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打虎前鉴(清朝民国贪官档案判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旭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土国宝没想到,他的“谦辞”竟歪打正着。事实证明,面对当时的复杂局面,土国宝的才干确实难当其任。当时,清军虽已攻陷江宁、扬州等地,但不少地方仍有零星抵抗。身为一介武夫,土国宝一开始在军事上尚且发挥正常,原南明漕运总管田仰以崇明为根据地,经常袭击周边地带,骚扰清军,土国宝率军前往剿灭,“俘斩甚众”。但接下来的一个对手,却让土国宝吃尽了苦头——原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抗清阵亡后,扬州城惨遭十日屠城,史可法督师扬州时的手下监军吴易仍组织残部,出没太湖一带,与清军展开水战。残明皇族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欲发展敌后武装,又对吴易加封官爵。吴易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曾攻人吴江,杀掉清朝新委任的县令,将库藏洗劫一空,并在水上大败清军援兵。清将吴胜兆沮丧地说:“渡江以来,未有此败!”(事见计六奇《南季南略》)

土国宝对吴易这个对手头疼不已,派人招降,不从,便“檄兵防剿”,布置攻防。不久,吴易手下一名“侦卒”在松江被擒,土国宝如获至宝,亲自审讯,此人供出苏州诸生王伯时、隐居处士文乘等,都是吴易的同党、潜伏的“内应”,土国宝于是“缚二人杀之,籍其家”。但文乘是当时的江南名士,是大名人文天祥、文徵明的后代,也是崇祯朝大学士文震孟之子。文乘临刑前赋绝命诗云:“三百年前旧姓文,一心报国许谁闻。忠魂今夜归何处,明月滩头吊白云。”此诗一经流传,人们纷纷将文乘的死与抗元英雄文天祥联系起来,民族情绪更加昂奋。这一事件,也使清朝收拢汉族士人的政策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朝廷闻知非常愤怒,特意下旨“切责国宝擅杀”,最终“下所司察议”,给予“降调”处分。

顺治四年八月,土国宝受命“以布政衔管江南按察司事”,逐渐得到复用。顺治五年五月,土国宝官复原职,“仍授江宁巡抚”。土国宝复出时,江宁一带战事已停,他也随之转向经济管理领域,动起了“创收”的脑筋。清朝接管江南后,苏、松、常、嘉、湖五府仍沿用明朝惯例,每年需向朝廷缴纳专供宫廷和百官享用的粳、糯一类额外漕粮,称为“白粮”。同时,清廷为了安抚民众,决定取消过去“民以为苦”的由民户输运的做法,恢复明朝初年曾实行的白粮官运制。土国宝为此进言说,过去民户为运送白粮“往往倾家”,如今改为官运,则增加了官府的经费负担,请求准许在苏、松、常三府向民间摊派运费,并表示这样做在为朝廷节省经费的同时,百姓负担并不会因此增加很多,应是“民皆乐从”。但此时清廷统治伊始,正极力推行“仁政惠民”的举措,当即降谕驳斥:加派运费做法有违减负民间的弘旨,岂容轻议!为慎重起见,朝廷下令有关部门查核,以弄清输运白粮中是否果有“官运经费不敷”的问题。部臣查后回禀,认为经费“未尝不敷”,如果能杜绝“克减、虚冒诸弊”,还能富富有余。土国宝的“创收”动议于是遭到驳回。

土国宝作为一名深染明末劣习的军阀,降清后仍惯于各种虐民敛财的做法。早在他担任江宁巡抚之初,还在为扑灭残明武装而焦头烂额之际,即已将贪婪的目光瞄向了江南土地。自古官绅中开明仁义之士有置办义田、恤贫助困的良好传统,明嘉靖年间名士顾正心家境殷富,曾在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一带)置义田四万零八百余亩,用以“膳宗族、助差徭者”。土国宝初抚江宁,即以供给兵饷为名,趁战乱到这片义田中强收稻米四万三千余石。土国宝受处分被“降调”之后,此事暴露,清廷户部尚书巴哈纳、谢启光等核议:“兵饷、匠粮,皆有正项取给”,不应擅用义田之米,主张“责国宝偿还”。顺治六年,土国宝再次疏请“加派民赋”以佐军需,给事中李化麟疏言:“加派,乃明季弊政;民穷盗起,大乱所由。我朝东征西讨,兴师百万,未尝累民间一丝一粟。今国宝遽议加派,开数年未有之例,滋异日无穷之累。”于是,朝廷批复:“黜国宝奏不行。”又一次将其敛财冲动打压了下去。

