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传》是戴尔·卡耐基最出色的传记作品。这是一本可以让卡内基名垂青史的书。卡内基在他“人性弱点”系列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洞察力在这部传记中体现得更为深刻,因为林肯示范了所有卡内基推崇的品质:智慧、善良、优美肆意的文风、坚韧,对正义和自由的信仰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理解。所有人都会面对麻烦、痛苦和一些旷日持久的折磨,常人会屈从安逸舒适的欲望来行事;而真正的英雄只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就要到手的利益。林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 书名 | 林肯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美)戴尔·卡耐基 |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肯传》是戴尔·卡耐基最出色的传记作品。这是一本可以让卡内基名垂青史的书。卡内基在他“人性弱点”系列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洞察力在这部传记中体现得更为深刻,因为林肯示范了所有卡内基推崇的品质:智慧、善良、优美肆意的文风、坚韧,对正义和自由的信仰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理解。所有人都会面对麻烦、痛苦和一些旷日持久的折磨,常人会屈从安逸舒适的欲望来行事;而真正的英雄只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就要到手的利益。林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内容推荐 《林肯传》是戴尔·卡耐基为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著的传记,详述了林肯坎坷但充满传奇的一生。 亚伯拉罕·林肯出身贫困,却对读书充满兴趣,凭借天分和努力,他成了一名律师,经常以自己微薄的收入为当事人垫补律师费。接触政治后,林肯对政治充满兴趣,自身的成长经历及从事法律事业让他对社会底层民众充满理解与同情。几经沉浮,林肯终于赢得选举,掀开了美国历史新的篇童——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统一。 目录 第一章 曲折成长路,坎坷人生途 第1节 美丽外婆的昙花恋 第2节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第3节 传说中的追梦少年 第4节 前男友,谢你不娶之恩 第5节 初恋,他心中永远的痛 第6节 谁当总统,她就嫁给谁 第7节 婚礼上的“落跑新郎” 第8节 你情我不愿的悲催姻缘 第二章 情场一败涂地,职场险象环生 第9节 被谩骂湮没了的婚姻 第10节 善良如水的才子律师 第11节 男人为什么不回家 第12节 演说家的政治生涯 第13节 为解放黑人奴隶而奋斗 第14节 当情敌升级为政敌 第15节 戏剧性的成功时刻 第16节 告别家乡,思念初恋 第17节 下一个总统就是他 第三章 最伟大的总统,最光辉的人性 第18节 著名的南北战争 第19节 英俊的吹牛大王 第20节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第21节 内阁比菜市场还闹腾 第22节 废奴新政招来的灾难 第23节 两分钟的伟大演说 第24节 酒鬼将军的那点事儿 第25节 要命的战局,惊喜的战果 第26节 圣棕树节的特别节目 第27节 总统家的刁蛮悍妇 第28节 戏院里的刺杀事件 第四章 身后事茫茫,欲话恐断肠 第29节 十里长街送总统 第30节 逃窜的刺客 第31节 真假刺客荒唐闹剧 第32节 虚荣总统夫人的凄凉下场 第33节 盗窃林肯遗体事件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10节 善良如水的才子律师 在许多方面,玛丽可谓春田镇最节俭的家庭主妇。可是,当她想炫耀的时候,那就相当奢侈了。当林肯收入微薄的时候,玛丽买了一辆马车,还以每天下午25美分的价格雇了邻居家小孩为她驾车,载她去镇上串门。其实,春田镇只不过是个小村庄,玛丽完全可以走着去或雇车去,但是,她认为那样有失身份。所以,尽管家里一贫如洗,她还是为了摆阔而花了很多钱买衣裳。 1844年,林肯夫妇花了1500美元买下了两年前替他们主婚的查尔斯·德雷瑟牧师的房子。房子里有起居室、厨房、客厅和几间卧室;后院有一个柴堆、一间厕所和一个牛棚,林肯用这个棚子养奶牛和他的爱驹“马兄”。 起初,玛丽把这个地方视为人间天堂。当然,与她刚刚离开的那间阴冷而空荡荡的合租房相比,这里确实可以称为天堂,更何况自己就是这个房子的业主,因此她又增添了一份喜悦和自豪。可是,好景不长,新家的魅力很快就褪色了,玛丽开始不断吹毛求疵。她姐姐住的是两层楼的大洋房,而她的房子只有一层半。她对林肯说,凡是住在一层半房子里的人都不会出人头地。 平常的时候,无论玛丽向林肯提出要买什么东西,他都会一口答应:“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去买吧!”可是这次,林肯反驳:“家里人少,而且房子够住。何况我是个穷人,结婚时只有500美元,后来也没积攒下多少钱,根本没钱扩建房子。”玛丽也清楚这个实情,但她仍然不停地抱怨和催促。最后,林肯为了安抚玛丽,只好假意请承包商来估价,并私下请他故意抬价,商人照办了。当林肯把估价单拿给玛丽看的时候,她目瞪口呆。