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创业公司不能引进明星团队
这个是看了很多人的创业过程我才总结出来的。等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请进一些优秀的人才,对投资、对整个未来市场开拓才有好的结果,尤其是35岁到40岁,已经成功过的人,他已经有钱了,他成功过,一起创业非常艰难。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在很多论坛上,一些喜欢足球的创业者总是拿“世界杯足球赛”指点江山,在这些创业者的意识中,世界上最好的足球队就是明星团队,而在创业过程中,明星团队也是最好的创业团队。
然而,这样的观点却没有赢得马云的认可。马云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七场点评创业选手赵尧时,告诫创业者说:“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篇第七场上,作为创业选手的赵尧,介绍了自己的参赛项目,赵尧说:“支付式营销。把美国成功的电视营销和其他成熟的产品,经过中国专业化服务进人中国市场。涉及市场调查、媒体的策划和采购、定单通过呼叫中心的取得、订单的处理、收付款结算、物流,以及市场开发。”
在简短的项目介绍后,马云就让赵尧简要地介绍一下他的管理团队。赵尧介绍说:“我先从中国这边说起,现在是我一个人全职做这件事情,我的团队已经非常认同这件事情。认同我们事情的人,包括这么几位角色,其中一位朋友在中国做电视直销,成功运作了好几年,他后来改行做了保健产品,但是当我提起这个概念以后他非常感兴趣,他要加盟,这是一位。第二位最近刚刚把他苦心经营了十年的物流企业,出售给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他就退出了,这位跟我也是八年的朋友,他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跑来跑去,他的企业还代理沃尔玛在加拿大的全部物流业务,他会加入我的团队,帮我们打理在中国的物流操作工作。第三位朋友在美国代理了一家汽车用品,这个企业到中国来做代理商,在过去几年他的产品通过行销占据中国70%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他给我们带来的,除了对中国零售环节这种概念和管理的经验之外还有更多可以帮助我们,当美国客户的产品通过电视频道进行直销以后,下一步在他产品周期不同发展阶段会有和地面零售结合的方式,提供这方面的资源。除此之外在美国有一位斯坦福毕业的律师,在过去三年里面,服务于两家不同的非常成功的电视营销企业,他是我的合作伙伴,在美国这边为我们处理所有法律业务,这很重要。还有一位,他曾经是NBc广播网副总裁,后来在美国家庭频道做了市场营销总裁,我认识他是在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他在洛杉矶又服务于不同的电视直销企业,做高级领导。我想请他为我们做顾问和公关,他说融资以后要加入我的管理团队,简单地讲有这么几位。”
然而,让赵尧自以为傲的明星团队却没有得到马云的赞同,相反,马云却不无忧虑地点评说:“你的整个成熟度,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刚才吴鹰也都讲过,我挺认同,我就讲一些我可能担心的事儿,第一你最骄傲的是你的团队,你的团队恰恰是我最担心的,创业时期千万不要找明星团队,千万不要找已经成功过的人跟你一起创业,在创业时期要寻找这些梦之队:没有成功、渴望成功,平凡、团结,有共同理想的人。这个是看了很多人的创业过程我才总结出来的。等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请进一些优秀的人才,对投资、对整个未来市场开拓才有好的结果,尤其是35岁到40岁,已经成功过的人,他已经有钱了,他成功过,一起创业非常艰难。所以我给你提出逐步引进,创业要找最适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
客观地说,马云对赵尧的告诫还是意味深长的。在阿里巴巴的做强做大过程中,马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马云就强调“MBA团队凶猛”的理念。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凶猛,马云也走了一些弯路。经历过MBA团队的教训后,马云非常强调团队的战斗力,他认为,互联网是4×100米接力赛,你再厉害,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为此,马云设计了每半年一次评估的策略。
为此,马云说:“评估下来,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后一个,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在两个人和两百人之间,我只能选择对两个人残酷。”
在谈到公司的团队建设方面,马云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在创业时期,绝对不能找明星团队,而是要寻找没有成功、却渴望成功,平凡、团结,有共同理想的人。
P77-79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中,一批批的创业英雄不断涌现。在这些创业英雄中,马云当之无愧地成为这批英雄中不可多得的创业典型。
从创办海博翻译社开始,到创办阿里巴巴,再到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从最初的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从第一次出差去美国触网,到筹集10万元创办中国黄页网站……
这些无不体现马云敢想敢于的创业精神。不可否认的是,马云创业的成功不仅成为了一个奇迹的创造者,更是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
在马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背后,马云无数的艰辛却被媒体故意地隐藏了起来。研究发现,马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同样经历了唐僧西天取经“八十一难”。
然而,媒体对马云成功的放大无疑是在推动更多的立志于创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奔赴创业前线。
殊不知,这样的创业激情会被无情的现实击碎。正如马云所言:“短暂的激情一文不值,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而激情是不能受伤害的。有些人,创业初期很有激情,但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希望你们的激情能保持3年,保持一辈子。”
事实上,近年来民企创业的失败率非常高,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也比较短。原因就在于很多创业者创业来自一时冲动,或憧憬一夜暴富等等。
根据中央电视台、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联合推出的报告显示,50%以上的创业者都犯过“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资产投资”的错误。
而2007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表明,48%的创业者有过失败经历,失败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三点: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资产投资而资金周转出问题;创业项目选择错误;管理不善。
针对诸多创业者往往容易犯的错误,马云根据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心得告诫创业者需要注意的创业事项,旨在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以在创业投资者摩拳擦掌之时,对创业者提出善意的建议,使其能够从中获取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知识和技巧。
