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经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南北朝)郦道元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至今享誉中外。今本现存40卷。北魏郦道元著。《水经》一书,旧题[汉]桑钦撰,共记河流水道137条。桑钦生平未详。现在通行的《水经》,学术界已经论定为三国时人所作。《水经注》名义上为《水经》一书作注,实际上以《水经》为纲,新增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资料和文献。引用书籍共437种,记载大小水道1250多条,穷根溯源,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的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等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直至神话传说。书中所引资料和不少汉魏间的碑刻,今大多仅凭此书得以流传。可以说,《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系统的经典地理著作。

内容推荐

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目录

出版说明

河水

汾水

浍水

涑水

文水

原公水

洞过水

晋水

济水

清水

沁水

淇水

荡水

洹水

易水

圣水

巨马水

沽河

洛水

伊水

谷水

渭水

漾水

丹水

汝水

颍水

洧水

获水

泅水

巨洋水

淄水

沔水

湍水

江水

若水

试读章节

河水发源后伏地潜流重又冒出,这样的情况有三处而不止两处。一条水源出自西方捐毒之国的葱岭上,西距休循二百余里,从前是塞种居住的地区。该区南与葱岭相连,岭高千里。《西河旧事》说: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山极高大,山上长着野葱,所以叫葱岭。河水源头在岭间地下冒出,分为两条。一条往西流经葱岭西的休循南边。郭义恭《广志》说:休循国在葱岭,山上多大葱。又流经难兜国以北,该国北与休循接壤,西南距罽宾国三百四十里。河水又往西流经厨宾国北边。月氏被打垮后,塞王南迁,在厨宾为王,国治在循鲜城。那里土地平和,物产无所不有,金银珍宝、异畜奇物,比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还要多。山势很险,有名的大头痛、小头痛等山,赤土、身热等坡,不论人畜,经过那些地方都会得病。河水又往西流经月氏国南边,都城监氏城,风俗和安息相同。匈奴冒顿单于打垮月氏,杀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颅骨做杯子。于是月氏分裂,大队人马远远越过大宛西迁,定居于大夏,这就是大月氏;留下的小股人走不了的,一同保住南山羌中这块地方,号称小月氏,因而有了大月氏、小月氏这些称号。水又往西流经安息国南边。安息国都城濒临妫水,地方数千里,是一方最大的国度。国中商人用车船来往于邻国,在皮革上记事,文字都是横写的。河水与蚬罗跛稀水一同注入雷翥海。释氏《西域记》说:蚬罗跛稀水发源于阿耨达山北麓,往西北流经于阗国。《汉书·西域传》说:于阗以西,水都往西流,注入西海。又往西流经四大塔北边,那就是法显所谓糺尸罗国,汉语意思是“断头”。佛陀前生做菩萨时,把自己的头施舍给别人,所以就以断头为国名。国都东边有他前生舍身饲喂饿虎的地方,都建了佛塔。又往西流经捷陀卫国北边,这是阿育王的儿子法益治理的城邑。佛陀前生做菩萨时,也曾在这个国度把眼珠施舍给别人,那地方也造了大塔。还有个弗楼沙国,天帝释在那里变成放牛娃,用泥土堆成佛塔,法王就凭着这小塔建起一座大塔。以上这些塔就是所谓四大塔。《法显传》说:弗楼沙国有一只佛钵。月氏王调动大军来攻打这个国家,想把佛钵放在象背上带走,可是大象却走不动。他又造了一辆四轮车来装载佛钵,用八头大象合力拉车,还是拉不动。月氏王知道与佛钵的缘分还没有到,于是造了一座塔,把佛钵留下来供养。钵的容量是两斗,颜色驳杂,但以黑色为主;四面轮廓分明,厚约二分,光泽照人。穷人用一点点花投叭钵中就会装满,富人拿了很多花来供养,即使是几百几千几万斛,始终还是装不满。佛图调说:佛钵是用青玉做的,能装三斗左右,那个国家把它视为国宝。供养时,心中希望它终日香花不满,就会如愿;希望一把花就能装满,也会如愿。又按修行人竺法维所说,佛钵在大月氏国,建了一座宝塔,高三十丈,共七层,佛钵就放在第二层。钵用青石制成,裹上金丝网络悬挂着。又有人说钵是凌空悬浮着的。须菩提把钵放在金几上,佛陀的一个足印和钵同在一处,国王和臣民手里都拿着梵香、七宝、璧玉来供养。佛塔、佛牙、袈裟、顶相舍利,这些全都在弗楼沙国。释氏《西域记》说:捷陀越王城西北,有钵吐罗越城,就是佛袈裟王城。城东有一座佛寺。再来探寻这条川水,西北十里有河步罗龙渊,佛陀到渊上洗衣的地方,洗衣石还在。这条水流到安息,注入雷翥海。又说:揵陀越以西是西海,那里有个安息国。竺枝《扶南记》说:安息国距私诃条国二万里,领土濒临海边,就是《汉书》中的天竺安息国。国中户口数近一百万,是个最大的国家。《汉书·西域传》又说:棃轩、条支濒临西海。据老人们的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但也没有见过。从条支沿水路往西去,约百日,就临近太阳沉没的地方了。也许这就是河水所通的西海了。所以《凉土异物志》说:葱岭的水东西分流,往西流的注入大海,往东流的就是河水的源头,即《禹记》所说的昆仑了。张骞出使大宛,到了河水源头的尽处,以为就到此为止了,并不通到昆仑。河水源头从葱岭分流后,往东流经迦舍罗国。释氏《西域记》说:有个国度,叫迦舍罗逝,领土狭小,但却是万国交通要道必经之地。城南有水,往东北流出罗逝西山,这座山就是葱岭。又流经岐沙谷,出谷后分为两条。一条往东流经无雷国北边,国都卢城,风俗与西夜、子合相同。又往东流经依耐国以北,这里距无雷五百四十里,风俗与子合相同。河水又往东流经蒲犁国北边,都城在蒲犁谷,北距疏勒五百五十里,风俗与子合相同。河水又往东流经皮山国北边,都城皮山城,西北距莎车三百八十里。

P8-10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2000多年文化流传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智慧。

习总书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理解古代先贤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我社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组织出版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我们从传统文化经典中精选了30种,作为第1批隆重推出,并精心设计,译注,以期达到深入浅出、今古相合、适宜广大读者阅读的效果。

本套文库有八个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最精彩、具代表性、最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全部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是弘扬文化、传播经典的读本,希望能对全民阅读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在编辑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反复审读、校订,但限于水平,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及时更正。

编者

丙申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当下国学热潮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民族除了要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还要对本民族过去的东西有一种扬弃,糟粕要剔除,但是精华的部分更需要发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历史学者 纪连海

古人云“经史者,国学之根柢也”,故而,年轻人要多读经、史,也就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与史学。年轻人读书不是要博闻强记、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树立心中的根基、志趣,所以,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去历史深处找寻属于自己的师法与传承。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文化学者 郦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