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村之力(希拉里谈教育)》为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一部儿童教育专著。书名源自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全书立意清晰而积极,即动员每个人的力量使社会成为一个地球村,以此来帮助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位有着当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女总统野心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视角远远高于简单的情感抒发,文本阐述在辅以其家庭故事和个人体验的同时,更有着强大的涵盖政治、法律、心理等领域的实证数据分析,因而非普通的养育指南、操作手册。书中所渉事例具有美国特色,其教育核心价值观却具普世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参考、学习。
非洲谚语云:“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家庭不是孤岛,世界是个地球村。世界匆匆,而孩子们不。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闻、所见、所感、所学将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而养育孩子的方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更与社会、国家之未来息息相关。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美国前第一夫人、国务卿,于1996年撰书阐述了这一理念,即要动员大家的力量使社会成为一个地球村,为每个孩子提供希望和机会。次年,她协助通过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和领养与安全家庭法案。她在《举全村之力(希拉里谈教育)》中的视角与着力点基于一位普通的母亲,却远非简单的情感抒发;在辅以其家庭故事和个人体验的同时,更有强大的涵盖政治、法律、心理等领域的实证及数据分析,因而非普通的养育指南、操作手册。2006年该书推出十周年特别纪念版,希拉里新作序言,反思变化,探讨成败,并补充了信息资料更为丰富翔实的注释。
本书中所涉事例具有美国特色,其教育核心理念却具普世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共勉。
在我女儿4岁时,夏日的某一天凉得似乎有些不寻常。但是她不听我的话,拒绝穿毛衣。当她认为我已经超出了一个正常的母亲的担忧时,“妈妈,我不觉得冷,”她说,“也许你是觉得冷,但我的温度计跟你的不一样。”但是,跟许多父母一样,我觉得现在在美国养育孩子实在有太多的东西要担心。
举目四望,从暴力、冷漠、家庭破碎到酒精、香烟、性、滥用药物的诱惑,从贪婪、物质主义到精神空虚,这一切都在伤害我们的孩子。这些都不是新问题,但在我们的时代,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在如此阴郁的背景下,在事实和情感意义上养育强壮的孩子、支撑家庭的战斗变得更加如火如荼。这场战斗抓住了我的心脏、我的大脑、我的生命。
父母对儿女承担着首要的责任,他们要给孩子喂食,唱歌哄孩子入睡,教他们骑自行车,激发他们的天赋,帮助他们开发精神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数不尽的、决定孩子未来的决定。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位勤勤恳恳的父亲,他始终把家庭摆在第一位,还有一位全心全意照料我和两个弟弟的母亲。此外,我还拥有关心我的邻居、尽职的医生、富于挑战的公立学校、安全的街道以及让我父亲拥有工作的经济环境。我家的幸运大多不是父母能直接控制的,但是,仍然在其他成年人的控制范围内,他们的行为会影响我的生活。
孩子生活在小家庭,同样也生活于大世界。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依赖一大群其他“成年人”——祖父母、外祖父母、邻居、老师、牧师、雇主、政治领袖以及数不胜数的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成年人管辖他们的街道,监管他们的食物、空气和水的质量,制作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节目,经营让他们的父母得以工作的企业,制定保护他们的法律。我们每个人都在每个孩子的生命中扮演一个角色: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毫无疑问,现代村庄的构成会让第一次说出这句谚语的圣人感到迷茫。在早期社会,从前的地方,甚至直到不久前在我们自己的文化里,“村庄”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人们和家人生活、工作在一起。对很多人而言,看到这个词还是会让他们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路标:“家乡美国小镇,人口5340”,然后就想起当地教堂和居民俱乐部的标志。
但是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村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实际上,我们的文化已经变得太过疯狂杂乱、支离破碎,很难描绘出一幅现代村庄的图景。大家庭很少居住在同一座镇上,更别提同一所房子里了。在很多社区里,犯罪和恐惧让我们大门紧锁。过去我们常常坐在门廊或过道上跟邻居闲聊,现在我们坐在昏暗的客厅里看碟片。我们不再在大街上闲逛,而是花大量时间开车,去逛大同小异的商场。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参加市镇协会、教会、联盟、政党,甚至不再加入保龄球俱乐部。 当下村庄的范围已经远远扩张到城镇以外。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通过收音机、电视、报纸、书籍、电影、电脑、碟片、手机和传真机与大量的人和事接触。技术让我们与技术所创建的非个人化的地球村紧密相连。
P14-15
10年前,当我写《举全村之力》这本书时,我住在白宫,当时比尔正处于第一任期的第3个年头。那时的我正尽全力做好第一夫人,同时继续我一直倡导的妇女和儿童事业。比尔当时在为连任总统做准备,我们的女儿切尔西当时才十几岁,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女孩儿,忙着上学、去教堂、跳芭蕾和结交朋友。现在,切尔西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生活。现在的比尔是一位普通公民,正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和“克林顿全球行动计划”应对世界上最急迫的一些挑战。我呢,是纽约州的一名参议员,依然致力于改善儿童的生活、增加儿童的机会,同时努力加强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这些努力对于培养下一代也至关重要。
