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父母与孩子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挑战
最近,小升初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译者注:日本小升初不硬性规定划片或排位,而是自主选择上国立、私立还是公立学校。不同的中学实行不同的入学制度。虽然大部分的公立学校不需考试就能升入,但是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还是更加青睐教育资源更有优势的私立、国立或部分公立学校,需要通过选拔才能进入这些学校,这也造成了日本“小升初”的激烈竞争。)
为什么要让孩子报名参加小升初考试呢?
“因为当地公立学校的口碑不太好。”
“因为希望孩子在有着同样成长环境的伙伴中长大。”
“因为想让他考名校。”
“因为想让孩子更努力一些。”
在各种各样的理由中,有一个理由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孩子说想试试看。”仅仅只是一个小学生,果真就已经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发自内心地想要参加小升初考试吗?
即使真的是孩子自己说“想参加考试”,但大部分原因在于考试是父母的希望,孩子只不过是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才有想参加考试的愿望而已吧。或者是因为身边的朋友正在上补习班,看起来很有趣,所以因为好奇心也想尝试一下吧。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必须要做的是,让孩子清楚报考的目的。不是去问孩子,而是要让他清楚父母的希望是什么。
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考试?考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考试的目标是什么?
以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为中心,仔细考虑,并且必须由父母自己来决定。说到底,之所以让孩子参加小升初考试,这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环,父母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自己选择的。
为什么我们家孩子会选择需要入学考试的中学?
我也让我的孩子们报名参加了小升初考试。
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是否有着这方面的强烈意愿,但最后,劝导她们报考的正是我。
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在美国居住,还没有过在日本上学的经历。在大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小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回到了日本。因为缺乏在日本被视作理所当然应该知道的常识和知识,所以,为了让她们尽可能快速地融入这个新环境,我想让女儿们在归国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学习,这曾经是主要的原因。并且在中学、高中,能够扎实地培养学习能力。关于大学,我认为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美国,让孩子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即可。我希望她们能够拥有自主选择目标学校的能力。虽然孩子对学习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但即便如此,由于补习班的压力很大,再加上作业量很多,需要在家做的事情堆积如山。虽然也想象过考试的严峻情况,但实际情况却远远超出我的预想。
那是我最害怕的一段时间。为了让孩子完成她们必要的学习任务,我也拼命努力过。其实我自身的压力也相当大,以至于有时会冲着孩子们发火,母女之间的争吵时常发生,有很多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绝不是一个合格的考生母亲。
但是,通过在这次备考期间母女的共同努力,我们都收获了很多。对于孩子来说,那时的努力成为今后学习的基础,那时培养出来的“努力的能力”,在考大学时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即使对于我而言,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经历重重的失败之后,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P18-20
我们人类会为发生变化的事而感到不安。
因为无法预测变化之后的结果,而且也会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在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能量。
我也曾经认为自己是不会改变的。特别是在成为母亲之后,为了不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我坚持自己的“不变”。
我一直认为,既然身为母亲,就要有坚定的立场,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们看到平稳如常的自己。但是真正去培养孩子时,就会发现和理想中的情况还是大不相同的。
总是想成为“优秀母亲’’,并且也希望别人这样看待自己,在面对孩子时却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
孩子们成长得很快,昨天还做不到的事,今天已经熟练掌握。昨天还那样说,今天却已有不同看法。正因为孩子会有如此改变,所以身为父母也要随机应变。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得不变吧!
