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的假象(财经热点背后精准金融解析)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贺江兵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金融大趋势

——为何较早判断银行业衰败

P2P行业的十大风险

2014年11月19日

P2P跑路已经不算新闻了,能坚持活下来不出事才是新闻。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中P2P风险居高不下?11月13日,本人应邀参加了由《华夏时报》、和讯网等主办的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大会。在会上,我系统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当时简要谈了P2P九大风险(本文补充了一条),P2P的风险有来自外部的,也有其独有的风险。与小贷公司、银行等相比,P2P的风险更高,不确定性更大。

从外部看,P2P主要有以下风险:

第一,法律风险。关于P2P没有专门的法律,甚至尚未有监管部门的统一规范。在上述会议中,法律专家和从业者对P2P相关的问题很难达成一致,甚至看法相反。比如对“自融”问题,一部分人认为,这是高压线,不能碰;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只要发了公告,说明用途并提示了风险,就不算违规。关于“资金池”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绝对不能搞资金池,部分从业者认为资金池会被动产生,不可避免。甚至关于P2P是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在场的人士也不能达成一致,这个问题在监管部门中也有争议,这样的现实状态下,自然存在法律风险,至少存在制度、规定上的风险。

第二,监管风险。由于前几年,批准P2P的部门过多,有央行批准的,有地方金融办批准的,亦有工业信息管理部门批准的,五花八门,其监管也是九龙治水。不过,这种局面有望得以改善,现在明确了银监会的监管责任,无论是监管原则还是监管标准都有望得以统一,而缺乏监管是之前P2P鱼龙混杂、问题频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经济下行风险。无论是什么样的放贷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都容易形成不良贷款,即便是封闭运行有大数据支撑的不良率一直很低的阿里小贷,在上季度不良率也大幅攀升了。

有丰富放贷经验的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贷款中,不良率也大幅攀升,除了拥有长期对小微企业放贷经验的民生银行。

第四,小微企业贷款本身的高风险。小微企业本身存在较高风险,除了本身生存周期短、抵押品不足、账目不规范、人员素质相对不高、还款能力不足等因素外,放贷企业的人力成本要远高于对大中型企业的放款成本。

何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的难题,而P2P的放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这也注定了其信贷业务的高风险。

这些外部风险对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部分亦是适用的,比如法律和监管风险。

P2P的高风险更多的是来自其内部风险。

第五,从业人员素质风险。包括P2P行业、担保公司、推介公司等,从事P2P行业平台的大多是互联网人士居多,归根结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有些金融人士对互联网又不熟悉,二者都懂的又对互联网金融不懂,对互联网金融懂的又不太懂法律。

监管部门倾向于定位P2P为信息中介,这样,这个平台更注重于互联网人才。如果仅仅定位于信息中介,搭建平台的门槛会更低,造成P2P恶性膨胀和竞争就在所难免了。

第六,技术风险。既然以互联网为平台,互联网企业遇到的黑客攻击和其他网络问题,P2P平台必然同样会遇到。不同是,无论门户网站、微博、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其他互联网产品即使遭遇攻击,最多也就是短暂的系统瘫痪,其强大的团队都会很快将系统恢复,而一般的P2P平台很难有这样强大的技术团队和设备支撑。

由于P2P跑路新闻不断,其广大客户犹如惊弓之鸟,一旦出现技术故障——哪怕是短暂的,也可能会造成所有金融业最恐惧的挤兑事件,从而造成P2P倒闭。

第七,挤兑风险。上述的技术故障都能导致出现挤兑风险,各种传闻、负面新闻等亦能造成挤兑风险。2013年7月,因为遭遇“黑客攻击”,网贷平台中财在线部分用户数据泄露,间接诱发投资人恐慌,曾造成挤兑事件,后虽平息,却让其高管心有余悸。

