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出离(都市人的乡居生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伟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抛离故土,奔赴大都市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更大空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而与此同时,一股逆城市化的涓流也在逐渐行成。一些人从大都市里出逃,去到乡野寻找更为适意的人生。

他们当中有的已经功成名就,有的则是前程似锦,

他们为何会突然转身出离红尘,甘做乡野里的闲云野鹤?他们曾有着怎样的人生境遇和心路历程?又是如何生存并实现乡居梦想的呢?

资深电视人、作家谢伟,历时三年,展开田野调查,寻访数十位幽居乡野的都市人,深度剖析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向读者奉献了一部“非虚构类”的文学作品,深情讲述具有代表性的十个人物故事。

《出离(都市人的乡居生活)》,真相与答案尽在其中。

内容推荐

《出离(都市人的乡居生活)》作者谢伟讲述了10个都市人实现乡居梦想的故事。这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是“逆城市化”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大城市里讨生活代价是昂贵的,城市越大,人就变得越小,你在那里算不得什么,你身体有多累,心里有多苦,没人会关心。这便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惶惑与焦虑,也开始了对高速度、高能耗、高压力的“三高”生活模式的反思。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性价比实在不高,极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甚而戕害了身体,弄丢了魂魄。于是,他们从灯红酒绿的繁华中出走,从千人一面的生活里消隐,去到幽寂的山林间找寻身心的归宿。

目录

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把日子种进故乡的泥土

在木板上雕刻流年碎影

碧螺峰下一放翁

发现一朵植物的更多可能

安卧在自己的本性里

面朝洱海四季花开

侧身进入日子的边缘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此乃山中一散仙

试读章节

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初春时节,川西坝子的各种花卉陆续绽放,大片的油菜花也盛开在万里平畴,轰轰烈烈,欣欣向荣。这时,去蓉城的郊外踏青、赏花的人就多了起来。一刷朋友圈,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一片烂漫热烈,全是些有关花事的消息。我便觉得已经没有出门的必要了,在家看朋友们的现场直播就已是很好的享受。

刷屏刷到手软的时候,一个帖子随着向上的惯性滚到屏幕的中央,点开来,是朋友不知转自何处的一条消息,说是在成都近郊的金堂乡下,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弃繁华而退隐乡野,撂下在广州经营多年的事业,来到乡间养花种草、读书绘画,过着桃花源般的日子。帖子中的四张图片有三张都是一望无际的花海,另一张是夫妻二人在室内读书、画画的情景。我的心跳立即就加速了,浑身毛孔大张。我知道,这便是我要寻找的隐者。

但我如何能在“金堂乡下”大海捞针般地找到“一对中年夫妇”呢?四处打听均无消息,让我十分沮丧。过了月余,偶看电视,竟有新闻短片介绍这对夫妇种花的事情,记者竟然还是我的同事,便要来了他们的电话,正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择了晴日,驱车出东门,行百余里,便寻到了一片灿烂的花海。

我没有急着去见那夫妇二人,远远地站在坡地上欣赏这山谷里花的巨阵,身心都被震撼了。这是初夏,空气携带着一些甜润的气息在山谷里流连,这片花海便随了它的节奏作即兴的舞蹈,从远处看过去像是花海的层层微浪;鸟儿们从全局出发,自高处鸟瞰,如此巨大规模的花事已经超出了它们的_见识,便连珠似的扔下无数脆润的惊叹和赞美;这个时节,阳光很干净,轻灵透亮地在花叶间跳跃;蜂和蝶与花儿们卿卿我我,低声私语,它们是花儿的闰蜜……于是,这山谷里便有了一种寂静的喧哗。

穿行在花丛中,踟蹰流连,如入仙境,竟一时忘却了来意。忽见山顶花木掩映间静卧着一排红色的平房,才想起是要来寻这里的主人。此时,依稀见到屋前有些人影移动,想必是他们两位出户迎我来了,便加快步子奔过去,这就逢到了一对奇异的璧人。周小林

从广州回到成都,把家安在近郊的乡下,周小林就开始专心种花了。这片被他辟作花田的地块面积很大,一眼望不到边际。早前,这一片地都是祖居此地的多家农户耕种,是插根拐杖都会长叶儿的良田,这几年却半荒在那里。庄稼是要人伺候的,可伺候庄稼的壮劳力都一拨拨让都市的繁华给勾了去,剩下老的和小的,守着肥肥润润的地,却年年见不着几个收成。

周小林却恰是相反,他让乡村迷了心窍,把经营多年的那摊子事情撂下,让它们荒在了都市的繁华里。

周小林来这里已经两年多了,他梦中的花园已然成型。在这个浅u形的山谷里,数百种花卉齐齐盛放,连成一片五彩的巨毯。在为自己的花园起名字的时候,周小林几乎不费思量,顺手便拈来“鲜花山谷”四个字,倒也十分地熨帖。

周小林每日里都起得很早,天一亮就下地去看他的那些花儿。他得了解土壤墒情,监控病虫情况,还要观察花的长势,记录花期,安排园丁们一天的工作。这是他每日必做的事情。

那年,乡上和村上的干部陪着周小林来相地,还召集村民开了会,说周老板想在这里种花,问愿不愿意出租他们的地,还说了一二三四的好处,又讲了甲乙丙丁的办法。村民们下来一合计,划算,比原来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就签字按了手印。几十户村民的1000多亩地就集中起来,交给周小林去经营,按时下最流行的说法,这叫“土地流转”。周小林做了多年的花园梦终于逢到了一片可以落地生根的好土。