顺治八年,少年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亲政,开始推行其崇儒亲汉、廉政抚民的施政理念。当年十月,即有巡按御史秦世祯疏劾土国宝的贪敛丑行,说他以增造营房为名,于苏州府城内“按廛纳税”,敛银数万两;又“逾额滥设胥役”,借机婪取数千两。此外,土国宝接受嘉定知县随登云的赃贿,纵容他采用绑票手段,“每指富家为盗党,入财乃释”,公然敲诈民间财富。土国宝还接受其外甥、武官杨国海每月馈银三百两,放纵他违法经营,“市私盐及硝磺”牟利。疏上,土国宝等人被革职候审。就在即将被逮捕前,土国宝“畏罪自经”,悬梁而死。随后,其犯罪事实“鞫证皆实”,家产也被追赃人官。

三千年前商周之变,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一臣不事二主”的士节观念便已深入人心。于今看来,这种“抱节守志”虽忠君色彩浓厚,但作为“忠孝节义”的组成部分,却也支撑了古人做人为官的完整信仰。

P4-P5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胜朝”旧奸贪不改“使过”用人藏患深

 那些“潜伏”下来的贪官们

 土国宝:嗜利偷生做“贰臣”——“深染明末劣习”坏了清廷形象

 耿焯:封祖荫子皆浮云——曾为“优抚汉臣”对象死后遭追赃

 吴惟华:害民敛财遭鄙弃——多尔衮一死“恭顺侯”跟着倒台

 冯铨:徒将乌纱换花翎——魏阉干儿改仕清朝仍奸习难改

 吴三桂:降而复叛实权奸——借“三藩之乱”当过几天伪皇帝

 尚之信:秽迹尤著“藩二代”——娶格格袭藩位贪欲依旧填不满

 余国柱:阿主行奸“余秦桧”——帮皇上演“廉政秀”自己却是巨贪

第二章 “康雍大帝”岂明主“宽严皆误”缘制度

 那些属于“自己人'的贪官们

 鳌拜:结党专权死狱中——金庸《鹿鼎记》充分写出其任性

 索额图:贪侈饶裕倾朝右——养犬论暴露康熙帝“纵贪养忠”

 明珠:市恩立威行鸷害——暗结科道言官屏蔽康熙帝“圣听”

 噶礼:金帐奉母非孝子——仗义执言母亲向康熙帝告御状

 蓝理:贪人移改诚难事——起用戴罪之臣就得冒政治风险

 年羹尧:骄踞堕腐罪难辩——被雍正帝所杀只因“知情太多”

 隆科多:贵盛侈汰无所忌——顾命身份与雍正帝继位皆存疑问

第三章 “乾隆盛世”尚贪侈篱簋不饬因“源浊”

 那些“‘不顾影响”的贪官们

 鄂善:因贪赐死犹抵饰——拒不“自裁”栽了乾隆帝面子

 卢焯:婪赃欺主失“圣恩”——圣谕暗示进贡不得给皇上招怨

 恒文:篮簋不饬勒僚属——乾隆爷“圣意”刘墉父亲也没吃透

 高恒:两代贵戚皆坐贪——沾乾隆帝“旧爱”裙带屡获推恩

 良卿:“欺君长奸”难自保——民间举报搭密折便车揭开实情

 钱度:多营狡窟贮赃财——大清朝贪官中也不乏“房叔”

 王直望:冒赈吞捐饱宦囊——“频岁报旱”谎言竟被和坤捅破

 国泰:在官欺罔“戏”过头——查案中刘墉与和坤斗法胜出

 李侍尧:屡坐贪黩得曲赦——皇上的意图和大人自然懂得

 陈辉祖:奉旨查赃暗挪移——正巧截留了乾隆爷惦记的宝物

 伍拉纳:为官贪酷难责下——“和相擅柄”也没能救他小命

 阿尔泰:假捐养廉倍贪敛——吐槽“负债进献”坏了“圣主英名”

