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编著的《无悔的异国岁月》为回忆性纪实散文。作者回顾了自己从1987年开始的异国经历,或常驻,或考察,还曾在孟加拉国做外交官。作者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驻外工作的体会融入到这本散文性随笔中。同时,作为地矿人,作者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和数不清的困难,为祖国的“走出去”事业贡献了力量。
| 书名 | 无悔的异国岁月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李旭 |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旭编著的《无悔的异国岁月》为回忆性纪实散文。作者回顾了自己从1987年开始的异国经历,或常驻,或考察,还曾在孟加拉国做外交官。作者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驻外工作的体会融入到这本散文性随笔中。同时,作为地矿人,作者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和数不清的困难,为祖国的“走出去”事业贡献了力量。 内容推荐 《无悔的异国岁月》作者李旭回顾了自己在异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或常驻,或考察,在异国的所见所闻无不给作者留下难忘的记忆。同时,作为“地矿”人,作者肩负为祖国找矿的使命,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和数不清的困难,为祖国的“走出去”事业贡献了力量。希望此书能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和地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对曾有着相似异国经历的朋友能产生一种共鸣,对从事国际合作的同志们能起到一点启示。 目录 第一篇 第一次走出国门 长途跋涉的艰辛 我眼中的伊拉克 硝烟未尽的两伊战争 全民皆兵 工作在密苏拉克硫磺公司 生活在“联合国”里 底格里斯河畔的沉思 第二篇 东非高原的亲身经历 初进非洲 自豪的埃塞俄比亚 鲜花城——亚的斯亚贝巴 东非高原上的“中国大酒店” 难忘的阿萨布海港 四次穿越东非大裂谷 怀念战友 说不尽的边境小城——莫亚雷 从莫亚雷到内罗毕 在迪雷达瓦的日日夜夜 思乡 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监理 真情感动业主 大使馆的宝贵支持 慷慨的埃塞俄比亚兄弟 经历政变 到非行总部查询 国际承包工程的磨炼 第三篇 在孟加拉当外交官 北京小汤山培训 孟加拉国的由来 中国与孟加拉是朋友 达卡印象 使馆经商参处的工作 在国际黄麻大会做“同传” 我所接触的中资企业 中孟医院 孟加拉的第一个煤矿 友谊超越国界 在锡尔赫特采茶 孟加拉湾遇险 领导人看望 义无反顾的选择 异国迎春赤子情 无悔的外交官经历 第四篇 资源报国的苦与乐 为祖国分忧 重要矿产都在哪里 横跨非洲大地 金融危机中的商机 别了,苏拉威西 在安第斯山找矿 密林深处淘金 “太岁”头上动土 戈壁滩的矿藏 初识远东 在澳洲当学生 成立澳中矿联 两次国际矿业盛会 创新“走出去”模式 少说多做 对“走出去”的思考 境外资源基地的探索 “走出去”的苦与乐 为了子孙后代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市中心,革命广场的北侧,有一幢与众不同的白色三层楼房,宽大、敦厚、华丽,在周围建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亚的斯中国大酒店。其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及店内的摆设具有典型的中国酒店的特色:红漆的门廊、店正面的屏风墙、紫黑色的餐桌椅、墙上的中国山水画以及迎门墙上用汉字书写的“宾至如归”的条幅,无不让人感到这是一家地道的中式餐馆。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诱人的中国风味,回头客很多,常年爆满,不提前预约,无空座可选。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亚的斯亚贝巴上流社会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在当地人的眼里,这家餐馆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来了此地,就等于去了一趟中国。每当夜幕降临,用汉字书写的“中国大酒店”五个大字发出耀眼的五彩缤纷的光芒时,各种型号、颜色不一的车辆载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着装各异的男男女女到酒店就餐。食客中既有各国驻亚的斯亚贝巴的外交官、商人、周游世界的游客,也有当地的达官贵人。每晚8点至11点间,店外必是车水马龙,店内必是食客济济,高朋满座。据埃塞俄比亚的朋友介绍,凡到此店来的食客都属上流社会阶层,平民百姓是很少去的。原因很简单,在这里吃顿饭至少要花掉当地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因此,到这里用餐本身也是一种政治、经济地位的炫耀。对于大多数平民来说,到此地进餐,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1989年10月,正值亚的斯亚贝巴金秋之际,鲜花布满了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芬芳弥漫了整个城市。应埃塞俄比亚供排水局总经理比鲁夫妇的邀请,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家亚的斯中国大酒店。一见胜过百闻,它的装饰风貌、中洋结合的经营形式、烹调技艺、店主的热情好客及周到服务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餐馆的老板是一位意大利人,50多岁,除了意大利语,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阿姆哈拉语。他虽是中国餐馆的老板,但能讲的汉语仅仅是“您好” “谢谢” “再见”等几个常用的词句,我们与他谈话只能用英语。当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时,这位老板很有礼貌地走到我们的餐桌旁,向我们表示热烈欢迎。