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一艘慢船去万县
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起万县,因为他曾在那里上过学。我因而得知,那是比我家乡县城还大的一座城市,流过城市的河流也比我们县城的这条河大,那条河叫长江,我们这条河叫乌江.是它的支流。父亲其实没怎么讲到这座城市的细节,所以,除了“万县”和“长江”这两个字眼,我对这座城市毫无概念。但我向往一切比我们县城大的城市,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万县看看。
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我已十九岁,是涪陵地区歌舞团的一名二胡演奏员,一个冬天,随剧团巡回演出到了万县。
由于要装运道具和布景,我们上不了开往武汉和上海的大轮船,只能坐那种沿途每个码头都要停靠一下的慢船。我们也没有坐四等以上的卧铺舱,而是坐散席。好在一团数十人,也不寂寞。我们是上午十点过在丰都上的船,下午四五点的样子,到了万县码头。由于父亲的关系,我总觉得这座城市跟我也有着某种关系,因此表现得很激动。这就是传说中的万县啊?在轮船逐渐靠岸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一边吹着风,一边眺望着岸边的码头和岸上层层叠叠的房屋,有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
我们在万县演出了五场,也就是五个晚上。白天不演出的时候,就与同事结伴逛街。那时候的万县也跟涪陵一样,没开通公共汽车,更没有出租车,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从上半城到下半城,都靠步行。城市的格局跟重庆和涪陵很像,都是江边山城。只.是,比重庆要小很多,比涪陵则要大一点。街道有坡度,有急弯,越靠近江边,小巷子越多,烂房子也越多,这点跟涪陵和重庆也十分相似。
我们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有时候是为了去找吃饭的饭馆,有时候是去找书店,有时候是去找商场和邮局。但我不记得,万县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饭菜的口味倒是很适应,咸淡都跟涪陵差不多,毕竟一衣带水,相距并不是那么遥远。书店倒是比涪陵的书店大,文艺类的书也比涪陵书店要丰富一些。我记得我一共买了近五十块钱的书(那时候的工资每月四十多元,而最贵的书也就一元多),收获颇丰。再就是邮局,很奇怪的是,它隐藏在下半城,我是第二天才找到的,那条街离江边码头已经很近了。
我与女友恋爱了三年多,由于同在一个剧团,一直没分开过,也就一直没有给她写一封信(通常称为情书)的机会。这次到万县演出,她因故没参加,留在了涪陵。于是,我到了万县,就兴高采烈地给她写了一封信。找到邮局的时候,邮局都快下班了,我赶紧买了邮票贴上信封,当我将这第一封“情书”放进邮筒的时候,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但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几天之后,我……
P10-11
这部随笔集收录的是我前些年为报纸和杂志写的专栏文章,其中大多数篇幅来自《深圳特区报》的“纸上风景”专栏。感谢余丛兄的热心邀约,使这些单篇的文章能够集结成一部书,供人阅读。
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过。也有我去过的一些地方没有被写成文章。我有一个愿望,等过些年不那么忙碌之后,确定一些有意思的路线,过一过“行走”的生活,并一路走,一路写,或纪实,或虚构。我想,在人生的后半期,如果能在路上度过,那一定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情。
也许,这只是想想而已。但就算是想一想,那种有朝一日能够挣脱日常的束缚,自由行走在路上的感觉,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2014年9月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还乡是喜悦的,是恳切的,但也仅仅是一种愿力。
我们捡拾的是内心。如何写?写什么?在此都顺应了内心,那也是精神还乡唯一的去处。
还乡是一个梦,是乡愁,是永无止境的抵达。我们寄望于怀旧、后退,甚至是保守的;我们寄生于乡土、故里,甚至是故步自封的。
不是我们流离失所,而是我们还乡之乡已经沦陷。灵魂向何处安顿,没有精神的还乡,就永远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对于一个不再有故乡的人来说,写作成为居住之地。”
还乡者在路上,在返程的途中;还乡者是过客、旅人,是不合流俗的边缘人和问津者。在漂泊不定的异乡,还乡是我们的忧伤艺术。对于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彷徨四顾,对未来又充满希冀。但是故乡在远方,于我们而言,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还乡文丛”是立意,是重塑,而非局限;是敞开的,融合的,也是繁殖的。哪怕仅仅是文字上的还乡,虽然它无法抵达,但或许能安放我们的心灵。
一方故土,是源头,是离散的地方……却又在等候着还乡者的归来。
余丛
2013年10月22日
《纸上风景》是诗人、小说家何小竹以旅行和地方风物为题材的随笔集。其中有故事,有议论,也有抒情。诗人的文笔朴素,轻松,适合带在路上阅读。这些文字多是作者为报纸和杂志写的专栏文章,其中大多数篇幅来自《深圳特区报》的“纸上风景”专栏。何小竹的随笔与他的生活基本是同步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恰到好处地融化于语言的美感之中,并通过身体记录下来。他的文风体现出一种与语调、呼吸、声音等身体节奏和谐同步的存在,无论是旅行中的观感,还是地方风物的指认,常常会有着物我两忘的“禅修”的意味。
还乡是一个梦,是乡愁,是永无止境的抵达。我们寄望于怀旧、后退,甚至是保守的;我们寄生于乡土、故里,甚至是故步自封的。
“还乡文丛”是立意,是重塑,而非局限;是敞开的,融合的,也是繁殖的。哪怕仅仅是文字上的还乡,虽然它无法抵达,但或许能安放我们的心灵。《纸上风景》是丛书中的一本,是作者何小竹以旅行和地方风物为主写的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