我们家的女儿们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了。在竭尽全力地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失败,但是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虽然并不知道培养孩子的正确方法,但如果不尝试一下的话就更不知道,所以不断地在探索。
尽管还不知未来如何,但是回首看来,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式都算是成功的。
女儿经常说“妈妈和以前不同了”。
我想是因为我现在已经变得相当坚强了。为了守护孩子,为了给她们加油,我才改变了吧。
一开始害怕改变,现在却很享受这种改变。就算是父母也是可以改变的。抛掉“因为是父母,所以必须××”,“不许××”的概念,稍微让自己自由一些的话,我自己也会变得更加精神饱满,更加积极向上,也更能够接受现在的自己。
我渐渐地开始享受作为一个母亲的感觉。并且,我想把我这种快乐的心情传递给孩子。每一个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父母看起来很快乐。父母快乐的心情一定会感染最珍爱的孩子。
我喜欢每一个人。
喜欢和别人相处,和别人谈话,和别人一块儿吃饭……
总之我喜欢每一个人。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都是因为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才得以实现的。
养育我并且支持我到现在的父母。
让我认识到工作魅力的学生时代的朋友们。
在孩子小时候和我交流育儿信息、帮我拿主意的朋友们。
在美国认识的,让我发现了自身价值的美国妈妈们。
在美国学校给予什么还不懂的我细心指导的老师们。 在日本学校相识的教导孩子们如何适应日本生活的朋友和妈妈们。
在日本学校关于教养和教育给了我很多指导的老师们。
直到两个女儿通过考试之前都耐心指导她们的补习班老师们。
给了在女儿考试结束之后终于回归社会的我很多关于工作方面的指导、现在也和我一起向前的同事们。
生下孩子之后,给了我很多支持的家人们……
我要向陪伴在我身边,支持我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都说孩子是无法挑选父母的。两个成为我的女儿的、无可替代的天使,正因为有你们,我才能成为现在的我,才能成为如此幸运的我。
真心的感谢,感谢,感谢……
“从何时开始意识到要考东京大学的呢?”
“为什么要选择东京大学呢?”
“为此,做了怎样的努力呢?”
现在东京大学比从前更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经常会被人这样问起。
“无论如何都想把孩子送进东京大学。”
“希望让女儿更努力地学习。”
“想为我儿子升中学考试树立榜样。”
或许是出于以上种种想法,大家购买了这本书。
的确,我家的两个女儿今年都考上了东京大学。这并非是偶然或者侥幸,也并非什么都没做而坐享其成。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从小养成的习惯,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使然。
回首过去,从孩子们尚且年幼的时候开始,我就会给予她们较多的激励来促使她们学习。我不断努力让她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与其他的孩子相比,我不知道我家孩子们的学习量是多还是少,但是,她们“学习了”,这的确是事实。
一路走来,直到今天,若是说,我总是充满自信地认为我很好地培养了孩子,却也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也曾经是一个充满不安的母亲。但是,虽然有时也会烦恼、焦虑,却唯有在“我在培养孩子”“我要守护孩子”——这种源于母爱的想法上,我有着不输给任何人的自信。
恐怕每一位母亲,都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吧。
两个女儿都考上了东京大学后,作为母亲,我非常欣慰,也以她们为骄傲。但是,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并不是她们成了东京大学的学生,而是她们在考上了东京大学之后,也仍然拥有梦想,始终抱有继续努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的确,女儿们十分努力地学习,但她们并不是只会学习的姑娘。大女儿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着坚定目标的人,她的理想是成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好医生;小女儿也拥有伟大的理想,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丰裕的生活,她想让自己拥有更加良好的修养,向这个社会传播知识。
女儿们虽然忙于备考,但已经成长为既能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放眼于广阔世界、了解别人疾苦的人。我在为她们能够有如此显著的成长而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深有感触,我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毫不出错、一帆风顺的,而是迂回曲折、有着种种失败的经历,遇到过各种突发情况,磕磕绊绊地走到今天。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我才确信女儿们的心胸会宽广博大。虽然培养孩子的过程会历尽坎坷、遇到各种情况,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发现很多,而且父母和孩子都会成长为能够给予他人关怀,心胸宽广的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重视这6点
关于考上东京大学,大家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 “您也是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斯巴达式教育吗?”
“教育孩子有什么秘诀吗?”
有什么特别的吗?并非如此。只是在我和女儿的相处中,有一些方面我会特别重视。
1.我不认为有多困难
无论多难考的大学,总会有人考上,并非难以实现。
2.重视沟通
家人之间不能缺少交流,所以我特意营造出很多谈话时间。
3.重视环境
首先要创造能够学习的生活环境,争取做到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4.收集大量信息
尽可能收集大量的信息,从中进行筛选。
5.做“溺爱”的父母
比任何人都信任孩子的能力,并且将信任化作语言表达出来。
6.另外,还有一个尤其重要的关键词:
不要假手于人
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培养。并不是为了孩子而培养孩子,也不是受人之托而培养孩子,更不是谁“让我”来培养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培养,用自己的意志来培养,我认为在现今,拥有这种意识是对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
孩子的培养不要假手于人,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不要逃避、不要依赖他人、不要归咎于他人。
培养孩子的确很难。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正因为不容易,所以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对于这一点,我对自己感到很满意。
并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回首过去,至今仍有一句话在我的脑中浮现。这是一位朋友的话,是在我女儿上中学时说的:
“你是为了谁而培养孩子的呢?”
