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忠身为建筑学、美学、城市规划咨询专家,《城市阅读》是其集多年游走世界、“阅读”城市无数的经验与感悟的心血之作。本书融建筑美学、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于一身,文笔优美,内容引人,更可作为读者朋友深度领略世界最美城市的启蒙读物与导游手册。
| 书名 | 城市阅读(1游走欧洲最美古城) |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 作者 | 李忠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李忠身为建筑学、美学、城市规划咨询专家,《城市阅读》是其集多年游走世界、“阅读”城市无数的经验与感悟的心血之作。本书融建筑美学、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于一身,文笔优美,内容引人,更可作为读者朋友深度领略世界最美城市的启蒙读物与导游手册。 内容推荐 《城市阅读》是作者李忠的世界城市文化之旅,侧重讲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情,以及在“阅读”城市过程中的深刻感悟。全书以文字为主,均为作者踏访各地的原创,文笔极其生动流畅,内容充满专业精神与人文情怀,是一部深度了解世界城市文化和建筑特色的著作,有很高的参阅价值。全书彩色印刷,文图并茂,每章后附有作者亲自拍摄的各城市精美照片。 目录 01 欧洲 欧洲图话 02 挪威 经典汉萨同盟城市——挪威卑尔根 03 丹麦 世界最小的大都市——奥胡斯 04 荷兰 棱堡古城标本——荷兰纳丹 书卷莱登 05 比利时 布鲁日——中世纪的历史财产 在人间,在布鲁塞尔 06 瑞士 最瑞士的茵特拉根 07 奥地利 小城堡里的大设计——设计之城“格拉茨” 萨尔斯堡 08 西班牙 马德里不可思议 09 意大利 前进!维罗纳 10 英国 皇冠上的明珠——柯兹沃尔德的水上伯顿 田园精英小镇——七橡树 中世纪的小镇奇迹——伊里 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拜伯里 试读章节 书卷莱登 200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经常与美国布什政府唱反调的克鲁格曼。在这个全球经济危机的时代,一贯是经济危机预言者的克鲁格曼获奖,自然有着更引人注目的意义。因此,我们顺势可以问一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什么时候创立的?有趣的是,这个奖项并非由诺贝尔本人设立,而是由瑞典银行为了纪念诺贝尔先生于1968年设立的。它的全称叫作“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次年,这个奖就有了第一个奖项,给了两个人,一位叫弗里希,而另外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丁伯根。 奇怪的是,这位丁伯根并不是学经济学的。他毕业于荷兰莱登大学,是莱登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可能就是由于他扎实的数理功底,使他后来被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说来也够传奇的了。可比他更传奇的是他的母校——莱登大学,这是荷兰建校最早的大学,1575年创校。莱登大学由七个学院组成——考古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科学院、社会和行为科学院,还有一个海牙校区。几乎在各个领域,莱登大学都保持着学术领先的位置。一系列现代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学术名词都诞生于这所大学,最有名的莫过于电容器——莱登瓶、光的折射、超导体、心电图等。因此,莱登也很大程度上在吃着莱登大学的饭,我们通常都将莱登叫作大学城。 日本人蒲原宏曾有一首著名的俳句叫作:“莱登大学城,月色凉如冰。”的确,走在这个城市中,你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校园。整个城市都有一种浓浓的书卷气,古老而醇厚。大学大得像一座城,而城又亲切如一座校园。沿着莱登的运河缓缓走过,四处都不时地会看到一些满脸稚气的学生,手里大多拿着一叠书,安静地穿过一座座小桥,让你看着真想再找个大学回炉一次,重温这种宁静而淡泊的时光。而在这个城市里穿越几次,你事实上就等于受了一次大学教育的熏陶,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向你诉说着什么叫知识,时时处处都能让你学到些东西。连这里的一座风车都被当作了风车的博物馆。而更让人震动的是“一园”和“一人”。“一园”是指莱登植物园。这是一座巨大的创立于1587年的欧洲最古老的植物园,闻名世界的郁金香据说就是从这里引种进荷兰的。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有大量的由日本带回的银杏和枫树,甚至还有一座专门的日本庭院。不用惊奇,日本和荷兰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史。荷兰喜欢研究日本,作为回报,日本也把很多不属于荷兰的东西都记在了荷兰的账上。像我们所知道的荷兰豆,就是日本人给的称号,其实它和荷兰没什么关系。 那“一人”又是谁呢?你可别以为是丁伯根,他在莱登的名人中可排不上号,真正让荷兰人自豪的是荷兰的国宝——伦勃朗。世界美术史上有无数的著名画家来自荷兰。大名鼎鼎的梵高也是荷兰人。但是这些人多数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对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也多有争议。唯一一个不存在争议的人,那无疑就是伦勃朗了。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在各大博物馆中,只要有伦勃朗的画作,都会被视为是镇馆之宝。而他的故居就在莱登这座小城中。莱登的文化名人很多,甚至可以说太多了,但是伦勃朗的雕塑(图4.5)却傲然屹立于这座大学城中。这也难怪,在他400年诞辰时,整个荷兰都在庆祝,这真是荷兰人的骄傲,更是莱登人的骄傲! 那种带有书卷气的骄傲与矜持,或许是只有莱登人才有的,矜持到让人羡慕的程度。大学城里当然就有很多书店,在书店中我甚至看到了一只矜持的猫,很优雅地站在一摞厚书的上面。那种神态告诉你:我是一只莱登大学城里的知识猫。真让人羡慕这份优雅!对中国人而言,莱登还有一个最有趣的去处,那是一座设计得有些异域特色的房子,里面竟然还贴着中国的春联。