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是歌德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用四周时间写出的书信体小说。维特的烦恼,不是某个特殊时代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正如歌德自己所说“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也正因如此,作品甫一面世,即风行欧洲,掀起了一股“维特热”,成为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据说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也带着这本小书。两百多年来,感动了一代代“青春着”和“青春过”的读者。
| 书名 | 少年维特之烦恼(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德)歌德 |
| 出版社 | 开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是歌德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原型,用四周时间写出的书信体小说。维特的烦恼,不是某个特殊时代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正如歌德自己所说“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也正因如此,作品甫一面世,即风行欧洲,掀起了一股“维特热”,成为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据说拿破仑戎马倥偬之际,身边也带着这本小书。两百多年来,感动了一代代“青春着”和“青春过”的读者。 内容推荐 《少年维特之烦恼(精)/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名家典译书系》是歌德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进步青年维特爱上了已经订婚的姑娘绿蒂,深感痛苦的他决定离开绿蒂,寄望从事业上得到解脱,但污浊、鄙陋、压抑的社会环境又与他格格不入。在爱情失败、事业受挫、为世人唾弃的多重打击下,维特最后一次来到已经结婚的绿蒂身边,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目录 第一部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上篇 下篇 补记 编者致读者 第二部 歌德谈话录 1823年 1824年 1825年 1826年 1827年 1828年 1829年 1830年 1831年 1832年 试读章节 在这儿,我常常能看见不少姑娘从城里过来汲水,这是个普通的活,但又是一项必要的家务。据说,很久以前,即使是国王的女儿也得亲自动手来干呢。我静静地在这里坐着,好像看到了古代宗法社会的生活场景。我仿佛看到我们的老祖宗就在这水井边,有的刚刚相识,有些开始谈婚论嫁;我仿佛感受到在这周围的空气里,有无数善良的精灵们在守护着、飞舞着。哦,倘若谁不曾有在夏日的酷暑里长途跋涉后,在清凉的井畔大口喝水提神的经历,那么,他定不会有我这样的感受的。 5月13日 亲爱的朋友,你在信里问我要不要将我的书寄过来。哦,求你了,看在上帝的分上,干万别再拿书来搅扰我这一池春水了。我的这颗心呀,已经够起伏不定的了,可不需要再用书中的那些励志名言来添烦忧了。现在,我所需要的只有催眠曲,幸好,我在荷马①的诗中找到了不少。在我低吟浅唱着这些诗句的时候,我那澎湃的心绪就会逐渐平静下来。 亲爱的朋友啊,你定没见过有谁的心像我的心这般变化莫测,令人捉摸不透吧?其实也用不着我怎么解释,你曾一次次地看到我从大悲忽然变得大喜,从伤感忽然变得亢奋,你也常常为我的这种精神状态忧心忡忡。我的这颗心啊,就像一个可怜的生了病的孩子,我也因此总是对它放任不管,任其为所欲 最近一段时间里,林林总总的,我也认识了不少人,只是还没找到一个特别知心的朋友。我不清楚,我的身上究竟有哪些地方比较出色,能让大家那么喜欢我,愿意亲近我。总之,我也很喜欢这样亲密的交往,可惜,他们只能陪我走过人生的一小段路,因此,我常常倍觉伤心。 亲爱的朋友,你若问我这儿的人如何,我也说不上来,我只能告诉你,他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本来嘛,人啊,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呀。绝大多数的人将大把时间耗费在安身立命上,却为仅剩下的一点点闲暇时间绞尽脑汁,非要用尽心思将这一点时间消磨掉。 唉,人啊,时也!命也! 不过,他们都是很好的人。我常常忘记自己的出身,轻轻松松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共享欢乐。我们或是安排佳筵,开怀畅饮;或是集体郊游,畅叙幽情;或是组织舞会,快然自足,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对我的身心大有好处。只是,我常常能感觉到,我的身上还有不少尚未挖掘出来的潜力,因长久不用而在逐渐衰退,但我又不得不小心地将它们掩饰好。唉,一想到这些,我感觉都要喘不过气来了。但又能怎么办呢?遭人误解,这或许就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吧! 唉,我少年时期的女友早已经离开尘世。啊,我曾与她相知相识,无话不谈。如今,我真想对自己说:“你啊,真是天下第一号大傻瓜,总是追求一些世间并不存在的东西。”