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水湘西(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翟非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山水湘西

这是一帧古朴典雅出神入化而又活色生香清丽如初的山水画卷;这是一部早为荆楚屈原忧愤南渡扬袂长吟仍令后人歌赋不止咏叹不尽的山水史诗;这是一曲千百年来激荡五溪的土家摆手长歌与回荡大山的苗家大鼓交响而成的山水乐章。

这就是地处云贵东缘武陵腹地的湘西,这就是山为魂灵水为血脉的湘西,这就是写满山水故事蕴含山水文化的湘西。

这里大山没有西部群山那般巍峨雄浑,峰连九霄,但是湘西青山蹻蹻,古老苍劲,黝黑层积的岩石透露出的老气盖住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峰。湘西山势峥嵘险峻,山连山,山叠山,山上有山,山外有山,一度荒僻到人们长时间只习惯于蛮烟瘴雨的称谓,而不识湘西真面目;然则恰恰就是这片令人生畏起伏跌宕的荒野和使人迷惑百口莫辩的偏见为湘西保留了一份原始纯真的风貌,历史曾经的疏远慢待变成湘西丰厚的蓄积,使得湘西一朝有如芙蓉出水华丽转身为当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一时声名鹊起,不经意间成为现代都市人心仪向往的绿色家园。

这里流水比不了长江黄河的洪流浩荡,气势恢宏,然而湘西到处溪沟纵横,水流决决,“千条溪水万条沟,山下分支到处流”,水的充沛和清莹润泽了一方神奇风水;湘西河川的负累不因荒芜而趋轻,五溪载负的文明远溯楚王伐濮、秦王灭楚,依然不失大江大河气魄,依然源远流长。

湘西从来没有孤独的山孤寂的水,山是盘瓠,水是辛女,山依着水,水偎着山,如胶似漆,相濡以沫。

山与水的交融和绝配孕育了湘西僻静而又神奇、粗犷而又优美的绝妙景致:碧流穿罅腾空激浪的猛洞河漂流,石门天凿神秀独钟的不二门公园,峭壁凌空林荫幽蔽的坐龙峡,红岩森立千姿百态的红石林,青黛崭削夹江高矗的箱子岩,状若桶形陡峭悬绝的八面山,傲然耸秀纯若璞玉的羊峰山,苗民世居万峰层叠的腊尔山,万马归朝赤心世忠的老司城,绮丽神武长虹吸水的古老黔山,层峦拥翠丛林莽莽的原始小溪,滩声三叠九曲回肠的酉水风光,清流夺翠轻拍叠楼的烟雨沱江,古朴典雅沉博厚重的里耶秦城,奇峰盘古悬溪百丈的德夯奇观,彩虹浮空雄跨坡头的矮寨大桥……

兴许是亿万年前造物主的匠心独运,看似千山阻绝的古老台地,竟大多为低山、山原、盆地和宽谷,外形嶙峋,腹中旷达;形似幽闭的水系神经末梢遍布了崇山峻岭,成羽状,成扇形,脉络通达,与开放辽阔的长江水系融会贯通。亘古未移的山势与纵横交错的水脉铸就了湘西山水的永久活性和持久张力,以其充裕的养分滋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居民,又以其少有的豁达包容接纳一批又一批或强悍或孱弱的外来族群和流民。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长达五百多年诸侯割据烽火连天的纷争时期,巴人迫于被征服被奴役的危机带着川东盐巴来了,以盐为媒以诚为信与湘西土著濮人和苗蛮同耕一片沃土。楚人带着吴起变法成果挟令一批世袭贵族开疆拓土来了,最终如其所愿把它最偏远的西部军事城堡设置在八面山下秦楚交界的边城里耶,楚文化在这片稀旷原野里开始发芽滋长,大行其道。

