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六国崛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周义保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周义保、吴广伦主编的《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六国崛起)》以时间为序,针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六国现代化道路之主要内容,精心挑选了历史上的著名漫画,并配以简明扼要的解释,具有直观简明的解释力。正文后还附有思考题和参考答案,契合中学历史教育的要求。可用于教学辅助之用。本书通过解读85幅当时的时政漫画,以漫谈的形式,介绍了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在17-19世纪的兴衰成败。

内容推荐

政治漫画是历史的脸。那些过去的人、事可能被淡忘,但那些精妙的政治漫画却进入了艺术的殿堂,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那些精彩的画面,以关键的细节记录着当代人的观察和判断。

周义保、吴广伦主编的《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六国崛起)》通过85幅精美的各国历史漫画,重新回顾英、法、美、德、曰、俄六大国的兴起,在那些不能忘却的记忆中,有着人类宝贵的痛苦和艰难的迈进。阅读本书,既是一次美的历程,也是一次历史的深度行进,我们得以重新回到历史的现场。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英国:从弹丸之地到日不落帝国

 1.诺丁汉山头王旗飘扬

 2.暴君的结局

 3.“护国主”克伦威尔

 4.“弑君者”们

 5.荷兰人来了

 6.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7.荣光,无尽的荣光

 8.铲除“衰败选邑”

 9.都市贫民窟

 10.泰晤士河大恶臭

 11.悲惨童工

 12.雾都孤儿们

 13.工人成为选民

 14.不要保护要放任

 15.谁的正义?

 16.女王升级变女皇

 17.英法“大战”苏伊士

 18.巨人罗德斯

 19.世界上最漫长的统治

第二章 法国: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画卷

 20.奔向泥潭

 21.第三等级是什么?

 22.僧侣的家当

 23.再见,巴士底狱

 24.锁匠国王之死

 25.冷酷雅各宾

 26.兵败尼罗河

 27.第一执政官

 28.拿破仑加冕

 29.独裁者跌落

 30.帝国覆灭

 31.波旁复辟

 32.坐不稳的王位

 33.有一个拿破仑上台

 34.普法之争

 35.新年新希望

第三章 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36.三十年战争

 37.拿破仑向柏林进军

 38.四分五裂

 39.初试统一

 40.青出于蓝

 41.“普法一家亲”

 42.德国皇帝进入巴黎

 43.割占阿尔萨斯-洛林

 44.把社会主义的杰克装进盒子里

 45.俾斯麦社会改革

 46.瓜分世界

 47.领航员下船

第四章 美国:从英属殖民地到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48.团结或死亡

 49.给印花税小姐出殡

 50.不驯服的烈马

 51.索吻言和

 52.1787,联邦启航

 53.黑色贸易

 54.双面总统

 55.同病相怜

 56.一路向西

 57.参议院的老板们

 58.打倒托拉斯

 59.山姆大叔的新衣

 60.门户开放

 61.棒打加勒比

第五章 俄国:从内陆国家到欧亚大帝国

 62.用野蛮制服野蛮

 63.女皇的梦

 64.火鸡告急

 65.克里米亚赌局

 66.临危受命

 67.大败局

 68.解放者的烦恼

 69.改革者遇刺

 70.掠夺百万的狩猎

 71.目标:亚洲

 72.大兵与小狗

 73.焦点:旅顺

第六章 日本:脱亚入欧称霸东亚

 74.黑船开国

 75.王政复古

 76.岩仓使团

 77.日本第一条铁路

 78.鹿鸣馆内的舞会

 79.纪元节,新起点

 80.逐鹿朝鲜

 81.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

 82.小日本人向欧洲代表讲述战争艺术

 83.加入列强俱乐部

 84.袭击俄罗斯章鱼

 85.调解

后记

试读章节

1661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当年被斩首的同一天,奥立佛。克伦威尔(1599—1658)、约翰.布拉德肖(1602一1659)和亨利。埃尔顿(1611—1651)三人的尸体被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坟墓中掘出,运到离伦敦城不远的一个叫作泰伯恩(Tyburn)的刑场,作为“弑君者”接受死后绞刑。克伦威尔的尸体被吊上绞刑架示众一整天。复辟后的查理二世以这种方式来报复“弑君者”,祭奠父亲。画中正是行刑的场景。

那么,斯图亚特王朝是如何在英国复辟的呢?

