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亲香爱》是景跃军继《感受美国》《悦纳自己》之后,献给读者的又一部高品质的精神产品。它融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文学为一体,熔生活实践、丰富情感与深入思索为一炉。在她的这些真实的有情有趣、有苦有乐、有惊有险、有悲有喜的故事中,除了记述她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之外,还有她给读者的大量的文化的、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自然的等多方面的知识;她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查阅并翻译了大量资料,她所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都以这些翔实准确的资料为依据;她旁征博引,广纳素材,用具体平凡的事例抽象出理性的结论,尽展学者的写作风格。
景跃军著的这本《香亲香爱》是一位教授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与回味,也是一位母亲在年轻的女儿得病去世之后对女儿的追思。这是一部感悟生活的文集。女儿璐璐永远地离开后,作者感悟到:生命是三维的。生命不仅有长度,生命还有宽度,生命更有厚度。唯有一个三维的生命才是真正立体的生命!
共命运的人出现了
他不是第一个追求我的男生,他不是在追求我的男生中最帅的一个,他也不是在追求我的男生中家庭背景最牛的一个,他更不是让我一见钟情的男生。要不是我的人生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小事竟然加速了我和他缘分到来的速度。
那是我读本科期间,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像往日一样我和我的女同学于海波一起在食堂吃晚餐,一起到教室晚自习。那一天,和那个时期每天的晚自习一样,我在自己的座位上学习。高文杰从我身边走过,出了教室。随即海波也从我身边走过,出了教室。我继续我的晚自习。
过了一会儿,海波回到教室后对我小声说:“我告诉文杰,说你找他有事,让他在××小学门口等你。你马上去那里找他。”看到我不准备配合她的表情,她很生气地威胁我说:“如果你不去,他就会一直在那里等你。”我听了很生气,犟劲上来了,告诉她:“我就不去!”她更生气地对我说:“你就看着办吧!他那傻样,你也不是不知道。如果你不去,就让他在那里冻着吧!如果你真的不去,他能冻死在那里,你信不信?”我怀着满心的委屈,气呼呼地冲出教室,跑去了那所小学门口。
那时的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和我未来丈夫——与我共命运的人的第一次约会。看见他,我心想:他还真知道好歹,不知道和哪位男同学借个军大衣穿上了。我仍不怀好意地想:即使我不来,他也不会冻死!
坐在那所小学门口的台阶上,我满腔怒火!好多年后,我才知道是海波干的好事。她和我另一男同学李亚男分工明确,做了一件他们认为最得意的事。亚男告诉文杰,说我对他有意思。海波告诉我,说文杰对我有意思。海波让我等着,说文杰要找我聊聊。
我那时心里气愤得不得了,心想:明明是文杰要找我谈,海波却先约了他,让他在那所小学门口等我,这岂不成了我约他吗?其实,文杰喜欢我,我早有感觉。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让我一个女孩子主动约他,我还做不到!
坐在那所小学门口的台阶上,无论他问我什么,我都不说话。我心里越想越委屈,想着想着就哭了出来。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一直哄着我,为我擦眼泪。后来回想,我记得自己当时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我们处朋友吧……”
他是到那时为止,我见过的最勇敢的男人!虽然在他之前,追求过我的所有异性和我说过太多甜言蜜语,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在我面前毕恭毕敬,没有一个男人敢动我一根毫毛。那些人写的情书、赞美我的诗就像给伟大领袖的“颂扬词”一样;送我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钢笔啦,日记本啦,迷你收音机啦……但是,我从来都没收那些追求者的礼物。我的理由很简单:我不能收不是我未来丈夫的任何男人的东西。在我下乡到集体户期间,甚至有一个男同学告诉我,他非我不娶,如果我不嫁给他,他就终身不娶,云云。
不管他们怎么做怎么说,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打动我的心!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女生,一个被很多男生追求的女生,一个被诸多男生宠坏了的女生,他们一个个自卑地退下阵去。他们全都把我当成女皇或女神,没有一个男人把我当作普通的女人。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我的心很简单,我只喜欢勇敢的男生,甚至是毛手毛脚的男生!我一直在等在我面前没有自卑感的真正男人的出现!
这个和我共命运的人与以往我所有的追求者截然不同。他在我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自卑,他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他镇定自若地哄我!他正是我绝对欣赏的男人!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他,我的青春,我的肉体,我的精神,我的一切!几年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丈夫!
我和他近距离接触后,我们的感情逐步升温。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只要有他在场,方圆一公里内我就会有感觉。我们一起吃饭的理科食堂有1000多人在那里就餐,但是,只要他一进入那个食堂,我后脑勺都长了眼睛,不用转身我就能“看到”背后的他。只要他进入我的领域,我就会开心,我就会兴奋,我心里就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我和他后来经常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那段难以忘怀的时光,那段令人陶醉的时光。我是他的初恋,他也是我的初恋。虽然我们不是“一见钟情”,虽然我们从来都没有“海誓山盟”,虽然我们从来都没有互送过贵重的礼物,但是,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他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几分神秘,几分羞涩,几分好奇,几分胆怯,几分愉悦,伴随着我和他度过了初恋的美好时光。那一年,我21岁,他也2l岁。
我们相爱啦!无论我还是他都是平生第一次谈恋爱。到目前为止,也是我和他彼此生命中唯一一次恋爱!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和他才发现我们之间的缘分不只是一般夫妻那么简单,有些巧合竟然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奇妙!