诚然,秦人早就鹰视这方山水,早在运筹帷幄之中,一日大风骤起,秦人左手捂着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右手握着司马错之谋,举兵十万迂回溯乌江,穿密林,下酉溪,吞里耶,轻易完成对楚的合围,灭楚于睡梦和惊诧之间。一个泱泱江南大国轰然倒下,一个巍巍华夏帝国晏然屹立。从此地广人稀的湘西不再静谧不再荒陬,濮人、苗蛮、巴人、楚人、秦人之间渐渐消除隔膜杂居融合。一时间,土著文化、苗文化、濮文化、楚文化、巴文化、秦文化开始碰撞杂糅,凝结成璀璨夺目馥郁芬芳的里耶文化。里耶秦汉文化历时虽不是很长,但足以把湘西诸如蛮荒之类的成见撕成齑粉,足以让大山子孙眉宇间平添几许儒雅和轩昂。

五代十国时期,又是一个近百年藩镇称王战火迭起的动荡年代。因湖南战事相对较少开发较缓,沃野千里,维民所止,吸引了江苏、浙江、江西移民源源不断东迁而来,其中在六朝时曾经接纳大量北人的江西东迁者又居其十九。不难想象,“质朴淳良境最优”的湘西又一次成为络绎不绝入湘东人的栖居地。江西赤石蛮酋帅彭公爵主引领强兵和族人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名分用适当的方式进驻了湘西,拥兵自重,称雄一隅八百余年,湘西土家族的形成与这段“高度自治”的特殊时期大有渊源。老司城成就辉煌的这一特定历史充分展示了山水湘西大度宽宏的超凡气魄和融化键合的超强能力。

凡博大包容并非就是来者不拒,凡融合吸收并非就是唯命是从。

湘西的山有顶天立地坚实可靠的一面,也有突兀嶙峋横断天涯的一面;湘西的水有绿波荡漾波光潋滟之时,也有浊浪排空雷霆万钧之势。湘西山水在酾造湘西人耿直率真热情好客胸襟的同时,也磨就了湘西人坚挺刚毅威武不屈的秉性。从见诸史册的西汉末年“五溪蛮”酋长田强屯兵沅陵反对王莽新政的第一次大规模土家先民起义到清朝乾嘉苗民起义的一千七百多年间,在湘西这块土地上相继爆发的大小规模民族反抗斗争多达百余次,这不得不令人惊讶和反思。个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称王起事和乾嘉苗民起义。史载中央王朝对湘西民族义举进行大规模的征讨首数对相单程五溪蛮起事的远征,数年间,东汉王朝连连用兵,威武将军刘尚万余部属全军覆没于武溪一带,史上最负盛名的伏波将军马援老当益壮主动请缨,同样受阻于壶头山,病愁交加,无奈发出“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的嗟叹,最后病死军中,为后人留下一段公忠而凄凉的马革裹尸美谈,最终征讨以朝廷招抚而休止。乾嘉苗民起义历经十余年,湘西凤凰、乾州、永绥三厅苗民在吴八月召集下与贵州石柳邓遥相呼应,以腊尔山为依附,推动起义向湘黔渝鄂边区纵深展开,使得清廷调用了云贵、两广、两湖和四川七省军力“会剿”,滥用“犁庭扫穴之计”,大肆焚烧苗寨,义军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但这次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历时之长响应之广影响之远是任何一次少数民族起义不可比拟的,最大限度地撼动了清王朝的根基,被史家称为“清代的中衰之战”。胜者未必就有完美的结局,败者未必就是简单的结束,历史的意义总使人遐想和沉思。

P1-4

后记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湘西这方土地历来就是美不胜收的洞天福地,尽管历史记忆曾经有些模糊,现实某些说法有点主观,但这些微不足道,大美无时不在。

湘西之美皆凝聚在云山烟水之间,糅合了山水的外在之秀和内在之韵。湘西山水不但有形、有势、有景、有色、有音,更是有情、有趣、有灵、有魂、有道。

湘西美在山之峥峥,紫气东来。武山高崖上有盘瓠石室,黔山山脚下有八部大王遗址,两处古迹皆为两个民族族源本地说做出了最真实的诠释。澧水源头大灵山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

湘西美在水之漪漪,善利万物。酉水支流清水江畔有距今五万年的茶峒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武水之湄有距今一万年的河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湘西文明源远流长。酉水曾经是八百年楚国通达三江的商贸通道,曾经是大秦帝国一统江山的输兵要道,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苦难深重的苗民上溯武水历经了又一次民族大迁徙,明清王朝凭借武水实现了对湘西苗疆的开化治理,抗战时期通过武水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悠悠沅江也从湘西款款而过。“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屈原就是沿着这条江南游,大写了一段香草美人的千古佳话;“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就是顺着这条江贬谪到贵州,诞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龙场悟道”;“我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也是在这一条江上摇着小船走出了湘西,成为一代文豪。

