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纸上风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小竹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坐一艘慢船去万县

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起万县,因为他曾在那里上过学。我因而得知,那是比我家乡县城还大的一座城市,流过城市的河流也比我们县城的这条河大,那条河叫长江,我们这条河叫乌江.是它的支流。父亲其实没怎么讲到这座城市的细节,所以,除了“万县”和“长江”这两个字眼,我对这座城市毫无概念。但我向往一切比我们县城大的城市,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万县看看。

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我已十九岁,是涪陵地区歌舞团的一名二胡演奏员,一个冬天,随剧团巡回演出到了万县。

由于要装运道具和布景,我们上不了开往武汉和上海的大轮船,只能坐那种沿途每个码头都要停靠一下的慢船。我们也没有坐四等以上的卧铺舱,而是坐散席。好在一团数十人,也不寂寞。我们是上午十点过在丰都上的船,下午四五点的样子,到了万县码头。由于父亲的关系,我总觉得这座城市跟我也有着某种关系,因此表现得很激动。这就是传说中的万县啊?在轮船逐渐靠岸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一边吹着风,一边眺望着岸边的码头和岸上层层叠叠的房屋,有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

我们在万县演出了五场,也就是五个晚上。白天不演出的时候,就与同事结伴逛街。那时候的万县也跟涪陵一样,没开通公共汽车,更没有出租车,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上半城到下半城,都靠步行。城市的格局跟重庆和涪陵很像,都是江边山城。只.是,比重庆要小很多,比涪陵则要大一点。街道有坡度,有急弯,越靠近江边,小巷子越多,烂房子也越多,这点跟涪陵和重庆也十分相似。

我们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有时候是为了去找吃饭的饭馆,有时候是去找书店,有时候是去找商场和邮局。但我不记得,万县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饭菜的口味倒是很适应,咸淡都跟涪陵差不多,毕竟一衣带水,相距并不是那么遥远。书店倒是比涪陵的书店大,文艺类的书也比涪陵书店要丰富一些。我记得我一共买了近五十块钱的书(那时候的工资每月四十多元,而最贵的书也就一元多),收获颇丰。再就是邮局,很奇怪的是,它隐藏在下半城,我是第二天才找到的,那条街离江边码头已经很近了。

我与女友恋爱了三年多,由于同在一个剧团,一直没分开过,也就一直没有给她写一封信(通常称为情书)的机会。这次到万县演出,她因故没参加,留在了涪陵。于是,我到了万县,就兴高采烈地给她写了一封信。找到邮局的时候,邮局都快下班了,我赶紧买了邮票贴上信封,当我将这第一封“情书”放进邮筒的时候,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但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几天之后,我……

P10-11

后记

这部随笔集收录的是我前些年为报纸和杂志写的专栏文章,其中大多数篇幅来自《深圳特区报》的“纸上风景”专栏。感谢余丛兄的热心邀约,使这些单篇的文章能够集结成一部书,供人阅读。

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过。也有我去过的一些地方没有被写成文章。我有一个愿望,等过些年不那么忙碌之后,确定一些有意思的路线,过一过“行走”的生活,并一路走,一路写,或纪实,或虚构。我想,在人生的后半期,如果能在路上度过,那一定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情。

也许,这只是想想而已。但就算是想一想,那种有朝一日能够挣脱日常的束缚,自由行走在路上的感觉,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014年9月

目录

在路上

第一次看见大海

第二次看见大海

坐一艘慢船去万县

重庆:一个虚构的城市

双城生活,一种美好的想象

贵阳,花溪与山花

“鬼城”丰都

回忆年的三峡

横穿黄果树瀑布

火车向着秀山跑

边城茶峒

朝佛的路

隐没在梵净山脚的寨英古镇

军事迷宫苗王城

中国腹地的苗疆边墙

黄丝桥古城

松桃河边的松桃城

沈从文的凤凰城

第一次去上海

北京的北

猜火车酒吧

长春的雪

著名的长白山

广州故事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

寒冷中的温暖

昆明翠湖之上的海鸥

深圳的阳光

西安的大雁塔

我在美丽的南京

武汉行

我去过延边

从黉门街开始

最后一个公社

以磨子桥为中心

年的浆洗街

芳邻路上漂流木

自行车穿过文化路

衣冠庙:邮局和立交桥

在成都晒太阳

路公共汽车

出门晃了一天

成都的桥

弹簧蹄花

蒙山顶上茶

塔公,我的塔希提

在海螺沟看贡嘎山

那一年在西昌过年

情歌中的康定城

地震之前我去过汶川

青藏铁路

布达拉宫

玛吉阿米

磕长头

拉萨城

沿着尼洋河向东去

驶向香巴拉

火车的味道

中途站莫斯科

索非亚城

里拉修道院

保加利亚玫瑰

两个非洲

非洲的豪华酒店

动物非洲

乞力马扎罗的雪

地中海酒吧

马赛人和他们的居住地

去往肯尼亚山的路上

告别非洲

后记

序言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还乡是喜悦的,是恳切的,但也仅仅是一种愿力。

我们捡拾的是内心。如何写?写什么?在此都顺应了内心,那也是精神还乡唯一的去处。

还乡是一个梦,是乡愁,是永无止境的抵达。我们寄望于怀旧、后退,甚至是保守的;我们寄生于乡土、故里,甚至是故步自封的。

不是我们流离失所,而是我们还乡之乡已经沦陷。灵魂向何处安顿,没有精神的还乡,就永远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对于一个不再有故乡的人来说,写作成为居住之地。”

还乡者在路上,在返程的途中;还乡者是过客、旅人,是不合流俗的边缘人和问津者。在漂泊不定的异乡,还乡是我们的忧伤艺术。对于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彷徨四顾,对未来又充满希冀。但是故乡在远方,于我们而言,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还乡文丛”是立意,是重塑,而非局限;是敞开的,融合的,也是繁殖的。哪怕仅仅是文字上的还乡,虽然它无法抵达,但或许能安放我们的心灵。

一方故土,是源头,是离散的地方……却又在等候着还乡者的归来。

余丛

2013年10月22日

内容推荐

《纸上风景》是诗人、小说家何小竹以旅行和地方风物为题材的随笔集。其中有故事,有议论,也有抒情。诗人的文笔朴素,轻松,适合带在路上阅读。这些文字多是作者为报纸和杂志写的专栏文章,其中大多数篇幅来自《深圳特区报》的“纸上风景”专栏。何小竹的随笔与他的生活基本是同步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恰到好处地融化于语言的美感之中,并通过身体记录下来。他的文风体现出一种与语调、呼吸、声音等身体节奏和谐同步的存在,无论是旅行中的观感,还是地方风物的指认,常常会有着物我两忘的“禅修”的意味。

编辑推荐

还乡是一个梦,是乡愁,是永无止境的抵达。我们寄望于怀旧、后退,甚至是保守的;我们寄生于乡土、故里,甚至是故步自封的。

“还乡文丛”是立意,是重塑,而非局限;是敞开的,融合的,也是繁殖的。哪怕仅仅是文字上的还乡,虽然它无法抵达,但或许能安放我们的心灵。《纸上风景》是丛书中的一本,是作者何小竹以旅行和地方风物为主写的随笔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