当时的我,很容易将过错归咎于别人,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母亲,心里有着“吃亏”的情绪,开口闭口总是埋怨和不满。那时的我,在对教育孩子的种种困难发出抱怨时,朋友说道:“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就放弃吧。”
“啊?”我感到不解。
“如果你自己真的感到厌烦的话,不是可以放弃吗?不必那么拼命去做,不是吗?又没有人逼你做,为什么不放弃呢?不喜欢的话就不要做吧。”
对我而言,那是一番让我顿悟的话语。
是啊!是因为自己想做所以才做的,并没有任何人命令我做这件事,而是“自己要做”。
“自己”这个词,在我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那之后,我发生了改变,那就是通过改变“主语”,来改变我的人生。
在那之前,主语是“他人”,而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主语变成了“我自己”。
“因为你希望”变成了“因为我希望”。从而,我开始意识到了要以自己为主体去思考。
仅仅因为这样一件事,就使我心中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培养孩子,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同时也是我让她们学习的。
在此之前,我会说“我这么拼命地为你做了一切,为什么你却不明白”?现在我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其实是“我在让她学习”,所以,生气的次数也毫无疑问地减少了。
“女儿不爱学习”“必须把儿子送入好大学”,若是改变了主语,心情一下就会发生变化。
“我想让女儿学习,这是因为,学习能使人更有自信、感到快乐。”
“我想把儿子送入好的大学,这是因为,这样做的话,今后他的人生会有更多可能性。”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仅仅只需要把主语改成自己,就能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了。
因为是我想让女儿学习,所以她现在即使不想学,我也没办法。要怎么做才能使她有学习的动力呢?要怎么做才能赋予她学习的动力呢?当我像这样开始思考的时候,对孩子发火的情况也随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夸奖的次数开始增多了。于是,毫无疑问,孩子的笑脸也多了起来。
在培养孩子的方法里,没有正确答案,如果孩子出错的话,那么所谓适合他的培养方法也会出错。“只要这样做,就能成为好母亲,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样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改变主语,清楚地拥有“自己希望”的意识,养成不假手于人的品质,这样的话,父母也会建立起自信。
我的做法,对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因为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
自己的孩子自己培养。有了这种观念之后,就能坚定地保持心理平衡,就能够在培养孩子时乐在其中。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参与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相当短暂的。拥有一个孩子,把他培养成人,这是一件责任极大、充满艰辛与坎坷的事情。但是我现在强烈地感受到:再没有比培养孩子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工作了。
不假手于人!不甩给学校!不寄希望于补习班!
我的孩子,我培养。
当你意识到你人生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时:奇迹就会发毕。
身为一名母亲,作者江藤真规成功地培养两个女儿考入东京大学。从对孩子幼儿时期的兴趣培养到大学入学考试时的学习方法,作者详尽地向读者提供了不同学龄段所采用的不同培养方式。《让孩子自发学习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怎样快乐地学、自信地学,强调孩子喜欢学习的重要性。通过7项育儿方针、5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关爱方式、7则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习惯的秘密等教育方法,向家长提供成功培养孩子进入名校的方法,传递独特的教育理念。这些方法都是作者和两个女儿亲身实践而得,每个家庭都能尝试实行。
摆脱催促式的学习模式,让孩子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被动学习变为自发学习。
日本广受欢迎的智慧母亲、家庭教育畅销书作家江藤真规,成功培养两个女儿考入东京大学的教育方法大公开!
《让孩子自发学习的方法》旨在教会孩子怎样快乐地学、自信地学,强调孩子喜欢学习的重要性。
从学前到高中,各阶段的不同培养方式大起底,每个家庭都可立即尝试,让孩子真正快乐地学、自信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