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弗莱明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慧君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慧君著的《弗莱明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的一生。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一个偏僻的村落里,乡间的童年生活,成就了他质朴、坚毅、谦逊的性格。少年时代,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伦敦。幸运之神把他带进了医学殿堂,成长为一位研究细菌和人体免疫的医生。在科研中,他抓住偶然的现象,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究,终于发现了青霉素抗菌的神奇功效。后来,在两位化学家的帮助下,制造出医用青霉素,开启了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的大门。他的发现,使人类有了抗御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从而救治了不计其数的生命。

内容推荐

李慧君著的《弗莱明传/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讲述了弗莱明从童年生活到圣玛丽医院附属医学院的学生时代、从自己开办诊所到专项研究等等传奇的一生,介绍了传主的医学成就、社会影响力。书中还交代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传主个人年表及传主精彩语录等内容。

目录

序言 幸运之神两次降临

第一章 童年时光

 1.乡村生活

 2.故乡苏格兰

 3.小山村里的学生时代

 4.外面的世界

第二章 伦敦求学

 1.第二故乡伦敦

 2.为生计奔波

 3.医学生涯的开始

第三章 莱特研究室里的研究

 1.完成学业

 2.进入莱特研究室

 3.崭露头角

 4.浪漫的邂逅

第四章 战争阴霾下的研究

 1.战地医生

 2.硝烟中的婚礼

 3.战后的研究

 4.盘尼西林的发现

第五章 牛津大学的研究

 1.弗洛礼教授

 2.简陋的“制药厂”

 3.并肩战斗

 4.艰难的人体实验

第六章 光辉岁月

 1.蜚声国际

 2.为了人类的健康

 3.弗莱明与丘吉尔

 4.诺贝尔医学奖

 5.最后的时光

附录

 弗莱明生平

 获奖辞

 获奖时代背景

 弗莱明年表

 获奖当年世界大事记

试读章节

1.乡村生活

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家乡,位于一个叫亚尔郡高地的地方,他的家在一个小的山丘之上。离他家最近的一个镇子达佛镇,也要走上四英里。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父亲有两任妻子,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在生了四个孩子以后,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在六十岁的时候又娶了第二个妻子葛瑞丝,她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的母亲。葛瑞丝生了四个孩子,亚历山大·弗莱明排行第三。

1881年8月6日,亚历山大·弗莱明降生在这个世上,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亚历山大”,有时候甚至直接叫他“亚历”。对于一个生活在乡下的孩子来说,当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并没有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有相对较好的教育,“亚历”也不例外。

“亚历”在农场里一天天长大,他所看到的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城市的喧闹。一年四季的更迭让亚历对于生命有一种特殊的感悟。一到了春天,农场里的绵羊群中,就会有新的绵羊出生,并加入到整个的绵羊群体当中;夏天到了以后,绵羊们身上的毛长得又密又长,亚历也加入到了剪羊毛的行列,虽然他只是象征性地剪一下,并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秋天到了以后,人们就开始劈木柴,并把野外的草收割回来,晒成干草堆放在一起。当把一应事项都准备齐全以后,冬天也悄悄地降临了。冬天的狂风和大雪对于亚历家的农场来说,可不是好的消息。当狂风大雪来到了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把羊安顿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活埋。

在亚历的家里,大一点的孩子们都要去照看家畜,做一些比较重的活;像亚历这样的小孩子们,就只能去照看绵羊,所以他们有很多的闲暇时光。亚历经常与小伙伴约翰和罗勃一起玩耍,约翰比亚历大两岁,而罗勃比亚历小两岁。他们或者是到农场的空地上去玩,看着远处的天空;或者几个人背着大人,偷偷到小溪的上游去探险。有时候,亚历他们也到小溪里去游泳或者钓鱼,这样一段悠闲而又无虑的生活,对于他的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七岁那一年,亚历的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大哥和母亲的肩上。在亚历家的农场里,每年都会有一些收入,但数量是很有限的。对于亚历来说,他不需要太多的钱,因为在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花钱的地方。亚历要想找到快乐,在农场里以及农场的周围,是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亚历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纯真的年代。

亚历山大·弗莱明家的农舍是一座两层的建筑。下层的居室和上层的阁楼,是苏格兰农家典型的构造。白色的墙,灰色的顶,屋顶上耸立的烟囱,还有门前的水井,是他们生息的所在。农合面前是一片崎岖不平的牧场,成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后面生长着遍布苏格兰的代表植物——石楠。房子是完全独立的,不靠傍什么。亚历山大·弗莱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初的十四年黄金岁月。

