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佑苍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仇红学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仇红学著的《法佑苍生》中,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渴望有了具体、透骨的表达,显得真实而有力。

在本书的写作中,作者尝试在文体上探索创新,试图开拓出一条公文体纪实文学的路子。所谓公文体纪实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插入、引用大段的领导讲话、大段的会议纪要、大段的诉讼法律文书,以真实再现官场的政治生态和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彰显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

内容推荐

作者是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仇红学著的《法佑苍生》选取作者亲历亲为,一线指挥,参与处置的十多起典型案件和突发性事件,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刑事案件高发、社会矛盾凸现、对敌斗争复杂的特点,彰显了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全书融政治性、法律性、时代性于一体,生动塑造了工作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第一线的基层政法干警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是难得的一部法治类纪实文学作品。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文体的探索创新,是作者根据真实工作经历写成的一种公文体纪实文学。

目录

赴任A市

第一仗

“一村一警”的力量

槐树沟捉“鬼”记

黄河见证的罪与罚

好市长

惨死在铁道旁的花季少女

执行死刑

龙门警官

械斗

女人为何要承受如此深重的苦难

新来的市委书记

啊,我的青春

川妹子告状

追捕

河洛少年周世强

三进古城

悬案

死有余辜

下葬在子夜

愿天下无杀戮

别了,A市

写在后面的话

附录 心香一瓣

试读章节

赴任A市

(一)

在我这一生中,三十二岁、三十五岁是两个重要的节点。

三十二岁,我登上了副处这个阶梯,任黄龙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有人说:“你向志远发了早苗。”

似乎也不属于“早苗”。一来在那个时代,在其他地市,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中,三十岁上下甚至二十八九提了副处的大有人在。二来当年的我血气方刚,满腹经纶,志存高远,早早就向副处这个标线发起了冲锋。三十二岁才实现人生第一个目标,对于我来说稍许有些遗憾,何谈“早苗”?

但在黄龙这个内陆城市,在这个农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城市,干部年龄普遍老化,年轻干部升职的机会与概率很小。能在三十二岁踏上副处这个层级,决定了以后发展的空间和人生的高度。

三十二岁,正是人生的正午,十一二点钟的太阳。这太阳似火,熊熊地燃烧着,毫不吝啬自身的能量,把灼热的光焰奉献给他人,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

哲学家说,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决定命运。三十五岁那年,我的人生走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又一次重要的选择。是继续留在机关发展,还是抓住机遇到基层任职,投入到火热的实践一线,经受一场风雨人生的洗礼?

平心而论,留在机关发展的空间更大,升职的机会更多,提拔的几率更高。而且从我的经历和性格来看,在机关工作似乎更适合我。我理论功底深厚,工作思路清晰,语言文字过硬,各种材料驾轻就熟,是市委机关公认的一支笔,深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公认。命运垂青于勤奋的学子。在我面前,是一张绚丽的红地毯,只需要认真、踏实地走下去,便会收获天边五彩斑斓的云霞。但机关工作的程序化有余、挑战性不足,似乎不是我喜欢的生活。学习、传达、发文、开会、检查、通报,一切都是在走程序,在走过场……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一个接一个的发文,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

这么多年,在机关,你就像一架没有思想、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运转着,消耗着。没有春夏秋冬,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七情六欲,没有风花雪月,没有日月星辰。偶尔到基层检查工作,接触到人生的一个角,触碰到生活的火花,但那是别人创造的人生,那是别人擦亮的火花。作为上级领导,你只能给予热情的肯定、高度的评价、积极的推广,充其量是隔岸观火,水中望月,你能创造什么?真正属于你自己独特的价值又在哪里?夜深人静,掩卷沉思,你会有一种隐隐的失落感、落寞感。

第二种选择就是下基层。中国官场文化讲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到基层任职固然风光无限,可以一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但月宫常寂寞,高处不胜寒,风险常相伴。鸡头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鸡头有鲜红的鸡冠招摇过市,不只好看,而且好吃,被砍下来当作美味佳肴的可能性更大。亲朋好友提示,身边典型案例警示:×××下去当了一把手,没两年就被手下告了,背了党纪处分滚回来了;×××下去当了副县长,处理群众上访事件把握不到位,被撤职查办了;×××下去当了公安局局长,位高权重,风光一时,结果辖区一洗脚屋发生火灾,死伤十几人,背了处分……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似乎都在昭示着:风险为大,不要冒失;一日失足,终生为憾。

夜阑人静,月白风清,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反复比较,苦于抉择……

这是一个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是一个痛苦选择的过程。好在雨过天晴,柳暗花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我还是下定了决心: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暴风雨中体验一把人生!在大风大浪中,像雄鹰一样搏击一次长空!

