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沪乡记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月明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沈月明著的《沪乡记事》以20世纪下半叶上海南汇为背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及成长过程中的口耳相传,记录了特定时空下的乡风、民俗、故土、人情。全书分为五章,依次囊括作者的家庭记忆、地方风俗、日常生活、特色美食、自然风光以及特定时代的历史事件。二十余篇散文中,作者的父母、祖辈、伙伴、师友轮番登场,春秋四季风貌更迭,时令节气民俗多样,一段段具体鲜活的故事串起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知识,勾勒出一卷生动的“沪乡风物志”。全书行文质朴隽永,情感丰沛动人。

内容推荐

似乎少有人提起,十里洋场之外,上海还有九成郊区土地。花儿在风里谢了又开,孩子数着星星睡去醒来,风清云白,无从记载。这本小书,偏要将桃枝削了笔,河边舔了墨,在田埂上做文章。左邻右舍轮番登场,四时风光交相更替,乡谚民谣唱着庄稼的兴衰,红白喜事画着生命的枯荣,那是不同于万国建筑的万种风情,是沪乡。

本书为《沪乡记事》,由沈月明著。

目录

沧海桑梓地

 开往春天的周南线

 不知鹤乡是吾乡

 咸水河边人生恬淡

 生命如稻麦

苏松遗风

 母亲的谚语和哲学

 雨落转去慢慢能

 机巧谜语浅浅歌

 过门新妇老面皮

 怜爱不尽小浮尸

 葬礼上的脱口秀

 墙角里的小仙

沈家宅

 官清不如布清

 燃香车沟头

 黄浦江上拾柴人

 月光下的《西游记》

南汇的四季

 香气满溢的节日

 春凳与河鲜

 儿时味道不可道

 自然之子

 精灵速写本

 鼻尖上的春夏秋冬

沪郊1980's

 日落大治河

 一个村童的商品经济

 外乡人

 最后的知识青年

 再见,旧时光

附录一 南汇童谣九首

附录二 哭嫁歌《谢爷》

附录三 哭丧歌《哭娘》

附录四 一道来猜谜谜子

后记

试读章节

月光下的《西游记》

早年生活在南汇,每到夏至,晚上就可以乘风凉了。

乘风凉总要几户人家聚拢了才有意思。盛夏的农家,总有瓜果、芦粟可佐谈兴。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大伯家场地上的乘风凉活动是人最多也最吸引人的。

伯父家的场地连着村子主干道,泥地被踩得坚实而光滑,白天看是一种暗沉的深灰色,到晚上却可以泛出月光来。

晚饭一过,夕阳伸手抓走最后一抹余晖,逃进黑夜里。宅上的人家,好像接到通知似的,握着蒲扇,踱着最轻松的步子,陆陆续续围拢来。那时也没有围墙,没有人招呼,各人只是自己找个位置,或者放下自己带来的小板凳,四下里坐了。彼此也不招呼,只管用蒲扇啪啪地打着小腿,不让蚊子有立足的机会。

女人漫不经心地问个话,男人寒暄着撒一圈烟。

话题是极宽泛的。天气与农事,电视机、席梦思等新鲜的事物,各处人家的生老病死……既然是我伯父的主场,他时不时会抛出一些话题来,讲起话来嗓门也大一些。

谁讲得有趣了,大伙发出哄笑。又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各人争着发言,气氛便热烈起来。

此刻凉风已经一阵一阵地起了。我的堂姐,也是我大伯家的幺女,在人群的一隅,正钻在我大伯母的怀里吃奶。那一年她虚岁已经八岁了。三十多年过去,我至今未听说有比她更长哺乳期的儿童。我想,到后面几年,她也只是撒个娇过个干瘾罢了。这个奶末头(幺儿),就是这么任性,而我的伯父伯母也是毫无招架之力。这般亲子的奇迹,似乎也只有在天性自然的农村才能出现了。

但没有奶吃的儿童,乘风凉的夜晚其实是有点无趣的。天已经晚了,也不敢往别处跑。彼此间点点戳戳的打闹还得压低了嗓门,免遭父母蒲扇的敲击。

于是我离开人群,一个人来到我家的场地上,尝试去捉拿那只挑衅般聒噪了很久的趱绩(蟋蟀)。那一晚的月光如水银泻地,场地上竟如同白昼般明亮。在如此静谧美好的夏夜,趱绩一定是要歌唱的,只是察觉到我的到来,歌声变得忽停忽续,忽高忽低,忽远忽近。一会儿像在场地上的泥洞里,一会儿像在砖铺的小径下,一会又像在屋里的门角落里。我在月光下徒劳地东寻西觅,生气着急。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夏夜的精灵,谈笑间挫败了这个杀气腾腾却又笨笨的小男孩。

然而那一晚的乘风凉,我没去捉趱绩。因为当晚有人提议,请在座的野火爷叔讲《西游记》。

野火爷叔虽面无表情却也不推辞,众人纷纷拖了竹椅、板凳围拢来。我们小孩也可以盘腿坐在他靠着的八仙桌上,离得很近地听。

朱野火我是要叫伯伯的,小名小野火,是本宅的外姓。他们兄弟三人,原本偏居于村子的西头,在人民公社时划进同一生产队,也陆续迁到本宅的南面和东面。朱野火是一个健壮的汉子,胳膊小腿一块块黑亮的肌肉弹出来。但很不协调的,他戴着一副极厚的近视眼镜,一圈圈的,隔着眼镜看过去,眼睛小得滑稽。他的近视似乎是先天的,他兄弟朱小弟也是如此。所以他平时干着和所有乡间汉子一样的活,但手脚很慢,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也不太爱讲话。

