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
分类
作者 杨庆祥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是著名青年批评家杨庆祥的文学批评集,是“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中的一本。本书分为三编,约计23万字。第一编以文学史研究为主,考察了80年代重要文学思潮和文学事件。第二编视角集中在“80后”作家的写作上,涉及韩寒、张悦然、颜歌、蔡东等青年作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将“80后”放置于文学史的场域中,解读青年一代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进一步探寻解决之道。第三编仍以作家作品研究为主,视野放宽至21世纪写作,讨论了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学对社会问题的介入等中国当代文学对话历史、重建秩序的可能性。

内容推荐

如果把杨庆祥的学术批评理解为是搭建一扇通向“文学—历史”认知的大门的话,“80后”写作与1980年代文学(史)这两个专题领域,便是这扇大门最重要的两座柱石。前者是生于1980年的杨庆祥必然要直面的问题;后者则是其浓厚历史意识生发、激荡的原点。连接这两座柱石的圆拱,是杨庆祥对文学(史)与社会史的关系的建构,而圆拱合龙的根本,杨庆祥认为是文学,文本的社会参与性,而非修辞性。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正是杨庆祥搭建这座拱门的努力在文本上的呈现,亦可看作是一部杨庆祥私人的阅读史,一部他寻找真实世界的历史。

目录

第一编 80年代: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80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关于“重返80年代文学”

 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社会互动和文学想象——路遥的“方法”

 小屋的恐惧和救赎——《山上的小屋》中的历史讲述

 死去了的小资时代——重读《波动》序言

 阿三考——由《我爱比尔》兼及王安忆的写作症候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第三代诗歌”:命名与建构

第二编 “80后”写作:从成长中解放

 “80后”与我们这个时代——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演讲

 从成长中解放

 抵抗的“假面”——关于“韩寒”的一些思考

 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张悦然《家》中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想象

 罪与爱与一切历史的幽灵又重现了——由张悦然的《茧》再谈“80后”一代

 小说即“往生”——读蔡东

 故事尽头,洗洗睡吧——由《鬼雀》谈甫跃辉

 读伤心的故事别伤心

 回到现场的精神角力——新世纪"80后诗歌”的美学倾向

第三编 21世纪写作:对话与重建

 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

 重启一种“对话式”的诗歌写作

 鲁迅的精神传统——谈孙郁《鲁迅遗风录》

 巨人行走于时空或少年敬泽的青鸟之旅

 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注释的审判——宁肯的《三个三重奏》

 “辩证的抵抗”——由胡淑雯兼及一种美学反思

 出梁庄,见中国

 “在天空中凝结成一个全体”——《凤凰》的风景发现和历史辩证法

 截句:文体与意境

 “似乎都有余力再造一个世界”——《五人诗选》序

 跨越时空的对话——第四届冯牧文学奖答谢词

代后记 通向真实的世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