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月著的《中国女兵(军旅篇)》以主人公章梅梅为主线,联结了三代人的命运变迁,集中刻画了章家所在的部队大院的三代人的群体形象。带有几分男儿性情的女主人公章梅梅本是女儿身,却有着执著的戎军梦,这位当时的“军二代”,经历了迷茫与低沉,又在自我挣扎中觉醒。她参军、上大学、从教、参加医疗队救治伤员、上战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女军人。书中细致描写了女主人公一步步成长的经历,并以女主人公父辈的故事为开端,以她决定辞职下海为结尾。
| 书名 | 中国女兵(军旅篇)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宝月//国星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宝月著的《中国女兵(军旅篇)》以主人公章梅梅为主线,联结了三代人的命运变迁,集中刻画了章家所在的部队大院的三代人的群体形象。带有几分男儿性情的女主人公章梅梅本是女儿身,却有着执著的戎军梦,这位当时的“军二代”,经历了迷茫与低沉,又在自我挣扎中觉醒。她参军、上大学、从教、参加医疗队救治伤员、上战场,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女军人。书中细致描写了女主人公一步步成长的经历,并以女主人公父辈的故事为开端,以她决定辞职下海为结尾。 内容推荐 宝月著的《中国女兵》是一部军旅特色浓郁、人文意蕴丰厚并带几分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建国后新一代中国女兵的成长史为叙事载体,通过她们独特而波澜起伏的命运,展现了中国女兵克己、自强、率真、勇敢、爱国的思想品格。本书故事起伏跌宕,情节扣人心弦,读者们可以从本书获得艺术欣赏的满足和思想层面的启迪。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天亮了,解放了…… 1 1949年的5月,解放上海的脚步已然临近。 当解放上海的总攻的命令发出后,根据总前委指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迅速控制浙赣铁路沿线。第三野战军集结所属各大兵团,兵分两路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吴淞口,以切断蒋军的海上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进而解放军即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对国民党重兵据守的上海展开城市攻坚战。 此时,蔺子峰营长正带领他的突击营,一路冲锋陷阵,像猛虎下山般连连攻破敌军阵地,势如破竹般向上海城逼近。 在攻占昆山、太仓、嘉宝、浏河之后,蔺子峰的突击营继续向月浦纵深猛进。月浦国民党军依托坚固的钢筋水泥碉堡群,在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拼死抵抗并连续反击,致使突击营进攻受阻,全营伤亡惨重。 “他娘的……”蔺子峰脱下帽子,擦了一把脸上夹着泥土的雨水、汗水后狠狠地骂道。 蔺子峰,高高的个子,天生一头卷发,浑身透着一股干练劲儿,加上英俊潇洒,真是一表人才。他是由地下党转送到延安学习过的年轻军人。这次解放上海攻坚战,蔺子峰担任突击营营长,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下,他变得更加沉稳、干练,从容不迫。 “报告营长,二连连长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受伤严重……” “报告营长,三连二排排长牺牲了……” “报告营长……” 通信员嘴边流着血,他瞪着通红的眼睛不停地跑来跑去,带来的几乎都是战士们受伤或阵亡的消息,让蔺子峰心里一阵阵心痛。 说起来,蔺子峰率领的突击营,仗一直都打得相当漂亮。部队长驱直人,连战连胜。可眼下他跺了跺脚,招手示意通信员:“去,把教导员和连长们都给我叫过来!” 战火在纷飞,他和教导员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仔细分析敌情,迅速调整了作战方案:紧急请求后方炮火支援,以重火力掩护突击营打响攻坚战。 在我军一阵炮弹如雨的轰炸下,蔺子峰派出两个加强连从侧翼迂回,自己亲率两个连在重火力的掩护下正面攻敌,并派出十多个爆破组分头进击敌人的碉堡群。 打了整整一天,终于扫清了障碍。黄昏时分,部队乘胜追击直插市区,进行着近距离的街战和巷战…… 蔺子峰率领突击营一鼓作气冲人市区后,看到一些街垒、大楼火力点的敌军残余还在负隅顽抗,按照部队严格的纪律,不准使用重火炮攻击。眼看突击营的伤亡严重,他恨得直咬牙,一个健步跳出掩体,手中的枪一挥,亲自带领战士们穿插街巷,一直打到南京路,全部扫清残敌。 枪炮声越来越稀,夜晚终于慢慢安静下来。 根据上级命令,进入市区的部队一律不准扰民,要求就地休息,天亮后撤出。蔺子峰和教导员迅速安排各连清点战场,检查所剩的兵员和装备后,马上命令全营战士在街道两旁屋檐下整装并就地休息。 安顿好战士们后,蔺子峰靠在一处门槛旁草草啃了点干粮,喝了几口水,坐下来点了支烟喘喘气。随着缕缕烟雾喷吐出的一个个烟圈弥漫开来,他的思绪在翻滚…… 此刻,他清楚地知道,为使上海这座城市能较为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陈老总将这场战争形象地比喻为“瓷器店里捉老鼠”,邓政委在动员会上强调军政双赢,粟裕司令员严令部队进城后,不得扰民,要秋毫无犯,即使付出再大代价,也要保全城市的完整。因此,所以这一次进城他们没用重炮,单凭轻火力和敌军搏杀,牺牲了许多战友,伤亡惨重…… 转念,蔺子峰又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李香凝。自从蔺子峰在延安与李香凝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同窗后,李香凝就成了蔺子峰全部爱恋的归宿,他深情地爱着李香凝这个让他心动的姑娘。随着缕缕烟雾的飘冉,他仿佛看到李香凝在鲁艺时孜孜不倦的学习身影;看到她在军训场中摸爬滚打的形象;看到她在排练文艺节目时的青春活泼;看到她在解放区巡回演出《兄妹开荒》时扮演妹子角色的悠然俏姿…… 想起自己和李香凝携手于鲁艺学堂,共同学习,共同生产劳动,曾经漫步于农野田间探讨人生,或并肩于月色柳荫之下谈论崇高理想。