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申报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与实践”,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与实践”,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优化与改革创新模式探索》人选高校社科文库,《当代大学生实践教育和国情教育的耦合:基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实践》入选高校德育文库,并成为为全国思想政治学科30周年纪念的献礼之作。
该成果围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问题,按照系统推进和重点带动统筹兼顾、科研教研和课程建设良性互动、内容更新与方法改进相互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以价值导向、人本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为原则,确立“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本科生4门主要思政课的内在关联,科学设计“引领’’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体系;通过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的综合优化,建立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思政课课堂的具体操作体系;立足教师政治素养、思想素养、理论素养和组织素养的提高,强化教师在“引领’’教育教学上的规范要求体系;推行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的耦合,拓新“引领’’的实践教学体系;贯通思政课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力、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改进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
该成果反映当今时代主题改革精神的理论研究,不仅解析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推进了课程教学,而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由该成果主要完成人刊发于理论导刊的专题论文《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获《红旗文摘》摘转,并被“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网”“求实理论网”“国史网”“人民论坛网…‘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中国改革论坛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天津党建网…‘中国日报网”等全文转载;刊发于《理论建设》2013年第一期的专题论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内蕴与可行路径探析》相继获得“中央国家机关理论武装在线”“求是理论网”“中共中央党校网”“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人民论坛网”“光明网”“中国改革论坛网”“中国农村研究网”和“共产党员网”等全文转载,凸显其广泛社会价值。
该成果与相关课程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对相关课程发挥辐射作用,有效带动相关课程建设;另一方面,相关课程建设成果又反哺、丰富、优化了本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千古潼关》获评“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公开视频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获评全省多媒体课件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全国优秀奖;《形势与政策总览》《中国文化概论》等获评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构建的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与实践”“高校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及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推进思政课‘两个转化’的探索与创新”等3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是对教师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上的规范要求体系的强化,有效促进了思政课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成果完成人及团队成员中现拥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双优”教师1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1人,全国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专家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优秀理论工作者”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思政课带头人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人,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2人。业已形成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团结合作、富有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的教学团队,确保了“引领”的高水平实施。
该成果建立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实践一以贯之的“四个耦合”机制:即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有机耦合,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调查与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机耦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与课外文化探究、科技创新的有机耦合,教师的教学科研旨趣与主要关注领域与基层社会需要的有机耦合。从而有效拓新了实践内涵与路径,成为一种成功模式,并在省内外高校中有效实施和推广应用。
该成果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成效,有效推进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2009年,在国家级精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检验应用;2010年起,在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文化概论》,以及20余项安徽省思政课建设工程项目中辐射推广,并借此集成、丰富、优化了本成果,被省内外高校推广应用。
……
P62-64
教学工作篇
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级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车辆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资源勘查工程
制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物联网工程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管理信息学
构造地质学
电子商务概论
材料成形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工程训练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企业会计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机械工程材料
数据结构
程序设计基础
国家级规划教材
《企业管理学》和《管理信息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信号检测、处理及实现”系列教材
《电子商务概论》
《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国家级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朱士信教授
国家教学成果奖
面向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系列成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方程式赛车团队
依托“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案例
管理学院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
青年教师感悟
我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上好一堂课是门学问
快乐互动式教学激活了学生学习热情
科技成果篇
科技人物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杨善林院士及其团队矢志科研报效祖国
魏臻:为铁路做最智能最可靠的调度系统
从工程实践中“悟”出来的科研项目
长空挥剑斩雷电
——记飞电雷电防护的开拓者段泽民
科技成果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可视化钢管高速检测技术与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药标准对照品制备之路
双低油菜籽低温压榨制油新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大型潜水泵技术有了新突破
为有机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复合软包装中的绿色技术和成果
绿色设计与制造团队突破绿色壁垒实现校企共赢
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高性能线路板及新型锂电池用环保型电子铜箔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
消费类电子产品控制电路单芯片实现创新和升级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备受关注
液态物质新物理现象的探索
无铅高性能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发成功
空调器配管数字化设计等技术提升了制冷行业的创新能力
成功制造国Ⅲ系列燃油传感器
图像信息处理从差异人手
全数字式科氏质量流量计研制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滑动轴承的超润滑设计与抗磨减摩机理研究
复杂环境安全高效射频识别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优秀教师篇
人称“拼命三郎”的院士
以培养优秀学生为己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沉下心来做科研严谨治学育好人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非晶团队领头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是大学老师第一要务
勇敢面对挑战的开拓者
“我愿做拥有慈母般爱心的女教师”
努力做出色的学生工作者
好教师需要干净灵魂的投入
万里乘风去复来“
倾心人才培养执着科研创新
“扎根”企业做科研 成果“转化”在课堂里
耕耘与收获
科学精神的培养令我受用无穷
学科建设篇
十年追赶写新篇
