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用过的名字可以改掉,但曾经有过的故事还在那里——那些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
《小时候 名家名作画本系列》是一个全新的选题,以著名作家的童年生活为内容,作家供稿,新锐插画师插画,该系列文学性和艺术性在书中融合,为儿童文学典藏的图书。这本《在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所撰写的他的童年故事。
| 书名 | 在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小时候名家名作画本系列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周锐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曾经用过的名字可以改掉,但曾经有过的故事还在那里——那些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 《小时候 名家名作画本系列》是一个全新的选题,以著名作家的童年生活为内容,作家供稿,新锐插画师插画,该系列文学性和艺术性在书中融合,为儿童文学典藏的图书。这本《在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所撰写的他的童年故事。 内容推荐 《在能被记忆看到的地方》由周锐著。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漫漫的长河,那么童年就是这条河的源头。鲁迅的童年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一窥究竟,林海音的童年在《城南旧事》中,高尔基的则是贫寒交织的《童年》……周锐老师的童年,和我们现在的孩子不同,虽是在那个充满“打!砸!抢!”的喧嚣声的文革时代,但他的童年还留存着一丝宁静的美好时光,同学间的玩耍、青涩的初恋,这些纯真的少年时光,虽然历经风雨岁月,时光荏苒,但留在记忆中的一直都是美好。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后来我父亲就是在这个医院里去世的。 我出生在军区总医院,是因为那时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我父亲去世在这个医院里,跟是否军人已没有关系,只不过因为家在附近。 系列长篇《中国兔子德国草》的作者署名是周锐和周双宁。曾有不少人猜想周双宁是我的儿子,他们没猜出周双宁其实是我的妹妹,因为这两个名字很像父亲和儿子,而不像哥哥和妹妹。我和妹妹的名字曾经很接近的,但后来我的名字被自己改过了。 1953年,那时我父亲在南京军区文化部创作组工作,有时需要奉命出差。那年的1月28日,我父亲正在安徽的安庆出差,而我的母亲在南京分娩了。因为南京简称“宁”,就跟安庆的“庆”结合到一起,我被命名为“庆宁”。后来生我大妹妹时,我父亲在北京出差,所以大妹妹叫“京宁”。我的二妹叫“华宁”,生她时我父亲继续出差,去了浙江金华。生小妹妹时,我父亲总算不出差了,两个人都在南京,所以叫“双宁”。 我最早的两块记忆的碎片来自两岁以前,都跟我住院接受疝气手术有关。碎片1:我站在床上,护士正用尿壶接我的小便。碎片2:祖父从露天的靠椅起身,他是来接我出院的。 两岁后的记忆渐渐完整。幼年时期的各种感觉令人怀念。过了幼年时期的我们也能闻到花香和茶香,但由于嗅觉的退化,那些香味已不再那样沁人心脾。小时候,电车的“当当”声、酒酿的醉甜以及金边瓷碗的精致无不引起强烈的感官愉悦,长大以后就“恍如隔世”了。不过幼年时那些负面的感觉也同样强烈。在幼儿园,厕所里那块有着很多洞洞的长板上有时会出现大便,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因为太臭啦,长大以后就再也闻不到如此难忍的臭味了。 我进的是部队的全托幼儿园,星期六下午被集体地用军用卡车送回家。我很喜欢站在车厢前沿被风强劲地吹拂,当然这是在夏天。部队幼儿园的滑梯比一般幼儿园的高,也许因为军人子弟应该比老百姓的孩子有胆量。那里的草坪上可以放露天电影。夏天,放电影以前,阿姨会挥舞着涂上肥皂的脸盆,我们就可以惊喜地看见一只只蚊子粘到脸盆上。至于放过的片子,我至今记得的有两部。一部是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说那将军得胜后很少练习武艺,射雁的箭也会被雁叼走。后来将军肥胖得连狗洞都钻不出,就被敌人抓住了。另一部是故事片,后来根据情景回忆,应该是相声演员侯宝林主演的《游园惊梦》,说的是一个喜欢戏弄动物的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其中一个细节是他的口琴在大象的肚子里被吹响了。 在幼儿园的另一种记忆,是午睡时睡不着倾听外面的动静。能听见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的敲击竹筒和吆喝的声音:“笃!笃!笃!糖芋苗——” 还有,我们会在土里掘出一些碎瓷砖,擦洗干净了。用它反射阳光,照来照去。 还记得班里有个玩偶,叫小明。哪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吃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苹果,会被切成许多小片。大家围成一圈,阿姨在中间抱着小明,苹果的主人则端着放苹果片的盘子。小朋友们依次向前领取一片苹果,然后对小明说:“谢谢小明。”每人都希望自家能拿出东西跟大家分享,都没有因为东西分给别人时别人只谢小明不谢自己而感到不快。 P1-5 后记 周锐老师的年龄和我的父母相仿,他的经历也和那个午代的大部分少年相似,所以读着他的童年故事,仿佛和我父母跟我讲述的历史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画卷。他们的童年虽然没有现在的孩子能享受到的玩具、视听、游乐场等令人应接不暇的娱乐消遣,但并不因之就黯然失色。在他们的记忆里有灵巧的手工和有趣的游戏,有自然的鸟语花香,有邻里的鸡犬相闻,有调皮捣蛋的嬉戏,也有情窦初开的萌动。 我从拿到周锐老师的手稿起,就开始构恩如何表现他的童年——那个离我们越来越远,却藉由文学和影视作品,反复在新一代人的脑海里重塑的特殊年代。我也已经不那么年轻,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耳边常常会响起Neworder的音乐,明明是欢快的节奏,但却透着一股一去不复返的伤感,就像秋天无人的沙滩,就像空白旋转的木马。周锐老师少年时的晴恋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呢?那个女孩就在远处的记忆里,美丽纯洁,如同海市蜃楼。 后来看到了周锐老师珍贵的老照片,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他是个阳刚自信的男孩,丹凤眼,四方脸。尤其喜爱他带着空军帽的模样。我想,那个年代有这样一顶帽子一定是很炫的,此现在的孩子穿一身Armanf还牛。于是,我想让他戴着空军帽出现在我的画中。他是个活泼的孩子,所以我设计了让他在画面中跑动的模样。他像是要奔向心仪的女孩,在经过我们身边时回头一瞥,一笑。而那个女孩就在远处站着,看着另一个方向,面目依稀,只见风吹动头发和红领巾,阳光从后面照过来,略带不真实感。季节设定在初秋。上海道边的法国梧桐,叶子还在,枝上挂着圆圆的果实。美好的季节很快就会过去,色调已经开始偏冷了。 如是,就让因午代久远而略显虚幻的美丽青春定格在这帧画面上吧。 绘者:瞿澜 2075年7月,书干法国Angoul e me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