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隔了河的会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阿贝尔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三者的阅读——致敬娜杰日达

读曼德尔施塔姆十余年了。记得是从台版《时代的喧嚣》开始的。他不是孤独的,他属于阿克梅派——孤独派。我的阅读便也不是孤独的,总是结合了对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乃至布罗茨基的阅读。

曼德尔施塔姆是阿克梅派这个异类中的异类。迄今为止,他是我最爱的一个诗人和作家,也是影响我(灵魂和审美)最深的作家。他爱惜自己的生命,但并不怕死。他单纯得、真实得像西伯利亚的一棵耐寒的白桦树。他跟斯大林叫板,不是针对政治,而是针对审美,单纯出于厌恶。

早在第一本书,即《曼德尔施塔姆夫人回忆录》出版之前,我就产生过为诗人写一出剧本的冲动,名字都取好了,叫《被黑色担架抬走的昨天的太阳》。这黑色的担架不是营救,更不是救赎,这些抬担架的人是屠杀者。是一个时代、一种主义,以及人性的沉渣泛起、人性之恶的世纪性失控。

我的剧本是想写一些细节。诗人肉体与灵魂的细节,包括在绞肉机里的疼痛,包括诗歌写作中灵感的清澈与高贵,包括在茨维塔耶娃面前的慌乱与跟阿赫玛托娃在一起的温暖与自在。我想写一些形象,一些瞬间,真实地呈现诗人的生活场景和灵魂悸动。一颗活的太阳被乌黑的担架抬走,这悲剧有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担架是铸铁锻造的,太阳奄奄一息,余温已达不到熔化钢铁的温度。这颗内敛的肉体的太阳,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起码的能量补给,不写诗时灵魂如游丝,无法抵抗整个时代暴涨的污水。我下细看过诗人的相片,差不多是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岁这个阶段提前变老的,特别是1934年第一次被捕后。很明显,都知道是什么在煎熬他的肉体、什么又在磨蚀他的灵魂……我构思中的剧本的结尾:黑色担架换成了白色担架,诗人远离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远离了俄罗斯广袤血腥的土地,甚至远离了俄罗斯的现实与传统,走到了太平洋西岸,他的下沉有一棵大树衬托。大树的枝叶像一个怀抱、一双手,托住他,最后便是白色担架,抬着染上太平洋蓝色的他。不是升天,而是降落在了地平线下。

这里我要写的是诗人的遗孀——遗孀这个词,本身自带了一种苦难,以及一种苦难过后的优抚。我更愿意称她为诗人的未亡人。诗人被黑色担架抬走,她幸存了下来,先是保存他、守住他,破冰之后,又进入他(他的遗产,他的时代,他的记忆,他的创作的可能性)。几年前,我保存过她年轻时的一张照片,是我喜欢的脸型和气质,我甚至有一种隐秘的不好示人的想法:拿她做我莫须有的情人。她的眼唇、嘴唇都很好看,下颌圆润而富有轮廓。她老年后的样貌有点男性化,眼神有些桀骜不驯。这是她应该有的样子,一个人记忆一个爱人、一个时代、一拨诗人,一个人抵抗渐融的寒冬且随时遭遇倒春寒,不男性化撑得住吗?男性化也是艺术气质,因为她大器晚成,绝境成就她写出了两本砖头厚的大书。

我为什么爱她,或者说为什么追随她?因为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跟曼德尔施塔姆相好之后,没有见异思迁,不管曼德尔施塔姆遇到什么麻烦、个人生活出了什么状况,她从内里、从价值观与审美都跟诗人保持一致,这些价值观与审美就像根从内里把两个人相连。婚姻也是这样,灌满爱情,从肉体到内心将两个人融合。

有时,我会觉得他俩是超现实的——在一个特殊时代超现实。因为这一点,我又觉得他俩在一起是种天意。不单纯是人为的,是天意便会无条件顺从,且毫不勉强。我不知道厄运与苦难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占多大份额,是不是逆境成就爱情?假如没有革命、没有布尔什维克和斯大林,一直生活在和平时代,他们的关系还会这样吗?

……

P3-5

书评(媒体评论)

阿贝尔随笔的视角相当奇妙,语言层次丰富,叙述产生一种曼妙的速度,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沟壑和秘密相连,表现出十足张力,也给了文本以诗意的质地。

——阿来

阿贝尔是一位值得敬重的作家。僻居川西北群山之间,沉默而又坚定地书写,让人读到了世间已日渐稀少的文学正义和男人风骨。

——黑陶

一个共生的岛屿,四周布满挑战和暗流;危险对于现时代的每一位写作者,似乎是一种自然的境遇。更何况偏居川西北的阿贝尔,以及他耳畔的俄罗斯风暴……

——庞培

目录

第一辑 隔了河的会见

 第三者的阅读——致敬娜杰日达

 国美视野——纳博科夫的偏激

 隔了河的会见——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俄罗斯的烈性甜酒——茨维塔耶娃和围绕她的星辰

 夏日与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死

 大于一——乔治·桑与肖邦

 乱发粘裹沥青的巴黎时代——莫里斯·萨克斯笔下的巴黎文艺

 黑夜与含蓄的美学——卡夫卡与菲利斯、鲁迅与许广平的婚恋

 步行街——本雅明时代之后的公共空间

 春天里没有阳光——沈从文在1931年春

第二辑 活在记忆的个体

 云上的荒野

 时间差

 浅海

 辩护

 活在记忆的个体

 桂香楼的拖拉机站

 国营理发店

 涪江畔

 南方水时间

 陕北记

 成都随笔

 脚印开花

内容推荐

散文集《隔了河的会见》是作家阿贝尔对世界级文学大师的敬仰和观望,传记式地呈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回溯历史,贯穿今日与未来。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东西。此书体现出阿贝尔的阅读深度和文字功底,帮助解读经典,引发哲思。

编辑推荐

《隔了河的会见》是作家阿贝尔著的一部散文集,分“隔了河的会见”、“活在记忆的个体”两辑编排,共收文22篇,包括《第三者的阅读——致敬娜杰日达》、《隔了河的会见——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云上的荒野》、《南方水时间》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洞见,隐秘的情感暗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