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获奖名家罗斯福三部曲首次以精装的形式与中国读者见面,《领袖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精)》为三部曲之一。全书内容详实,文字凝练明朗,行文跌宕起伏,且包装精美,甚至连每篇章前的精美诗句都未做任何删减,力求保留原汁原味,对于想了解美国政治和西方伟人的广大读者而言,本书不啻为一本经典之作。
整部书中不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罗斯福,同时也反衬出作者埃德蒙·莫里斯文学以及历史学功底的深厚。一本书成就了两个不同领域的人才。
本书是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名家经典巨著传世典藏,被美国媒体奉为经典的本书是普利策奖与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获奖名著,是现今最优秀的传记著作之一。
《领袖的崛起(西奥多·罗斯福)(精)》讲述的是美国第26任总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西奥多·罗斯福。他从一个羸弱的商人之子,以其超人的毅力、挑战自我,战胜命运,由学界而政界,由政界转军界,最后入住白宫。
西奥多·罗斯福是史上公认的军事家、政治家,美国总统山上4个总统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纪总统:因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他的门罗主义干涉政策备受非议,但是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史学家们都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美国总统之一。本书作者埃德蒙·莫里斯表述手法高超,宏观而不失细腻,严谨又不失诙谐,情节跌宕,是名人传记中的上乘之作。
那个夏天肯定是赤裸的——至少从这个词语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这样。很快,西奥多“从腰部往上的皮肤就是红褐色的了,因为他袒胸露背划船划了好些个小时”。但幸福始终仅限于海湾地区,因为静园会不可避免地和老西奥多联系在一起。每个闲暇时光,这个瘦瘦的学生就会看见那个高大的留着胡须的男子在大笑、在祷告、在荫处打盹、在站台上跳上他的轻便双轮马车,驱车高速离开。他那白色的亚麻衣服从身后垂了下来,就像个气球。“噢,父亲,我是多么想念你,渴望你的爱啊!”
就像在学校通过学习来转移注意力一样,现在,西奥多鞭策自己,疯狂地进行体力活动。整个7月,他都辗转在荒凉的水域滩涂之上,沉闷地划着船,划出去很远很远,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仅仅是读读他的日记,都会觉得乏味。有一次,西奥多划船径直穿过长岛海峡,划到了拉伊海滩,一天之内划了超过25英里。与更休闲的帆船运动相反,划船让西奥多觉得尤为满意。正如科琳所说的,“西奥多非常喜欢双臂和背部实实在在地用力,还有近距离挑战波浪的感觉”。然而,西奥多更喜欢骑马,骑上他的“莱特福特”挥动马鞭,疾驰而去。“莱特福特”耐力非凡,有一次,他骑着它飞驰了21英里。在划船骑马的间隙,他会快速奔跑着穿越丛林,和埃利奥特打拳摔跤、远足、打猎,或者游泳,消耗掉他剩余的能量。根据日记记载,他常常因身体上的进步而欣喜若狂,而且从不担心力量会消耗过度。8月上旬,他得了一次急性肠胃炎。无奈之下,他把这事记在了日记里,开头写的是“很滑稽……”,即使身体还没恢复,但他的心情至少正在恢复之中。8月9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一点。“这天是伊迪丝·卡劳17岁的生日,我送了个果盘给她。”一周之后,这位少女依照每年一次的惯例,来到了牡蛎湾,而西奥多也照例接待了她。他带着她划船去了劳埃德海峡,在耶洛班克斯吃了午餐,然后和她到冷泉港去摘睡莲。虽然西奥多的日记中关于此事的叙述并不多,但是还是能看出来,有她伴在身边,他感觉越来越兴奋。8月22日,他策马隆隆地狂奔了一次,宣泄了一番情感。“我担心,这回可能伤到我的马了。”就在那天稍晚些时候,伊迪丝和他一起乘坐帆船出游。然后,晚上他们又一块儿出席了家庭聚会。“后来,”他在日记结尾处写道,“伊迪丝和我一起去了避暑别墅。”