1658年,克伦威尔病死,其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但理查德并不具备其父的威望,高级军官不把他放在眼里。理查德企图利用议会来对抗高级军官,失败后被迫解散议会,不久便放弃了护国主的称号。此时的英国群龙无首,高级军官们互相争权夺利,几近无政府状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此极为不满,也担心自己的利益在混乱局面中受损。1660年2月,驻防苏格兰的英军司令乔治.蒙克率军进入伦敦,控制了局面。蒙克派人与流亡荷兰的查理二世就复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4月4曰,查理二世在布列达发表宣言,史称《布列达宣言》,承认在内战期间发生的土地变更;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之外,不追究其他革命者;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发放拖欠的议会军津贴。5月l曰,新产生的议会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不久,查理二世从多佛登陆,1661年4月,正式加冕为大不列颠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了。

查理二世即位后,议会颁布了《大赦法》,所有参加反对国王的人绝大多数被赦免了,仅有57名“弑君者”除外。57人中有30人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克伦威尔、布拉德肖和埃尔顿等已经死去的人。布拉德肖是当年审判查理一世的主审法官,埃尔顿是克伦威尔的女婿和内战时期议会军的一位将军。这幅画发表于166]年,作者将当年查理一世受审的威斯敏斯特宫移植到泰伯恩,置于绞刑架的后面。据史料记载,行刑当天,执刑者把吊克伦威尔尸体的绳子砍断后,就砍下了克伦威尔的头颅,把头颅挑在长矛上游街示众,尸身则被扔进坑里草草掩埋。自此,伟大的护国主和前国王一样身首分离,再难团聚。最后,克伦威尔的头颅被一根长20英尺的钉子钉在了威斯敏斯特宫的屋顶上,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画面中威斯敏斯特宫的屋顶上有三个头颅,分别是克伦威尔、布拉德肖和埃尔顿的,后人在画的底部加了注释。

可是,复辟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能持续下去吗?

1689年2月1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该法案将流亡法国的詹姆士二世视作自动退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与夫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共同继承王位。4月11日,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礼毕,二人各持一根权杖,共同乘坐御驾接见群众。于是便有了画面中这一幕。  一个荷兰执政怎么会登上英国王位呢?这还要从查理二世去世后说起。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王位由其弟、53岁的詹姆士继承,即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一个傲慢的天主教徒,他企图建立一支常备军。这不仅违背了英国历史传统,更让人们感到害怕,使人想起克伦威尔。詹姆士还任命天主教徒在军队和政府中担任官职,这既出自其宗教信仰,也出于恢复专制统治的需要。1687年,詹姆士二世发布了《信仰自由宣言》,表示一切非国教徒都可以公开进行宗教活动,不再受惩罚。其目的是要恢复天主教的合法地位。这与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以来的反天主教传统完全背道而驰,使资产阶级、新贵族、英国国教徒和新教徒们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他们在反对天主教口号下结成了反对国王的联合阵线。当时,詹姆士二世年事已高,人们期待他死后无嗣,由其信奉新教的女儿、荷兰执政威廉的妻子玛丽继位。不料,1688年6月,从宫里传出国王的天主教妻子生下小王子的消息。反对派的期望破灭了。