 富勒浑:关通家人共婪索——“受家人之累”的贪官中旗人最多

 福崧:“议罪”难偿刮下吏——面子重要,“里子”也不能不要

 毕沅:党恶为奸沾士节——乾隆朝的状元嘉庆朝倒台

 和坤:“盛世”转衰为罪首——遗留巨额赃产难抵“政治赤字”

第四章 和坤虽倒势难挽“俭以养廉”收效微

 那些“熬不住清苦'的贪官们

 富纲:藉口缴赔行摊派——区区“养廉银”怎补官库亏空

 郑源瑶:腹削民脂供奢靡——嘉庆朝由此倡俭流行“补丁服”

 广兴:奉差查案索“程仪”——貌似“任性”其实是认钱

 英纶:巡漕败检玷官箴——嘉庆帝怒责基层向京官“曲意馈遗”

 王伸汉:冒赈杀人掩丑行——中晚清步入“老虎苍蝇一起打”

第五章 贪腐败国引“戎狄”内忧外患倾“牝朝”那些“末代妖孽”式的贪官们

 穆彰阿:御夷畏葸引外患——为揽权将门生曾国藩推上位

 牛鉴:贻误封疆失国门——替道光帝挡民愤躲过一死

 胜保:“屡踬屡起”越贪淫——咸丰朝败将却对西太后“有恩”

 安得海:宦竖再兴势难久——传为慈禧男宠,曝尸疑是替身

 刚毅:苛下以全“主仆谊”——曾为小白菜案平反最终成贪官

 崇礼:“临难不逃”为守赃——借同治帝大婚捞第一桶金

 苏元春:怯敌媚寇做家贼——贪黩当斩竟有法国总统为他求情

 焦滇:贿卖密图通日寇——曾赴日与阎锡山共入同盟会

 奎俊:“食赈”而肥庇群贪——光绪年间跻身“京城四大财主”

 李莲英:“牝朝”嬖宠专天下——宦祸再起仅仅因为女人当政

 张兰德:末代权宦携赃隐——假太监之说不都是空穴来风

 瑞洵:拥金挟姬岂“泰如”——晚年“小三翻脸”损了不少赃财

 贻谷:以贿逃身出狴犴——查贪不“从快”难免夜长梦多

 盛宣怀:千夫所指复出难——曾送李鸿章国企干股表“孝心”

 端方:卖差卖缺伪“端人”——惯以收藏古董字画洗钱销赃

 世铎:“非礼不亲”礼亲王——肯向李莲英屈膝“敌礼”的王爷

 奕勖:匿赃洋行避按查——清廷钦差吃了汇丰银行闭门羹

第六章 “立宪共和”难绝腐“皇权民权”皆可蠹那些“浑水援鱼”的贪官们

 袁世凯:恃权冒利欺天下——“洪宪皇帝”喻示“弘扬宪法”

 徐世昌:徇私害公添禄位——“深沉过于世凯”,擅长“三公消费”

 唐绍仪:政无足纪以奢闻——遭军统特务斧劈至今是谜案

 梁士诒:公帑营私黑财神——晚清“铁老大”掌门助袁称帝

 杨度:附权贪利戴污名——早年拿奕勖、袁克定政治黑金

 倪嗣冲:贪犬落水焉“受洗”——清廷“永不叙用”却乘乱世复出

 段芝贵:半生秘事尽狎邪——以杨翠喜行色贿竟成“帮助革命”

 曹锟:贿营大选窃国柄——做寿之日京城古董价暴涨

 王占元:官财两道据豪财——李府大厨的先官后商发迹史

 张敬尧:身兼两贼遭狙毙——被冯玉祥两次捉放而假信基督

 冯国璋:“自污”难塞后人口——家有“贪内助”,自命学萧何

 张宗昌:称霸绿林兴鲁难——中韩复榘圈套遇刺济南

 曹汝霖:媚外得肥激国愤——由清末“日本通”变身民国汉奸

 韩复榘:祸鲁八年罪更深——被军法处决前曾大骂蒋贪

第七章 一朝叛义陷沉沦跨越“红黑”作恶深那些曾经“革命”的贪官们

 陈炯明:投机革命叛北伐——政客的明天往往就是贪官

 陈公博:汪伪政权“陈后主”——被国共两党开除难道仅是“政治失败”

