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贾平凹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见喜//孙立盎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见喜、孙立盎著的《贾平凹传》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他是“陕西文豪三人传”之一。

本书对贾平凹的文学定位、人生定位、时代定位更客观,更准确,更经得起时间推敲。本书独家披露的私密资料,丰满生动的细节还原,穿透时空的心灵对话,凝缩命运的文学别史。

内容推荐

《贾平凹传》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

  作者孙见喜作为贾平凹忠实而长久的密友,始终零距离注视、现场记录贾平凹文事活动及其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以独特的视觉与窥镜式扫描,成就了这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读本。书中对贾平凹60多年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而生动。

目录

第一章 身在苦水里煮

第二章 心在碱水里泡

第三章 浸透灵魂的传统

第四章 从美人琴到飞马奖

第五章 缘线接通即死亡

第六章 从香港到美国

第七章 创办《美文》

第八章 中国文坛大爆炸

第九章 从海南到江浙

第十章 走进塔里木

第十一章 费米娜文学奖

第十二章 果子是根的呈示

第十三章 从民间立场到中国气魄

第十四章 从当选省作协主席到荣获茅盾文学奖

第十五章 激情喷发:十年五部长篇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身在苦水里煮

一声婴儿的啼叫,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这地方是陕西省丹凤县金盆村,一个外乡妇女借金盆一方宝地专来这里坐月子,娃娃落地,东家西家都来帮忙,时在1952年农历二月二十一。一个农民的儿子降生了,这就是贾平凹。当时,他父亲贾彦春在金盆的南寺小学教书。平凹娘寄住的这户人家姓李,为了纪念儿子出生的顺遂,贾彦春为儿取乳名为贾李平。娘来金盆坐月子,全靠大姨的照顾,因为姨夫带兵驻扎在金盆,姨是随军的家属。

棣花镇的贾家老宅院里,老少20多口人呢!父亲排行老四,三位兄长都儿女众多。平凹满月后,一家三口回来,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土炕上。在贾家明堂,贾平凹排行老八。老八被随意安置在土炕的小角角。

二月天,丹江上的长堤岸柳,鹅黄嫩绿得好看,长堤内的弧月形百顷良田,小麦菜花都长势良好;棣花埝畔的300户人家联合起来,在这块大田的外沿箍了两道石堰,又修复了三丈高的镇河古塔,防御丹江那肆虐横暴的夏洪秋水。适逢开国之初,人们精神亢奋,万物欣欣向荣。村民组成互助组,在大田中央开一道笔直水渠,引丹江水浇灌这片土地上的五谷六豆。棣花的地形仿佛是两扇锅盖板,下扇是这水旱保收的百顷良田,上扇便是塬上的旱地。棣花镇就在上下扇之间,老街在埝下,新街在埝上;合起来是一个浑圆的盆地,锅盖板的接缝便做了长坪公路.这就是1935年修建的.西接长安、东达豫西西坪镇的312国道。盆地南,丹江曲流而过;盆地北,西山塬懒散错落。在塬的怀抱中,又横卧一座矮丘,俗名牛头岭。牛头岭地高坡平,视野开阔,生一片柏树林,贾家祖坟就在这里。这里风景特异,北沟有摞摞石最招外人观览。那是三间屋大的两块黑石相叠,风能动之,人却难撼。地质队的人说那石头相摞是地球上小冰河时期的证据。还有西山塬,东是苗沟,西是条子沟,两沟平行,自北而南夹棣花镇而人丹江。因为有这两条沟的滋润,棣花老街的埝下便涌出两股泉水,致使东西街之间洇成一块池塘和周围的“下湿地”,故此地有“二龙拱珠”的说法。棣花人在这里植荷种稻,荷生九眼莲,池产大鲇鱼,都是本地特产。

丹江自秦岭南麓的商州黑龙口流到这里,人称州河。它经商州、丹凤、商南入河南境,再过淅川老河口而往湖北,在那里汇人汉水扑到长江怀抱里去。早先水脉旺时,襄樊的舟楫是直开丹凤县城龙驹寨的,当时的船民水手为了帮会联络,在龙驹寨堂堂地筑起一座船帮会馆,人称花庙。此庙今日尚存,先为文化馆所用,后改为地方博物馆,整座建筑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棣花镇东行7.5公里是商洛镇,这里是秦时商山四皓的长眠地,有庙堂一座、古柏二株,当地人视若祖庭。四皓墓正对着的丹江南岸,有一“商”字山,为雪后的沟脊呈黑白笔画显现,是古代商山的八景之一,名日“商山雪霁望难收”。棣花镇当年各种庙宇十五六处,最古的建筑是双庙。那是老街东头并排耸立的两座古庙,两庙相距仅二尺,其开间、进深、脊高,以至间架构造皆相似。东者为关帝庙,西者为二郎庙。二郎庙建于金代大安三年(1211),风格熔金汉工匠艺术于一炉,又有喇嘛庙的意味,据说是纪念杨戬的。相传800多年前,秦桧割百里秦地给金人,宋、金两朝的分界线即在两庙中间。双庙前有广场,广场南端是魁星楼。逢年过节,村民演戏自娱,周围的曹家沟、巩家河、野猫洼、贾塬、陈塬等十几个村的人都来这里唱戏耍社火看热闹。后来,双庙做了生产队的牛栏和库房。而魁星楼高台崛起,成了夏夜间老少光棍们的天堂圣地,被戏称为“光棍楼”……