湘西美在山水凝结的文化名城,里耶秦城,四方城,老司城,凤凰城,乾州城,黄丝桥城,一座座古城各抱地势,各具特质,各领风骚。一座古城深藏着一种文化,秦简文化,边墙文化,土司文化……积淀已久的文化从秦砖汉瓦中、从古井淤泥中、从夕阳衰草中走了出来。有了这些文化名城,湘西的历史格外熠熠生辉,楚楚动人,谁还说湘西是蒙昧、蛮烟瘴雨呢?

湘西美在山水孕育的英雄豪杰,平定倭寇的彭翼南,死守定海的郑国鸿,渡海抗法的杨岳斌,血洒大沽的罗荣光,赤诚仁善的熊希龄,亦慈亦让的沈从文……每一位豪杰都有着不凡的故事,有着不拔的毅力,有着不屈的精神。湘西的天空因此而星光灿烂。

湘西美在山水滋润的物华天宝,往昔有久负盛名的茶芽、织锦、丹砂、苞茅、麝香、湘西楠木等贡物,今日有古丈毛尖、泸溪柑、龙山百合三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湘西物产带着大山的灵气闯出了一片天地,带来了一片阳光。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自古就是君子之为。古人尚且有如此之思如此之志,作为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岂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兴许就是缘于这种求美识美的冲动,十几年前,我就有了走遍湘西山水的梦想和行动。既然是冲动,当然就没有过系统思考,没有计划,没有顾虑,更多的是随意,抱着激情,凭着兴趣,由着性子,也许还有点猎奇的心理,风风火火就在大山的鸟道羊肠中登爬,在密林幽篁中穿越,从湘西之巅的大灵山到湘西之南的凤凰山,从湘西之西的八面山到湘西之东的羊峰山,从土家族的祖山黔山到苗族的圣山吕洞山,从武水之源到酉水之浒,从沱江之畔到猛洞河之滨。

这种激情式访问,自然免不了遭遇险情,八面山、天星山、武山的几次登高遇险至今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不过,由此对王安石那种“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游山心境倒有了几分刻骨铭心的体会。

人生一世离不开激情,要彻头彻尾做好一件大事更得依赖激情。爱默生说过:“伟大的事情没有热情是办不到的。”真得感谢激情,使我在十多年里踏看了湘西绝大多数山水,有的还是无数次——比如上上下下羊峰山就有上百次。一次奔走终有一份触动,一份触动终有一点彻悟,一点彻悟终有一丝新意,一丝新意终有一番收获。

在与湘西山水亲密接触中,我不敢说我发现了美,但我的的确确感受了美,以及美中一些真实的存在,这些存在及时纠正了自身过来对湘西的曲解和误区,填补了对湘西的无知和欠缺。

面对湘西的大美,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把对湘西山水的所见所思写下来。尽管写出来的这些篇章掺杂了个人不少的主观和情感因素,对勘读湘西山水文化核心还谈不上尽善尽美,但我毕竟攒足了一份尝试的勇气,毕竟表达了一份诚恳的认识,哪怕这种认识只是触及山水湘西的一点皮毛,哪怕这种认识只能仰视山水湘西的某个侧面,哪怕这种认识还有意无意地映射出自身的一些肤浅,我都以为值得。

《山水湘西》归集了三十篇有关湘西山水、湘西文化的散文(均已公开发表)。在创作中,我既注重湘西山水景色的描述和特写,更看重湘西山水文化的钩沉和考证。《老司城世忠堂》具体阐述了老司城《世忠堂铭》为明代内阁首辅刘健所作的由来,《武山》对湘西文化名山武山的变迁和盘瓠石室的位置进行了辨识,《平倭英雄彭翼南》第一次详细叙述了永顺土司王彭翼南两度率军平倭的英勇战绩,《保靖四方城》首次提出了四方城为战国古城,《湘西酒香》对湘西酒文化演变给予了探讨性叙说……

