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边的珊瑚屋/优活女孩心灵美读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陈华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陈华清著的《海边的珊瑚屋》是一部散发着浓烈海味的小说,通过对一群海边渔村孩子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千百万留守儿童在亲情、友情中的挣扎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清新的渔村气息和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为我们呈现出生命之重、成长之痛以及切肤的怜悯。

《海边的珊瑚屋》将海洋主题与儿童题材结合起来,开拓了文学题材表现的疆域,丰富了海洋文学的门类,树立了海洋儿童小说的标杆,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

内容推荐

大海,有你看得见的神奇,也有你意想不到的波澜。在雷州半岛的海边渔村,生活着一群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女孩李妹头独自跟爷爷住在珊瑚屋里,乖巧懂事却性格孤僻。男孩虾仔原本有个和睦的家,但因父母离异性格大变,父亲为了陪护他回乡创业。

陈华清著的《海边的珊瑚屋》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海边留守儿童的故事,反映了这群孩子生活的艰难、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成长,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小说充满海的气息,古老的珊瑚屋、赶海拉网、漂在海上的疍民等海边风土人情的描写,更为读者生动展现出我国东南沿海特有的海洋民族文化。

目录

第一章 “海女”李妹头

第二章 等荔枝树开花

第三章 “海仔”李虾仔

第四章 当初潮来的时候

第五章 梦想书屋

第六章 妹头的噩梦

第七章 海南路漫漫

第八章 重返珊瑚村

第九章 又起风波

第十章 家的温暖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海女”李妹头

海中孤独的身影

大海,有你看得见的神奇,也有你意想不到的波澜。

在雷州半岛的沿海湾,有一个传说。每年的春节前后,海神会从一个神秘的小岛出发,给渔民送“珍珠米”,帮助他们过个好年。这些珍珠米随着海浪一路奔涌,最后躺在洁白的海滩上。它们像葡萄一样圆溜溜的,晶莹剔透。渔民说,谁拾到珍珠米,谁的梦想就会开花,幸福就跟谁走。海边的人都想拾到珍珠米,可是,不是谁都可以捡到珍珠米的,只有勤劳、善良、没有做过坏事的人,才有机会拾到。如果心生杂念,珍珠米就会化成水从他的掌心溜掉,再也找不到。

海田小学的孩子们都找过珍珠米,个个都希望捡到珍珠米,尤其是李妹头。

这是一个周末,天还没大亮。远望大海,海面安静得像酣睡的婴儿;近看大海,海浪一波一波温柔地涌动。远处,行驶着两艘船,在黑蓝色的背景映衬下,它们就像用黑色纸剪成的船漂在海上。

渐渐地,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太阳缓缓升起。原先灰蒙蒙的天空,出现了浅浅的红,最后变成大红。朝霞映在海水里,波光粼粼,闪闪烁烁,好像鱼儿的鳞片在闪动。

“哇,好美的日出哦!”东方老师惊呼道。

在海岸边,十几个渔民在拉网收鱼,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穿着雨衣,打着赤足。有的头戴斗笠,有的用毛巾包着头。一条粗大的纤绳连接着渔船和“纤夫”。一些渔民泡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手中拉着渔网,一步一步往沙滩后退。沙滩上的“纤夫”脚插进沙里,身子往后斜着,拼命拉动连接远方渔船的纤绳。

早晨的大海,海风很大,海水冰凉。夏多吉一见到海水就迫不及待地脱掉凉鞋,扔在沙滩上,要跳进海水里。

“儿子,等一等!”东方老师赶快拿出事先准备的长袖衫,给夏多吉穿上。

东方老师复姓东方,叫多美,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东方老师。她是从雷州半岛的遂海市区学校到海沙镇海田小学支教的,儿子夏多吉也随她转到这所偏远的渔村小学读书。

这个周末,东方老师要去李妹头家家访。妹头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她想了解下妹头家的情况。夏多吉嚷嚷着要去看海上日出,看渔民拉网,她就先带夏多吉看晨海,等天完全亮了,再去李妹头家。

