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嘉诚传(初心与未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阳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阳编著的《李嘉诚传(初心与未来)》兼具李嘉诚的知名度和话题性。自李嘉诚从大陆撤资以来,关于他的争议和讨论一直在坊间流传。这位九十岁高龄的商界传奇,他的故事仍旧值得去研读。

本书讲述的是李嘉诚老年阶段。兼济天下:造福桑梓创办汕头大学,扶贫赈灾成立慈善基金会;行在宽处:设长江商学院促国际化交流,和睦分家事业平稳交接。

内容推荐

李阳编著的《李嘉诚传(初心与未来)》是《李嘉诚传》的第三部。纵观李嘉诚一生,不仅仅有纵横商海的几十年,也有投身慈善、贡献社会的几十年。早年间,李嘉诚刚刚成为富豪,他就认识到,财富的价值不在于个人享受,而在于贡献社会。几十年来,李嘉诚在慈善、医疗、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不忘初心,李嘉诚对社会的贡献将在未来继续影响这个世界。

目录

「第一章」 追根溯源:李氏家族

「第二章」 父亲李云经,一生的楷模

「第三章」 不忘初心,建立李嘉诚基金会

「第四章」 兼济天下,扶贫赈灾及医疗救助

「第五章」 终生的事业:教育

「第六章」 造福桑梓,创办汕头大学

「第七章」 交流互通,创办长江商学院

「第八章」 幸福家庭,模范婚姻

「第九章」 光明未来:李泽钜和李泽楷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家族迁徙:从焦作到潮州

潮州,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因濒临南海,经常有潮水往复,所以取名潮州。这里文明昌盛,多产名士,自古便是孕育灵秀之地,被誉为“海滨邹鲁”。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从汉武帝元鼎六年成立古揭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潮州的文明开化,应该是始自唐朝。唐朝文学家韩愈曾因为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使。当时潮州还属于蛮荒之地,韩愈的到来为此地带来文明的种子。经过韩愈的治理,潮州文化逐渐发展起来,为以后的文明发展打下了基础。清朝时期的两广总督吴兴祚在参观韩愈祠时,曾为之题诗: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明、清两朝以来,潮州人才辈出,各界名人不断涌现,直到现在,潮州仍是文化荟萃之地。这里,就是商界奇人李嘉诚的故乡。

在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有一座非常普通的住宅,门宅不大,装修也比较一般,不过古色古香,十分静谧。李嘉诚就出生在这座古宅里,到现在李嘉诚都可以非常清楚地记起自己少年时住过的小院,以及院落外的大街小巷。虽然这些在今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李嘉诚的心中,它们是那样的清晰,清晰到他记得自己曾经上学路过那些羊肠小道的心情,他也想得起少年时的自己每天归家时,那种可以学习的幸福感。

每次站到曾经住过的小院前面,李嘉诚都万分感慨。这是祖父和前辈们留下的小屋,也是记录了他美好少年时光的地方,这对于他来说,早就不单单是一间房子那么简单了,它更是他年少时,为数不多的温暖所在,是他也曾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有父母疼爱的证明。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不会被岁月抹去,无法割舍。

不过据资料考证,李嘉诚的祖先应是来自河南焦作。据李氏族谱记载,潮州李氏的一世祖名叫李怀功,字明山,本来是中原人士,后来迁居福建莆田,又迁居广东潮州。关于迁居福建莆田这一点,李嘉诚本人在会见福建省领导时曾亲口提到:“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在迁居莆田之前,李明山到底居住在中原什么地方,之前并没有定论,后来在河南焦作发现的一块石碑,算是提供了一份比较可靠的证据。

2007年7月,河南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唐村发现了一块石碑。该石碑为墓碑,墓主人名叫李自奇,碑文所刻为:皇明庠生李公讳自奇,字之奇,行五,配陈氏,生于明万历八年,卒于康熙六年,为大清康熙二十八年所立,子李允、李牟、李参。在其后的碑文中,还注明李牟的儿子名叫李怀功,字明山,孙子名叫李朝客。后面的碑文说李朝客迁往福建莆田,后居潮州府。这一点似乎与前面说的一世祖李明山为迁居始祖有些矛盾,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李氏族谱的记载综合来看。

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明山之父李牟,字沐,婚配汤氏,生子怀功,字明山,庠生。牟文武双修,明崇祯七年随父李自奇往陕西山西传拳,被诱入闯贼营为将。明崇祯十七年,遭闯贼误杀,子怀功依牟堂兄李仲浙江俊府武堂习拳成师,徙往福建传拳为生,徙莆田又迁潮州府。(P2-3)

序言

奉献的艺术——汕头大学长江商学院“与大师同行”系列讲座之一

多谢大家常称赞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这些支持、鼓励,我内心是感激的。

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个白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念,开始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在评价”商”的时候。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贬义。他们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商人的经济推动力,在制度上,各种有欠公允的法令,历代层出不穷,把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形容的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资源互通有无、理性客观的风险意识、资本运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创意贡献等正面的评价,曲解为唯利是图的表征,贬为“无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往”的唯利主义者。

