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信俗》、《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泰山豆腐宴食俗》……相信通过李国琳编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俗卷下)》的出版,必将使广大读者更加生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及保护现状,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 书名 |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俗卷下) |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信俗》、《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泰山豆腐宴食俗》……相信通过李国琳编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俗卷下)》的出版,必将使广大读者更加生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及保护现状,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内容推荐 李国琳编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民俗卷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书中收录了《泰山豆腐宴食俗》、《珠算文化(蒙阴)》、《胶东花饽饽习俗(栖霞)》等故事。 目录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 东镇沂山祭沂 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信俗 胶东饺子食俗 “串黄河”风俗 宁津斗蟋习俗 珠算文化(山东珠算协会) 山东煎饼习俗 东夷渔祖郎君庙会 博山正觉寺禅修茶道 蓬莱阁庙会 毓璜顶庙会 寿光蔬菜生产习俗 青州宣卷 孙膑崇拜 峄山会 泰山豆腐宴食俗 泰山玉习俗 泰山祭祀习俗 成山祭日 中元节习俗 珠算文化(蒙阴) 胶东花饽饽习俗(栖霞) 胶东花饽饽习俗(莱州) 胶东花饽饽习俗(牟平) 试读章节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从元宵节闹花灯、放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如今花灯、烟火跳出山沟,进入官方组织的专题活动现场,而豆面灯碗作为农民心灵的寄托,依然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在每家每户生存着。 莱阳豆面灯碗习俗分为“捏灯”和“送灯”两个部分。 首先是“捏灯”。莱阳豆面灯碗是以黄豆磨成的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揉成面团,加油后的豆面很有筋力,所以豆面灯碗能够做得十分精细,点燃后能透出黄金色的光晕,也叫“金灯”。 在莱阳豆面灯碗中,普通简单的灯碗不改变面的本色,用于供奉祖先;家谱和喜庆用灯多采用色面制成。色面是将蔬菜汁直接调和在豆面里反复糅和,直至蔬菜的颜色成为面的本色。莱阳豆面灯碗所用的色以大红、大绿、黄色为主,其他色彩则作为点缀,整体上是一派大富大贵的调子,好像古埃及人在制作好了的雕像上加彩绘一样。 制作豆面灯碗,先要把捏制的各种灯的胚胎进行粗加工,成为雏形;然后利用梳子、剪刀、绿豆、火柴棒、竹片、硬币等工具,进行局部的精细加工,像猪的头、龙的鳞、刺猬的眼睛等,整个捏制过程随意性很强,基本上是边创作边制作,作品形态各异,惟妙准肖;最后用火柴棒缠上棉花作为灯芯,插在灯碗上,一盏可爱的豆面灯碗就做好了。 莱阳豆面灯碗不仅寓意祝福,还可以反映民生。如家境贫穷的人家往往会多做虎灯、天狗灯等,虎寓意强大,天狗口叼元宝,有得“天财”的意思;经常闹虫灾的农户,则多做金蟾灯、青蛙灯,将它们放在田问粪堆上,寓意希望来年无虫害。有些灯碗寓意丰富,如有余(将灯碗置于粮囤中表示有余)、洁净(将灯碗置于水缸中表示洁净)等意。不同的地点环境,所用灯碗的含义也不同。 除了“捏灯”外,“送灯”也是莱阳豆面灯碗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灯”是极为恭敬的,整个“送灯”过程默默无声,除了必要的念词和招呼之外,人们很少说话。“送灯”时,各家各户的男主人会盘坐在炕头闷声抽烟袋,他们会看着儿子从老婆手里送出去一盏盏灯碗,他们偶尔会去猪圈或牛棚里转转。各家的女主人们会在送灯时倒油点灯。实际上从正式送灯开始,整个气氛已经染上了神圣的色彩,人会不由自主地恭敬起来。 送灯的顺序一般是从灶王爷开始,这对农民来说极为重要;接下来是将神虫灯放入粮囤面缸,送看场佬灯去场园,再依次将马灯、狗灯、猪灯、鸡灯送出……送灯的顺序基本上是按照神、吃、住、畜禽,属相灯从来不可少。 送灯习俗还包含着特有的诗意性。例如,送灯时会唱一些这样的歌谣“照照锅台前,蝎子不蜇老娘;照照炕头,蝎子不咬老头;照照窗台,蝎子不蜇小孩”。送看场佬灯时要绕场院正转三周,倒转三周,边走边唱“看场佬,满场跑,打的粮食吃不了;看场佬,满场转,打的粮食吃不繁(完)”。 总之,灯碗习俗的活动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感情紧密相连。当夜色逐渐浓厚时,父亲会带领孩子往自家的祖坟上送灯,送灯时很少哭泣,据说是因为正月十五的时候,家中已逝去的长辈喜欢安静。父子两代轮流对地下的先人说着“悄悄话”,无论是感恩、祈愿,还是喜、怒、怨、恨,都要“告知”地下的先人,以达到天遂人愿的纯朴之心。P3-4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民族鲜活的文化基因,是民族历史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凝缩,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生动展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利用齐鲁大地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期盼。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生长着韵味十足、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动人的民间文学、地域鲜明的民俗传统、风格迥异的传统音乐、独具神韵的传统舞蹈、意味无穷的传统美术、丰韵绵长的戏剧曲艺、通灵入化的体艺杂技、创意灵动的手工技艺,都饱含着齐鲁儿女的创造力,深藏着齐鲁大地的智慧,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齐鲁儿女独具品味的审美个性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是山东文化发展的见证。 山东是非遗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非遗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1名,省级传承人296名,3家企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68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1个国家级、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山东省文化厅组织编纂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系列丛书,首套共5册,其中民间文学类共3册,包含80个省级民间文学项目;民俗类2册,包含50个省级民俗项目,以后会陆续编纂其他系列的丛书。本套丛书内容主要是以各市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素材资料为依据。 本套丛书通过故事叙述与文化阐释相结合,以图补文与多方视角来讲述,涵盖历史渊源、基本内容、表现形态、传承发展、社会价值等方面。相信通过此套丛书的出版,必将使广大读者更加生动、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史、表现形态、文化内涵及保护现状,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深入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更大的力量。 山东省文化厅厅长 王磊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