渔民收网了。墨绿色的渔网里,满满都是海产品。鱼虾活蹦乱跳,大概想跳出渔网。可是渔网太大了,它们怎么跳也跳不出去。有几条大鱼不甘心束手就擒,奋力跳起,触网落下。又跳,又落。

拉上岸的渔网,铺在海滩上。刚才泡在海水里的渔民陆续上岸了。他们或坐或蹲在沙滩上,把渔网里的海产品分类。

“哇,真多呀!”平时话不多的夏多吉情不自禁叫起来。他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产品。渔网里有鱼、虾、蟹,还有一些贝类、水母和珊瑚等。最多的就是鱼,大鱼小鱼,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都有。

渔民把一些小鱼放回海里,说这些鱼太小了,吃了会断子绝孙,等它们长大了再捕捞。水母、水草、珊瑚之类的东西,渔民就扔在沙滩上,不要了。

陈海男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东方老师,我刚才经过李妹头家,她不在家!”

“啊,她会去哪里呢?”东方老师不安起来,这个消息像一个巨大的海浪劈头盖脸地打过来,令她不由得打个激灵。P2-4

后记

我身边有不少留守儿童。先生的老家,在三面环海的雷州半岛的一个村子。村里很多中青年人,夫妻双方或是有一方到外地打工,过年才回家。而孩子留在村里,跟爷爷奶奶生活。一对老人看管大大小小好多个孩子,他们精力、能力有限。疏于管理的孩子往往放任自流,读书成绩不怎么样。他们非常渴望爸爸妈妈在家陪伴,羡慕父母在家的小伙伴。每次回乡,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在人的童年有父母在场,得到爱的滋润,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对其影响多么深远!所以,有的国家明文规定,父母要和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我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写一部反映这类儿童生活、成长的长篇小说的念头,正是源于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

我从事培训和高等教育工作,每年都给在职的教师上培训课,接触到很多一线的小学教师。我向乡村小学教师了解留守儿童情况,了解乡村学校基础教育现状。他们给我讲述留守儿童的故事,提供了很多素材。此外,我到乡村小学做调研,跟留守儿童接触,给他们上课,跟他们游戏,去到他们村里、家里,把我写的童书送给他们。

小说中的李妹头、李虾仔等人,都有我接触过的留守儿童的身影。

2012年,我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放在我熟悉的雷州半岛,讲述一群留守在海边珊瑚屋的儿童的故事。我写他们渴望家,渴望爱。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小说写写停停。这期间,我积极参加跟乡村有关的公益活动,以了解社会人士对乡村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在广东省湛江市有一个致力于公益助学、资源整合与服务的“微笑公益助学平台”,活跃着一群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志愿者。他们专门为乡村小学捐建图书室,已建起了好多间“微笑公益图书室”,圆了不少乡村孩子“有书读,读好书”的梦想。我被他们的善举深深感动了,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随他们到乡村小学助建图书室,把我写的书送给乡村学校。跟以往的走访乡村学校一样,在公益助学活动中,我零距离接触留守儿童,跟他们交流,听到一个个令我唏嘘不已的故事,取得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我把这样的亲身经历写进小说。

写出初稿后,我打印出来给“李妹头”们看,让他们说说读后的感受,有没有真实地写出他们的生活。我也给评论家看。研究海洋文学的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姚国军教授对这部具有大海与儿童元素的小说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此外,《海边的珊瑚屋》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广东省和湛江市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这部小说从动笔到终稿,几易其稿,刚好花了四年时间。定稿后,我深深呼了一口气,望窗外万家灯火璀璨,天上一轮明月高悬。哦,万家团聚的中秋节来到家门口了!

此书即将出版之际,陈北跑先生提供了他拍摄的珊瑚屋照片,为此书增色不少。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国伟先生为此书撰写推荐语。在此,对所有支持过我的人,一并表示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散发着浓烈海味的小说,通过对一群海边渔村孩子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千百万留守儿童在亲情、友情中的挣扎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清新的渔村气息和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织,为我们呈现出生命之重、成长之痛以及切肤的怜悯。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国伟

《海边的珊瑚屋》将海洋主题与儿童题材结合起来,开拓了文学题材表现的疆域,丰富了海洋文学的门类,树立了海洋儿童小说的标杆,具有独特的文体价值。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姚国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