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荷花五讲(精)/华林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叶嘉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生于荷月、小名荷花的叶嘉莹先生,在《荷花五讲(精)/华林文丛》中以荷花为线,通过围绕荷花展-开的五次演讲,记述了其一生与中国古典诗词相依为伴的经历和与佛法不可思议的殊胜之缘。“莲实有心应不死”,“千春犹待发华滋”,先生回溯一生所历家国大事,穿插多首自己的诗词之作,个人的生命、感情、理想、志意、品格,化为隽秀话语,饱含了她与诗词相伴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年轻一代的热情期许。

内容推荐

叶嘉莹所著的《荷花五讲(精)/华林文丛》第一讲《从<我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谈起》,主要围绕作者数次与佛法相遇的经历展开。第二讲《迦陵诗词稿中的荷花》,则穿插数首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并多次引用同样与莲花有着殊胜因缘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文字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第三讲《谈我与荷花及南开的因缘》,是作者专门为南开大学荷花节而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除了论及荷花,更历数了作者与南开大学之间妙不可言的机缘。第四讲《我心中的诗词家国》主要围绕作者一生经历的家国大事,以及在大时代背景下作者寄情于诗,抒发内心感慨的经历。第五讲《九十岁的回顾——<迦陵诗词稿>中之心路历程》是作者对于九十年人生经历的回眸,隽秀话语,饱含了作者与诗词相伴一路走来的艰辛,也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无限感慨。

目录

我与莲花及佛法之因缘

迦陵诗词稿中的荷花

谈我与荷花及南开的因缘

我心中的诗词家国

九十回眸——《迦陵诗词稿》中的心路历程

试读章节

谢谢湛如法师的邀请,谢谢陈先生的介绍,陈先生的介绍使我站立在这里诚惶诚恐,我想陈先生所介绍的话语,很多我都不敢当,我唯一能够承认的就是我确实是一个诗词的爱好者。我今天有幸能够到这里来,跟大家以诗词结缘,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场合,因为湛如法师的缘故,所以我今天选择的讲题不是我在学校、在外面所讲的古人的诗词,我所要讲的题目是我个人的体验,是“我与莲花及佛法之因缘”。

不管是不是从宗教的观点,总而言之我活得越来越老,今年已经88岁半,所以我从20岁就教书,已经教了68年了。我积88岁半之经验,越来越相信人世之间确实有一种因缘,有一种机缘。而我个人,以我个人的体会,我的回忆,以为我与莲花及佛法是有一点因缘的,虽然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真正正式地学习过佛法。我刚才向湛如法师请教了很多问题。我今天也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向诸位有学养的、有佛教修养的,特别是湛如法师来学习来请教。

好,那么现在言归正传,说“我与莲花及佛法之因缘”,这个因缘呢,起因就非常早,早到什么时候呢?就早到我出生的时候。我是在1924年,按照中国的历法是甲子年,在夏天六月出生的。我的父母以为按照中国的习俗,每个月有一种花是代表这一个月份的,而六月这个月份代表的花就是荷花,我生在荷月,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小荷,荷花那就是莲花。《尔雅》里边就说荷就是菡萏,也叫芙蕖,也叫莲花。

因为有这样一个出生的因缘,所以在我的意识之内,就养成了一种意识,就是对于荷花、莲花特别有感情,特别关心。我是生在一个非常古老的旧家庭,我姓叶,这个叶是一个普通的姓,可是我之姓叶,本来不是叶,我原来是蒙古裔,我的姓氏是叶赫纳兰。这个姓氏的历史说起来很长,清朝初年一个词人,就是饮水词人纳兰成德,是我们的同族,也是叶赫纳兰。纳兰原分成四个族裔,而每一个族裔前面所加上的用以区别的称号,都是附近的一条河水的名字。我们这一族的纳兰,附近有一条河水就是叶赫河,所以在叶赫河这个地方的纳兰就叫作叶赫纳兰。我生在这样一个非常古老的、有文化的家庭,从小是关起门来长大的,没有像现在一般的小朋友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没有,就是在家里识字读书。

在家里我第一本读的书,即启蒙的书就是《论语》。在我小时候,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不管你懂不懂,就是背,比如背“子日:学而时习之”,等等。怎么背呢,老师大概说一下也不详细地说,当时有一句话给了尚年幼的我很大的震动,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幼小的朦胧的意识之中,这句话就给我一个撞击,我想如果你早晨懂得了“道”,晚上死了都没有遗憾了,那“道”是什么东西呢?我当时很幼小,也不敢多问问题,就背下来了。除了念这些四书以外,同时家里边还教我背诵诗词,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子,也没有一同游玩的伴侣,所以我就把诗词当作唱歌一样的来背诵,而且因为我的长辈、我伯父、我父亲,甚至于我伯母、我母亲,他们都喜欢吟诵。一般而言,我伯父跟我父亲等男士们,他们就大声地吟唱,在院子里,我们家很大一个院子,走来走去地吟诵。我伯母跟我母亲等女士们就拿一本唐诗在屋子里面小声地读诵。所以我从小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长大,而诗歌就好像我的儿歌一样,我就读诵,读诵了很多关于荷花、莲花的诗词。

P1-P3

序言

转瞬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横山书院联合主办的“多闻多思系列学术公益讲座”已经成功举办170余讲,该讲座围绕“史识·诗意·哲思”这三大主题,面向公众,形式公益,既有专题的讲授,亦有通俗的讲读,师道庄严,授业解惑。

横山书院自2008年创设以来,秉承传统,契合当代,办国学研修、佛学经典、史学、哲学等课程,影响日隆,因缘日盛,深受诸方赞叹,主办文化中国讲坛,鸿儒大德海会,硕学方家云集,论中华优秀传统之精华,经典永恒;谈中外文明交流之伟业,精彩纷呈。

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逐渐兴起,讨论儒释道思想精华精要,知行合一,解行并重。儒家的止于至善、道家的上善若水、佛教的众善奉行等核心思想,滋养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同样,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多闻多思系列学术公益讲座”正是出于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这样一个目的,而“多闻多思华林文丛”则是要将讲座中的精华部分集结成册,传播给更多的人。苟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该文丛计划出版共百册,目前所做的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在“多闻多思华林文丛”第一辑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要向叶嘉莹先生、楼宇烈先生、汤一介先生、刘梦溪先生、范曾先生、陈鼓应先生、陈洪先生、莫言先生等百余位望重学林的先生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先生们高风亮节、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公益讲座得以高质量完成的根本。

此外,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副院长贾磊磊先生长久以来对“多闻多思系列学术公益讲座”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中国艺术研究院与横山书院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地合作将讲座办得更好。

本套书得以顺利出版,离不开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先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的帮助以及责任编辑张文华老师的辛苦付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