这条谜一般的叙述之后,留下了一幕白纸,此后,日记之中好几个月都没有提到伊迪丝。无论在避暑别墅中发生了什么,这似乎点燃了西奥多的怒火。仅仅两天之后,在他骑马的时候,邻居的小狗把他惹恼了,他拿出左轮手枪,把它打死了,“它正和马并排跑着,然后,优美地翻了几圈”。西奥多和几个堂兄弟、表兄弟乘船去长岛海峡时,不论在水里看到什么,“从瓶子或者浮到鲨鱼和鼠海豚”,全都给予开枪射击。 P71-72
1907年新年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民众们排成4人一排,列队等候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官邸大门外。队列长达半英里(英制长度单位,l英里约等于1.609千米,后文同),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蜿蜒延伸,直至第七大街南面。11点整,嘹亮的号角声从白宫传来,人们激动地互相转告:“总统要下楼了。”
人们略微挪动了一下脚步,依旧在耐心地等候着。大家都清楚,在普通民众前面,还有几百位披金戴玉的达官显贵也在翘首等待着总统的接见。根据去年的经验,大门要到1点钟才会打开,而且要再过两个小时,所有人才能进入白宫。罗斯福总统也许是史上握手最快的人(平均每分钟50次),同时也是最公正的人。他坚持认为,只要你衣着整洁,行为端庄,你就能亲自问候美国总统一声“新年快乐”。
在像今天这样完美的日子里,除了那些仍然身处美国国务院、作战部(现国防部)和海军办公大楼的倒霉人物之外,没有人会介意排队等待。今天的气温已经有华氏55度,春意盎然了,用句时髦的话说今天就是“罗斯福天气”。女士们手捧一束束芳香的风信子花;绅士们坐在泊于路旁的马车里,养精蓄锐;一名记者正沿队列徘徊,由于今天天气晴好,来这儿的孩子也特别多,有些孩子好像还下定了决心,要穿着溜冰鞋进入白宫。
国歌《星条旗》的旋律从静谧的空气中传来。海军陆战队所属军乐队的演奏既庄严又低沉(在过去的几年间,总统曾经抱怨,他到达前厅时,音乐的声音太吵了)。仅仅一节乐曲之后,国歌声悄然而息。列队等候的人们又在窃窃私语:“总统已经在蓝厅就位。…‘现在军乐队演奏的是德围讲行曲.总统开始接见外国使节了。”
在刚刚过去的半小时内,各国使节——子爵、男爵、爵士们——乘着富丽堂皇的马车接踵而至,前来向这位身着双排扣常礼服的素面男士转达各国皇帝和国王的问候。许多民众聚集在白宫东大门外,翘首凝望。马车在门廊下停住,大使们身着厚重的宫廷盛装从车上走下来,东摇西摆,步履蹒跚。他们的镶羽头盔摇摇欲坠;银色的鼻带和胡子缠在一起;勋章丝带和摆动的肩章带也缠绕在一起了;长裤上绣着金质花边,显得很僵硬;他们随身佩戴的荣誉长剑和长及大腿的黑漆皮靴一碰一撞。这时,打扮得如蝴蝶般光彩夺目的白宫工作人员急忙穿过砾石道路前来搀扶。所有这些令人窘迫的景象,被白宫高高的栅栏遮挡住,渐渐化成写意的微光。人群兴致勃勃地观望着,直到最后一位大使也踉踉跄跄地走进白宫。
在十六大街和康涅狄格大道上,数千名观众聚集在那里,观看华盛顿特区民众在白宫前的游行。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乘着四轮马车而来,咯吱咯吱地,十分气派。国会议员们夫妇一齐现身,坐在敞篷式布鲁厄姆马车上,也抵达了选区(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想一睹总统千金“艾丽丝·朗沃斯公主”的风采。她一身杏黄色丝绸,珠光宝气,漂亮之极)。一名头戴银盔的大使随员驾驶着自己的电动汽车而来。两头活力四射的骡子拉来了一车女兵,车身上溅满了泥浆。
因为天气温和,许多客人都是步行而来。青年男女们举止优雅,挤满了拉斐特广场。海军军官5人一排,齐步前进,头盔上的羽毛也整齐划一。中国显贵身着肃色的丝绸长袍。头发斑白的内战老兵踏步而行,身上的勋章叮当作响,所到之处,人群纷纷让路,以示尊重。人群正兴致勃勃地交谈着,时而传来阵阵笑声。快步舞曲和乔普林的散拍爵士乐交杂着从白宫里传来,营造出浓厚的假日氛围,令人向往。一位记者打量着眼前的欢欣场面,赞叹道:“这是罗斯福总统接待日中最美好、最美妙的一天。”
用“最美好、最美妙”之类的词赞美天气还算比较合适。相比之下,人们对整个联邦形势的赞美显得更加不吝其辞。华盛顿的《明星晚报》报道:“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在罗斯福总统的两届任期内,美国的财富一直以“每秒1474美元,每分钟88430美元,每小时550万美元,每天1.273亿美元的速度增长”。美国的农民们从未有过这么好的收成;铁路似乎都在呻吟,只因其运输量史无前例;造船厂在悸动;工程量也创了纪录;美元如春潮般涌向银行。自上次人口普查以来,美国45个州的财富都在增长。从人均财产来看,华盛顿特区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