2.故乡苏格兰

苏格兰是亚历山大的故乡,独特的苏格兰文化融人了他的血液,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医学天才。我们了解亚历山大,首先要从了解他的故乡开始。苏格兰是英国的一部分,其历史资料也一直是散落于有关英国史的书籍中。除了苏格兰本地以外,在其他一些地方很难见到专门有关苏格兰历史的书籍。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苏格兰和英格兰一直属于两个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都有非常大的差异。迄今许多苏格兰人还自认为苏格兰与英格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尽管从我们外人看起来它们十分相似。

自从罗马人离开了不列颠岛以后,在岛的北部存在着四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国王。而这四个国家中,最大的那个国家占据着从福斯河到潘特兰湾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个国家的人民被称为皮克特人。这是罗马人给他们起的名字,据说这些人出去打仗的时候,总是把颜色涂在身体上,而拉丁文pictus就是涂色的意思。

P2-4

序言

幸运之神两次降临

亚历山大·弗莱明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的确,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机会的降临,幸运女神就仿佛是一个暗恋已久的情人,一下子就扑到了他的怀中。1928年9月15日,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盘尼西林(青霉素),使他在细菌学研究领域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盘尼西林的发现,让亚历山大·弗莱明也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同时他也得到了应有的荣誉。他先后荣获不同国家的荣誉学位二十五个,荣誉市民称号十五个,以及其他的个人荣誉一百四十多项。在他所获得的荣誉里面,最值得他兴奋的是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本是一个苏格兰农民的儿子,他的家在苏格兰的西南地区,一个叫亚尔郡高地的地方。那里算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没有美丽的山川和湖泊,只有山丘、峡谷以及一年四季没有停止过的狂风。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十四岁之后,亚历山大·弗莱明才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伦敦。起初,亚历山大·弗莱明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而是一个从乡下来到伦敦的可怜人。直到1901年的7月,幸运之神降临到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身上,他顺利地通过了医学院十六个学科的考试,并在三个月之后中,成为圣玛丽医科大学的一名正式学生。

在圣玛丽医科大学,亚历山大·弗莱明遇到了奥姆罗斯·莱特。在这位导师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弗莱明渐渐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细菌学进行研究的专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员,让亚历山大·弗莱明不得不中断他的研究,而到了法国。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奥姆罗斯·莱特贡献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伤寒疫苗”。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奥姆罗斯·莱特的“伤寒疫苗”,英国将会有十二万以上的士兵,因为伤口感染而失去生命,但事实上只有一千多名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

“如果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杀菌剂,不就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吗?”这样的一种想法,开始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的脑海中形成。战争结束以后,他回到圣玛丽医院,继续进行他的细菌研究。1915年12月23日,弗莱明和莎琳在伦敦正式结婚。1919年1月,两个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生活。这个时期,弗莱明过着很平常的生活,他的细菌研究也似乎仍是那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发现。

1922年的一天,亚历山大·弗莱明像平常一样去做实验,由于那一天他正感冒,无意之间向着培养细菌的器皿中打了一个喷嚏。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个喷嚏将会给实验带来一个不同的结果。后来,他在观察培养皿的时候,才发现在沾染喷嚏黏液的地方,竟然没有细菌。这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对一件事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了一种可以溶解细菌的“溶菌酶”。这对于一直想找到更有效杀菌剂的弗莱明来说,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这种溶菌酶只对那些无害的微生物起作用,并不是弗莱明想要的杀菌剂,他因此也对这一种“溶菌酶”失去了兴趣。

“溶菌酶”的研究失败之后,弗莱明又开始了漫长的细菌实验,他寻找更有效杀菌剂的行动,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进行着,似乎成功的可能性十分的渺小。就在1928年的一天,幸运之神降临到了弗莱明的头上。他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发现一只废弃的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特别神奇的真菌。弗莱明进一步仔细观察这种真菌,在没有真菌的地方,有许多的葡萄球菌。凡是有真菌的地方,连葡萄球菌的影子都看不见。葡萄球菌是一种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细菌,这种真菌能阻碍葡萄球菌的生长,这说明他对于人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之后,弗莱明发现这种真菌,能够阻碍多种病毒性细菌的生长。他看到了有效杀菌剂的希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观察,弗莱明的热情也被消磨了大半。

这种真菌虽然能阻碍多种致病细菌的生长,但是它的作用很慢,如果大量生产,还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弗莱明就把这种真菌命名为“盘尼西林”,并把它写在了自己的论文之中。论文在1929年发表之后,并没有引起业界的重视。

幸运之神总是光顾那些有追求的人,如果弗莱明的发现,一直不被人重视,很可能人类将不会拥有盘尼西林。弗菜明在进行了其他项目的实验之后,重新发现了“盘尼西林”的意义。在与弗洛礼和钱恩合作研究之后,真正用于临床应用的盘尼西林才最终问世。因此,1945年他和弗洛礼、钱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他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十年之后,于1955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传奇般的人生,很难被后来者忘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