——2005~2015年合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发展简介
“勤奋成就梦想”
——访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带头人蒋阳教授
对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访热精度理论学科带头人苗恩铭教授
学生工作篇
工大传统家的温暖
明理苑·梦开始的地方
追梦
——3位优秀研究生的故事
甄圣超 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何恩情传承经典梦圆“红楼”
许琨为梦坚持 青春无悔
从“助学”到“铸人”
方便助学贷款通畅求学之路
刘 森校园里奋斗女孩最美丽
方 强 经济困难学生的机会同样多
这里有一群“莘莘人”
小白同学的大学“就业生涯”
军装的味道
蜕变
大学生艺术团:不平凡的十年(2005—2015)
国(境)外合作交流篇
对外合作与交流
坚持高端引领推动高校引智科学发展
建设高水平大学壮大“知华友华”力量
——合肥工业大学留学生工作纪实
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合肥工业大学对港澳台交流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人才培养搭高台 给学科建设升高梯
以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契机提升学院学科学位建设水平
加强学校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摩擦学研究水平
Noel white教授的合肥工业大学情怀
“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瑞哈特·库诺教授
伏尔加河畔传佳话中俄交流年谱新篇
外国留学生
大顾和布迪:喜爱中国最思家乡味
阿德:会说合肥话的“梅西”
学生国(境)外交流心得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相聚太短思念太深
在美国我依然是优秀的学生
人生在挑战中升华
从合肥工大起飞机遇成就梦想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记2013年寒假美国之旅
难忘的美利坚之行
我的美国社会实践
——建筑学习之旅
优秀校友篇
校友回忆录
永不言败的搏浪者
感恩母校
与文艺部长的缘分
忆美好往事
给我嵌上一双筑梦的翅膀
难忘的辅导员经历和我的创业故事
毕业二十年真情永不变
让生命在公益事业中绽放
工大生活拾遗
校友采访录
“参与特高压建设,是今生之幸”
——专访校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昕
静心俯首勤钻研铁肩肝胆挑重任
——专访校友、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李新亚
开拓改革成就今日东华
——记校友、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叮
“我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访校友、原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以刚
电光掠影 闪耀人生
——访校友、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育
迎风而起才能飞得更高
——记校友、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张炜
扎根许继创佳绩 自主创新显实力
——记校友、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富生
寒窗苦读铸成就 自主创新造辉煌
——一记校友、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言平
潜心画栋雕梁愿筑广厦万间
——访校友、上海鸿图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玉麟
做踏踏实实工大人
——访校友、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纪学成
勤奋铸就梦想科研创造辉煌
——一记校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所长李立功
在挥毫中感悟管理之道
——访校友、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友华
“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访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蒋成保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自强不息成就卓越
——记校友、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敬桢
严建文和他的工业兴国梦
科技驱动生活液压传动世界
——访校友、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春江
一个大学老师的创业之路
——记校友、江苏省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孙义
有热“爱”才可实现“梦”想
——记校友、“要出发周边游”公司CEO丁根芳的创业经历
人间正道是沧桑
——访校友、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席秀海
把理想照进现实让平凡爆发力量
——记校友、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发起人赵中
建校70周年校园文化丛书之一《工业报国别样情》,以文为主,图文并茂,或介绍总结,或个例描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建校7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国际合作交流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发展与建设成果,较详实地展示了学校70年来形成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挖掘了工大人求真务实的品格和不懈追求创新的顽强精神,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
本书共分七个篇章:
1.教学工作篇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突出素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成效显著。本篇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成果介绍为主,较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合肥工大人才培养特色形成的渊源。
2.科技成果篇 合肥工业大学师生充分发挥工科优势,积极面向国家重要战略需求,面向区域行业经济建设主战场,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近年来,获国家科技奖6项,省部级一等奖22项。本篇介绍了优秀教师执着科技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及部分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
3.学科建设篇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本篇主要介绍自2005年以来,学校在“211工程”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学科带头人蒋阳、苗恩铭教授分别就所在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深入思考。
4.学生工作篇 本篇试图讲述合肥工大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价值塑造引领人生航向,精细管理给予家的温暖,成长服务增添发展动力,文化熏陶滋养青春灵魂,素质拓展促进全面发展,学生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凝结为一个个工大学子成长成才的真实故事。
5.国(境)外合作交流篇 该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学校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在国际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外国留学生教育、师生海外交流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跨越,提升了软实力。一批在校学生通过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开拓了国际视野,他们将经历和感悟写成文章,本书做了部分收录。
6.优秀教师篇 本篇选择15位优质教师作为全校近2000名教师的代表,展示学校广大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忠诚,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高深的学术造诣、高远的治学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特别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学生高度评价,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7.优秀校友篇 优秀校友是工大学子的突出代表,更是工大文化和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本篇以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收录了20多年来曾经在共青团和学生干部等岗位上得到锻炼的校友回忆文章9篇,收录了优秀校友专访20篇。在校友回忆录里,校友们用真挚朴实的语言,述说在工大学习生活的趣事;或以现在的发展成就,追溯工大文化的烙印;或回忆大学得与失,为学弟学妹提供殷鉴。字里行间,袒露出他们对母校的感恩、眷恋与期望;校友采访录里的20位校友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及突出业绩,展示了工大人的风采,他们是母校的骄傲和在校学子的楷模。
希望年轻的工大学子们,以老一辈工大人为榜样,怀抱工业报国、工业兴国的赤子情怀,继续传承工大优良传统,弘扬工大人务实求真的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书是根据相关单位提供的稿件汇编而成,由于编写时间有限,还有部分成果未能收录,有些成果反映不够全面,敬请谅解!
编 者
2015年9月
由周军、张瑾主编的《工业报国别样情》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七十周年校园文化建设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近十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显示度的成果和品牌项目(活动)为主线,系统梳理和介绍成果及背后的故事,通过不同的侧面描述合工大优良传统弘扬光大的过程,生动描绘当代合工大人顽强地创新精神及不懈追求,反映合工大人浓浓的工业报国情怀。本书以较大篇幅,具体介绍了近百位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20多万合工大学子的突出代表,更是合工大校园文化和办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些杰出校友的介绍,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建校70周年校园文化丛书之一由周军、张瑾主编的《工业报国别样情》,以文为主,图文并茂,或介绍总结,或个例描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建校70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国际合作交流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发展与建设成果,较详实地展示了学校70年来形成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挖掘了工大人求真务实的品格和不懈追求创新的顽强精神,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