(二)

时不我待。难得的五年一次县(市)党政班子换届工作启动了。

由于自身优势,加之我已是副处,到县里任职属于平调,难度不是太大。我向黄龙市委分管组织工作的领导表明了下去锻炼的请求和态度,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答复。

2002年2月21日,黄龙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任命了一批干部,决定任命向志远任A市(黄龙市下属的县级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月28日,黄龙市委组织部刘副部长与新任职A市的几名副县级干部谈话。(P1-3)

后记

这部书稿构思有几年了,但最终撰写成功,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蓄积酝酿的时间长了,所思所感就像埋藏、压抑的火山找到了突破口,瞬间便爆发了。

在写作的近两个月里,我每日都处于亢奋状态,情感的潮水时刻在放纵奔流着。一坐到书桌前便文思泉涌,语言像不竭的河流一样川流不息,从记忆的闸门喷涌而出……

我似乎在宣泄着一种情绪,似乎要借助这些文字来证明什么。文学是圣洁的女神,文学不能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但此刻,在我心中,文学是功利的。我要用她来证明自己;或者说,我急于用她来证明自己。最初的书名叫《黄河见证》,我的功利目的由此可见一斑。

文学似乎从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穷则独善其身”的最好注脚。而当下,我似乎正处于这种“穷”的境遇中。因此,我需要用文学来证明自己,表白自我。

十六岁,在现在人眼中,还是一个稚气的年龄,而我却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北京一所大学报到,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从家乡到北京,火车票是十五块钱。路上要颠簸一天一夜二十多个小时。一个懵懂少年,在首都北京,世界正向他打开一扇陌生而新鲜的大门。

四年里,除了读书,大学生活没有留给我更深刻的记忆。没有花前月下,没有丝竹觥筹,没有人生设计,没有青春洋溢。

二十岁那年,大学毕业,怀揣一纸文凭,带着满脑子的西方理论,一头雾水般被推入社会,扎进了最基层的现实生活。

三十年的岁月转瞬即逝,现在的我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是个承上启下的年龄。你还不是老年人,但你已向老年人的行列迈进了。于是,你的心中惶惑。于是,你的脚步趔趄。面对过去,你会不自信,你会反问自己:我这三十年,究竟干了些什么?我这三十年,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吗?

你会油然而生一种失败的情绪。你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但情不由衷,你也会下意识地抵触、批判这种情绪,认为自己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

情郁于中,自然发之于外。于是,你想到了文学。你需要让文学来证明自己。于是,就有了这部《法佑苍生》。

文学是残缺的艺术;艺术是残缺的人生。呈送在你面前的这部《法佑苍生》,也是残缺的,或者是不完美的。

它本该有二十三章。《暴风雨来了》原定为第二十四章,写向志远离别A市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是这一系列事件,注定了本书中许多人物的命运,也注定了向志远的悲剧走向。

这也许是本书中最出彩、最有张力的重要一章,书中人物至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和命运的坎坷起伏。权衡利弊之下,我还是忍痛割爱了,朋友们也劝我不要去触碰那些事件。

我问朋友:“作为一个政法大学的毕业生,在这个现实复杂的社会中,我有什么价值?”

朋友答:“在那一系列事件中,在那场暴风雨中,你守住了人生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这就是你作为一个政法大学毕业生的价值。”

我释然。

我有了自信。

我有了人生的底气。

我的底气来自生活。作为人生的开场大戏——《啊,我的青春》展示了我十六岁上大学之前的生活。那是1994年的作品,发表于我们家乡的文学期刊——《黄龙文学》。这次出版《法佑苍生》,我下决心把它收录进来。虽然从内容上它与其他篇目有些不符,缺乏逻辑上的关联,但它与它们有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我的人生信念和理想来自《啊,我的青春》描写的那个时代。

关于这篇不成熟的作品,我和本书责编萧晓红女士在微信上有个交流:“你对这篇作品有什么评价?”

“《啊,我的青春》让人震撼。”

“何以见得?”

“在这部作品中,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渴望有了具体、透骨的表达,显得真实而有力。”

感谢萧晓红女士的评价。她不仅在评价一篇作品,更是在评价一个时代。

在本书的写作中,我尝试在文体上探索创新,试图开拓出一条公文体纪实文学的路子。所谓公文体纪实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插入、引用大段的领导讲话、大段的会议纪要、大段的诉讼法律文书,以真实再现官场的政治生态和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彰显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欢迎读者诸君对这一探索和创新给予宽容、理解和批评。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现在的同事、朋友为此书的写作,收集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还在打印、校对全部文稿方面尽了很大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仇红学

2017年4月6日晚于C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