据他介绍,这家餐馆在亚的斯亚贝巴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他的父亲创办的。之所以取名为“中国大酒店”,是因为中国的烹饪技艺世界闻名,许多意大利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风味小吃,在意大利的罗马就有几十家中国餐馆。20世纪70年代初,他们一家从意大利移居到了埃塞俄比亚。他父亲买下了这家餐馆的房产,经过内外装修后,请了一位老华侨厨师,开办了“中国餐馆”。起初,生意一般,以后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生意愈加兴隆起来。进入80年代,餐馆已是亚的斯亚贝巴市一家很受人喜爱、具有独特风味的酒店。餐馆有四个厨师,全是埃塞俄比亚人,他们曾经在中国驻埃塞使馆当过帮工,跟着中国的大师傅学过中国烹饪。老华侨厨师去世后,他们几个先后被聘到这里任“掌勺”师傅。他们买了一些中国烹饪书籍,经常请中国使馆的厨师到店里传授技艺。久而久之,几位厨师的手艺日趋成熟,所做主菜已接近中餐的风味,颇受食客的青睐。所以,其知名度剧增,名字也由“餐馆”改为“大酒店”了。我们翻开菜谱,发现既有家常的烩、炒菜类,也有宴席上的大小拼盘,汤类的品种也不少,有肉蛋汤、海鲜汤,还有欧洲人喜爱的水果蔬菜汤。另外,为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店内还备有埃塞人爱吃的英吉拉饼。这种饼的形状像中国北方人常吃的单饼,薄薄的,吃起来带点酸味。英吉拉是埃塞人的国食,就像中国北方人日常餐桌上离不开馒头一样,当地人每餐必备,加上辣椒炒羊肉,吃起来香辣可口。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在埃塞的国土上,就会尝到英吉拉的味道。后来我们才知道,英吉拉之所以受当地人喜爱,除了生活习惯外,主要是它易于消化,能增加食欲,因为英吉拉是经过发酵后烙成的。 P33-34 序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迅猛推进。 从1987年初到2015年上半年,我有幸去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到贩卖非洲黑奴的中转港,从当年英德两国交战的北非沙漠战场到南非的好望角,从中东的石油富集区到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大坝多金属成矿带,从亚马孙河到恒河,从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到安第斯山高原,或常驻,或考察,所见所闻无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我所经历的一切犹如昨天的故事,历历在目。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之心与日俱增,国外工作和生活的记忆愈加清晰,挥之不去,总在脑海中萦回。一想到在国外经历的日日夜夜、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的闸门骤然打开,时空似乎回转,往日的岁月如洪水般涌来,翘望读者与我一起分享。 我愿将此书献给我的家人以及与我在国内外曾朝夕相处的各级领导、朋友和同事们。正是他们的关怀和支持、奉献和牺牲支撑着我,鼓励着我,使我躲过了死神,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及数不清的困难,为祖国的“走出去”事业尽了一份心,献了一份力。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此书的出现。 李旭 2015年6月30日 后记 多年前就想写本书,把我在国外的亲身经历、感受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国家的“走出去”事业贡献微薄力量,终因勤奋不足,加之忙忙碌碌,久拖不见书影。其间,与家人和朋友谈起往事,偶尔讲出一些片段,虽不娓娓动听,但能引起大家好奇。有一次去云南丽江出差,偶遇一位闲居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聊起当年的故事,他兴趣十足,自告奋勇当我的速记,并提议我讲他写,共同编著这本当时还未起名的书。单位的领导,特别是当年一起在国外工作的同事也鼓励我抓紧动笔,一起分享。更令我感动的是,此书尚在酝酿初期,济南市文广新局蔡志华处长和济南奇珍阁刘广哲总经理父子就费心费力,联系好了出版社,为此书的出版铺平了道路。宝贵的支持,定将永记心间。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几十年前的事情,无日记可查,资料有限,全凭记忆,一点点地回想,实为不易。好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说一,不用精雕细镂,再加上当年同事的提醒以及诸多类似题材的纪实启发,忙里偷闲,笔耕不辍,历经上百个艰辛昼夜,终于完成了这本拙书,请领导和同事们指教。 希望此书能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和地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砖添瓦,对曾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朋友能产生一种共鸣,对从事国际合作的同行能有一点启示。 我感恩祖国的改革开放给我提供走出国门、拥抱世界的机会,感恩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让我掌握了对外交往的语言工具,感谢各级领导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与我患难与共的同事们的深情厚谊,更感谢妻子及家人对我的倾力支持和默默奉献。 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感到自豪,为能与祖国的复兴融为一体而感到无比幸运和骄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赵书泉院长、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宫述林副院长及山东省地矿局国际合作处的孟繁富、李敏、李艾银、李青梅等同事,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协助,此书不可能顺利完成并与读者见面。 感谢对我提供帮助的所有领导和朋友们。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