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本来如寄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熹微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人生如寄

我对头顶上那方水泥墙看得很重。无论是过去工作时的租屋,还是旅行时落脚的客栈旅店,总由衷感念,感谢这方屋顶,让我不至于流落苍茫人世无处可依。佛教经典中说“识客终离身客店”,讲人的躯壳尚且是意识的暂时居所,又何况身外物,所以凡事不要太执着。我冥顽不灵,常念着将随父母回归乡里,这房子终究是要卖的,这个家终究留不住,这城市终究不是我的—分分秒秒都像走在弦上。

再说到昆明那夜,水电皆断,累极的我顾不上凳子上厚厚积尘,一屁股坐下去,借幽微天色和楼上窗户映出的灯影,隐约看见露台上植物葱茏,母亲推门,落叶“簌簌”作响,原来地上早已积了一堆,兜头再落一网,葱茏已是昨日风景。空了三个月的屋子,植物枯败,打开水龙头,一阵空洞回响,立即打电话请物管恢复供电,等待的时间里,我摸进房间凭着记忆在书架角落找出一根蜡烛点上。

这蜡烛还是2012年年末买的,那时盛传末日要来,天地届时将陷入一片混沌漆黑,坊间谣言越演越烈,母亲最后竟也不能淡定,非逼着我囤点,彼时四处超市蜡烛已经断货,还是朋友在外地找了又找才觅到一盒老式红烛给我寄来。末日到底失了约,因为终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心情居然有些空空荡荡,几年里这蜡烛派过两次用场,可停电的情形很有限,满满一盒不知要用到猴年马月。

蜡烛烧了一小截,灯“滋”一声亮了,本想着再不然只能去住酒店。可怜的现代人,没法洗澡,没法给手机充电,简直就活不下去。刚回家时见满目幽暗、百废待兴,暗忖人真是一个家的心脏所在,有了人,家就能活泛起来。现在想想,没有水、电、气、网络和数字电视源源不断地供血,再强悍的心脏也只有认命停摆。直到水管终于滴滴答答放得出一股细流,这才松口气,彻底打消去住酒店的念头。

换地方睡觉,需要好几天,人才能重建秩序适应过来,但昆明的家于我,就像钢笔钻进笔套,随着灵魂深处“嗒”一声轻响,长久以来摆荡不定、逐日松动之事物瞬时归位。次日清晨,起床喝水,在沙发上歪着等待神志清醒,静顺如未离开。然而,我确实在四川走失了整整一个秋天。从窗口探头望,小区里玉兰打了满树的骨朵儿,低矮的茶花已应季开了,天空是冬季特有的干燥无云的蓝。

擤掉鼻腔里的血块,拧一块毛巾将写字桌细细擦净,拉开窗帘让高原的风灌进来,是疏朗的凉意。因为时间静默如谜,一点一滴都变成透亮水银般确定无疑的美好。梁实秋说:“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我于雅舍亦属同理。如此想着,更觉情深意重。唯愿这互相拥有的静简日子再长一些。

P2-4

目录

【恩遇】

 人生如寄

 最后的日子

 窗外的天气

 雨伞遗失那年风中

 行李箱里的信仰

 承载光阴的日历

 寂静是一种声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春天的开场白

 听那荒野低吟

 欲寄彩笺兼尺素

 凡得到的都是好的

 世间好物

【别离】

 原谅

 初夏的书林街

 我执

 阿姐

 匆匆

 我这样离开你

 转眼成空

 清谈

 无梦令

 大陈的烟摊

 不如不见

 纵使相逢应不识

【欢喜】

 烟火夜

 接受所有喜悦

 漫长时光里

 独食

 小自在

 人间四月天

 你慢慢来

 少年游

 单车上的梦

 南方烟火

 有多远,走多远

【柔软】

 最朴素的美意

 一杯咖啡的情谊

 唯一

 米线记

 衣穿人

 鞋子的故事

 母亲的熏肉

 闲茶记

 柔软时光

 那年冬天,北京晴

【忘言】

 香港一页

 也许不一定飞

 属于你的那颗星

 好肉有肥瘦

 多得时光戛然而止

 失眠者的飞翔

 华丽的倒数

 父后七日

 欲爱已忘言

 无影亦无梦

序言

刹那时光

其实这本书原本是没有作序的。回顾前面几本书,总觉得序言里写的都是一些差不多的东西,不外乎如何度过了一段艰难而隐忍的日子,然后又是如何心虚地将它们粉饰成粗陋浅白的文字呈现出来。对于文字,我一向自信不足,心里想着,如果再写序,大约还是这些内容,索性不写吧。