 周佛海:“半仙”难救汉奸命一自称做一大代表“就是政治野心”

 李士群:同恶相济无久合——为何蒋汪日特都要除掉他

第八章 “打虎运动”收场忙“腐败亡国”终亡党那些“亡党亡国”昀贪官们

 宋子文:以官涉商宦囊满——携巨额黑金逃美被“FBI”侦悉

 孔祥熙:民国首富晒月薪——自己当“清官”,老婆孩子发财

 杜月笙:结客多取不义财——终结“打老虎运动”的流氓大亨

 刘峙:黑心工程致惨案——曾伙同白崇禧吞韩复榘巨赃

 顾祝同:枪杀报人掩丑行——随蒋到台湾依旧高官厚禄

 汤恩伯:唯唯贪将铸败局——溃逃前还在虚报兵额吃空饷

序言

回望上下五千年,清朝与民国是一段距今最近、记载最为详尽、社会动荡变革也最为频繁急剧的历史记忆。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完成了由古代到近代、现代、当代的三次转身,经历了两次民主革命。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政治腐败也在以不同的形态伴随着、影响着,重要关头甚至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从清王朝的由盛而衰,到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古老帝制的终结,再到民主共和的立与废、军阀割据的战与乱、蒋家王朝的溃与逃,无不伴随着政治腐败的身影。从“康乾盛世”冠冕堂皇的巨蠹,到慈禧“牝朝”内外通吃的硕鼠,再到打着革命旗号窃国分疆的军阀遗老,以及其后把持中国社会的四大家族和投机政客,不同权力形态和政治背景下层出不穷的贪官、“老虎”们,也向我们展示了贪欲的难除、权力的易腐,展示了贪腐所具有的不断尾随人类社会进步的嬗变和穿越能力,以及抚今追昔所能预见的反贪防腐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难性。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语出自《诗经·大雅·荡》,曾被孟子引用来诠释孔子有关“仁政”的思想。其实,“荡”字所指原本是殷商覆灭的根源——法度的废坏,而诗的一开头,就将造成这一状况的罪魁祸首归结为纣王朝中那些“疆御”、“掊克”的贪赃暴敛之臣。正是这类贪腐分子的“在服”、“在位”,将禹、汤缔造的夏商两代强大帝国推向万劫不复。这之后,周以殷为鉴,汉以秦为鉴,都试图在廉政方面汲取前代教训,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似乎都没能走出这首诗中所说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慎始不能慎终的怪圈。

跨过世纪的门槛,清朝、民国政权败于贪腐的教训仍是“殷鉴未远”。只有不忘历史、不断进步,才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走出历史的轮回。

内容推荐

贪腐败政,历代皆然。二十世纪,清朝和民国的接连败亡实为殷鉴未远;近百名“老虎”级重磅贪官的背后隐情,也正在今人不断挖掘和拷问下逐一解密,透现出历史的真相,给人们深刻启迪。《打虎前鉴(清朝民国贪官档案判读)》是作者王旭出版的第二部专涉贪腐主题的历史随笔,也是一部发掘近现代人物及背景比较系统全面的贪官评传。作者坚持以正史为依据,佐以数百种遗存典籍及新近发现的珍贵历史档案,史料翔实。内容出新。叙事凝练。文字风趣,集结前曾作为报纸专栏文章连载,得到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学者好评。

编辑推荐

王旭所著的《打虎前鉴(清朝民国贪官档案判读)》是一部专涉贪腐主题的历史人物随笔,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收录历代贪官人物全的一部评传。

本书以满清和民国这两个历史朝代更替和败亡为鉴,揭出了近百名重磅贪官的恶行。本书的出版是世人对古代贪腐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也起到了对世人的警示作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