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出版于1936年,该书主要探索了“幼儿之谜”,解答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孩子的疑惑。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与自己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时,他们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成年人的压抑使孩子喘不过气,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宽容,让他们自然地发展心理活动。书中对“精神胚胎”下了一个定义,并点明了老师们应负起的责任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方法。蒙台梭利指出,孩子的心理会畸变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成年人可以帮助孩子、指导孩子,但绝对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工作。
| 书名 | 童年的秘密(最新译本) |
| 分类 | |
| 作者 | (意)蒙台梭利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童年的秘密》出版于1936年,该书主要探索了“幼儿之谜”,解答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孩子的疑惑。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与自己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时,他们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成年人的压抑使孩子喘不过气,所以我们要对孩子宽容,让他们自然地发展心理活动。书中对“精神胚胎”下了一个定义,并点明了老师们应负起的责任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方法。蒙台梭利指出,孩子的心理会畸变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成年人可以帮助孩子、指导孩子,但绝对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工作。 内容推荐 《童年的秘密(最新译本)》主要探索“幼儿之谜”,解答了人们长久以来对孩子的疑惑。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与自己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心理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成年人可以帮助孩子、指导孩子,但绝对不可以代替孩子去做本该孩子们做的事情。 目录 Part 1 孩子的世纪 Part 2 成年人对孩子犯下的罪行 Part 3 新生命的本能 Part 4 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Part 5 母性的本能是上天赐予的 Part 6 婴儿是一个精神胚胎 Part 7 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Part 8 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Part 9 孩子智力的发展过程 Part 10 强制性睡眠对孩子的危害 Part 11 孩子在行走中遇到的障碍 Part 12 手和孩子成长发育的关系 Part 13 行动的节奏 Part 14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 Part 15 运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Part 16 成年人缺乏对孩子的理解 Part 17 爱的智慧 Part 18 孩子的教育 Part 19 观察与发现 Part 20 教育孩子的方法 Part 21 娇生惯养的孩子 Part 22 老师的心理准备 Part 23 偏离正轨的孩子 Part 24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Part 25 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Part 26 工作是人类的本能 Part 27 两种不同的工作 Part 28 主导本能 Part 29 作为老师的孩子 Part 30 孩子应该享有的权利 试读章节 Part 2 童年的秘密 在潜意识的领域中,还有大片领域未被开垦。人们对潜意识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如果想使这一研究更加充实和完善,我们就需要加入其他新的学科的知识和理念。新理念的加入有助于我们看清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从而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灵是如何发展的。能够早些发现孩子内心的痛苦,我们就能早些将孩子从悬崖的边缘拉回来。这对我们更深一步地研究人类也是有好处的。 在进行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最令人惊奇的发现要属“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婴儿时期”。人们在潜意识被唤醒之后意识到,自己所有痛苦都产生于自己的童年时期。我们为这一发现而兴奋,同时也为这一发现而困惑,因为这与人们的普遍看法有着天壤之别。人们从不认为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可事实证明,这些心灵创伤恰恰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这些创伤一旦形成,就久久难以愈合。 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的人不是别人,刚好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最亲近的人,这其中,孩子的妈妈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会更加严重。成年人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分析人的心理时,主要会针对心理的两个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当一个人必须适应某个环境,而这一环境又与他内心的真实意愿相违背时,他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基于本能和外界环境的冲突而产生的。因为人能够在显意识中对那些引发冲突的原因进行思考,所以这种冲突可以得到缓解。我们说,这种冲突的表现属于浅层心理表现。还有一种冲突则相对复杂,这种冲突产生于孩子和成年人之间,很少有人关注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所以这类冲突往往得不到解决,最多被当成生病的原因,我们称这种冲突的表现为深层心理表现。 现在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童年时期发生的事很可能对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影响,甚至使人患病。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患上了某种疾病,他一定很难得到痊愈。这也表明,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模式。 虽然人类医学已经对身体上的疾病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分支学科,如胎教和婴儿保健等。社会上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但是却没有人从精神的角度考虑疾病产生的原因。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现在的成年人之所以患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外界环境,都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经历了不好的事情,然而,当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产生心理冲突时,仍然很少有人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孩子的心理冲突得不到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进行心理分析所需要的技术手段有关。心理分析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让接受分析的人回忆童年时经历过的事情等。然而,孩子还处在童年期,他们没有那么多与童年有关的回忆,所以我们无法对他们进行类似这样的问话。大多数的心理分析手段都受到类似的限制,所以它们只适用于成年人,不适用于孩子。 心理分析并非完全不能为孩子提供帮助,但帮助的作用微乎其微。那么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他们,而不是不停地向他们发问,打探他们心中的隐私。观察是一种很简单的方法,不涉及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技术,也不需要详细地对心理疾病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我们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这样才能发现孩子和成人社会之间存在哪些冲突。 目前为止,人们都没有研究清楚人类的心灵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更没有人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是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冲突进行描述。孩子内心的痛苦被我们忽视太久了,他们稚嫩的心中产生了迷惑,在毫无道理的一次次失败中,孩子们的潜意识中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观察”是一种新的方式,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就需要对他们多观察。孩子从出生时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看那里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方式与精神分析相似却不相同,精神分析以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而观察则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并以透视孩子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最终达到了解孩子、使人们不再用错误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目的。观察能够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因为儿童心理研究的对象是普通人,所以进行儿童心理研究不但能帮助孩子,还能促进心理分析的发展。只要掌握好如何进行儿童心理研究,防止孩子产生心理冲突,我们就能够预防精神病的发生。 P4-7 序言 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对一个人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受到了太多压抑、束缚或不公平的对待,他在进入成人社会之后就会面临很多困扰,而且无法适应成年人的世界。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孩子时时刻刻都受到成年人的干扰,我们制止他们的一切行为,不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企图按照自己的标准“制造”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孩子。我们的心里想着,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孩子并不需要我们的这种“关心”。 成年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常常无意识地给孩子的心灵烙上烙印。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还有很多时候,成年人教育孩子只是出于自己的目的。我们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孩子破坏,也害怕自己的东西被孩子毁坏,所以我们总是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许他们乱动。蒙台梭利说:“成年人的心是贪婪的,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品都有强烈的保护欲。然而成年人却喜欢用‘有责任正确地教育孩子’这个信条为借口,把自己真实的贪婪掩藏起来。”孩子需要通过动手才能发展。他们具有工作的天性,有发挥潜能的欲望,我们却给他们设置了许多的障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生活才能自然地发展,并把内心的秘密展现出来。”孩子正在经历一个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在性到实际性的过程。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为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打开一道通往自由的大门,让他们进入一个可以自由创造和发展的领域。 童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想要帮助童年时期的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童年的秘密》一书揭示了孩子发育和成长过程中的秘密。 孩子是一个“精神胚胎”,只有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孩子心理的发展中存在许多“敏感期”,如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敏感期,并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如果我们对孩子采用了错误的手段,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偏离正轨。孩子心理偏离正轨的表现主要有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打骂孩子并不能消除孩子的这些表现,反而会使情况更严重。 在本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区分了孩子的工作和成年人的工作之间的差别,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