人到中年,还能重新拾起搁置已久的闲笔,再度咬文嚼字,全在于我人生中一次无可奈何的转迁——2010年从水利部门调到发改委,随着工作岗位的转换,我的思想也随之而转变,油然而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居然会磨血成书。现在看来,人生的某些转变中蕴藏着不少转机。  这本拙著能够付之梨枣,时至今日已历时六年。六年中,虽有我几经浣濯的心思积累,但更凝聚了众多不离不弃的支持者、同道者和热心人的心血。

首先恳谢永顺、保靖、龙山、古丈、凤凰、泸溪、花垣、吉首地区有关单位,永顺老司城遗址管理处,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管理处为我创作实地采访、收集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这是我捕捉写作素材的源头。没有这些支持,所谓的写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特别叩谢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对本人的关爱和鼓励,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恭谢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蔡测海对本人的关注和厚爱,忙中抽暇为本书作序。

真诚拜谢多元艺术家重庆我风堂掌门人田涌从如何增强文集艺术感和厚重感的视角提出了极为珍贵的书面建议,可谓是切中肯綮,醍醐灌顶。

深切躬谢湘西民族中学贾高辉先生,凭着长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对本书逐篇把脉,并不厌其烦地字斟句酌;十分感谢向宏国先生、彭世贵先生、周怀先先生、孔凡卫先生、龙昌舜先生、仲彦先生愉悦通读全书,从完美和求精的层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中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我的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弟翟星,在我为湘西山水作文之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我找寻资料,总是不知疲惫地陪我走山串寨,总是不辞辛劳地为此书出版推介奔波。感谢我的妻子彭蔓菁老师,我辈公职人员创作毕竟有诸多不便,在我连续笔耕时,她没有因琐碎家务使我分神,更难得的是她为满足我研读文献的需要,在家境并不宽裕的条件下竟然舍得网购大量书籍。不管我写得怎样,她始终都是我写作成文时第一个快乐的读者。

沈从文先生说过:“凡是来到湘西的,只要肯用一点时间先认识湘西,了解湘西,对于湘西的一切,就会作另外看法,不至于先入为主感觉可怕了。”

湘西确实神秘,但不是神化;湘西有点落后,但并不失落;湘西有过自弃,但愈加自信。

但愿这本集子能给想来湘西、来到湘西、愿意认识湘西、已然熟悉湘西的朋友带来一点野趣;也但愿这本集子能成为大家步入或感知绿色湘西、文化湘西的一条小径。

翟非

2016年6月26日于乾州

目录

序 一个人边走边唱

山水湘西

酉水涛映

武水滔滔

猛洞河

里耶

烟雨凤凰

乾州

泸溪

溪州

下溪州城

老司城世忠堂

酉阳·王村·芙蓉镇

边城茶峒

保靖四方城

吕洞山

矮寨

大灵山

武山

黔山

崇山

天星山

古丈天桥山

羊峰毓秀

平倭英雄彭翼南

白帝天王

羊峰山上人家

湘西楠木

紫荆花开

家乡的雪

湘西酒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一个人边走边唱

蔡测海

南语杂,成腔,十里不同音。北话音色一律,成调。湘西为北话飞地,种植于武陵腹地,染山风林语,自成一调并不稀奇。湘西在习惯的话语中,  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名词,一个烟火绵绵的文化概念。多少历史烟云的洗练,湘西留下了恒定的淡然,一种山高水长的精神状态。

湘西人,穷快活,富安乐。穷时唱:天当屋,地当铺,倒拐子当枕头,盖的是肋巴骨。富时唱风流歌,一歌均贫富,一歌平贵贱。

湘西人,得巴楚遗风,战士不邀功,官士不邀宠。卑而不贱,败而不馁,饥而不懒,穷而不愚。湘西人一路走来,若项羽挥师,始终昂扬。

湘西人的底气,来自湘西族群大起大落的历史, 来自湘西人吃得苦霸得蛮的个性,来自溪州土司数百年的誓竭丹诚。

湘西人爱唱、爱走、爱吼。前路漫漫,关山难越,大吼三声出困境;古道西风,木叶萧萧,仰天长啸下三湘。

读翟非散文集《山水湘西》,正是一个湘西人边走边唱边吼的状态。他行走湘西,倾注了激情,十多年的竹杖芒鞋考验的不仅是激情,更见证了他对湘西山水浸入骨子的挚爱。他写湘西山水,并非一日之功,湘西山水与他互为映照。

