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艾芙·居里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突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作为历史上罕见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被许多评论家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睿智、她的刻苦、她的淡泊、她的优雅,激励了很多后来人。

艾芙·居里为她的母亲著了这本言情并茂的传记《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使后人得以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自强不息的一生,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她的劳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由居里夫人小女儿艾芙·居里著的传记《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书中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介绍了居里夫人及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科学工作和生活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结尾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她所得的各种荣誉名称以及居里夫人年表。全书文字生动流畅,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二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上广为发行。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数十年间一直畅销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引导他(她)们走上了科学道路。

目录

前言

第一卷

 第一章 玛妮雅

 第二章 悲哀日子

 第三章 少年时期

 第四章 职务

 第五章 家庭女教师

 第六章 长期忍耐……

 第七章 逃脱

第二卷

 第八章 巴黎

 第九章 每月四十卢布

 第十章 比埃尔·居里

 第十一章 青年夫妇

 第十二章 镭的发现

 第十三章 棚屋中的四年

 第十四章 艰苦生活

 第十五章 博士论文和五分钟谈话

 第十六章 仇敌

 第十七章 每日

 第十八章 1906年4月19日

第三卷

 第十九章 单独

 第二十章 成功和磨难

 第二十一章 战争

 第二十二章 和平——在拉古埃斯特的假期

 第二十三章 美国

 第二十四章 开花

 第二十五章 圣路易岛

 第二十六章 实验室

 第二十七章 使命告终

附录

 一 居里夫人所得奖金

 二 居里夫人所得奖章

 三 居里夫人所得名誉头衔

居里夫人年表(1867-1934) 陈新 陈兆福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玛妮雅

诺佛立普基路的那所中学,到星期日总是静悄悄的。石头的三角门额下面镌刻着“男子中学”几个俄文字,正门上了闩,那有柱子的前厅就像一座荒废的庙宇。没有人在这所长而低的两层楼房里活动,在那些光线充足的屋子里,整齐排列着黑色的木制课桌,上面都有裁纸刀划的刀痕和刻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除了圣母教堂唤人作晚祷的钟声,和不时由街上断续传来两轮送货车的车轮滚动声,或拉四轮马车的马儿懒洋洋的马蹄声之外,再听不见任何声音。在围着前院的篱栅里面,学校的四棵既不鲜明也不繁盛的紫丁香正开着花;穿着星期日盛装的过路人,有时候因为闻到一股甜香而惊讶地回过头来。虽然那时候5月还没有过完,天气却已经很热了,在华沙,日头同冰霜一样严酷,一样强烈。

但是这种安息日的宁静被一片声音扰乱了。在这所建筑物左翼第一层里,住着这所学校的物理学教师兼副督学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由那里传来一种奇怪活动的震耳的回音。先是锤子敲打声,没有次序也没有节奏;接着是建筑物坍倒的轰响,夹着尖锐的喊声;然后又是锤子敲打声……并且有用波兰语喊的简短命令:

“海拉,我没有弹药了!”

“塔,约瑟夫,……瞄准那座塔!”

“玛妮雅让开!”

“怎么啦,我给你拿木块呢!”

“啊!啊!!啊!!!”

哗啦一声,木块轰隆隆地在打蜡的嵌木地板上滚动,那座塔不见了。叫喊声更响了,一些当作炮弹的木块飞着,撞击着……

这个战场是一间很宽敞的正方形屋子,窗户朝着学校的里院,屋子四角有四张小孩子的床。四个五岁到九岁的孩子,正在屋里大喊大叫地玩打仗游戏。这些小斯可罗多夫斯基的喜欢玩纸牌的叔叔,在圣诞夜给了他们一套建筑玩具,他决没有料到他的礼物竟给派了这样的用途。有几天,约瑟夫、布罗妮雅、海拉、玛妮雅乖乖地照着他们在那个大木匣里找着的模型造城堡、桥梁和教堂。但是,不久这些木条木块就有了新用途,短橡木条成了大炮,小木块成了子弹,而这些小工程师都成了陆军元帅。

约瑟夫匍匐在地板上,向前推进着,把炮一步步向对方移动。就是在酣战中,他那健康的孩子气的脸上,仍不失军队指挥官应有的庄严神色:在这四个孩子中,他的年龄最大,知识最丰富,而且是唯一的男子。他周围都是女孩,衣服穿得一样,并且在她们的星期日穿的衣服上,都戴着褶领,系着深色有花边的小围裙……