当初,乡上和村上的干部跟村民们说,周小林是广州来的大老板,要来这里投资,但他具体干什么营生村民们并不清楚,反正老板都是很有钱的。可他们并不知道,周小林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有钱。他早年做旅行社,自然是有些家底的,却也多不到哪里去,为了建这个花园,他把广州的那套房子也给卖掉了。P2-7

序言

在这部书里,我讲述了10例都市人实现乡居梦想的故事。

他们是—群特立独行的人,是“逆城市化”现象中最具代表陛的人物。

所谓“逆城市化”现象,是一位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社会学概念。换句话说就是,在大量小城市和农村人口涌向大都市寻找更大生存空间的同时,城市知识阶层中的一部分却逆势而行,向小城市和农村迁移。

在大城市里讨生活代价是昂贵的,城市越大,人就变得越小,你在那里算不得什么,你身体有多累,心里有多苦,没人会关心。这便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惶惑与焦虑,也开始了对高速度、高能耗、高压力的“三高”生活模式的反思。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性价比实在不高,极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甚而戕害了身体,弄丢了魂魄。于是,他们从灯红酒绿的繁华中出走,从千人一面的生活里消隐,去到幽寂的山林间找寻身心的归宿。

当我关注到这一现象的时候,不由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我不是社会学家,不能将其作为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我也无意去做那样的工作。作为作家,我更愿意去关注这股时代潮流中个体人物的命运;作为与他们心性和价值观都十分相近的普通人,我更希望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知他们的疼痛与欢欣。

于是,我开始了对他们的寻访。但我不知道他们躲在什么地方,因而寻访的过程漫长而艰辛,我为此耗掉了近三年的时间。但我付出如此之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的成本并不仅仅为了出版一部作品,在我的履历上多增加一个书名号,我只想与他们的灵魂靠近。所以这部小书仅仅是我寻找同类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件小小的随赠品。

我选取了所寻访的众多人物当中的10例写入书中。他们是一群与时代习惯性脱臼的人,天生与外界有着一种疏离感,喜欢自个儿待着,喜欢做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希望过一种少一点心机、多几分从容的简单生活。我称他们为“乡村生活家”。

这群“乡村生活家”崇尚的是一种向内而安的生命状态,把追求生活的适意与乐趣看作至高的人生目标,对主流社会追捧的所谓成功不以为然。他们无意于仕途,也不汲汲于富贵,更不想成为耀眼的明星,大都市对他们来说也便失去了意义。

他们是悠游于乡野的闲云野鹤,却又不是人们以为的隐逸之士。中国古代的隐士多因政治原因遁迹山林,而他们却对政治毫无兴趣,更不是政权的异见者。他们也非志慕仙佛的修道人,更不同于消极遁世的落魄鬼,抑或逃避压力,一味追求安逸的懒惰汉。相反,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避居乡野只是为了让身心远离烦嚣,更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在大都市里,他们都曾奋力拼搏,也都活得鲜亮,有的还相当成功,但他们最终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别人眼里的光芒四射,终是敌不过灯火阑珊处的那份安然自得。那样的生活最是顺乎他们的本性。他们最终幽隐于山岚青云间,做了闲袖双手的烟霞客。

所谓闲袖双手,并非无所事事,只是喻指抽身事外而获得身心的解放。而事实上他们的双手更加忙碌了。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爱好,并磨炼成精湛的技艺,更将其发展成为安身立命、安妥灵魂的事业。他们乐此不疲,靠着诚实的劳动获得生活的基本所需,也收获了身心的自在欢愉。

他们让我懂得,拥有美妙的日子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银子,清风明月、鸟鸣溪唱全都无须付费,此东坡所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故而谁能得闲,谁便可以坐拥风月与江山,就成了自己与世界的主宰。这样的人生看似并不绚烂,却也是另一种成功与完满。

但在一些人看来,他们的转身葬送了大好的前程,但他们更愿意活在自己的本性里,而不是别人的评价中。于是他们亮出了“断舍离”的勇敢,将人们艳羡的东西尽数抛却。在世人眼里,他们的人生似乎因此变得幽暗了许多,但我以为所谓的幽暗,实则乃幽情所散发的暗香,借用纳兰词句,便是“一片幽情暗处浓”。

我知道,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都无所谓对错,但我还是毫不掩饰自己对此款人生的认同与赞美。因为我与他们大致可以归于同一科属。我也曾在红尘中拼打,意图让生命绽放光华。而当我遍尝人生苦乐,便知悉了生命的真相。我于是步步后退,从热烈喧哗到平静安详,为的是去清寂处与失散的灵魂幽会。虽是暂未遁迹林泉,心神却也早已邈远,便觉闭门即是深山。

我无意鼓动大家都去效仿这样的生活,若非此类的人,也做不来此类的事。我只想通过讲述他们故事,提供此款人生的鲜活样本,告诉读者朋友,在这个日趋多元和包容的世界里,有着那样一些人过着那样的一种生活。而无论选择怎样的生活,只要活出了生命的光彩,便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所以,您将要读到的是一部有关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的作品,而与政治和佛道无涉。为完成这部作品,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耗费了甚多的心力与体力,却也享受了酣畅表达的快意。我在别人的故事里悠悠地说了一些自己的心事,我便是祈望着这份心事能够有人懂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