当然,在商人的行列里,也有满脑袋只知道赚钱,不惜在道德上有所亏欠,干出恶劣行为的人。他们伤害到企业本身及整个行业的形象。也有一些企业钻营于道德标准和法律尺度中的灰色地带。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从别人的生活,得到启发。当然,不单是名人或历史人物,四周的各人、各事,言行举止,都是如此。在商言商,有些时候,更会带来巨利的机会。洛克菲勒(RockefelIer)与擦鞋童的故事,大家都听过:1929年,华尔街股灾前,一个擦鞋童也想给Rockefelle炒卖股票的秘密消息,Rockefelfer听后,马上领悟到股票市场过热,是离场的时候,他立刻将股票兑现,躲过股灾。

范蠡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尽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缺憾,大家都忘不了他这句话。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他曾拜计然为师,研习治国方略,博学多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有谋略,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他的经济智慧为他赢得巨大的财富。

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

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多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  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做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

“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早。”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我觉得范蠡一生可算无憾,有文种这样知心相重的朋友;有共渡艰难,共度辰光的西施为伴侣,最重要的是,有智慧守候他的终生。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时候,自己要担当什么角色,而且都这样出色,这么诚恳有节。勾践败国,范蠡侍于身后,不被夫差力邀招揽所动。

范蠡助勾践复国后,看透时局,离越赴齐,变名更姓为鸱夷子皮。他与儿子们耕作于海边,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十万钱。

齐国的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相信“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财,分给亲友乡邻,然后怀带少数财物,离开齐到了陶,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陶朱公。

他继续从商,每日买贱卖贵,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书中没有记载范蠡终归是否无憾。范蠡没有日记,没有回忆录;只有他行动的记录,故无法分析他的心态。他历尽艰辛协助勾践复国,又看透勾践不仁不义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却又害怕制度;他雄才伟略,但又厌倦社会的争辩和无理;他成就伟大,却深刻体会到世上最强最有杀伤力的情绪是嫉妒,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抗拒(不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抗拒)?

说完我国著名历史人物范蠡,我想谈一谈一个美国的伟人。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墓碑上只简单刻上”富兰克林,印刷工人”这几个字。他是个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学家、商人、发明家和音乐家,闻名于世,像他这样在各方面都展现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见的。

富兰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顿,家境清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一直努力弥补这一遗憾,完全是靠自学获得了广泛的知识。他12岁当印刷学徒,1730年接办《宾州公报》,他著作的《可怜李察的日记》一纸风行,成为除《圣经》外最畅销的书,他为政府印刷纸币,实业上获得了很大成功。

富兰克林不单有超越年龄的智慧,更对别人关心,有健全的思维,他对公共事业的热心和能力,更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富兰克林曾经立下志愿,凡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不管多困难,他都要努力承担。自1748年始,他开展了不同的公共项目,包括建立图书馆、学校、医院等。

做好事、做好人是驱动富兰克林终生的核心思想,他极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于社会、有用于社会,身体力行为后人谋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后,从未忘记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的文章内,他的名句”Time is money,credit ismoney”,将时间和诚信作为钱能生钱可量化的投资:在“财富之路”一文内,富兰克林清楚简单地说明,勤奋、小心、俭朴、稳健是致富之核心态度。

勤奋为他带来财富,俭朴让他保存产业。

富兰克林十三个人生信条他都写得简明扼要:”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节、谦逊。”

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曾出使法国,赢得法国对美国的同情与支持。独立后,制宪会议一开始,富兰克林更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虽然他是众望所归,但却提名华盛顿将军当总统。

富兰克林坚持留给制宪会议的绝非是名誉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爱国精神。

1790年,这位为教育、科学和公务献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静地与世长辞。他获得了很高的荣誉,美国人民称他为“伟大的公民”,历代世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人类历史纪念碑上永远会铭刻富兰克林的名字。

范蠡和富兰克林,两个不同的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说好像互不相干,然而,他们的故事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范蠡改变自己迁就社会,而富兰克林推动社会的变迁。

他们在人生某个阶段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但他们设定人生的坐标完全不同,范蠡只想过他自己的日子,富兰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献精神建立未来的社会。就如他们从商所得,虽然一样毫不吝啬馈赠别人,但方法成果有天渊之别;范蠡赠给邻居,富兰克林用于建造社会能力(Capacity building),推动人们更有远见、能力、动力和冲劲。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服务,有奉献心的人才可以带动社会进步。

今天的中国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中国历史前所未见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设持续开放及法治的社会,拥抱经济动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发展,尽管未尽完善,亦不必像范蠡一样受制于当时社会价值观,只能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们可以像富兰克林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在今天,停滞的思维模式已变得不合时宜,这不是弃旧立新,采取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传统的更生力,使中国文化更适用于层次多元的世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懂得比较历史,观察现在和梦想未来。

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以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

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我们自己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大家可以各适其适。

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车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临终遗愿要将她的金钱留给同村的贫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车,让他们有机会见识自己的国家,增长知识之余,更可体会世界的转变和希望。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个人和国家。

我最近常常对人说,我有了第三个儿子,朋友们听说后都一脸不好意思地恭喜我。我是很高兴,我不仅爱他,我的儿子也将爱他,我的孙儿也将爱他。我的基金会就是我第三个儿子。

过去六十多年的工作,沧海桑田,但我始终坚持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公平、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创立的一定能继续发扬;我希望,财富的能力可有系统地发挥。我们要同心协力,积极、真心、决心,在这个世上散播最好的种子,并肩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做出贡献;希望大家抱有慷慨宽容的胸怀,打造奉献的文化,实现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目标,为我们心爱的民族和人类创造繁荣和幸福。

谢谢大家。

李嘉诚

2004年6月28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