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仙桃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所编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仙桃卷)》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

内容推荐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所编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仙桃卷)》通过搜集和整理近百个革命斗争故事,真实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波澜壮阔画卷。本书既是一部珍贵的党史资料,也是一部可读、可传、可藏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仙桃市革命老区概况

春雷

痛剿“双枪兵”

少年问倒向区长

“硬肚会”覆灭记

悟山和尚

杨海东斗二霸

“阴阳五雷”肖五金

巧打“西霸天”

测字

奇袭水府庙

李伯岩的下场

恶有恶报

除霸

拔“毒瘤”

端敌窝

血战

“张铁匠”真铁

两干个棉花包

金华龙血州河嘴

“挂狗头卖羊肉”

两角钱的婚礼

“二里半”之战

难治好的伤痛

汪文瀚“喊垮”伪一师

“狼窝”夺枪

“二人夺”

痛打落水狗

“戏”日艇

勇敢的民夫

汉奸的下场

三井洋行认输

铁鼓庙“砍香”

骨汤“换枪”

勇救美国飞行员

搜捕

小计日军车毁人也亡

活捉日翻译

何家场锄奸

彭场夺税

一箭双雕

王劲哉抗日

“贵人”

周“马虎”巧救赵志成

姚嘴挖匪

沔一中学潮

奔袭永安堡

两条半枪

神桩

夜半打鱼人

络马大捷

沔阳水上接收站

秋征员曹诗学

仙桃水警覆灭记

严铁匠修枪

后记

试读章节

1927年3月7日,阳光灿烂,大地生辉。全国农民协会常务委员毛泽东同志在武昌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课了。

前排就座的学生中,有位身材魁梧、面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的年轻人,他认真地听讲,不停地做笔记,听到激动的地方,便使劲地鼓掌。他就是当时沔阳县党部的农民部长胡幼松,是受党组织派遣来农讲所学习的。

胡幼松在农讲所学习非常认真。有天晚上,他聚精会神地学习《农民问题》、《土地与农民》等讲义,不觉已是深夜,可他不仅不觉疲倦,反而激动异常,于是独自到室外散步。当路过毛委员的办公室时,见毛委员还坐在煤油灯下编写讲义,便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门外。不一会儿,毛委员也许是想清醒清醒头脑,信步走出了办公室,正好碰见胡幼松站在那里,就上前亲切地对他说:“时间不早了,你快去休息,明天还有新课程哩。”这简短的几句话,像一股暖流流遍胡幼松全身。

胡幼松不仅理论学习认真,军事训练也十分刻苦,在讲习所举办的实弹射击和三千米竞走中连获两项“头名状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麻城县的土豪劣绅也随之猖狂起来。毛委员决定从农讲所派出一支三百多人的学生军,火速驰援麻城农民协会。胡幼松被指定为突击连连长。在这次驰援中,他带领学生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先后捣毁了匪巢十余处,打死“红枪会”头目、土豪劣绅百余人,解救了大批被关押的干部和群众,取得了平息匪乱的重大胜利。在总结会上,胡幼松所领导的突击连被评为英雄连,胡幼松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胡幼松荣获“三个一”,在农讲所学生中很有名气。大家编了顺口溜赞扬他:“沔阳胡幼松,走路快如风;打仗猛如虎,浑身有真功!”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第一期学生毕业典礼。毛委员亲手把一枚镌有金色犁头的铜质五星证章和一份省农民协会委任他为潜(江)沔(阳)地区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证书授予胡幼松,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午四点钟,教务处主任周以栗通知胡幼松:“毛委员请你到他家里去谈话。”胡幼松听了,激动得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

毛委员住在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胡幼松很快来到这里。这是一间普通的房屋,进门后有一小天井,堂屋左边的一个房间是毛委员的办公室兼卧室,室内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书桌、一张方桌和几个方凳,毛委员就在这里热情地接见了他。

毛委员对胡幼松风趣地说“你们沔阳一定是个水乡吧?这‘沔’字旁边有三点水嘛。”胡幼松笑着说:“我们那里是个水乡泽国,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有一年收,狗子不吃糯米粥’。”

P2-P3

序言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恰逢新中国成立66周年、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我国第一个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来临之时,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倾力打造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即将面世。这是宣传湖北老区历史,缅怀革命先贤先烈,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力作;是对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最庄重的纪念和礼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

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称为“苏区”.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的根据地称为“边区”和“抗日游击区”.统称为“革命老区”。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国梦、人民梦最早从这里策源。

