嘉诚

 三、家训自悟

第九章 勤可以丰家,俭可以长久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注重节俭的唐太宗

2.勤俭的范仲淹

三、家训旧悟

第十章 尽孝感恩,做孝顺孩子

 一、家训集锦

 二、家训故事

1.孝敬老人的李晟

2.毛泽东深情祭母

3.鲁迅终生孝母

 三、家训自悟

序言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央电视台曾经做了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家训、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很有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风是家训的外在表现,家训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中国历史上许多影响深远的家训总是与历史深远的家庭、家族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本家训,几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一首家教史诗。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都留有家训。

传统家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和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主要包括: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宽厚谦敬、习业自立、励志勉学、修身养德、审择交友、近善远佞、和待乡邻、洁身自好、力戒恶习、勤劳节俭以及孝顺父母等方面的训导。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传统家训的内容有些缺陷,但从总体上看,仍不失为先人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现阶段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家训”的地位和作用,在继承家训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时,赋予家训以新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内容,使之能够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每个家庭要结合家庭自身的情况特点,制订符合自己家庭的“家训”,让“长少有序”“睦亲齐家”“宽厚谦敬”“近善远佞”“宽厚谦恭”“克勤克俭”“孝顺父母”等成为每个家庭的亮丽名片。

今天的学校教育,大多还是知识与技能教育,有知识有技能不一定就有修养,文化高不一定素质高。因此,现代社会的家庭仍不失为基本的家教场所。“家”在中国历史上承载有太多的意义,古人已经认识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与基础的重要地位,如果能够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就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那么,在他们成人之后,就会成为讲道德、讲规范、讲礼仪、讲文明的好人。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历代古籍中,把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家规、家训梳理、筛选出来,拾掇成篇,希望能对现在的青少年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统领全书,讲了家训的过去现在,也明确了家训的重要性。第二章到第十章分门别类,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名家警句、家训故事,有利于扩大青少年读者的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促进他们思考和感悟。本书还设置了“家训自悟”栏目,使青少年能在古代家训中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明确努力的方向。寓于本书作者水平,书稿不足之处颇多,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5月

内容推荐

呼志强编著的《老话说得好(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家规家训)》是一本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本书以青少年优秀品德的养成为出发点,从修身、齐家、处世、立志、劝学、勤俭……等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代家训经典句、段,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阐述了如何做品德美的人、做有道德的人、做诚实守礼的人,等等。书中还引用了大量名人故事,从中引出道理或升华出观点,引导青少年循着古今思想家们对品德养成的深邃见解,去探求增加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编辑推荐

家训家规作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是数千年来我国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凝聚着历代先贤家庭教育的智慧,书写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

呼志强编著的《老话说得好(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家规家训)》梳理了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从修身、齐家、为政、立志、劝学、处世等方面,系统、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家规、家训,并精心选取了数十位著名人物的家训家规故事,以飨读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