说句公道话:这些女孩子都打得很好。海拉是约瑟夫的同盟,她眼睛炯炯有神,闪现一股蛮劲儿。她因为自己只有六岁半而生气,羡慕布罗妮雅有八岁;她要把木块扔得更远,更有力量。布罗妮雅是一个极活泼的胖女孩,当她挥手动脚保护她那排在两个窗户之间的队伍时,她的一头金发便在空中甩来甩去。

布罗妮雅旁边有一个很小的副官,用带花边的围裙兜军火,由这一队飞跑到那一队,忙得不可开交;她的脸红得像火,她的嘴唇因为喊得太多、笑得太多,都焦了……

“玛妮雅!”

这个小孩正跑的时候,听见这一声就站住了,放松紧握在胸前的围裙,一堆木块撒了一地。

“什么事呀?”

素希雅,五个小斯可罗多夫斯基里最大的一个,刚走进这间屋子。她虽不到十二岁,可是在弟弟妹妹中间,她就像个大人了。她的灰色长发梳向后面,很随便地披在肩上;她有一张热情洋溢的美丽面庞;一双清秀的灰色眼睛,显得富于梦想。(P7-9)

序言

玛丽·居里一生中伟大事迹极多,所以人们都喜欢像说传奇那样叙述她的历史。

她是一个女子,属于一个当时被压迫的民族,她家境贫寒,姿容美丽。

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她离开她的祖国波兰到巴黎去求学;她在巴黎度过了好几年艰苦孤寂的生活。

她遇上一个像她一样有天才的人,和他结了婚。他们的幸福,其性质是与众不同的。

玛丽和比埃尔·居里以最顽强、最枯燥的努力,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物体——镭。这个发现不仅产生了一种新科学和一种新哲学,还给人类带来了治疗一种可怕疾病的方法。

正当这两位学者誉满全球的时候,玛丽遭到了丧偶的不幸;顷刻之间,死神便夺去了她那非凡的伴侣。

但是她不顾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疾病,独力继续进行既定的工作,使夫妻两共同创造的科学大放异彩。

她完全贡献出了她的余生:她把她的热诚和健康贡献给在战争中受伤的人,后来,把她的忠告、学识和全部时间贡献给她的学生,贡献给由世界各地去的未来学者。

使命完成之后,她力竭而死;她终身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

对这个神话般的故事哪怕加上极小的虚饰,我认为都是莫大的罪过。我所叙述的事迹,都是我确实知道的,我没有改换一句重要的言词,也没有捏造一件衣服的颜色,事情都确实发生过,引用的话也都的确说过。

我感谢我的波兰亲戚,尤其感谢我母亲最亲近的伴侣——我的大姨妈德卢斯卡夫人,她为我提供了珍贵的函件和关于这位学者青年时期事迹的直接证物。玛丽·居里遗留的私人文件和简短的传记草稿,无数官方文件,我感激不尽的法国朋友和波兰朋友的记述和信札,我姐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姐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和我自己的回忆,帮助我追忆起这位学者近年的事迹。

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些就是玛丽·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我希望读者在人生暂时的荣枯浮沉中,能随时加以辨识。

因为她有这样纯洁的灵魂,她毫不顾惜地拒绝了有天才的人可以由盛名得来的种种利益。

世界要她扮演的角色使她感到痛苦。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愿表示亲昵,也不愿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

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  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三十七岁。等我长大到能够了解她的时候,她已经是个声名卓著的上了年纪的妇女;然而这位“著名学者”对我来说却是极其生疏的,无疑这是因为玛丽·居里心里就没有自认为是个什么著名学者。而和我住在一起的,似乎永远是那个富于梦想的穷学生,是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很久的那个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玛丽·居里一直到去世的时候,总带着和那个女孩相似的地方;她那漫长的艰苦灿烂的生涯,并没有使她更伟大或更渺小,也没有抬高或贬低了她。直到弥留,她仍然温和、坚决、胆小而且好奇,一如在她那默默无闻的早年时期。

若用政府给大人物们那样隆重的葬仪来安葬她,未免亵渎。她是在夏日的花丛中,以最简单、最安静的仪式葬在一个乡间墓地里,似乎她刚刚结束的一生与其他千千万万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我深愿具有作家的才能,以便能够说出这位不朽的女学生如何像个陌生人那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完全不为外物所移,纯出自然,并且对自己的惊人命运几乎毫无觉察。

艾芙·居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