翟非,一个野草般的山里人,快乐行走,从山里到山外,又走回湘西山水。人生紧要关头,也曾大吼几声,自顾山中回声,也终于淡定,将项羽之吼化为草鞋上的泥尘,成为一位边走边唱的歌吟者,吟山水之历史,唱文化之山水,歌山水之湘西。

翟非的散文,是湘西韵,湘西调,像湘西历史一样起伏跌宕。文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重重叠叠,如屈原的《橘颂》一样悠扬久远,也如沈从文先生那样返璞如一块湘西美石。他写武水、写酉水、写凤凰、写里耶、写四方城、写老司城……写楠木、写丹砂、写醇酒……写湘西山水、写湘西历史、写湘西人物、写湘西草木,写出人的性情,沉郁欢快,前想后思,涓涓细流山溪水,穿山透地,一贯千古。

《山水湘西》写的是湘西山水,又不拘泥于山水的表象,不是简单地流连山水,而是穿越山水立体透视湘西的大美。万山层叠、嘉树葱茏、云山烟水、酉水拖蓝、匹练落崖、闲云潭影……只是湘西山水直观的表情,书通二酉、万马归朝、铜柱秋风、黔山八部、武山盘瓠、苗疆边墙……才是山水湘西的灵魂。

《山水湘西》以湘西山水为媒,彰显的是湘西的古典和厚重;以湘西山水为墨,描绘的是湘西民俗的古艳和斑斓;以湘西山水为奇,展示的是湘西物产的丰阜和奥藏;以湘西山水为寄,颂扬的是湘西人物的大义和风采;以湘西山水为根,追溯的是湘西民族的记忆和精神。  《山水湘西》可视为湘西风光的写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图,湘西民俗的辞典,湘西往事的集锦,有血有肉,有枝有叶,有情有义,值得品读。

在湘西山水之中,边走边唱,是山水之声,历史之魂。多少年前,多少年后,我们的乡愁,只会在这些独有的湘西韵调里。

山,天地的筋骨;水,天地的血脉。翟非写山水有情,写历史有意,兴象玲珑,情韵悠然。寻常生活之余,能为言语,多一技,是人生的加法。技不在多,在精,所谓一技之长,精于此道。

2016年8月于长沙

内容推荐

翟非著的《山水湘西》归集了三十篇有关湘西山水、湘西文化的散文。作者写武水、写酉水、写凤凰,写里耶、写四方城、写老司城……写楠木、写丹砂、写醇酒……写湘西山水、写湘西历史、写湘西人物、写湘西草木……既注重湘西山水景色的描述和特写,更看重湘西山水文化的钩沉和考证。

《山水湘西》可视为湘西风光的写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图、湘西民俗的辞典、湘西往事的集锦,有血有肉,有枝有叶,有情有义,值得品读。

编辑推荐

翟非著的《山水湘西》写的是湘西山水,又不拘泥于山水的表象,不是简单地流连山水,而是穿越山水立体透视湘西的大美。万山层叠、嘉树葱茏、云山烟水、酉水拖蓝、匹练落崖、闲云潭影……只是湘西山水直观的表情,书通二酉、万马归朝、铜柱秋风、黔山八部、武山盘瓠、苗疆边墙……才是山水湘西的灵魂。

《山水湘西》以湘西山水为媒,彰显的是湘西的古典和厚重;以湘西山水为墨,描绘的是湘西民俗的古艳和斑斓;以湘西山水为奇,展示的是湘西物产的丰阜和奥藏;以湘西山水为寄,颂扬的是湘西人物的大义和风采;以湘西山水为根,追溯的是湘西民族的记忆和精神。

《山水湘西》可视为湘西风光的写真,湘西地理的注解,湘西文化的地图,湘西民俗的辞典,湘西往事的集锦,有血有肉,有枝有叶,有情有义,值得品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