尽管生活在改变,但是我们所有的家庭成员依然彼此依靠。我曾经以为我们不可能比住在白宫的时候更匆忙,但我错了。幸运的是,切尔西住在纽约,也在纽约工作,所以我们能够经常见面。我87岁的母亲身体仍然健康,她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比尔和我也尽可能在周末和假期安排时间看电影、散步,并继续那些我们在35年前就开始了的交流。我们大家都喜欢在一起吃饭——尽管我们的餐桌常常不过是我们喜欢的餐厅里的那一张。
如今,切尔西已经长大成人,所以当我回头看时,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得到了村庄的帮助,也知道由于关爱她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很多成年人,这才使她更为幸福。我还没有碰到过对此没有同感的父母。
无论你喜欢与否,非洲谚语“举全村之力养育一个孩子”为我总结了一个常识性结论: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互相依靠,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所闻、所见、所感、所学将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影响他们的人生。“9·11”已经过去了5年,这5年让我更加坚信:无论在哪里,养育孩子的方式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孩子的未来。
这本书的核心是我自己身为人母的体验以及我坚信的观点:父母是对孩子有着最重要影响的人。但是,几十年为儿童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没有一个家庭生活在真空里,许多父母需要获得支持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成为最棒的父母。但令人伤心的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堪称守护者的父母。
在本书和我的自传《亲历历史》里,我提到了我母亲艰辛的童年。她的父母十几岁时生下她,然后将她遗弃,之后又遭到祖父母的虐待,她不得不在13岁时去别人家为一个母亲做帮佣。她边上高中边照料家里另一个年幼的孩子,这听上去可能很残酷,但是生活在一个强大而又爱意盈盈的家庭的体验让我的母亲学会了很多,并对她后来照顾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提供了很多帮助。
对母亲童年的了解触发了我强烈的信念,那就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实现上帝赐予的潜能的机会,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我们都依赖我们认识的其他成年人——老师、医生、邻居和牧师等等,以及那些我们可能不认识的人——从警察到消防员、媒体工作者以及政治领袖,来帮助我们教育、支持或保护我们的儿童。在过去的10年里,科学已经证明,不管障碍有多大,孩子们都可能是乐观开朗的。这就是其他成年人可以帮忙的地方:帮助养育孩子,并提供积极的榜样。
这本封面明亮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小书为写头版头条的人提供了不计其数的机会,他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版本,例如“举全村之力去游行”、“举全村之力建设一个零污染社区”,以及我始终最欣赏的——“举全村之力养头猪”。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帮助引发了关于父母以及更大的社区——村庄——如何影响儿童生活的对话。人们将这信息牢记心间。当我还是第一夫人时,旅行途中,几个人告诉我他们的家长教师联谊会已经将“举全村之力”当作一句口号来鼓励社区更多参与进来。在一家儿童医院里我看到医护人员都戴着一个徽章,上面写着:这是一座照顾孩子的村庄。在对非洲进行一次正式访问时,我在厄立特里亚的阿斯马拉机场下飞机,受到一群妇女的欢迎。她们手举彩色标语,上面写着:是的,的的确确需要举全村之力。
……
《举全村之力》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是“你能给孩子的最好工具是一把铁锹”,谈的是给我们的孩子所需的技能去克服困境,去“从生命的重压下挖出一条路”,这是我父亲的一个比喻。每当我身陷困境时,他就会说:“希拉里,这次你会怎样为自己挖出一条出路呢?”在过去的5年里,生活为这个国家提出了一些严峻挑战,我们也曾经让自己几度陷入深渊里。每个公民,不论他支持哪个党派,必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致力于新的承诺,使孩子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相信,所有政治派别的美国人希望做得更好,我相信,与1996年相比,我们现在更需要村庄概念,更需要为我们的孩子承担共同责任。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坚信我们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在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培养出强壮、聪慧、安全的下一代。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孩子已经用互联网连接万事万物,他们表现出的越来越强的出国留学的兴趣、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会带领我们跨越国界,进入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世界。
在这本纪念版的《举全村之力》中,我增加了注释部分,更新了原版中的一些研究和观察,同时,我还创建了一个网站(www.ittakesavillagebook.com)来将对话进行到底。关于儿童行为的新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他的一生,从智商到将来的行为模式,无所不包。这些研究肯定了以下方面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留出时间全家聚餐,以及让父母保护孩子免受掠夺性营销乃至充斥暴力和性的媒体侵害,这种性质的营销和媒体会引发进攻行为、过早性体验、肥胖和抑郁。高品质的早期儿童教育和像头脑开发计划这样的项目比以往更有力,我们应该继续扩大这样的项目。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学家罗伯·格鲁恩沃尔德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是我们最节约成本的公共投资之一,它降低了儿童的依赖性,提高了他们一生的收入。
《举全村之力》传达的信息还是跟以往一样简单:我们人人有责。只要面对我们的挑战,永不放弃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能重建一个世界,其中,正义、希望与和平战胜了恐怖和忧惧。我们能恢复孩子们对“美国梦”的向往,允诺他们只要勤奋工作、遵守游戏规则,你就能在这个国家出人头地。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需要村庄里的每个人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