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林主编的《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是长征亲历者为我们讲述的鲜活、生动的长征,是真实的革命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作者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李富春、张云逸、耿飚、谭政、刘亚楼、陆定一、萧华、王首道等。作品有写惜别苏区的《出发前》,写红军粉碎四道封锁线的《夜行军一幕》,写横渡乌江等惊险场面的《老山界》,写占遵义渡赤水的《向赤水前进》,写挺进甘南的《突破天险腊子口》等。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更集中地反映长征,主编增选了刘伯承、傅连璋、杨得志、徐海东、张爱萍等20多人的文章。
| 书名 | 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 |
| 分类 |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国林主编的《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是长征亲历者为我们讲述的鲜活、生动的长征,是真实的革命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作者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李富春、张云逸、耿飚、谭政、刘亚楼、陆定一、萧华、王首道等。作品有写惜别苏区的《出发前》,写红军粉碎四道封锁线的《夜行军一幕》,写横渡乌江等惊险场面的《老山界》,写占遵义渡赤水的《向赤水前进》,写挺进甘南的《突破天险腊子口》等。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更集中地反映长征,主编增选了刘伯承、傅连璋、杨得志、徐海东、张爱萍等20多人的文章。 内容推荐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创造出来的人类军事奇迹! 长征胜利,根本原因在哪里? 执行力! 各级指挥员能够精准地、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各项战略决策,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执行力,是长征精神中最闪亮的…… 执行力,是当今各部门、各单位不可或缺的。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中国人民描绘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中国梦分步走的“两个十五年”,这又是一次长征,这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执行力,是一次新的检验。 我们可以从孙国林主编的《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中获得能量和营养。 这是这本书的时代意义和生命力! 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童小鹏、杨成武、刘伯承、彭加伦、张爱萍、周士第、李富春等六七十位亲历长征的革命家和将军,带领你与长征亲密接触…… 目录 浏阳遇险 三湾改编 伟大的会师 出发前 暂别了,江西根据地的弟兄! 离开老家的一天 别 第六个夜晚 追 夜行军 夜行军的一幕 聂都游击队的记述 泥菩萨 大王山上行路难 占领古陂圩 “没有到敌人呀!” 彭军团长炮攻大来圩 占领宜章城 “干事去!” 粤汉路旁 由临武至道州 休矣飞机! 从两河口到马蹄街 烧死了两匹马 道州城的一瞥 苗人的神话 紧急渡湘水 在重围中 最后的一道封锁线 广西傜民 老山界 放火者 手榴弹打坍了一营敌人 渡乌江 红四师强渡乌江的故事 瓮安之役 向赤水前进 病员的话 娄山关前后 第二次占领遵义城 遵义追击 扩大红军 小茅屋 残酷的轰炸 茅台酒 倒流水四个连控制敌人三个师 南渡乌江 夺取定番城 五颗子弹消灭了一连敌人 看谁先到 北盘江 抢渡北盘江的前后 禁忌的一天 长征中九军团支队的断片 一个团与一个师谁胜 “五一”的前后 由金沙江到大渡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 渡金沙江 鲁车渡寻船 火焰山 一个人带一根绳 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 十七个 泸沽到大渡河 “倮倮”投军 老娘也要戳你一杆子 一个忠实的革命“倮倮” 铁丝沟战斗 真是“蛮子”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 抱桐岗的一夜 回占宝兴 大雨滂沱中 卓克基土司宫 芦花运粮 打鼓的生活 还不算空手 吃冰琪林 瓦布梁子 波罗子 波罗子 隔河相望 松潘的西北 从毛儿盖到班佑 通过草地 藏民生活鳞片 俘虏兵的一束话 突破天险的腊子口 榜罗镇 过单家集 吴起镇打骑兵 长征中走在最后头的一个师 长征前的红五军团 艰苦奋斗的五军团 长征中卫生教育和医疗工作 长征中的女英雄 长征中的医院 长征歌 补编 长征中的雪里送炭 乌江架桥 遵义会议的光芒 巧渡金沙江 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 通过大凉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红军鞋” 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九个炊事员 包座之战 腊子口上的红六连 奠基礼 六月雪 一次支委会 党岭山上 甘孜会师 咱班的“王政委” 葛曲草原设兵站 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途中 到了家 夜战山城堡 回顾长征 中共中央进出瓦窑堡 “红都”保安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全记录 试读章节 浏阳遇险 谢觉哉 一九二七年准备秋收起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资格并受湖南省委的委托,到铜鼓去领导驻军起义。