直到毕业后,两人各赴疆场再无见面。这次参加解放上海战役前期,蔺子峰巧遇鲁艺一位同学,从他那儿得知李香凝正在外围黄村集训待命,不日即可随陈毅进城接管政权。想到战役结束后,就能去看到心上人,一股股暖流霎时涌遍蔺子峰全身…… 想着想着,蔺子峰欣慰地笑了。他扔掉手中的烟头,站起身来注目巡视了一圈,看着街道两旁屋檐下,整齐排列已沉沉睡去的战士们,不由心生感动。多好的战士,多么严明的纪律,这样的场面只有共产党的军队才会创造出来! 黎明时分,蔺子峰起身整肃队伍准备撤离。那些起早开门的各户百姓,蓦然见到纪律严明、露宿街头的战士们,无不为之感动,纷纷前来热情慰问。蔺子峰微笑着与市民们亲切地打着招呼。待办完移防交接后,蔺子峰带领独立营全体官兵悄然离开市区,回到了驻防郊区的团部集结待命。P1-3 后记 我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红二代、军二代的大院子女和“八一”子弟。我出生在激情飞扬的建国初期,从小就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听着父辈们讲述烽火岁月的战斗故事而成长。 我们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经历了她曲折的发展历程,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令我终生难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时代和历史,把我所经历的和我身边人所经历的,还有我看见的、听到的都写出来,这样他们才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我要把老一代的革命情怀写出来,把大院子女的率真写出来,把那些可爱的女兵们的成长与蜕变的过程写出来;我要把在军医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以及唐山大地震和铁道兵修建南疆铁路中的救援与艰辛都写出来;我还要把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巾帼英雄们的故事写出来……在那枪炮声中,在那鲜艳的“八一”军旗下,年轻的中国女兵们勇敢而坚毅地前进。她们踩在大地上的是深深的足迹,刻印在心底里的是不灭的军魂。钢铁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锤炼出来的。 我自感自己担当着一种神圣的责任。一想起这些,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就这样默默地采访、收集和整理资料。最珍贵的是,我从自己的日记本里找出许多当年的真实记载,这些日记是我当兵前就开始写的,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怀着对这部小说的爱,书写着每一篇故事。这部作品经过了七八年的准备,动笔写作到完成则前后一年多。 写作时,我常靠在大床上,床边放着吸氧机。有时,因为用脑过度,感到头胀痛时,吸吸氧气,头痛症状立刻消失。由于长久的看电脑,眼睛感到干涩,就滴滴眼药水使症状减轻。冬天我常感到腿脚发冷,所以我脚踩热水袋。我的床头柜上,常备着纸巾,当写到动心之处时,我常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擦着,地上留下一堆擦过的纸巾。我爱人看了很吃惊地说:你留了那么多眼泪啊! 我的思绪像泉涌一般滚动着,整个人完全陶醉在小说的情节里,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青春激荡的岁月中。我有时大声的痛哭,有时又开心地大笑,任凭情感飞扬。 为了能赶上今年的建军节前出版,为建军九十周年献礼,我有几次整天闭关在家写作,平时也常常是从晚上七点写到次日天亮。我爱人时常半夜三更端着热水轻轻地推开门,探头看着我还在那里写作,于是让我喝口热水又给我揉揉背,让我得到放松。 在整个的写作期间,我心情激动,情绪亢进。虽然熬了一年多的夜,奇怪的是我一点也不感觉疲惫。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许是整个人都陶醉在书中的缘故吧。 在《中国女兵》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80后年轻人的帮助,学会了使用手提电脑写作,还掌握了语音输入法。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所以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杨国星先生的修改,使小说情节变得更加动人;感谢惠州作家协会召开的《中国女兵》长篇军旅小说研讨会,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使小说得到改进。为了解市场,我请了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各个年龄段的人来点评,他们又给我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感谢罗东先生对小说的最后修改定稿。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白天鹅口腔医院院办的工作人员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他们帮我查阅资料、打印文稿、联系出版社,组织一次次点评会,设计封面…… 在《中国女兵》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了149师当年参加越战的战友们的支持,特别是白耀生先生提供了当年打四号桥的经过和他参战前给爱人和父母写的亲笔书信,尤为珍贵。 为此我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他们为这本书所做的一切。 作者:宝月(张梅梅) 2017年7月2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