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这本书写给——从小到大努力拼搏却没看到回报的你,处处为人着想却并不那么受欢迎的你,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而独自承受压力的你,总因难为情把心里话咽回去而被人误解的你,一直努力丰富自己的简历却找不到好工作的你,明明比身边人勤奋却只能看着别人升职加薪的你……
心屋仁之助先生会让你知道——你已拥有必要的东西,你的存在本就意义重大,你所自卑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如何活得像自己,自然表达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并发出与生俱来的光芒;如何从目前的迷茫困境中走出,逆转自己的人生,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读心屋先生的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温暖大叔谈心,能让人舒缓神经、卸下重压,更会有泡过温泉之后的那种每个毛孔都张开,每个细胞都水分充盈,每寸皮肤都舒展开来的放松和舒服。
世界再大,你唯一始终拥有的也只是自己,你既是原点,也是终点。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有趣的活法。
心屋仁之助先生认为,之所以有的人会活得那么累,陷入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困境,不是因为不够“拼”,反而是因为“太拼”。当你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时,“不拼”也能得到最匹配的回报。
现在,一点点读完《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这本书,从发现未知的自己开始,肯定自己,自然表达自己,学习13种“不拼生活法”,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不要让自己生活在枷锁之中,不要那么拼,偶尔偷懒懈怠、随心所欲,拒绝别人包括上司,辜负别人的期待,求助于他人……对于一直太拼的你,这些“不拼”反而能让你得到更多。
况且,你从没有必要迎合每个人的期待,世间总有人会爱真实的你。“不拼”不是放弃自己,而是为了自己能更好地活着。
本书一经出版即登上日本亚马逊五星推荐畅销书,上市1年内加印14次,日本读者诚意评价——“读完果真变得快乐了”“这本书救了我,感觉重新认识了自己”“易懂实用,心屋先生又一力作”。
打开对的开关,灯才会亮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断食道场”,这次的经历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思考方法。当时的我,比现在重十一公斤。因为我很喜欢吃。如果我不吃东西的话,就会感觉没有力气。没有力气的话,脑子里就浮现不出好的想法,自然也就做不好工作了。“所以,民以食为天!”我总是对自己这样说。
但是,后来我才发觉,只是我给自己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经历过断食的人肯定知道,一旦开始断食,那是非常痛苦的。你的身体会这样呐喊:
“我要吃饭!血糖值下降了,头好疼,好痛苦,好难受,身体动不了……”
但是,在“断食道场”,除非你中途放弃,否则不管身体如何呐喊,都是不能吃饭的。
“啊啊,我已经不行了。这样下去会饿死的……”
不过,当然,这种程度根本不可能饿死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过冰河期以及战乱、饥荒等没有食物年代的考验,所以在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拥有一定的抵抗饥饿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饥饿。如果没有食物的话,我们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发挥作用。所以,即便没有食物,我们还可以消耗储备的脂肪。只是少吃点东西而已,人类是不会那么容易就死掉的。
“我要吃!”身体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呐喊,对本来“存在”的东西视而不见,只是为了用食物来填补自己,为了获得一种安心感罢了。“因为我们喜欢吃。”“因为不吃东西的话,会没有力气。”这些只不过是我们为了让自己放心大胆地吃而找出的借口而已。
我们的身体,已经拥有一切必要的东西。因为已经拥有,所以不需要多余的营养。因为已经拥有,所以不必拼命摄取。当身体所承受的超出痛苦的极限时,我忽然明白了这一点。明白了之后,我就不觉得有多痛苦了,而且我的体重也开始噌噌地下降。
必要的东西,“已经拥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内心之中的一个开关似乎也在同一个瞬间被打开了。
保持你该有的傲娇
“那么,断食和拼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可能会这样问。下面,、我就要开始回答这个问题了。
那时候,正在举办演讲会的我,一心认为“要尽可能降低门票价格,而且要尽可能多地赠送小礼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招徕观众。
但仔细想来,这种做法就等于是给我的演讲会建立了一个前提:“如果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还有礼品赠送,我的演讲会根本就不会有人来。”
我拼命地宣传自己,却使人产生了“要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还有小礼品,这个演讲会根本毫无价值”的感觉。真是令人沮丧。“难道我真的就那么没价值吗?”
其实,这里可以套用“断食”的理论——身体已经拥有必要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不必过量摄取。但是,现实是我们会忽视明明“已经拥有”的,去不断追求“吃更多”,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变得不安。我现在难道不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吗?
我认为自己如果不拼命地想办法宣传,不“价格便宜还赠送小礼品”的话,自己的演讲会就毫无价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的价值,难道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本来就拥有价值,即便不做那些多余的事也足以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之前那么拼命地宣传,也只不过是在外围努力地为自己增添价值罢了。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了自己的前提:“即便门票价格高,不赠送任何小礼品,我的演讲会也是有价值的!”
