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勋美学三书(共3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作者 蒋勋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简介

  《美的沉思》:
  《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此次,应读者迫切需求,大陆引进全新修订彩色珍藏版,增录图片、年表、索引,为读者提供更赏心的视觉体验,更悦目的美的探索!
  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原来是蒋勋老师寄给Ming的信,娓娓诉说着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吴哥之美》的几篇序言由许悔之、林青霞、狄龙、徐克撰写。内容分为:第一部,大吴哥城;第二部,小吴哥城;第三部,城东;第四部,城北与东北郊;第五部,罗洛斯遗址;第六部,心的驻足。并有附录一,吴哥遗址位置图,附录二,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附录三,真腊风土记。

目录

《美的沉思》
作者序
引言

第一章 初民之美——岩石与泥土
一、形状的辨别、利用和创造
二、石器时代的感官经验
三、泥土与手——物质、技术、观念

第二章 安土敦仁——史前陶器的种种
一、中国史前陶器的造型与纹样
二、围绕图腾符号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 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起源
二、青铜器的分期
三、青铜器的成分
四、关于“饕餮”
五、从巫术之美到理性人文精神的建立

第四章 民之初生——人像背后的美学观念
一、人像艺术的萌芽——几个古老民族的例子
二、人像艺术的萌芽——关于中国

第五章 龙蛇相斗的战国之美
一、春秋工艺的主题
二、工艺上的地方色彩

第六章 “水平”与“波磔”——汉代隶书与建筑上一条线的完成
一、关于“文化符号”
二、“文化符号”的形成
三、“文化符号”的举证
四、汉代隶书的“水平”与“波磔”
五、横向水平结构的强调,有没有审美上的特殊意义?
六、书法上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的“反宇”“重檐”

第七章 天圆地方——汉代的形上美学
一、天圆地方——汉镜的世界
二、再论“方”与“圆”——基形的寻找
三、庶民世界

第八章 唯美的时代——魏晋名士风流
一、文人艺术的勃兴
二、书法、绘画、美学

第九章 石块里的菩萨之笑——南北朝的石雕艺术
一、五胡乱华
二、北朝石窟
三、云冈
四、石雕艺术在中国的历史
五、菩萨之笑

第十章 悲愿激情之美——敦煌的北朝壁画
一、敦煌的开窟
二、北魏壁画的特征
三、激情与悲愿
四、流动飞扬的西魏风格

第十一章 大唐世界
一、敦煌彩塑——菩萨、迦叶与阿难
二、规则与叛逆——大唐美学
三、色彩的迸放——唐三彩器
四、肖像画的高峰
五、奉御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

第十二章 山高水长
一、山水的初始
二、荆、关、董、巨
三、笔墨与诗意

第十三章 墨分五彩——宋代的水墨革命
一、绘画升高为哲学
二、色彩褪淡的历史
三、南宋绘画与墨的解放
四、前卫的水墨革命者——梁楷、牧溪、玉涧
五、无色之色

第十四章 中国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一)——长卷与立轴绘画的美学意义
一、绘画形式的省思
二、移动视点与卷轴画的发展
三、中国绘画卷收与展放中的时空意义
四、几件唐、五代长卷的形式分析

第十五章 中国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二)——“无限”与“未完成”
一、庄子哲学中的时空观
二、章回小说与戏剧的结构形式

第十六章 中国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三)——“无限”与“未完成”
一、“空白”的哲学内涵
二、建筑与舞台中的空白
三、宋元以后绘画中空白的发展
四、卷轴中的“诗堂”“引首”与“跋尾”

第十七章 文人画——意境与书法
一、赵孟頫与元四大家
二、意境与书法的结合
三、院体与文人画的激荡

第十八章 市民绘画的迂回之路
一、宋代城市风俗画的发轫
二、明代市民绘画的曲折发展
三、扬州画派到海上画派
附录
自信与自省的起点
关于美的沉思
艺术的原始公式
中国美术简表与图片索引
参考书目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吴哥之美》

