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抛向远方的锚(上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粲然
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粲然所著的《抛向远方的锚(上下)》不是简单的绘本导读或书评,通常她会结合自己的育儿、亲子共读经验或者家庭、人生故事来展开,看似毫无由来、漫不经心,实则都是悄无声息的谋篇布局,在貌似闲话家常之后,总会回到她推崇那些绘本的主题上来。而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话家常,正是她的特色。

内容推荐

由粲然所著的《抛向远方的锚(上下)》上下册供收录粲然书评文章80多篇。文章精选自粲然“勇读者工作室”线上抢书时发表的推荐书评,推荐书籍以亲子共读的绘本居多,也有少量青少年文学和成长看的亲子教育类书籍。

作者认为这些书评,只是记录了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路,并期望所收录的每一篇书评都能成为一个邀请,一个见证,见证我们和孩子携手同游心灵的光耀岁月。

目录

小宝宝的游戏力

去向那一往无前的童年

在妈妈怀里谈起的世界

共情的另一面:因爱说“不”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那些永驻童心的挫败瞬间

只有心灵能守护心灵

幼儿心中的“英雄世界”

爱之玫瑰的花蕊,是一句情话

情绪是一种童年习惯、终身习得

敲锣打鼓的童心世界

通向广阔心灵的所有感觉

爱是需要修习的童心课业

把故事的权利全然让位给孩子

幸福与习得性无助

跨越成人与孩童的沟壑

勇敢的孩子绝非无所畏惧

与生俱来的七情

童心世界里的“弗洛格”

一生千百万次之爱的演练

呼唤出童话的深层力量

小成长,大力量

在命运的流离中镌刻生命传记

鸡飞狗跳的好世界

当孩子是“不被接纳”的那一个

魔幻、幽默与无尽温柔

童心是很缓慢的寓言

在无常中点燃童心之光

童心与这个并不平静的世界

童话是孩童想象力的拐杖

打开幻想王国的涂鸦大片

让无数人生投射于己身

好桥梁会通向自己的路

爱是有边界之物

童话的背后是北风的背后

对人性与童心的最大祝福

孩子的天与地、人与神

看见童话的真正力量

伟大故事即伟大心灵

索引

试读章节

我是在南方阴雨绵绵的春分时节看到“小熊乌夫”这套书的。我妈正很潇洒地出国旅行,我埋头在家里、工作室里一堆突发事件中,一面想象着我妈如何吃香喝辣、风流快活,一面怨气连天。

孩子帮着折盒子赶工,跑过来哭丧着脸,拿他的手给我看,说:“厚纸皮割了我的手!”我摸了摸他的手,说:“小心点!''但他却一屁股坐在我身边,说:“妈妈,我烦死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呢?”

“为什么下雨天弄湿袜子的总是我?为什么走山路摔跤的总是我?为什么被厚厚的纸割到的总是我?和大人打架时力气小的总是我?”

他一叠声这样问下去,脸上露出“惨绝人寰”的悲痛,我心里笑得直打跌。

有一瞬间我想,如果妈妈在我身边,我一定也挂着这样“我被生活折腾疯了”的嘴脸,如此这般唠唠叨叨控诉着自己的不幸和挫败。我妈妈也一定这样心里笑得直打跌,却又极力做出“那你自己要更努力呀”的表情看着我吧。这样想,心里就被温柔淹没了。

妈妈就是把孩子的挫败感收集在一起,当作温暖回忆的那些人吧。

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套细密且温暖的小书——“小熊乌夫”。作为安徒生奖提名作家神泽利子所创作的、50年来最广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小熊乌夫”代表着、存储着所有孩子和父母共有的成长记忆。

送妈妈什么礼物好呢?在《妈妈,生日快乐!》里,妈妈过生日的早上,小熊乌夫到山上给妈妈找礼物。天牛好吗?蛇脱下来的皮怎样?但小鸟告诉乌夫,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该送妈妈喜欢的东西才行。为了找到“妈妈喜欢的东西”,乌夫吃够了苦头。他带着满身伤痕和一束小花回家。但妈妈告诉他,妈妈最爱的礼物,却是别的东西。

在《谁在咕咕哝哝?》里,雨过天睛了,乌夫跑出去玩,发现一个小水洼。他很高兴地在里面玩,没想到摔个屁股墩,变成了一个小泥巴怪。回到家,妈妈奇怪了:这咕咕哝哝的小泥巴怪到底是谁?直到重新洗干净,妈妈才认出了自己的小乌夫。

妈妈要把乌夫的裤子送给姑姑家的弟弟。“妈妈为什么把穿小的裤子送给小弟弟呢?”他生气地跑了出去,看到了蛇阿姨脱蛇皮,竹笋脱掉小笋衣。这时,他踩着高跷,看到远处跑来几个小男孩,心里又闪闪发光起来,这就是《闪光的乌夫》。

而《鱼为什么没有舌头?》里,睡个午觉后,乌夫一会儿想做棵小树,一会儿又想做蜜蜂,谁知脚一滑,摔到了水里面。突然看到一条鲤鱼后,乌夫又想做一条鱼,却被鱼讥笑了一顿。他跑回了家,却发现还是做一个“有手臂抱住妈妈”的小熊宝宝最好。

小熊乌夫的所有故事,都可以在每个孩子的童年里找到印记。那些——他们为了对我们的爱无头绪奔忙着,为了捍卫自己反抗着,为了让别人看到真实自我着急着,为了好奇而想变成全世界,却又仅仅为了爱就安然回来的所有瞬间,都暗喻着他们在长大,在只身投入这个世界,在离开我们跑向远方,又猛一回头扎进我们的怀里。