P168-171

后记

一个完美主义者和拖延症患者居然真的写出了一本书,连我自己都又惊又喜。我写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是在2007年。

虽然生活在城市的日子已远远长过我在乡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虽然今天物质上的丰富程度足以让童年的我瞠目结舌,但我始终觉得儿时在南汇农村的日子是我个人最高品质的生活,每一天都像镀了金子,闪闪发光。然而这大抵是deja-vu,一种错觉。我只是剔除了头上长虱、脚生冻疮、被母亲用花萁秆抽腿肚子、插秧插到天黑想一屁股坐在水田里的窘迫和苦恼罢了,而且没有补课也不指望前程的童年自然要轻松得多。

只是偶尔想起行走在家乡某一处陌生的地方,似乎要去经历一件愉快的事,比如去喝喜酒,或者去北边那个有砖窑的村子玩耍,天是澄碧的,风是清凉的,阳光如此透明,就会突然穿越到那时候的心情,完全的无忧无虑,就像是幸福的定义。我周围氤氲着一种微妙的气氛,可能由某种大自然的气息所营造,我的身心彻底放松,仿佛飘浮在空气里。然而这种几乎可以抓住的美妙感受稍纵即逝,而后悲伤地发现它无从复制。或许这就是不可追的童年,是上天分赠给每个人的幸福时光。

我就这样觉得我的家乡是一片别具魅力的土地。可南汇在中国的版图上实在只是一片再普通不过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我记忆中的乡村美景是要让徽州的、高密的、商洛的、湘西的、桂林的、绍兴的读者笑话的。但我从来不曾失去自信,因为我家乡的土地,曾经孕育出两个卓越的人,一个是张闻天,一个是傅雷,他们高洁智慧的灵魂,我以为在近现代的中国罕有其匹。所以我坚信这片土地上的风物人情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只有健康丰润的母体,才能孕育出美丽的生命。

然而关于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似不曾有人详细地描写过。我没有力量去廓清南汇的历史,填补其中的细节,但我自以为是南汇七八十年代乡村图景的最佳讲述者,所以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尽快把那这片土地上的风景和风俗一一写下来。趁这片土地还有一点点过去的模样,趁我爸妈和宅上的长辈还耳聪目明。

2006年我去美国工作,临行前我对妻子说,这两年里我要为沪乡写一本书。然而我只写下了一篇《夏夜的交响》,一千二百字,还有两篇关于历史地理的半成品。当我重续旧题准备拿来充数时,却发现这些矫揉造作的文字几乎无一堪用。

十年延宕,我本人的怠惰自然是主要的原因,但以有限的资料,去描画一段数十年前模糊的历史,实在也是一件计人望而生畏的事。

……

我还看到一些社会学者、艺术家、建筑师箪食瓢饮、苦心孤诣,投身于乡村的保护和重建。在安徽、浙江等地的传统村落,有很多的尝试,也有不少接近成功的案例。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乡村不可以沉沦。民淳俗厚、百业兴盛、美丽宜居的乡村,是可靠的社会基石,也是每个人的平安幸福所系。

而我的家乡该何去何从?

当20世纪90年代初黄路乡一家墨水厂把老港河在一夜间染黑之后,我与家乡的情感就越来越疏远了。当我再次回过身来,村庄已然寂寥而陌生。

虽然母亲时不时感叹经常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但她仍然觉得当下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她抚养三个子女的重任已经完成,有“小城镇补贴”的她也无须再为生计而辛苦劳作。她最高兴的事,就是天蒙蒙亮就摘好蔬菜,带上鸡蛋,踏上地铁16号线6点18分的头班车,一个小时就到达我在市区的家。而这样便捷的现代生活,是她以往做梦也不敢想的。

每次我沿着通畅的高速公路开车回家,从桥下穿过1501绕城高速走到村子的另一头,看着闪闪发光的16号线列车编组缓缓驶进高大的地铁站——那里曾是我的小学的所在地——感觉梦幻而不真实。

关于沈家宅的未来,母亲以及我的父辈们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思考。他们已经习惯了乡村的不断城市化,也做好了随时离开土地的准备。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母亲从来没有神化过。但除非小孙子撒娇挽留,不然她再晚也要赶当日的地铁回家。这是她对乡村最真实的依恋。

看着高耸的电信发射塔、荒弃的老港河,听着百米外绕城高速上卡车咣咣过桥的声音,我有时会想,不如快快出一个宏大的规划,重新改造这片土地,让乡亲们有一个安逸的居所,让老家有一个新的面貌。

而我至少还可以梦想,将来在哪里造一栋房子,离城市很远,离麦田很近,有波光潋滟,有清风徐来。坐在场地上,可以想起童年的时光。

2016年,桂香时节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南汇记忆”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的“拾珠”。作者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讲述了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疏离。有一种优美的、触痛的关怀让人印象深刻。

——作家 陈丹燕

再见旧时光,沪郊日落,不可道的乡野味道,速写的节日稻麦和春天的谚语,香气满溢……这些难忘图画,是作者回眸的上海乡间:“不知鹤乡是吾乡。”

——作家 金宇澄

这本关于我的家乡的书,唤醒了我沉睡在心底的儿时记忆。在钢渣路上和小伙伴疯玩,说着最朴实的家乡话互相嬉闹,都是我最难忠的画面。非常幸运能读到这样的文字,不仅深深触动心底,更让我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家乡。从而对她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2016里约奥运会冠军 钟天使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