P12-16

序言

近年来,公共历史教育正在成为社会热点。说其“热”,并非是一个短暂的炒作性话题,而是表现出社会公众对于历史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在当代条件下获取历史知识的方式和载体正趋向多元和社会化。公共历史教育(publichistory education)作为学校之外的历史教育,它发生在非特定教育机构的社会公共领域中,由职业历史学者或历史爱好者通过各种公共媒介手段传播历史知识以及学习历史的方法。这种历史教育具有普及知识的功能,但同时具有严谨的学术品格,并非那种随意性很强的通俗历史故事的传播,更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戏说历史”。它与学校历史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教学主体和受众的多元、教学载体和方法的多样、教学目标的多维。这种相对宽泛和灵活的教育方式比学校教育更能够适应动态发展的社会客观需求和各类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选择,不仅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且可以成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实,公共历史教育与学校历史教育并非截然分开,在很大程度上两者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的。这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表现在公共历史教育的教学主体大部分由学校历史教师承担,他们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同时又走出课堂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多样的历史知识产品;另一方面,公共历史教育的受众也包括在校学生群体,他们在课外获取的历史知识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并通过知识来源的拓展形成更具主体性的学习能力和历史观念,而这种教育功能也恰是有更高追求的历史教师所希望实现的教学目标。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推动下,吴广伦、周义保老师带领的教学团队在公共历史教育和学校历史教育的结合上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他们编撰的“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读物既是适应公共历史教育需求的知识产品,也是为在校学生提供的拓展性自学教材,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打开了新的思路,堪称历史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

历史读物的体裁本来就多种多样,历史知识的载体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 图文并茂的读物更受读者欢迎。但在以往的出版物中历史类书籍大多形式比较呆板,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这固然与中国的史籍传统有关,也因为史料来源往往被局限在文字材料或考古文物上,没有将史料收集的视野拓展到更为多样的历史文化作品上。近年来,随着“读图”风尚的兴起,历史读物也开始推出各种“图说”的版本。图说历史大体有两种做法:一是“绘本历史”,即连环画形式的历史读物,这种由当代人描画的历史,其实与当代人书写的历史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将文字转换为图像而已,而此类图像是没有史料价值的。二是依托历史图像(即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图像资料)构建历史叙事,其叙事逻辑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也就是将历史图像作为史料运用,配上当代人的解读,以构成观照历史的独特视角。图像来源和类型的不同使此类读物的历史叙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老漫画中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种别具特色的历史读物。

漫画是近代以来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绘画形式,其内容主要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其对象包括国际事务等“高端政治”,也包括各类世俗社会现象),主要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作为书籍的插图, 因其形式夸张、生动幽默而深得读者喜爱。由于漫画贴近时事政治,发挥着类似新闻报道的社会监督功能,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记录,或者说,通过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漫画,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历史镜像,它用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当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通过解读历史上的漫画可以找到留存在那些夸张画面中的历史信息,其中包括漫画讽刺对象的言行,也包括漫画作者的立场和观念。如果把这些历史信息作为史料加以整理和诠释,再加上其他史料的互证和补充, 以漫画为依托的历史叙事就形成了。当然.题,并提供“参考答案”。由于作者都是富有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所以思考题的设计和参考答案相当专业,很见功力。这套“助读手册”与漫画系列的组合为历史爱好者自学历史提供了一个图文并茂、深浅适中、活泼与严肃兼具的平台。这个历史学习的平台是开放的,就历史问题的思考而言,参考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答案,读者可以在作者的启发和引导下进入漫画表现的历史场景深处,获得历史的感悟,但这种感悟应来自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而不必拘泥于应考式的“标准答案”。正是在这一点上,公共历史教育可以为受教育者创造更为广阔的思想和知识空间。当然,这套历史读物同样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以补充教材和教参的不足。大量的漫画史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的PPT素材,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如何从各种渠道收集各类史料的样本,使他们在有趣的漫画史料中学到“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而这一点也恰是目前的文字教材比较欠缺的, 因为文字教材即使按“纪事本末”体编撰,让过去时代的文献史料作为历史叙事的主体在中学阶段显然也难以做到。