我奇怪地问这里的主人,你们这里为什么会贴春联呢?主人非常奇怪地望着我说:“你难道看不出这是一座中国风格的建筑吗?”这是莱登大学的一座亚洲研究中心,可恕我直言,我真的不觉得这是一座中国的建筑!于是我马上想到了我们国内那些被称为纯正欧陆风情的地产项目,看来所谓的风格搬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有些走样,也是应该原谅的,哪怕这件事发生在一座充满书卷气的大学城(图4.6、图4.7、图4.8)里! P55-59 序言 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生一世会与“城市”这两个字,发生如此紧密的联系。 大学的时候,我是读建筑学的,但那个时候,就隐隐约约地对城市有一种先天的兴趣,所以一有机会,就去城市规划班听规划的课,而且也买了不少关于城市的书。那时候书的装帧不像现在,都特别简朴,但在简朴中,都有一种浓浓的书卷气。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这种装帧简朴的包装,因为在我眼里,这代表着一种做学问的感觉。 那时候的书里,有一本是同济大学阮仪三先生写的书,先生以特别清新的文笔,介绍了一些江南的小城,特别是看到介绍常熟那一章的时候,先生那极其富于感染力的文笔,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原来,文字中也是可以展现画面的!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一个决心,等有时间,一定要逐个逐个地去拜访这些有魅力的城市。 再到后来,又买了一本叫《丹下健三》的书,这本书到现在还跟在我的身边,书是马国馨先生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流畅,而且这本书也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一辑的第一部。由这本书开始,这套丛书的每一本我都买了回来,从此,这套书为我开启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也使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在对这些书的痴迷中度过。其中,最为痴迷的是阅读李大夏先生所写的关于路易斯·康(现在大家都把他写为路易·康了,但是,我依然坚持原来的写法,是因为那时候对这个名字印象太深刻了,它成了一种象征,实在不想变)的文章。在李先生的文章中,我觉得自己对建筑真正开窍了!于是就想办法攒了点钱,跑到上海福州路的内山书店买了一本日本原版的《路易斯·康》,这本书也一直跟我到了现在。在读大学的那几年里,这是一本几乎被我翻烂了的书,所以,曾经有同学问过我,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出国的话,我最想去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的回答是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因为那里有康所做的达卡议会中心建筑群,那是我心目中最向往的建筑——由于想看建筑,而想去一个城市,可以说那时我的思想还仅仅是一个建筑师的思想,对城市还是一窍不通的。但对建筑的热情却是毋庸置疑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大学同学一提到我,都会说我是那个特别崇拜路易斯·康的李忠。 后来,恩师莫天伟教授也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我对路易斯·康的看法,说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路易斯·康的作品呢?我说因为在我看来,别的建筑师不管是多大的大师,在一个地方设计一栋建筑时,都是“发明”,而路易斯·康则是“发现”,也就是说,别人做的建筑,在换一个人进行设计时,你完全可以再换另外一种方法去设计,而路(这是整个美国建筑界对路易斯·康的爱称)的建筑,只要他在这里做过,任何一个人再去做,都只能把它给复原,而不可能推倒重来。因为,他基本上都能找到属于这块土地的最合适的意志,基本上都能给出属于这个命题的最佳解释。记得当时莫先生很欣赏我的回答,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先生喃喃自语地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代人真幸福。”我当时特别不解地问先生说:“难道你们那时候不是这样一位大师一位大师地研究过来的吗?”先生十分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说:“我们那时候的条件可没有你们这么好啊!” …… 再到后来,就有了新浪网站邀请我开的博客,专门写博客真的是没有时间,但不更新也不是我的习惯,于是就找到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大量阅读城市时所拍的照片贴在博客上,好让大家也欣赏欣赏。照片贴出来以后,有不止一个网友留言,要求我对照片加一些说明,但我一直没敢这么做,那是因为我直到现在都非常惧怕网络所代表的媒体暴力,不管你在网上说什么,总有人骂你,而且还是莫明其妙地骂你。有人说过这样一种话,有心理洁癖的人千万不要上网,我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干脆就宁可不说,也怕说错。再到后来,禁不住一些朋友的再三邀请,还是答应他们写些关于城市的小短文,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些关于城市阅读的小文章。这些文章的原意是希望能像我的那些大学的恩师们一样,写出点专业性和学术性,也写出点生动性和可读性。但是,究竟能做到多少,却不敢有多少期望,因为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匆忙写就的。要在急奔狂奔一般的旅程中写出一点有闲情雅致的文章,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的城市阅读和阅读城市都还会继续,到那时会有更多的小短文写出来,等小短文写多了,我会试着去做一些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希望那时候能有一些真正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文字。 这是我和我自己的人生约定,也是我和城市的人生约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