林肯认为,这事可以就此打住了。 可惜,林肯高兴得太早了。后来,他出门在外巡回办案的时候,玛丽找来了另一个工匠,报出了较低的价格,于是,她立刻命人扩建了房子。 当林肯回到春田镇,走在第八大街上的时候,差点儿没认出自己的家。他假装一本正经地问一个朋友:“请问先生,林肯先生家住在哪儿?” 他的律师收入很微薄;他自己也说,他常常“辛苦凑钱”去支付各种账单。如今,又一笔庞大却没必要的建筑费用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说,这让他很头疼。 对于林肯的抗议,玛丽使出了她的一贯手段——主动进攻,先发制人。她不耐烦地反咬一口,骂他没有经济头脑,律师费收得太低,而且不会理财。 这是玛丽最喜欢的抱怨借口,倒有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支持她。别的律师也常为林肯收费太低而十分恼火,他们宣称林肯害得整个律师界贫困潦倒。 1853年,离他当选总统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了。那年,他44岁,在麦克林巡回法庭办了4个案子,总共只收了30美元。 他说,有许多当事人跟他一样贫困不堪,他不忍心收费太高。 有一次,一个当事人付给林肯25美元,他却退回去10美元,还说对方出手太阔绰。 还有一次,林肯要阻止一个骗子霸占一位精神病少女的1万美元财产,他只花了15分钟就打赢了这场官司。1小时后,他的合伙律师沃德·拉蒙来跟他分250美元的律师费,却被林肯骂得狗血淋头。拉蒙辩解说,律师费是事先谈好的,何况精神病少女的哥哥也乐意支付这笔费用。 林肯反驳道:“也许她的哥哥乐意,可是我不乐意,这是那位可怜的女孩从她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的钱。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如此昧着良心诈取她的钱财。你至少要退还一半给她,否则,我的那份钱,我分文不取。” 还有一次,一个抚恤金代理人替一位军人的遗孀争取到400美元的抚恤金,要收她200美元代理费。林肯免费帮助那位一贫如洗的老妇人控告了那个代理人,并且打赢了官司。此外,他还帮她付了旅馆费,又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P60-62) 序言 本书诞生的来龙去脉 几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在伦敦戴萨特酒店用餐。像往常一样,我准备浏览一下《晨报》的各个专栏,从中找点有关美国的消息。以前一直找不到半点线索,但那天早上,我却意外抽到了幸运签。 还记得已故的“下议院之父”奥康纳吗?他生前在《晨报》开设了《英雄往事》专栏。就从那个特别的早晨开始,这个专栏一连好几天连载了亚伯拉罕·林肯的逸事,只是避开了政治活动话题,而是谈论一些私人问题。比如,他的伤痛、他的挫败、他的贫困、他对安妮·拉特里奇的挚爱以及他与玛丽·陶德的悲剧婚姻。 我兴趣盎然地阅读着这些文章,结果感到很意外。二十岁之前,我生活在林肯家乡附近的美国中西部地区,而且一直喜欢研究美国历史,按理说,我应该对林肯的生平了如指掌,可是,读完这一系列文章之后,我发现自己对这位伟人老乡一无所知。实际上,作为美国人,我来到伦敦,在报纸上阅读了一位爱尔兰作家撰写的专栏文章之后,才有了一个领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林肯的一生最为传奇。 难道唯有我如此无知可悲吗?我很想知道,也很快得到了答案。不久之后,我和我的美国同胞展开了讨论,结果发现他们对林肯的了解和我一样少得可怜,他们只知道:林肯出生在一个小木屋里,少年时每天都要徒步好几里路去借书,晚上舒展四肢,躺在壁炉前的地板上熬夜读书;他劈过柴,当过律师,讲过有趣的故事;他说做人要真诚踏实,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他曾与道格拉斯法官辩论,他曾当选美国总统;他喜欢戴着丝绸大礼帽,他废除了奴隶制;他曾在葛底斯堡发表演说,还说想知道格兰特将军喝的威士忌是什么牌子,他打算给其他将军也送几桶同牌子的酒;最后,在华盛顿的一家剧院里,他被刺客布斯枪杀,不幸身亡。 《晨报》上的专栏文章激发了我的兴趣,我前往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关于林肯的书籍。我看的书越多,就越着迷于林肯的奇闻逸事,最后决定自己也写一本林肯传记。我知道,如果要像学者和历史学家那样撰写一本学术性著作,那我缺乏最基本的素养、激情和专业水平。此外,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再写一本类似的著作,因为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此类优秀作品了。在大量阅读之后,我计划简洁地介绍林肯一生中最吸引人的故事,供那些忙碌的人们闲暇时阅读。我希望自己可以胜任这本书的撰写工作。 在创作初期,我先在欧洲写作了一年,之后在纽约写作了两年。但是最后,我把前三年的手稿撕碎了,并扔进了垃圾桶。接着,我去了伊利诺伊州,在林肯曾经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地方,我重新奋笔疾书。我和林肯的父辈们生活了好几个月,这些人曾经帮助林肯开垦土地、建造篱笆、把猪赶到集市上去卖。此外,我还仔细研读了破旧不堪、字迹模糊的书籍、信件、演讲稿、废报纸和发霉的法庭案卷,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林肯。 