当然,作为这个时代草根创业的代表人物,以及继续在创业路上的先行者之一,马云的企业经营论断或许不能直接给创业者们带来成功,却能给予一个提示,一个视角,一个忠告,一个鼓励,告诉所有创业中的人们,创业不是孤军奋战,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任何一本书的写作,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视频、报纸、杂志等资料,所参考的文献,凡属专门引述的,我们尽可能地注明了出处,其他情况则在书后附注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并在此向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如有疏漏之处还望原谅。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授、研究马云创业经验的专家、业内人士以及出版社的编辑等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纰漏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E—mail:zhouvusi@sina.com)。
周锡冰
2014年11月28日于北京
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席卷华夏大地,创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嘴边最常用的词。前不久,身为企业家的王石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地表示“企业家成为新世纪的宠儿”。这位“新世纪宠儿”的言论,无疑为创业者的光环更增添了一抹诱人的色彩,也激发了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正处于活跃状态,新一轮的创业高潮正在形成。然而,与此同时,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却高达70%以上,平均企业寿命不足三年,七成企业活不过一年。尽管“各领风骚三五年”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但是,在那里,创业当年就失败了的新企业仅占35%,活过五年的也能达到30%。
创业成败,固然与企业本身的因素息息相关,但是,创业环境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借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名言,可以说,眼下“是创业的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当然,在这里说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主要是指那些准备充分,思维敏锐的创业者,而最坏的时代主要指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创业者尽管创业热情很高,由于毫无准备,结果不是因投资失误,就是管理不善而步履维艰,甚至惨遭淘汰。
众所周知,要想创业,就必须有吃苦的准备。确实,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吃苦的准备,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
马云在“西湖论剑”上多次告诫创业者:“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除了能吃苦,创业者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过:“对于创业者来说,初创企业的破产只有一个星期”。正是在这一名言的激励下,微软怀着巨大的危机感,不断积极进取,短短20年就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如今,微软的操作系统占有了90%以上的市场,成为绝对的垄断者。
无独有偶,英特尔前CEO安迪·葛鲁夫对于危机意识的看法与比尔·盖茨有着惊人的相似,安迪·葛鲁夫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一个CEO每个月的第一天必须做一件事:将自己解雇,并详细地申述解雇的理由,在深刻地反省并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后,重新雇用自己。只有这样的CEO才能让企业生存和发展。”
从安迪·葛鲁夫的话中不难理解,只有惶惶不安者才能生存。当然,我们不是安迪·葛鲁夫,也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幸运地找到安迪·葛鲁夫这样的创业伙伴,但是,既然要创业,创业者首先就必须有这种“惶惶不安”的心态,应该随时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谈到创业,到底什么是创业呢?简单地说,创业就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价值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创业,是指以企业为载体,以正当地获得更多利益为目标的活动,而非开创个人政治、学术等事业的创业。
从上面的概念表述中,可以得出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创业,以获取更多金钱或利益为目标。显然,这个过程至少包括两个要素或阶段:一是发现和捕获机会;二是创造出价值。
对于正在创业,或者即将创业的人来说,借鉴最好的范本就是马云,因为马云本身就是一本较好的创业教科书。
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创业者来说,如何正确投资、融资,回避投资误区,就成为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本书主要根据马云的创业经验和心得,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问题,从而更好地找到那些造成创业失误的根源,提出他们创业时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让创业者顺利走出困境,旨在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使创业投资者在摩拳擦掌之时,从而对创业者提出善意的建议,从而指导能够从中获取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知识和技巧。
本书的定位是企业教育、培训员工的教材;年轻人、白领人士的励志读物;创业者、管理者的行动指南;成功者、领导者的决策参考……因此,作为这个时代草根创业的代表人物,以及继续在创业路上的先行者,马云的企业经营论断或许不能直接给创业者们带来成功,却能给予创业者一个提示,一个视角,一个忠告,一个鼓励,告诉所有创业中的人们,创业其实有很多误区,需要创业者自己去反省和规避,更好地为创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周锡冰
周锡冰编著的《马云不是特例》通过讲述马云的成功事例揭示马云的创业奥秘。从马云的个人采访和其参加节目中所介绍的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提取相关精华,向读者概括出创业的必备知识和创业需谨慎、注意的事项。供中小企业经营者和近两亿立志于创业的青年学习借鉴。对创业者有较强的指导性。
马云用自己的创业经验与血泪史与读者分享创业心经,为创业中的你提供一定的参考。
每个经验、教训都是血和泪的书写,而读到此书的你,便是浓缩精华的获得者。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赢取客户,如何吸引投资者,马云用事实给你支招!
周锡冰编著的《马云不是特例》主要根据马云的创业经验和心得,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思维、方法、技术等方面问题,从而更好地找到那些造成创业失误的根源,提出他们创业时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让创业者顺利走出困境,旨在以具体事例传承投资智慧,使创业投资者在摩拳擦掌之时,从而对创业者提出善意的建议,从而指导能够从中获取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知识和技巧。
本书的定位是企业教育、培训员工的教材;年轻人、白领人士的励志读物;创业者、管理者的行动指南;成功者、领导者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