为了测试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我非常干脆地将下一次演讲会的门票价格提高了一倍,并且还取消了所有的优惠活动,只进行了非常简单的通知。结果到了演讲会当天,前来参加的人数非常夸张,大概是上次参加人数的三倍,一瞬间整个会场就被坐满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只是不再拼搏而已。可是,我却突然间得到了回报。
P18-23
“那么拼,却不被承认。”
“那么拼,薪资却少得可怜。”
“那么拼,却得不到提拔。”
“那么拼,却不被大家所喜欢。”
“那么拼,却还是默默无闻。”
“那么拼,却实现不了梦想。”
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却仍然徒劳无功、苦闷难当、孤单寂寞……这世界,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此时的你正是彼时的我。那时的我,就是这样一个“那么拼”,却过着枯燥乏味生活的孤独者。
大家好,我是改变性格心理咨询师心屋仁之助。通过心理咨询和演讲会等活动,解决大家心中的苦恼,让大家的心灵放松,快乐起来,就是我的工作。最近,我受邀到电视台节目中为嘉宾做心理治疗,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果然惊人,很多人在看了节目之后都以为我是一个“拥有了不起经历的人”。其实,这不过是大家对我一个美丽的误解罢了。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地问:“啊?!心屋先生居然曾经也是那么拼却没有得到回报的人?这是真的吗?”不错,这确实是真的。
在进入心理学的世界之前,我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做了十九年的上班族。我入职的那一年,是那家公司第一年聘用应届毕业生。我作为将来的储备干部,可以说是风风光光入职的。我一直相信,付出努力,公司必会回应我的期待,所以不拼怎能行?!加班简直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早到晚,我就是工作、工作、埋头工作。当时我的座右铭就是“努力和毅力”“不劳动者不得食”。我就是这么拼。
但是,当我偶尔回过神来的时候,总是发现自己非常的孤独。我在公司与部下和同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回到家时与家人心灵之间的距离也非常遥远。我感觉自己的人生正在逐渐崩溃。我这样努力拼搏,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并且毫无幸福感可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开始寻找答案,开始一点一点地思索自己的人生。结果,这就成了我进入心理学世界的转折点。
之后,也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前那么拼却一点也幸福不起来的我,“为什么”周围有了很多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快乐?我的演讲会,“为什么”突然有了很多从全国各地赶来听的人?我自己这样说可能有点不妥,但我真的只是写出自己的方法,“为什么”几乎每一本都成为了畅销书呢?我只是在京都的角落里开了一家小小的公司,一点一点地摸索着开始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而已。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证书也没有资历,更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我只是一个工薪阶层出身的普通大叔。这样的人生,“为什么”突然开花结果了呢?为什么我的人生竟峰回路转了呢?这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
“一定是比之前更拼了吧?” “是运气好转了吧?”
“因此的确还是有才吧?”
都不是。我的人生之所以变得一帆风顺起来,是因为我认识到“一件事”。“为什么”的答案,就在其中。
因此,我想将自己认识到的“这件事”,务必要传达给诸位读者,于是我写了这本书。接下来我对诸位说的,都是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也是我思想的原点。每个人的人生,都蕴藏着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更大的可能性。如果我能够帮助你打开通往这个可能性的大门,那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努力、拼搏、抑郁、痛苦。如果那个“过去的我”也能看到这本书的话……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写下了这本书。
心屋仁之助
花草树木自然生长。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按原本的模样成长就好。
可是,我们却一直用拼搏来阻碍自己的成长。普普通通的工作、普普通通的收入、普普通通的幸福……“人生普普通通就好”“安全第一”“不能受到伤害”……一旦给自己设定了极限,再怎么拼搏也无法超越,无法幸福。
那么拼却还是不快乐,生活枯燥乏味,没有起色。或许这正是神灵在告诉你:“(拼搏)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当你放轻松,“不那么拼”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同。拿出勇气,做出改变。尽情发挥你与生俱来的力量和光芒。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果真变得快乐了#读完整颗心都清爽了起来,重新思考了自己本来的生活和价值,收获满满。书很棒,现在甚至还想去昕一下心屋先生的讲座。
——チャゥチャゥ
#我想这本书救了我#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即使不那么拼我也有自己的价值。现在我可以不用再那么完美主义,不那么拼,并不是放弃工作放弃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yahho-o
#易懂实用,又一力作#心屋先生的人生智慧都囊括其中!像被书的内容温柔包围着,心前所未有地明朗,自己究竟要怎么生活,其实决定在自己!
——のめっちなつっ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