精彩书摘

  意大利文中的“1400”,意指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一百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
  这一百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了伟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一百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树立了四百多年来不朽的人文典范,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这一百年,在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意指“再诞生”,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诞生与春天——弗兰西斯加与波提切利
  基督教有关耶稣诞生的主题常被画家创作成绘画。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代,“耶稣诞生”变成许多画家特别钟爱的画面,好像借着一个婴儿的诞生,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看到了一个新生命降临的喜悦。
  弗兰西斯加画的《诞生图》现存伦敦国家画廊,是文艺复兴时代歌颂生命的典范之作。
  一名初生的婴儿躺在地上,旁边一名年轻妇人跪在地上,双手合掌,好像在赞美,在祝福,又像在感谢神恩。婴儿后侧,有五名年轻人,弹奏着乐器,唱着歌,好像也在赞美婴儿诞生。背景是破陋的农舍,畜养牛羊的瓦棚。画面中洋溢着淡淡的紫色,好像是黎明破晓,微曦的光照亮更远的山林风景。
  弗兰西斯加画的是耶稣诞生吗?或者,他只是在歌咏任何一个新生命初生时的欢悦?
  宗教的题材被扩大了,弗兰西斯加的画使人感觉到每一个婴儿都是耶稣,每一个产妇都是圣母,祝福与歌颂的心情便使人看起来都像天使。文艺复兴使平凡的人世生活都有了神圣庄严的意义。
  长久以来,“诞生”一直意指耶稣基督的降生。但是,诞生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每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诞生应该有特别的感谢与被祝福的心情罢。
  当时希腊神话重新被翻译,重新被阅读,希腊神话中对肉身的歌颂,对完美肉体的爱,感动了许多艺术家。虽然教会还有许多严厉的限制,视希腊诸神为异端,但是美丽的神话故事已呼唤着人们的爱美之心。那主司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诞生,从大海的浪花中涌现,使画家忍不住要画出那传说中的美丽场景。
  维纳斯全身赤裸,站立在海贝壳上,她从蔚蓝的海洋中诞生,她的诞生受天地诸神的祝福,花瓣纷纷从空中飘落,维纳斯一手遮住胸口,一手拉着金色长发遮蔽下身,她对自己的身体,好像又羞怯又喜悦,微微侧着头,好像在沉思自己诞生的意义。
  波提切利拉开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序幕。他的《维纳斯的诞生》以希腊异教的神话为题材,打破了基督教的禁忌,大胆描写女性的裸体,他要赋予肉身重新诞生的意义。一千年的中世纪,肉身只是沉睡着,现在觉醒了,肉身的美要受诸神祝福。
  波提切利在木板上以蛋彩颜料画出温润的色彩,华丽而优雅,他的《维纳斯的诞生》和另一件名作《春》,都收藏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已是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符号。
  《春》的构图比《维纳斯的诞生》更复杂。画面从右上角开始,代表冬天的西风之神伸手要抓一名女子,女子惊慌逃避,用手去求花神保护。花神代表春天,她正在抓起花朵向四处抛撒,宣告春天的来临。中央是美神维纳斯,左侧则是翩翩起舞的三名女神,身着薄而透明的纱衣,姿态优美。

前言/序言

  写完《中国美术史》,很大的心愿是写一本大众通俗易懂的《西洋美术史》,这个心愿终于完成了。
  《中国美术史》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了解,《西洋美术史》则是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借助这一扇窗口,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借助这一扇窗口,省恩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西洋”是一个颇笼统的名称。“西洋”似乎已经专指欧洲,特别是西欧的范围。因此,这本书从地中海区域的古代开始写起。无论是北非的埃及、南欧的希腊、西部亚洲的古代波斯,乃至于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大致都围绕着地中海区域发展。
  地中海四周的文化活动,虽然民族不同,政权不同,社会结构也不同,但自上古时代开始,不乏彼此的交互影响与传承,形成一脉相承的欧美美术的来源。
  希腊罗马时代,其文化活动逐步包容地中海周边的艺术形式,发展成一支脉络可循的美学传统。虽然有朝代的替变,仍然可以寻找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承继的关系,也和中国美术史一样源远流长,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强大旺盛的创造力。
  古希腊的雕像美学,仍然是今天西方绘画或雕塑的范本。古希腊建筑的柱头形式,不仅仍然见于今天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之中,甚至,也已成为全世界建筑元素的一部分。罗马时代的“拱”(Arch)更是影响长久,一直主导着西方建筑的空间理念,否则,语言中不会把建筑师称为“Architect”,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字根都在“arch”。
  美术史是在观察一种形式的传承,而在形式的传承中,“美”的讯息也变成一脉香火,代代不断,可以超越政治的兴亡,可以超越社会的变迁。
  西洋美术史的创造力,和中国美术史一样,如长江大河,波澜壮阔,拥有丰富强大的生命力,至今并未消歇。
  在西洋美术与中国美术相遇的时刻,两条大河撞击出了掀天的惊涛骇浪,搅成一时弄不清主流河道的历史旋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4: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