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章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出台的背景
1.1 美国制造业现状
1.2 美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美国制造为何重要
1.4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诞生
1.5 美国制造伙伴(AMP)计划的推进机制
第二章 创新战略如何振兴美国制造
2.1 著名的两大报告
2.2 竞争法推动创新美国
2.3 国家创新战略的六年三次更改
2.3.1 《国家创新战略2009》
2.3.2 《国家创新战略2011》
2.3.3 《国家创新战略2015》
2.4 是由创新政策而不是由产业政策推动
第三章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与制造创新研究院的运行机制
3.1 循序渐进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设计
3.2 NNMI的战略方向与目标
3.3 NNMI的管理机构
3.4 IMI的运作机制概要
3.5 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技术领域如何确立
3.6 IMI的业绩评估
第四章 面向中小制造企业的创新网络
4.1 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概要
4.2 MEP的来源:扶持美国中小企业
4.3 运作架构
4.3.1 多样化的人员组成
4.3.2 MEP与联邦机构的合作关系
4.3.3 资金运作机制
4.4 知识网络的30年
4.4.1 传递知识
4.4.2 MEP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4.5 在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嵌入MEP
第五章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的会员制和知识产权
5.1 会员制
5.2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5.3 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DMDII)的知识产权管理
第六章 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对中国的启发
6.1 边界回归: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化
6.2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与传统“产、学、研”平台的区别
6.2.1 采用PPP模式,公私合营,由非营利组织牵头
6.2.2 强调连接的强度
6.2.3 培养新工人:人才培养是必需品而非衍生物
6.2.4 坚持“美国优先”
6.3 政府扶持的作用
6.3.1 政府投入的机制
6.3.2 联邦提供自主性与监管性
6.3.3 制造创新网络需要长期建设
6.4 创新研究院运行机制:一种特殊的产业联盟的主要作用
6.4.1 运行体系架构:共生组织、共担项目的机制
6.4.2 为什么要扎堆:分摊成本,建立市场“公约数”
6.4.3 连接与扩散
6.4.4 知识产权:打破手铐,穿上铠甲
6.4.5 谁来牵头创新研究院
6.4.6 面临的困难
下篇
第七章 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美国造(AM)
第八章 轻量化制造创新研究院(LIFT)
第九章 数字设计与制造创新研究院(DMDII)
第十章 电力美国(POWER AMERICA)
第十一章 柔性混合电子制造创新研究院
第十二章 AFFOA先进功能织物创新研究院
第十三章 其他创新研究院
后记——合力完成《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