在日常生活里,对幼童而言,不断地摔倒跌伤,弄得满身脏兮兮,被更成熟老练的人嘲笑,自己的东西被送给别人——这样的桥段,很容易使他们掉进自己的挫败感中,情绪无法排遣。

然而,用回溯的方式,带着温馨的回忆和理解,通过小熊乌夫的旅程,和孩子们梳理他们行为的动机,与他们回归到成长的初衷里去,孩子就会慢慢脱离围困自己的情绪,在更大、更宽阔的视野里去接受自己,接受爱。

这样诗意的成长挫败,诗意的童心,就是“小熊乌夫”送给我们的礼物。  P52-54

序言

因为对儿童绘本感兴趣,所以,凡和绘本有关的文章,只要遇上了,我总要看一看。我知道,好多人都有这样的兴趣:而且,哪天读了让自己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的绘本,还会有急于找人议论一番,或干脆写一段文字贴到朋友圈里的冲动。这是人之常情。正如看完一场让自己异常投入的球赛,常会意犹未尽,想找个人狠狠聊一聊:看完一场让自己感动的电影,也会逢人便说,要把内心的激情分一点出去:甚至,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忍不住大声称赞几句。这是人的一种需要,即议论、交流和批评的需要,这也是影评、剧评、书评等等必然存在并将永远存在的缘由。

喜欢谈绘本的人群中,有家长、教师、编辑、作家、研究者等,现在还有了一大批半专职的阅读推广人。所有这些人中,我最信得过的,其实还是家长。绘本主要面对低年龄儿童,在他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都会改变。这种改变有时极其细微,可以年计,也可以月计,甚至相差几天也会大异其趣。这日寸,要说哪一本书适合什么年龄的儿童,专业工作者谈的未必中肯,倒是一个认真的(确实有时间记忆而不满足于毛估估的)家长,往往说得更准确。因为她们是一本一本书给孩子讲,对孩子反应最能心领神会者。即使是同一套书中的不同分册,虽然作家和画家心目中的读者对象是一样的,实际效果还会有不同。举例而言,蒲蒲兰的看家好书之一“小熊宝宝”系列,是给一岁左右的孩子读的,其中的《过生日》因为有声音节奏上的巧妙安排,一岁刚过的孩子爱听且爱看;而另一本《好朋友》,因为一开始稍有一点静态的心理描述,一岁孩子有的就读不下去。我的小孙女是快两岁时才喜欢这本书的。编辑的感受可能不如家长,更遑论易于见林不见木的研究者了。

现今活跃于各种绘本交流平台的阅读推广人中,粲然是十分突出的一位。我虽没和她有深入的交往,但读过不少她的文章,也在朋友转发的微信里了解到她对许多绘本的意见。这一次,又能先期拜读她的书稿,更觉得在不少地方与她的想法是相近或相通的。她在书中也提到“小熊宝宝”系列,还提到另一套日本绘本《山猫服饰店》和《加油!熊医生》,她的评价很高。这后两本书也是我的小孙女在她两岁刚出头时的最爱,这爱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已三岁出头了)。粲然的许多体会是在和孩子共读时产生的,并因为一读再读,对作品了然于心,每一细节都不错过,这时再来议论批评,当然常能说到点子上。她是一位妈妈,由妈妈而爱好者,由爱好者而推广人,一切来得顺理成章。所以,她的书稿出版之后,相信一定会受到家长、教师和爱好者们的欢迎。对于专业的绘本编辑和作家、画家们,她的意见也是值得关注的。

当然,书中多为经验之谈,是她和孩子共读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审美经验;虽也生发出很多议论,但大多还不属理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理论(我是指真有创见的理论)的形成过程:首先无疑从独特的经验起步;其次会发现这独特之处与自己以往的认知不相符(相符的大都不独特),甚至很矛盾:再次,就是要将这些独特发现与原有的认知系统相撞击,重新理出思维顺序来。这够了吗?还不够,还要和更大的思维相冲撞。大到什么程度?最好大到与整个既有的人类文明的认知系统相碰撞,因为理论虽不必“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总得有一定的普适性,在这样的碰撞中理出的有顺序有说服力的结论,或者才可称为理论。所以,一时的经验,换一个语境,也许就有疑问或难以自圆,就因它还未经多重碰撞并升为理论。比如,书稿中有关于儿时须立规矩的话题,又进而提到人的认知就是儿时起一点一滴的积累,这又对又不对。儿时的认知还是缓慢的爬行,真正的起飞要到七八岁后,这和人的理-l生生成有关。理性生成前的认知虽也重要,却极有限。又如,对于某部绘本中的多义性的称赞,我觉得也应有个度,并非越多义越好。艺术家在创造多义的氛围时还须有一些隐隐的路标,一点没有路标的多义恐怕就是艺术家自己摸不着头脑的体现了。这些真要说清就需动用发展心理学与文艺学理论,非常繁琐复杂,为一般读者所不耐。所以,不涉理论,纯以经验、常识与印象相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这样的交流为大家所需要,我自己也从中获益不少。歌德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总是灰色的。”这“生命”指的是生命活动,人类生命活动当然脱不开人的经验、常识、审美、感受……这是最本原也最具活力的东西,理论则会有不正确的概括并难免枯燥乏味。这应该也是本书令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

是为序。

刘绪源(儿童文学理论家)

2016年七夕夜于上海香花桥畔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