在阅读“老漫画中的历史”时,除了漫画图像带来的会意和文字解读引起的思考,我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作为历史教师,我十分理解这套书的作者致力于这项工作的追求。他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却挤出课余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资料(即使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收集漫画史料这类基础性工作仍然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并以编写教材的严谨态度认真细致地编撰了这套别具一格的历史读物,为打通学校历史教育和公共历史教育做了很有价值的贡献,也为拓展历史学习的知识领域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在这套书中凝聚着作者对历史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热忱和创新精神,我想,正是这种精神的传递将会不断推进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成就将不限于学校教学,而将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教育产品,包括更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历史读物。

后记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历史教育需要借助对历史载体的理解、解释和评价来实现。时政漫画是一种历史的载体,很多时政漫画不仅源于现实,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而且也蕴涵着作者对时代的理解与诠释,凝聚着时代的思想、艺术与价值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运用漫画中的历史文化元素,不仅能直观历史,活泼课堂,激发学史兴趣,还有助于引导学习者深化对历史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基于此思考,浦东新区历史学科基地建设项目组的同仁们,自2014年4月起,就试想以时政漫画为历史叙事的元素,以重大事件为节点,以时间为线索, 串构中外历史,建构一种新的历史叙事。研究之初,我们主要定位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基于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选择相关漫画;贴近学科,从历史视角介绍漫画的创作背景,解读画面,并为每一张漫画都标注了作者、创作年代和出处,以供学习者进一步探究;从学生视角设计问题,提供思考路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多次征求了华东师范大学余伟民教授、孟钟捷教授和东方出版中心欧阳敏老师的建议,他们要求我们开阔视野,扩大读者面,为史学的公众化做些贡献。于是,我们对漫画的呈现结构和解读做了些微调,主要加大了对漫画创作历史背景的介绍,在文本结构上力求简洁,画面力求直观形象,文字力求活泼通俗。为不割裂历史叙事的连贯性,充分挖掘漫画中所包含的历史思维价值,便于历史爱好者能从历史的视角深入了解漫画的构思与历史之关系,便于教师利用漫画开展教学活动,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我们还特别编辑了单行本的“助读手册”,设置了“漫画思考”和“参考答案”等栏目,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后自测和对漫画进行再度的回顾和思考。

浦东新区历史学科基地建设项目组,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学科承担的“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內涵项目之一。 自2013年开始以来,至今已三年,其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內容,就是为浦东新区历史教育教学提供特色化、系列化的“宜家式”资源和路径,以便于师生选择、改造和使用。其中开发“时政漫画”中的历史资源,是基地开设系列特色历史资源的探索之一。起初,我们把所选择的漫画,限定于时政漫画内,即限定于时人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即漫画)所描绘的时事大事上。但在甄选漫画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关18世纪以前世界和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漫画非常少。为能从整体上构建历史体系,我们适当地扩大了漫画的选材范围,把以前类似于漫画的版画和时人书中的插图(油画除外),也作为漫画加以利用。

《老漫画中的世界史》是由浦东新区历史学科基地开发的特色资源编撰而成。本书得以编就,主要是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教研员吴广伦、上海市进才中学周义保和上海市实验学校余文骅,三位老师协力合作的结果。其中吴广伦老师主要作先期的酝酿、策划、组织与推进,“漫画思考”、“参考答案”的设计和审校工作,周义保老师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甄选漫画和“漫画解读”以及编排工作。此外为本册漫画提供素材编写和帮助的还有进才中学李慧、郭敏和施甜欣老师,建平中学潘婕、何引芬老师,复旦附中浦东分校方一幸老师,以及上海市实验学校田金宗老师,杨思中学孙丽老师,城桥中学高兴华老师等。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书中的漫画资料主要来自网络、杂志、教材以及公开的出版物。入选的漫画力求新颖和经典,以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为主;漫画主题或寓意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漫画内容要能体现鲜明的学科特色,具有史料价值.可以进行二次开发。但限于我们的知识视野、理论水平和所掌握的材料的局限,虽然已竭尽所能,但也难免有疏漏和错误,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能及时地修正和完善。

编 者

2016.1.24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