我们惊奇地发现:我和他是同年出生,虽然不是同月同日生,虽然我们的出生地不同。我和他同年同月同日上小学,这也不算什么,我们上小学的那个年代,全国的小学开学的日期是一样的。不可思议的是,我和他都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跳了一级。他跳级的时候,他所在的小学和他一起跳级的同学有5位,后来除了他之外的那几位同学由于学习跟不上,又退回到原来的班级了,他也成了那时他所在小学的唯一跳级生。我呢,在我所在的小学里,我是第一个跳级生!而且在很多年后,我仍然是“空前绝后”的唯一跳级生。P17-19
用心灵感悟人生
赵明
我与景跃军的相识,是先读其书,后识其人。1998年的秋天,我有幸去长春出版社的书库,那里面陈列着长春出版社有史以来出版的所有图书。社长承诺只要我想看的书,他都会赠送于我,但最终我只选取了一本书,就是景跃军撰写的《感受美国》。那时的景跃军对于我,只是我感兴趣的一本书的作者。
令我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在一次长春市政协会议上我竟然见到了她本人。也许是因为读了她的书,已经有了深入的心灵沟通,所以我对她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我开始了与她长达十几年的朋友交往与工作上的合作。
这期间,她以长春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的身份参加了长春市政协的城市交通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宜居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多项议题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她运用统计学及数学模型、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和分析,保证了所提出的建议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她不仅全身心地投入调研工作,还主动做些组织协调工作,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排忧解难;她不仅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调研任务,还把她收集的资料和计算的大量数据分享给课题组其他成员。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个治学严谨而又学识丰富的人,是一个富有科学精神又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又付诸实施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并用心灵感悟生活的人,是一个乐于助人又善于与他人分享人生经验与快乐的人。正是由于这些品质,她才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以闪光的智慧、深邃的思考和孜孜不倦的辛勤写作,把用心灵感悟的人生智慧转化为永恒的文字记载,奉献给读者。
《香亲香爱》是景跃军继《感受美国》《悦纳自己》之后,献给读者的又一部高品质的精神产品。它融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文学为一体,熔生活实践、丰富情感与深入思索为一炉。在她的这些真实的有情有趣、有苦有乐、有惊有险、有悲有喜的故事中,除了记述她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之外,还有她给读者的大量的文化的、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自然的等多方面的知识;她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查阅并翻译了大量资料,她所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都以这些翔实准确的资料为依据;她旁征博引,广纳素材,用具体平凡的事例抽象出理性的结论,尽展学者的写作风格。
读这部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我觉得,至少在三个方面会让读者有共同的收获:
一是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书中记述的许多事件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是一代人所共同经历的。作者对“生命脉络的回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近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思索。如:作者记述的知青的经历、求学的艰辛、乐业而不能安居的颠簸生活、独生子女教育等,会让她的同龄人感到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沿着作者记述的生命脉络,跟她一起回首往事,进入感悟人生的思考。
二是分享人生的宝贵经验。有多少人在经历了曲折和失败之后说,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会如何去做……但人生没有回头路。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这些选择,不仅是对外部生存环境的应对,不仅是对利益得失的取舍,而且对自身心态调整及人生目标的确定。作者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与读者分享她人生中一次次艰难选择中的心态及经验。对此,我十分感动,带着这份感动,细细品读,与作者一起感悟人生。
三是感悟生命的丰富内涵。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生命是三维的。生命不仅有长度,生命还有宽度和厚度。”读到此处,我大彻大悟。我们世间凡人,一般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忽略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相对于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是我们更难把握的两个维度。由于每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的差异,所以会演绎出各不相同的人生。作者用大量篇幅,阐述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以及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的修炼途径。我相信,这种对生命的定义,定会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奋发进取,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
最让我感动的是景跃军写在这部书最前面的那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的女儿璐璐和一切用生命书写生活的人!”四年前,她和女儿高景璐决定写“母女搭档”的书,女儿的书名叫《美时美刻》,妈妈的书名叫《香亲香爱》。她们不仅确定了相搭相配的书名,还对两部书的内容、构思、文体做了约定。但是,女儿未能等到这两部作品问世,就永远地离开了……
面对人生最大的不幸,景跃军怀着对女儿的苦苦思念,伴着无尽的泪水,依据女儿生前的心愿和思路,夜以继日地在女儿留下的书稿及日记等资料中筛选,整理,修改,完善……直至她完成了女儿未尽的篇章,直至她实现了和女儿生前的约定!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她的女儿璐璐已经收到了妈妈的《香亲香爱》,还有她自己用毕生生命书写的《美时美刻》。
我觉得,景跃军的《香亲香爱》超越了以往文学作品的局限,是与女儿的对话、与读者的交流;她和女儿乃至读者交流的不仅是母女之情,更是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我觉得,这本书也将告诉世间万物,我们人类的情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人世间的母爱是何等的伟大!当我读完了这部凝聚母女智慧、饱含母女深情的作品后,我心中溢出了满满的感动。带着这份感动,我愿意与作者一起继续用心灵感悟人生,与她一起在“用生命书写生活”的旅途上,携手并肩,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