湖北,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殷红沃土,曾经发生过许多震惊全国、闻名世界的重大革命事件。1911年10月1(1日。辛亥革命,武昌是首义之区。1920年8月,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革命先驱成立的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全国最早建立的6个共产党地方组织之一。1923年2月,著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抗议军阀暴行,武汉成为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焦点。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从广州一路誓师北伐,鄂南民众参军参战,在成宁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下的激战中,铸就了“铁军”的赫赫威名。6个月后,这支“铁军”主力从武汉出发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在这里吹响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号角。紧接着,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组建了红四方面军。荆江、洪湖暴动,武陵山革命,中共又创建了湘鄂西根据地,组建了红二方面军。彭德怀、罗荣桓领导了鄂南秋收暴动。创建了湘鄂赣根据地,成立了鄂东南的红三军团,与“朱毛”指挥的红一军团璧合,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红军长征后,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留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争,历经艰难,最终到达延安。抗日救亡运动中,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汇集了各路抗日力量。1941年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于,随县洛阳店九口堰诞生,成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震惊中外的宣化店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迎来了全国解放的最后胜利。

综观湖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从1911年…月到1949年1n月,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荆楚儿女在历时38年峥嵘岁月里,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相继走出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中国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列举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2大块革命根据地中,以湖北为主和与湖北相关的就有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和湘鄂川黔4块,此外还有鄂豫陕、鄂豫边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根据地遍及湖北的山区、丘陵、平原、湖区。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确定革命老区的标准,全省有老区乡(镇、办)855个,遍及全省83个县(市、区),分别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83.5%和乡(镇、办)总数的73%;老区人口394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63.9%;老区乡村人口占全省乡村人口数的70.1%。湖北,基本上就是一个革命老区省。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荆楚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节衣缩食,支前参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全省有70多万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捐躯,其中载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的英烈就有387名。我省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6万人,无名烈士更多。被称为“全国烈士县”的阳新牺牲了20万人,红安县牺牲了14万人,大悟县牺牲了7万多人,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26位亲人为国捐躯。巍巍大别山,滚滚长江水,滔滔洪湖浪,湖北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到处洒有先烈的热血。埋葬着革命者的忠骨。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培养和孕育了一大批优秀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人民军队的领导人和高级将帅。中共一大13名正式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在湖北浴血奋战过;从湖北境内走出了230多位开国将军,其中“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县就有61位;新中国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从湖北走来。

在湖北这块殷红的沃土上,发生了难以数计的惊天地、泣鬼神,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历届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编写党史军史,编纂地方志书,修缮革命遗址等,为保护和传承湖北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史料,也包括无形的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关中不足的是,上述内容和形式多为史料记载,对那些流传于民间绘声绘色的革命历史故事,却少有部门和老区工作者专门搜集整理。时至当下,战争年代的幸存者已为数不多,并随着岁月流逝会越来越少。这是浩瀚的红色历史珍迹,也是刻不容缓的民间革命故事抢救工程!受武汉市老促会成功编辑出版《武汉老区革命故事选》的启迪,吸纳各市县老促会的建议,省“两会”以对革命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成立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组织专班全系统部署,全面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这是激励当代,传承未来,历久弥新的“湖北革命故事史记”,工程十分浩繁,意义极其深远。

这是一部展现湖北人民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系列丛书中选编的1000多个故事,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湖北人民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见证着枪林弹雨的严酷考验,展示着军民团结、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的大仁大义、大忠大爱、大善大勇的心怀和品质,读来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它是众多党史、军史的续篇,也是童叟皆宜的革命历史文化读物,更是一部以故事形式讲述老区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教材。

“唯有张扬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躯干;唯有传承先烈遗志,才有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革命老区培育了革命,保护、支持了革命。革命老区是革命的靠山,革命的母亲,革命的源泉。现在国家建设欣欣向荣,改革开放步步向前,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当前大好形势下,“不要忘山乡水村那些母亲,不要忘一同睡过炕席的兄弟,不要忘一起缝缝补补的姐妹的情谊。他们的烦恼和困难,要多多了解,这是我们的本色,也是我们的来历,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德,帮扶之行,进一步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发展老区,让老区人民过上同大家一样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和革命老区促进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衷心希望《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成为广大群众喜爱阅读的通俗读物,成为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和传统教育的良师益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系列丛书在手,能自觉接受生动、具体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秉承先烈遗志,发扬先烈精神,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为推动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加速“五个湖北”建设,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工作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后记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组织搜集整理、编辑出版的《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自2013年初开始筹划,历经两年多时间,于2015年8月面世。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是一部以讲述老区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文化作品。它有别于党史军史,有别于战役战例,有别于人物传记,更有别于地方志书。该书的内容是通过讲述从辛亥革命至新中国建立,主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北革命老区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这些故事里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真实生动的感人l青节,读后颇受教育和鼓舞。

因为时隔久远,当年参与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军、老新四军的指战员和军烈属、老房东等志士仁人健在的已很少。各县(市、区)及乡镇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同志们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广泛组织力量,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获取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史料。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适时指导县(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聘请宣传、史志、扶贫等部门和文联、作家协会、记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专门人员编选,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丛书专卷报送稿。

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为编辑出版此丛书专门制发文件,统一部署安排,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编辑部成员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分工负责,积极协作,共同开展工作。各市州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书稿集中后,组织专门编辑人员认真编校,形成送审稿,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审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湖北老区革命故事选》系列丛书的出版,是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系统诸多老领导、老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更得到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少数故事是民间口口相传,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3: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