而拆标则将长期借款标的拆成短期,大额资金拆成小额,从而造成了期限和金额的错配。这必然会从时间和资金上人为造成流动性紧张,从而引发挤兑事件。

由拆标而导致的挤兑事件更是不胜枚举。

第八,道德风险。据一位资深的业内从业人员讲,大部分跑路的P2P平台公司,其建立平台的出发点就是圈钱走人;而因为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流动性枯竭而被迫跑路的占少数。《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共统计了9家跑路和关闭案例,涉及金额超过2600万元,但只有2起案件的嫌疑人归案。

2013年以来,跑路事件层出不穷。另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到2014年4月,全国累计已有119家P2P平台“倒闭”或“跑路”,涉及资金共计约21亿元;其中,2014年前4个月出现问题的网贷平台已近30家。P2-4

书评(媒体评论)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韩志国

著名经济学家

能把高深的理论写得浅显,能使枯燥的数字跃然纸面,能让难懂的规律变得简单——这样的金融专家在国内屈指可数,贺江兵的这部《经济的假象》堪称典范!

秦朔

著名独立财经观察家

金融有规律,这个规律与其说是杠杆扩张,不如说是风险约束。

李怀科

《金融的真相》总策划

贺江兵是圈内(经济、金融)最早、最持续、发表文章最多、力度最大的金融评论家,并在两本专著中都有关于减税的建议,有些已被采纳。他在2013年的文章和书中建议人民币主动贬值。

目录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自序

第一章 金融大趋势

 ——为何较早判断银行业衰败

 P2P行业的十大风险

 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行将结束

 建行行长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几个意思?

 金融业降薪银行先衰银行业也要步上纸媒的后尘

 中国非通货紧缩

 中国不会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经济差股市牛的金融逻辑

 股市暴涨暴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致贬值

 对冲基金大佬指股市:不该救,方式也错了

 大股东都在高位套现跟着跑就对了

 揭秘放任贬值真相

 关于存款保险的误解

 央妈会放水救非银钱荒危机吗?NO

 降息降准会带来的三大金融恶果

 《人民的名义》:国企的金融角色

 对刘士余主席谈三点

第二章 金融的角度看万科之争,宝能系的问题在哪里?

 力挺王石的还有一支隐狠力量

 别让王石跑了!

 今天,最怕王石离开的是姚振华!

 宝能系举牌资金涉嫌违规

 形势对宝能系越来越不利了!

 应由央行牵头再查宝能系

 只需要100亿,王石就能搞垮宝能!

 万科报告属敲山震虎

 万宝大战:监管层2.5比0.5王石领先

 王石华生违反了潜规则:详解宝能退出最佳方案

 宝能系的对手不是王石而是农行系

 终结篇:万科的结局始于南玻A

第三章 房地产拐点判断

 ——依据人民币国际化

 降成本需终结房地产,一业兴百业衰

 房价上涨在实现金融风险转移

 房地产已由蓄水池变成最大的堰塞湖

 高房价拐点只等一件大事,会很快发生

 货币供给侧看高房价

 稳住汇市房市关键不在央行和索罗斯

 高房价触及三个顶只有跌了

 谨防房价未跌物价涨

 三四五线城市经济现状,房地产能投资吗?

 M2现拐点前提:房价普跌

 二手房普跌严重的金融后果

 经济金融规律真的完全失效?房价只涨不跌?

 M2破十真相:房价暴涨结束

第四章 美国特朗普新政,中国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的金融忽悠术

 被严重低估的“特朗普新政”

 美元“加息”再显特朗普经济目标悖论

 人民币贬值、房价与特朗普

 特朗普新政下李嘉诚、孙正义转投海外,中国急需要的政策是“减税+加息”

 留住曹德旺保外汇的根本在于减税

 特朗普减税对世界影响被严重低估

第五章 减税建议:汇率与货币政策

 燃油税销蚀积极货币政策,消极财税政策影响极大

 央行放弃外汇占款发钞锚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减免税费+对外贬值

 稳增长:货币政策再用会出事,该减税了

 央行货币政策透支,财税政策应该出场

 年底突击花钱发愁,不如免了个税

 个税起征点是个伪命题,都别吵了

 全面放开生二孩,亟须减免个税

 留住企业和人才关键在减税费

 【汇改关键先生】

 “改革先生”周小川的后攻坚战:人民币国际化

 殷勇被破格提拔的重要意义:暗赞外储

 殷勇再获破格提升的另类意义

 收紧管制保不了汇,根本出路在人民币国际化

第六章 实际操作:《虎成论金》

 教你投资理财防被骗

 大通胀到来之前的投资秘籍!