P1-2

后记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贯穿性作家,贾平凹从事文学创作40年来,出版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版本至2016年超过300种;他以自身的文学活动和丰富的作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段的发轫、流派、流变、高潮、接力和新世纪以来的种种变化,有人说他是文坛的常青树,有人说他是舀不干的水,不管怎么说,他以自己庞大的创作体量和品类繁多的奖项获取,支撑着一个当代大作家的位置和影响力。

他的作品动辄发行数十万,这缘于他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基础读者群,或者可以说,他是一个偶像级的作家,他无论出什么书,都有读者乐于购买和收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品的艺术生命长存于对读者的征服。有如此广大的读者,就有相应的要了解作家生命历程和创作过程的读者。有眼光的出版家在此找到了又一个读书热点。于是,就有了1990年西北大学出版社率先推出的费秉勋先生的《贾平凹论》,以及1991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见喜《贾平凹之谜》。两本书,一个着眼于理论研究,一个着眼于创作生涯,这两本书伴随着读者追贾的脚步跟随贾平凹的丰富著作一路前行。

随着贾的著作日丰,《贾平凹之谜》经过扩充,演变成1994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鬼才贾平凹》两卷本;其后,贾平凹年龄渐长,在前两书的基础上再次扩大规模,7年后的2001年,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的《贾平凹前传》,其间,根据读者的需要,或某一专题,或某一事件,衍生出了几种单本的纪实文学。单以“传记”为名的专著,除粤版的三卷“前传”外,尚有浓缩的沪版《贾平凹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2016年,贾平凹逾64岁了,从2007年到2016年间,他先是以长篇小说《秦腔》摘取了“茅盾文学奖”,接着几乎以每两年出产一部长篇的速度进入创作的喷发期,这是传主的个人背景。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张艳茜著的《路遥传》和邢小利著的《陈忠实传》,这就引发了编审张孔明的一个策划,将陕西三位获取“茅奖”的作家传记成套出版、打包发行,这就是陕版《贾平凹传》的由来。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出版论证。陕西人民出版社对这三部作家传记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也曾有小报议论,对贾平凹的评论过度了,有关贾平凹的书出得太多了,部分内容重复了,等等。至于“评论过度”的问题已有作家、评论家回应:八九十年代是评论家追得作家经常尿湿裤子,新世纪恰恰相反,以贾平凹为例,常常是这一部长篇评论家还未来得及充分消化,他的下一部长篇又出版了,问题颠倒过来了,作家逼得评论家匆忙抛出夹生评论。以《废都》为例,此作复出后,至今还未出现一篇搁得住的有关《废都》现象的深度研究。

中国图书市场广阔,任何一本广告充分的图书,都不可能铺满县乡乃至社区书店,这就产生了长期可销的图书,如再版书、修订书、换名书,等等。图书是精神产品,虽然它不同于蛋糕锄杖这类实用商品,但它通过市场到达用户,所以它同样具有商品属性。以《贾平凹前传》为例,由此衍生出的几种版本,都是针对不同读者群、不同发行地区地段而出版的,都是经过出版单位市场调研确定选题,再报新闻出版署批准,然后经过三审书稿才下厂产出图书成品。同琳琅满目的家电产品一样,不能因为某人不需要就停止生产,你不需要可以不买,因为你不需要就指摘作家和出版社,以这种霸权作风阻止广大读者选书读书,不仅徒劳,而且无益,或者相反,恰恰又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市场是硬的,读者是最灵的,他从来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图书。

关于写作工作量的分配:孙立盎承担了全书的整体规划,并具体完成了前八章的写作,孙见喜承担了后边七章的写作,最后的统稿由孙立盎完成。

贾平凹还在写作中,还在行走中,还在他钟爱的乡土上挖掘和捡拾,必然还会有新的著作奉献给广大读者。陕西人民出版社这套“三传”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素材的积累,而修订,而再版,读者的需要是这套书的生命。

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精细劳动,感谢为此书提供资料的传主亲友,也要告知之前阅读过诸种“贾传”的读者,此书是诸种版本的浓缩,采用了新的叙述角度,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作者力争做到人有根、事有因,为中国当代文学存一份可靠的史料,为当代作家存一份“活检”标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作家传记”研究家董炳月说:“传主的价值总是像矿藏一样蕴含在传主的生命历程及相关的历史事实之中的,再现这生命历程及相关史实,是揭示传主历史价值形成的必然性或偶然性,并由此达到认识文学与社会(及文化、历史等)目的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这部陕版“贾传”试图通过传主的人生及创作历程,映透出这个时段里中国文学的整体现状及这个时空里社会生活的若干信息,所以内容上力求广大和丰富,这也是本书的着力点之一。

希望后辈研究家在此获得课题线索,晚生作家由此获得写作启示,老中青的读者由此获得对贾氏作品的进一步理解。贾平凹是丰富的,贾平凹也是透明的,各种读者从贾平凹这棵树上摘取所需要的根、茎、枝、叶、花、果,取之于他,也要浇灌于他,使他花繁叶茂,这是作家的福分,也是读者的福分。

孙见喜 孙立盎

2016年9月于西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