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博著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第一本贯穿从北京猿人直至当代整个中国历史,描述中国人与他们的自然和环境互动关系的作品。无论读者是否拥有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阅读这本清晰易懂的著作都会是一个愉快的过程。马立博既向我们展现了使用和耗竭资源的宏大历史进程,又在一些重点部分揭示了许多细节。当今的中国已经昭示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但它同时也是世界能源的消费大国和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马立博的学识和经验为我们了解中国对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它迷人的生态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指引。
| 书名 |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 分类 | |
| 作者 | (美)马立博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立博著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第一本贯穿从北京猿人直至当代整个中国历史,描述中国人与他们的自然和环境互动关系的作品。无论读者是否拥有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阅读这本清晰易懂的著作都会是一个愉快的过程。马立博既向我们展现了使用和耗竭资源的宏大历史进程,又在一些重点部分揭示了许多细节。当今的中国已经昭示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但它同时也是世界能源的消费大国和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马立博的学识和经验为我们了解中国对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它迷人的生态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指引。 内容推荐 马立博著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虽然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节制开发资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观念,但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相比,这些思想却并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目录 第一章 引言:问题和视角 本书的安排 第二章 中国自然环境与早期人类聚落,公元前1000年以前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人类聚落与史前史 第三节 史前的环境变迁 第四节 中国相互作用圈的形成,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000年 第五节 中国青铜时代:技术与环境变迁,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1000年 第六节 环境的变迁,公元前1500年一公元前1000年 小结 第三章 国家、战争与农业:上古及帝制早期中国的环境变迁, 公元前1000年—公元300年 第一节 国家、战争与上古时期中国的环境变迁,约公元前 1000年—公元前250年 第二节 早期帝国的环境变迁,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三节 古代中国关于自然和环境的理念 第四节 早期帝国的尾声 小结 第四章 帝制中期北方的森林退化和南方的拓殖,公元300年—1300年 第一节 中国北方:战争、人口减少与环境,公元300年—600年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 第三节 帝制中期南北方的重新统一:隋、唐和宋, 公元589年—1279年 第四节 汉人在南部与东南部的拓殖 第五节 南北方疾病的机制 第六节 新型农业技术与环境变迁 第七节 中古时期的工业革命 第八节 拓殖四川与对其他族群的分类 第九节 地貌景观与水利工程 第十节 塑造的环境:城市和废弃物 小结 第五章 帝国与环境:帝制晚期中国的边疆、岛屿和发达边缘区, 公元1300年—1800年 第一节 新的历史与制度背景 第二节 边疆地区与边境地带 第三节 岛屿及其生态变迁 第四节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与土地所有权 第五节 对发达边缘区的开拓 第六节 帝国的生态极限 小结:人口、市场、政府与环境 第六章 近代中国环境的退化,公元1800年—1949年 第一节 中国人的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生态退化与环境危机 第三节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节 讲入20世纪之后 小结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对自然环境的“治理”, 公元1949年以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征服自然 第二节 森林与土地利用的变迁 第三节 国家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水资源的治理 第五节 大气污染 第六节 环境抗议、环境意识、环保激进主义与环保运动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与环境 第一节 中国环境史中的主要议题 第二节 中国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 第三节 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史 参考文献 索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