 范剑平:买不买房?在哪儿买?

 张虎成:中国经济下滑的四大深层次原因

 中央为什么对“妖怪”、“土豪”痛下杀手?

闲篇

 贺江兵:财经记者不是吃青春饭

序言

金融与真相的距离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真相。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备受关注,它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在消费领域,消费者知情权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或者说真相是稀缺的。金融领域可能更是如此。

为了揭示金融领域的真相,我写过2本《金融的逻辑》、2本《财富的真相》,这些书反响很好,但对于加深社会对金融的认知可能还远远不够。我国的金融市场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国家的资本积累、居民的财富积累已经超过以往任何时候,金融学炙手可热,金融机构的利润甚至超过其他行业、部门的利润总和。这样一来,金融从业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维度阐释金融的真相,自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让金融的真相呈现出来,实际上可以拆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普通人而言,要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并尊重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逻辑。在这方面,老年人可能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他们常常是金融骗局的受害者。现实生活中,金融的逻辑是极容易被扭曲的,比如我们的楼市有泡沫、股市里盛行赌博心态、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乱象频出,这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让很多人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对金融本质的理解。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假象,看不到真相,而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极其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说出财经金融背后的原理与逻辑。

另一方面是对金融监管者而言,要警惕金融表象的复杂化,要让资本的流动尽可能透明化,而不是神秘化。金融是服务实体的,但金融资本也是逐利的,因此资本常常倾向于规避监管、使用更高的杠杆,甚至利用自身的资源左右监管规则。所谓的“金融创新”如果缺乏合理的制度监管,往往使金融复杂化,真相被遮蔽,其结果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功能定位都会被弱化。

在学科分类上,金融学的基础是经济学,而经济学归根结底是社会科学,我们没有必要将金融理想化,但金融也一定要有以人为本、以实体经济为本的人文和社会诉求。股票市场有“有效市场假说”这一理论,但从更高的维度上讲,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这是我们探求金融真相的基础。事实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弱有效市场,无论是国人的金融素养、市场体制都不够健全,这决定了我们离真相的距离更远。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来讲,真相缺失作为金融市场低效的一种直观表现,未来带来的问题会比今天更加突出。金融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真相缺失乃至金融乱象频出,说明金融往往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制造者。就中国经济而言,2013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积累仍将是中国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中国未来的投资速度较过去会有所降低,伴随着时间推移,其速度大致从10%下降至7%左右,相应地,资本积累速度也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否则,金融系统内的资本流动将更加趋向零和博弈,而资金空转必然倾向于“弱肉强食”,加剧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与真相之间的距离也是最近的。而在中国,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实际上是金融不发达的微观表现。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泡沫此起彼伏,社会对金融市场改革等热点事件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就大众而言,无论是基于对自身财富增长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国家宏观经济命运的关切,都需要更多地了解金融,从而更好地参与金融。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内容推荐

贺江兵著的《经济的假象(财经热点背后精准金融解析)》全方位聚焦了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从货币政策、资本运作、股市、楼市、万科之争,到汇率、人民币国际化、财税政策……在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巨大进步的同时,精准解析了财经热点背后的运行逻辑,纠正了许多流行的错误论点,为金融从业者与普罗大众知性、理性地认识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推荐

《经济的假象(财经热点背后精准金融解析)》聚焦了当下大部分的经济、金融热点问题。金融监管的跑偏与回归、货币政策、股市、楼市、万科之争、汇率、财税政策金融的逻辑……作者贺江兵在书中纠正了一些非常流行的错误论点,帮助大众理性认识经济现状与金融市场,有助于大众学习基本的金融常识,了解并尊重金融的本质和金融系统运行的逻辑,理性看待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改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