另外,随着生活单调往复,想说话的时候越来越少,所谓思考几乎是没有的,感觉自己日渐变得透明,没有内容,以至于一目了然,对这样的我来说,语言文字是多余的矫饰。何况过度的解释只会带来误解,毕竟世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这样一回事。

这一年多以来,因为病重的缘故,每天需要躺很久。躺着的时间里会漫无目的想到一些东西,譬如远去的岁月、难忘的旅行,但无论多么深刻的记忆,都无一例外并不持久,如同水中影子,哪怕再想用力抓住感慨一番,也是徒劳,一恍神它就散开。而我并无遗憾。然后有一天蓦然发觉,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所谓的心事,没有困扰,整个人仿佛逐日从沉重混沌走向了单薄透明。是的,我又用了透明这个词。

越来越透明。从内心可见度,到肉身实实在在变得薄弱。周身遍布青色血管,历历在目,我笑说,哪天完全透明了,会不会像一个气泡,“嘭!”消失了。

据说人在初生时是有些污浊的,被血水、羊水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黏液包裹,此生我应该没有为人母的机会,可是仅仅从朋友的描述里都可倒吸一股凉气。人生来如此浑噩,不由自主,蒙昧且无明。是命运道路一次次地分岔,我们走着走着,才逐渐有了健全舒展、清晰分明的骨骼。少年常因天真而老成,青年盲目,等到中年历经风雨,开始慢慢丢盔卸甲,放开与命运无谓的对抗,认识到自身弱小与天地不仁。于是开始转身朝向自然,朝向记忆,朝向最深处的那个自己,试图寻找一片可供灵魂栖息的清静之地。

托了生病的福,大概在三十岁过去以后,我来到这里。寂静,缓慢,对世界的向往和勃勃野心,像一堆熊熊篝火,逐渐变成温柔火苗。虽然它有时看起来甚至是即将萎熄了,但你知道,依然有火种在其间。有火种就好,不用急着燃烧。

一度害怕失去内心的冲突,失去燃烧的意志,因为它意味着写作的动力,更意味着生命力。后来一点点地知道了,冲突要来的时候,你挡不住,要去的时候,也不必留。经过了一段相当痛苦的挣扎后,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像突然降下一场无边无际的大雪,掩盖了一切杂乱响动,非常寂静。不必强作欢颜或忧郁,开心就笑,难过了像小孩一样哇哇大哭,这样的人生也挺不错。人生的悲欢离合,开怀与落寞,如今想来都是极富回味而又稍纵即逝的瞬间。我从不劝人脱离情绪,悲喜都当竭力体会,方不负此生。更何况人家说,除了生死都是闲事,这是真的。  写了这么多也没有写到关于书的内容,因为本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如同你在旅途上走着,经过了一个独行的人,你兴起看了看她,而她也恰好看了看你。目光交接处有些柔和的好奇,有些淡漠的揣测,我们之间,就是这样普通的遭逢,能让你存放在记忆里的刹那时光,便已足够。

2016.8.20夜

内容推荐

沈熹微著的《人生本来如寄》讲述:她十六岁患病,二十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她说:“生命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当你不得不坠落,并且越来越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面前开阔舒展。相信我,你不会因此失去什么,你只会得到更多。”

她因医学界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而离世,走的时候刚刚三十二岁。

她说:“我们都是绝症患者。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在还没到来之前就摧毁了你的全部人生。所以死亡,不应该是决定我们做不做一件事、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

编辑推荐

《人生本来如寄》为作者沈熹微生活随笔集。作者多年身患重疾,病中仍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身边事人间情,以一颗平静理性的心感知探寻人生意义所在。作者文笔细腻平和,透着淡淡忧伤,流露出一个病人离群索居后对生活的思虑,也传递出作者对生活残酷真相的思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