我在彼得斯堡小镇度过了一个夏天,因为小镇距离重建的新塞勒姆村只有一英里之遥,林肯就是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也养成了影响其一生的重要性格。在那里,他经营磨坊和杂货店;在那里,他学习法律、当铁匠、做斗鸡和赛马裁判;在那里,他有了自己的初恋,经历了心碎的瞬间。 新塞勒姆村是一个小村子,只存在了十年,最繁荣的时候,村民也不足一百人。林肯离开之后不久,这个村子就成了废墟。大半个世纪以来,腐烂的小木屋成了蝙蝠和燕子的歇息港湾,荒芜的草地成了牛群的露天食堂。 然而,就在几年前,伊利诺伊州政府把这个村子围起来,建了一座公园,在公园里造了几间小木屋,还原了一百年前的模样。如今,那个被废弃的小村庄颇有几分林肯时代的韵味。 白橡树依然耸立在这里,林肯就曾在树下学习、休憩、谈情说爱。每天早上,我带着打字机,开车从彼得斯堡来到这里,在白橡树下写故事。在这里写作真是惬意啊!蜿蜒的桑加蒙河水从我面前流过;周围是如茵的绿草、苍翠的树木,还有鹌鹑在鸣唱,歌声悠扬动听;蓝鸦、黄鹂、红雀在林间飞过。此时此刻,我仿佛感受到林肯就在我的身边。 夏天的夜晚,我会独自一人来到这里,聆听夜莺在桑加蒙河畔的林间欢唱,观看月光在夜幕中勾勒拉特里奇酒馆的倒影。我不由自主地想象着一百年前的这个夜晚,年轻的林肯和美丽的安妮手牵手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聆听夜莺的美妙歌喉,迷醉于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我深信,新塞勒姆就是林肯邂逅一生至爱的地方。 当我开始动笔刻画林肯最心爱的姑娘时,我便带着小折叠桌和打字机,驱车在乡间小路上行驶,一路经过养猪场、养牛场,最后来到安妮·拉特里奇的墓地,这是一方静谧之地,如今已经完全荒芜,而且杂草丛生。于是,我扒开藤蔓、修剪杂草、清除荆棘,然后靠近坟墓去寄托哀思。林肯曾经在这里黯然落泪,在这里开启了他戏剧人生的旅程。 本书的创作经历十分坎坷,很多章节都是在春田镇完成的;有些章节是在林肯故居——记载了他十六年悲伤岁月的老木屋里写成的;有些内容是在林肯创作第一次就职演说的办公桌前完成的;还有一些内容则完成于林肯当律师以及跟悍妇妻子争吵的地方。 后记 曾几何时,名著“翻新”成为一股潮流。翻译世界名著,既是一场历史传承之旅,也是一场文学探险之旅。因为我们既重温着经典,也点击着时尚;既感受着那个年代的文明温度,也肩负着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 戴尔·卡耐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他的偶像就是19世纪的美国总统——“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首——亚伯拉罕·林肯。卡耐基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林肯传》却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传记作品。无独有偶,这两位伟大的人物都是我儿时的偶像。如今有机会翻译此书,我倍感幸运。 卡耐基和林肯有着十分相似的凄苦童年,前者毕生都在学习后者的生活经验和奋斗精神。在本书中,卡耐基从独特的视角详细描述了林肯一生中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以感人的笔触再现了这位“草根”总统的传奇人生。 林肯出身贫寒,幼年丧母,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很小就跟着父亲在美国西部荒原上劳作。但他酷爱读书,劳作时也不忘揣一本书在怀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细心研读。这个勤劳坚韧的小小少年,在筑梦的道路上一直无畏前行着。 成年后,林肯经历了撕心裂肺的初恋,也体验了“硝烟四起”的婚姻;经历了律师从业的艰辛,也体验了竞选失败的困惑。八次竞选失败,让他的从政之路充满挑战,同时也更磨砺了他的意志。他曾茫然失措,也曾黯然神伤。但他始终充满自信,从容不迫,迎接着人生的每一次挑战。他始终坚持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发表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美国西部荒原上曾食不果腹的少年,终于成长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林肯:“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从不畏葸退缩……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却依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见人物。” 关于林肯的传记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唯有卡耐基的倾心之作最为真实感人。跟随卡耐基的脚步,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已经来到林肯身边。 我翻译此书,旨在回归初衷、还原本色,在力求翻译到位、真情再现的同时追求语言优美、叙事流畅。相信本书可以让你看见一个真实的林肯,感受最伟大总统的真实人生。 在翻译过程中,我时而推敲措辞,时而琢磨情境,这让我收获良多,感触颇深!我一度陷入沉思,又一度感动落泪!这部著作包含了太多传奇人物的精彩瞬间,也折射出太多的人生智慧。感谢心灵大师的扛鼎之作,感谢伟大总统的人性光辉!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