只是,我是真的拥有过她啊。我曾经那般真实地感受过她纯洁的心灵及伟大的灵魂。与她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变得那般充实。哦,仁慈的上帝啊,难道那时的我,灵魂之中还有一丝丝精力没有用尽吗?莫非在她面前,我也不曾抒发尽我以心相拥自然的神秘情感吗?我与她之间的交往,莫非不是一张用纤细之情和敏锐的智慧织就的网吗?那妙趣横生的戏谑打闹,也不都留下了我们天才般的印记吗?只是如今…… P6-7 序言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他是德国民族文学作者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代表作有《葛兹.封。贝利欣根》《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普罗米修斯》《亲和力》等。 歌德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出色的领悟能力。1773年,歌德凭借剧本《葛兹.封.贝利欣根》跻身于文坛之列,1774年,歌德发表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夜成名。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作者塑造了一个思想独特、性情忧郁、追逐爱情的青年形象——维特。维特出生于一个市民家庭,机缘巧合下在一个小乡村结识了一位叫绿蒂的姑娘。绿蒂清丽脱俗,温柔善良,令维特沉迷不已,但绿蒂早与踏实稳重的阿尔伯特订了婚。维特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离开了绿蒂,转而到一位公使处任职。然而,公使是个锱铢必较、迂腐不堪的人,同事之间也是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这令维特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最终愤而离职。之后,心无所依的维特又回到了绿蒂那里。此时的绿蒂早已同阿尔伯特结了婚,维特对她的思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遭来了他人的非议,更引起了阿尔伯特的猜忌,绿蒂也在最后开口请维特离开。世态炎凉、官场腐败、爱情绝望,令维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弃的人,最终,他举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悲剧作品出版以后,在德国掀起一股“维特热”,继而影响了整个欧洲。 书中,作者以极富诗意的语言和浓郁的情感抒发了维特的苦闷、憧憬和绝望,也借维特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封建等级制度不公、男女婚姻不自由、小市民自私自利等社会现象,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渴望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强烈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的勇敢要求,也反映出时代的心声,极具浓烈的叛逆性,成为德国“狂飙突进”的代表作品。全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写景,时而抒情,令读者一步一步感受主人公哀婉凄绝的心情,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且,在这些信的前后,作者独具匠心地引用了“编者”这一角色,不仅能对维特进行客观的描述,还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适当的点评,从而使整部作品变得真实自然。而维特这个形象,更是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人物,被莱辛称为“伟大而又渺小,可爱而又可鄙的怪人”。 恩格斯曾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的作品,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确值得读者好好品读。 晚年的歌德在物色一位适合整理、编辑、出版其作品的助手时,遇到了时年31岁的爱克曼。爱克曼,生于德国北方的一个农民家庭,他非常崇拜歌德。1823年,爱克曼有車受到歌德接见,后来便留在歌德身边,成为其秘书。爱克曼与歌德交流对话,并时时记录、整理与歌德的言谈,辑录成《歌德谈话录》,并于1836年出版。由此,爱克曼立刻声名大噪。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歌德思想和智慧”的宝库,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歌德的伟大思想,是我们了解歌德及欧洲近代思想的绝佳好书。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所看到的歌德不是站在神坛上的伟大人物,而是一个平易近人、幽默可爱、有血有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作品中有许多精彩的内容,曾被尼采誉为“空前优秀的德语作品”。歌德的作品宛如不落的星辰熠熠生辉,歌德的作品不可不读!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