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新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文库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新加坡)卓南生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增订新版自序——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

简体字版(增订版)序言

繁体字版自序

日文版原序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十九世纪初期中文报刊诞生背景

 一、中外关系的特征

 二、基督教新教对华的拓教活动

 三、马礼逊与东印度公司的合作关系

 四、清朝的禁教政策及来自天主教的阻碍

第3章 基督教在马六甲的传播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诞生

 一、马六甲传教的开始与中文报刊的发行

 二、《察世俗》的内容与特征

第4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文报刊——着重探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一、《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年)

 二、《天下新闻》(1828~829年)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5年,1837~1838年)

 四、《各国消息》(1838~?年)

 五、结论

第5章 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1853~1856年)

 一、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根据地的转移

 二、编者及该刊创办与停刊的经过

 三、《遐迩贯珍》的特征与内容

 四、结论

第6章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刊——《六合丛谈》(1857~1858年)

 一、与《遐迩贯珍》的相似点

 二、发行宗旨与版面安排

 三、新闻报道的态度

 四、结论

第7章 中国最早的中文日报——《香港中外新报》及其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

 一、新史料的发掘与新学说

 二、《香港船头货价纸》创刊背景及该报与《孑子剌报》的关系与特征

 三、《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内容与特色

 四、结论

第8章 以华人主持为号召的中文日报——《香港华字日报》及其前身《中外新闻七日报》

 一、《香港华字日报》创刊年号的考证

 二、《中外新闻七日报》的特征与内容

 三、结论

第9章 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循环日报》

 一、王韬的生平

 二、以“华人资本、华人操权”为标榜

 三、王韬的办报哲学

 四、《循环日报》的版面及其特征

 五、评论立场

 六、结论

第10章 总结

 一、宗教月刊时期(1815~1858年)

 二、“新报”的萌芽期与成长期(1857~1874年)

(增订新版)补章《香港华字日报》创刊初期大量原件(1872~1874年)的发掘与意义

日文版后记

附录I 早期主要中文报刊一览表(1815~1874年)

附录Ⅱ 早期主要中文报刊序文及重要启事(影印件)

参考书目及文献

索引

简体字版(增订版)附录

 I 新加坡人对中国报业史研究的新突破——喜读卓南生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Ⅱ 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诱惑”与“陷阱”——与中国青年谈治史的苦与乐

 Ⅲ 《香港船头货价纸》(1859年)影印件(79份)

简体字版(增订版)后记

简体字版(增订新版)后记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新版)》追溯中文近代报刊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挖掘了大量散佚于英、美、日和香港等地珍贵的报刊原件、翻版和抄本,去伪存真,纠正了自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问世以来,报史专著不少错误的记载和“定论”。内容论及1815-1874年60年间中文报刊的变化,清晰地勾勒了中国近代报业萌芽与成长期的特征,为这一领域的补白之作。

本增订新版添加了作者卓南生十余年来与两岸三地学者交流的经验与心得:“我对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和体会”的长篇自序,并增录了作者对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早期大量原件解读的篇章。

编辑推荐

卓南生编著的《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新版)》旨在以新的论据与观点,揭示自1815年伦敦布道会在马六甲(亦译为麻六甲)创办的第一家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发行开始,至1874年由中国人出资自办成功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在香港诞生为止的60年间,中文报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征与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