一块儿去的共有三个人,走到浏阳时,被团防军逮捕了。 团防军押着他们走,毛泽东在路上故意装作腿痛,一步一步地拐,落在后面。他掏出一把钱来,对团防军说:“朋友,拿去喝茶吧!”那些人接了钱,他就走开。没有走出几丈远,那些人喊起来,其中有一个人追到了他跟前。他只得站住,又给了追的人一点钱,并且说:“没有了,朋友,再见吧!”等他走到前面岭上的时候,追他的那人才大喊起来:“跑了,跑了!”跟着大队就从他后面追来。毛泽东同志急忙走下岭,躺在一条水沟里。他听见追的人喊:“明明看见他向这里跑,怎么不见了?”到处搜寻,只是没有找他躺的那个地方。 人声听不见了,他爬起来,涂了些泥在腿上,装作农民的样子,走上一个高岭。这已经是江西地界了。看见有个打柴的,他对打柴的喊:“喂,下面在打仗!”“什么事打仗呀?”两个人于是走到一起,交谈起来。谈到农民协会,打柴的说:“农民协会好,只是不该打菩萨!”他回答说:“不错,告诉你,我就是农民协会的委员长,我在农民协会是反对打菩萨的。今天下面喊捉人,就是捉我。朋友,请帮我一帮吧!”打柴的很惊讶:“怎么帮法?”他说:“这是两块钱,一块请你买一双草鞋;一块请你买一点饭,并且请你带路,把我送到江西地界。”打柴的说:“可以,你就在这里等着!” 天快黑时,打柴的来了,拿来了草鞋和饭。并且从偏僻的小路上把毛泽东同志送到江西地界。毛泽东同志问他姓名,打柴的始终不肯说出,他哪里想到他所救的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呢! 麻烦还并没有完。走了一天,到了一个市镇,那地方情况也有些紧张了。毛泽东同志没有行李,身上穿一件短褂,一个汗衫,他便把短褂脱下来扎成包袱模样,横背在肩上。每走到一家店门口时,就问:“老板,歇得客吗?”老板眼睛一瞪:“歇不得!”连碰了几个钉子。走到街尾最后一家店时,他索性不问了,走进去坐下,大声喊:“老板!打水来洗脚。”老板无可奈何,只得由他住下。第二天,到了准备起义的驻军里,于是轰动世界的湘、赣、闽、粤的工农革命运动,就从此开始了。 三湾改编 谭政 一九二七年的秋天,湖南秋收起义失利以后,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每天总是从天未明就出发,一直走到黄昏以后才宿营。经过平江、浏阳、铜鼓、萍乡到达莲花东南永新境内的三湾,着手改编部队。这算是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难关。 自从长寿街战斗失败以后,湖南的敌人,拼命地跟着我们后面追赶,总想把我们这些革命种子,一下弄个精光。没有经过锻炼的“小娃娃”,哪能经得起这样的风波?弄得病的病,死的死,累的累,怕的怕,情绪非常不好,真像打了几十个败仗一样。 到了三湾的第二天,师长集合部队讲话:“现在人员减少了,部队要缩编,从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一个团还不足,改编为两个营。”听不下去了,只看到全场的人都瞪着眼睛,痴呆似的望着他,非常难过。 忽然,新任团长介绍毛泽东同志出来讲话。从人丛中走出一个又高又大的人来,头上蓄着长久未剪的头发,身上穿着一件老百姓的旧棉袄,腿上却打上一双绑腿,脚上套着一双草鞋。他以和蔼的态度、含笑的脸色,走到部队前面,顿时大家笑容可掬地鼓起掌来。 “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大家不住地点头微笑,特别兴奋。队伍解散以后,只看到一群一群的人们在那里谈论着: “毛泽东同志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能够起家,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家吗?” P1-4 序言 孙国林 《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是亲历红军长征的革命家记录长征的作品,它包括《红军长征记》和“补编”两个部分。 《红军长征记》是1936年长征结束不久,由毛泽东和杨尚昆发动长征亲历者写成的一本纪实性军事文学散文集,它体现的长征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时候,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节点,扩编、出版这本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规模空前的群众写作活动 中央主力红军,1934年10月被迫撤出福建、江西苏区,开始长征,经历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次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战略大转移,在每个长征人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他们有许多见闻和感想要宣示天下。在毛泽东的倡导下,1936年8月5日,以毛泽东、杨尚昆的名义,用电报和书信的形式发出“征稿启事”(见《毛泽东年谱》上),号召长征英雄们,用多种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见闻和观感,记下这光辉、伟大的历史。电报称:“现有极好机会,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必须出版关于长征的记载。为此,特发起编制一部集体作品。望各首长并动员与组织师团干部,就自己在长征中所经历的战斗、民情风俗、奇闻轶事,写成许多片断,于九月五日以前汇交总政治部。事关重要,切勿忽视。”书信说:“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写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来稿请于九月五日以前寄到总政治部。备有薄酬,聊表谢意。” “启事”引起了热烈反响。据《红军长征记·关于编辑的经过》记载:到了10月底,收到的稿子有二百篇以上,以字数说,约五十余万言。写稿者有三分之一是素来从事文化工作的,其余是“桓桓武夫”和从“红角”(俱乐部)的墙报上学会写字作文的战士。