从政治上看,今年也堪称“最”之年。总统自己也经常用到一些“最”词汇,带有典型的总统风格——直言不讳。他亲切地对第59届国会议员们说:“我们这一届国会的工作是最棒的。”这届国会在他的调教下,在社会立法方面,成了他的应声虫。他宣称,在他所经历的公众事务中,第一次会议是“最有实效的”。众议院议长约瑟夫·葛尼·坎农有保留地同意总统的策略。他说:“总统很好,但是就像花花公子用不着结婚证一样,他也不需要宪法。”
……
即便很忙,总统一天也能至少看完一本书。欧文·韦斯特曾经借过一本书给总统。随后那一整晚白宫都忙于接待来宾。第二天早餐时,总统就对这本书做了一个完整的评述,这使欧文·韦斯特非常惊讶。大约从晚上6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总统就读完了一本300来页的书,书中重要的内容一点儿不落,这还得要扣除他洗漱、穿衣、吃晚餐、招待客人和睡觉的时间。
像今晚这样,没有正式的娱乐活动时,罗斯福可以从头至尾读完两本或3本书。他对书名并不挑剔,从修希德狄斯的《历史》到《瑞摩斯舅舅的故事》,什么都读,永不知足。恰如他向特里维廉解释的那样,阅读对他而言是最纯粹的想象疗法。仅在过去的一年,罗斯福就读完了特罗洛普的全部小说,托马斯·德·昆西的全部著作,一本名为《圣帕特里克传》的书,弥尔顿和塔西佗的散文著作《直到我受不了他们为止》,塞缪尔-迪尔的《从尼禄到马可奥勒留的罗马社会》,雅各布斯的航海故事,斯科特、埃德加·爱伦·坡和朗费罗的诗歌,一本名为《约恩·乌尔》的德文小说,“一个吃人狮的悲惨故事,让人非常满意”,福克所著《奥利弗·佩里·莫顿传》,此外还有至少500册其他方面的书籍,主题从热带植物到意大利海军故事,应有尽有。
丰富的知识在罗斯福的大脑里不断地相互影响。手持蜡烛,站在圣达菲,观看洗礼仪式时,他想到,他的祖先和这个孩子的父亲的祖先“毋庸置疑,在阿尔瓦和帕尔马时代,曾经在荷兰厮杀过”。看着一群美国水手拿海军的臭虫开玩笑,他又想起罗马兵团在战后可以自由发表评论的传统。试图劝服国会在政府文件中使用简化的拼写系统时,他下意识地引用了克伦威尔时代出版的关于这一主张的一篇论文。
今天晚上,总统会埋头阅读洛奇夫人刚送来的让他评论的两册书:吉辛的《狄更斯的研究》和洛斯·迪金森的《希腊人的人生观》。在他细读第二本书时,他会发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人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和今天日本人对待女性的态度很相似,很有意思。他会被此打动,还会从心理角度作注释,然后给洛奇夫人写信说说这事。他也许还会阅读最新一期《展望》里面关于摩门教的两篇文章,时而赞同,时而反对。本月《世纪》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爱尔兰古代传奇故事》,有5000字。这篇文章不会占用他很长的时间,因为那是他自己写的。他阅读期刊的方式有点儿与众不同:每当他读完一页,就把它撕下来,扔到地上。当这两本杂志都变成一堆纸团时,罗斯福会从他的摇椅上跳起来,走向走廊。走到总统套房门口时,他会慢下来,蹑手蹑脚地走进去,轻轻地刷刷他那著名的牙齿,然后穿上他的蓝色条纹的睡衣。在枕头边上,他放了一把大左轮手枪,以作警戒。在关灯上床之后,他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松开夹鼻眼镜,揉揉被夹红的鼻梁。做完这一切之后,西奥多·罗斯福依然精力充沛,但很快就会睡着。
一部难得的上乘佳作,既有历史的严谨性又有可读性,充满乐趣,引人入胜。众多读者正翘首以盼着这部作品的续篇。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部恢弘传记……揭示了一段辉煌纪事。
——《时代周刊》
从任何一个字眼上看,这本书都无愧为一部经典之作……它充满律动感,是一部精心编写的叙事文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莫里斯的文章笔触优雅,内容详实且清晰明了,他的叙述饱含流动感,甚至近乎完美……作者重构了事件的现场感,并带给读者各种情景亲临其境的观感,足以让任何一个高明的作家羡慕不已,即使最倦怠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迈阿密先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