丁玲在一篇记述陕北根据地文艺工作的文章《文艺在苏区》中写道:“新的奇迹似的事态,跟我又发生了,这便是记长征的《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记》一书的原名),……从东南西北几百里、一千里之外,甚至从远到沙漠的三边,一些用蜡光洋纸写的,红红绿绿的稿子,坐在驴子背上浏览塞北风光、饱尝灰土,翻过无数大沟,皱了的、模糊了字的,都伸开四肢,躺到编辑者的桌上。” 这几百篇稿子的作者,既有党的领导人,又有各级军事指挥员,也有普通的干部和战士。仅从后来收入《红军长征记》一书的作品看,作者就有五十来人,他们是: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李富春、张云逸、耿飙、谭政、刘亚楼、陆定一、陈士榘、肖华、王首道、邓华、曾三、廖智高、黄镇、舒同、李一氓、周士第、冯文彬、罗华生、贾拓夫、杨成武、李雪山、莫文骅、童小朋、王辉球、彭加伦、艾平、莫休等等。这是革命文艺运动史上我们党第一次组织领导的大规模的群众写作活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众多作者围绕一个中心事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写出了数百篇作品,从而全面地反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史实。 为了编好《红军长征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经中央批准,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委托编委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等负责编辑工作。关于这本书的编辑经过,任天马在1938年写的《丁玲在西北》一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起初,由参加长征的人自由用片断的文字叙述长征中的史实,在几千篇短文中,选出几百篇较佳的作品。由这几百篇作品,加以淘汰,只剩下了百余篇。将这百余篇佳作再按历史的顺序排列起来,乃集合成了一部长篇巨著。经过丁玲、成仿吾等人加以剪裁后,始成为现在的正式初稿。这初稿现在已抄成二十四份,正在由许多身经长征的人补充,并请富有文学修养的人修改(其中的一份已被带到上海去了)。等到这二十四份初稿都修改完毕之后,再聚会讨论,选择最完善的一本作定稿,仍预备要兼容另外二十三本中比较好的作品。”“这些稿子外面包着绿纸的封面,里面是用毛笔横行抄写的。在每行文字之间,和上下空余的白纸上,已让丁玲细细地写上无数极小极小的字。据说,在另外的二十三本上,也同样改得糊涂满纸了。” 《红军长征记》一书的征稿地址是陕北的瓦窑堡,编辑工作则在保安进行,1937年2月22日在延安编竣。这是由长征人写成的第一部反映长征的书,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群众写作活动的结晶。 …… 重大的现实意义 《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一书,写出一种为了实现伟大的梦想,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勇往直前,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中的篇篇作品生动地告诉我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进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这就是顽强拼搏,永远奋进。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回望长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彰显,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革命传统是传家宝,我们不能丢;革命资源我们不能弃,它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所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 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征程中,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和挑战。既有来自国内外各种社会势力的阻碍,也有来自旧观念的拖累,更有来自自然界的各种灾害,但只要我们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所以党中央号召要学习革命传统,继承传统革命,要求将优秀传统变成一种信念。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需要以坚守精神高地的坚定信念,传好革命传统的接力棒。革命传统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让革命传统历久弥新。革命传统需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在生物学中,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前代相似的性状。革命传统就是决定我们党“性状”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对于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在这方面,这本书便是最好的教材。 《信仰的力量——从井冈山到延安》,是教科书,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做人;它又是进军号,给我们以精神鼓舞,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它的生命和精神力量是永恒的!今天,在新的长征中,这本书所反映的崇高理想和顽强拼搏精神,会更加显示出它的灿烂光辉和鼓舞作用。长征精神万岁!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