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大一个家--阿尼帕妈妈的爱心故事/中国精神我们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敬堂//樊琴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当地一位好心人的撮合下,弟弟阿力马洪认识了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子,名字叫波勒斯罕。

经过了解得知,波勒斯罕是哈萨克族,新疆人,祖父母早年经商来到蒙古国,后来在此定居。

波勒斯罕天生一个美人儿,长长的头发,黑黑的眼睛,能歌善舞,已经到了待嫁的年龄,前来提亲的人简直要踏破门槛。

有人说,婚姻是一种缘分,是在对的时间找到了对的人。正在波勒斯罕为自己选择人生伴侣时,阿力马洪不失时机地出现了。

来自同一个家乡,又是同一个民族,小伙子有自己的羊群,有自己的骆驼,还有骆驼一样的吃苦精神。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白马王子”吗?波勒斯罕想。

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爱的火花。

父母没有反对,他们顺利地结了婚,次年生一女,那女孩就是阿尼帕。

阿尼帕,是个维吾尔族名字,寓意为“引领你走正路的人”。阿力马洪给女儿取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希望她一生走正路,走好路,靠吃苦努力过上好日子。可这位父亲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女儿阿尼帕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承担了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的人生痛苦。

阿力马洪也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在异国他乡,他只是一个游子,正因为如此,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思念故乡。

1939年,战争的烽火在中蒙边境燃起。

突然有一天,阿力马洪和哥哥听到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中蒙边界确定,已经“封关”,他们被“锁”在了关外。

一个人可以没有家,但不能没有国。

听到“封关”的消息,兄弟俩认真合计一番,做出决定:回国。

回国的主意已定,为了有个接应,哥俩儿商定,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随后再走。

哥哥单身一人,先走了。回国前,他把兄弟俩所有的财产全部留给了弟弟阿力马洪。

从此,兄弟俩天各一方,杳无音信。

时光荏苒,1949年9月,包尔汗宣布起义,新疆和平解放。一个月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喜讯一个接一个传来,阿力马洪对久别的祖国充满向往,思乡之情愈加强烈。

阿力马洪渴望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的一腔爱国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妻子波勒斯罕。可波勒斯罕跟随丈夫回国的念想,却受到了家人的阻挠。那时,波勒斯罕全家已在蒙古国定居,她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女儿离开。

继大女儿阿尼帕出生之后,儿子霍帕尔、女儿玛丽亚、阿美娜、肉孜汗相继出生。家里人口越来越多,生活负担越来越重,但对阿力马洪来说,思念祖国、回归故乡的情愫一直萦绕在心头。

哥哥一去不返,他去了哪里?他过得好吗?

自己已经是儿女满堂,还能回国吗?

无数个落日西坠的傍晚,阿力马洪独自坐在帐篷前的草地上,眼望着祖国的方向,用心在轻轻地呼唤着家乡,呼唤着亲人。

大女儿阿尼帕是个懂事的孩子,每每看到阿爸一个人坐在草地上发呆,就悄悄地来到他身边,善解人意地给阿爸唱歌。那歌声好听极了,像草原上的百灵鸟从头顶飞过。

阿尼帕是老大,在父母心目中她是乖乖女,可在弟弟妹妹面前,她又是大姐姐。她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弟弟妹妹,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照顾孩子竟然成了她一辈子唯一的最神圣的职业。

阿尼帕一天天长大了,她在阿爸那里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中国”。中国在哪里?她想知道阿爸藏在心里的秘密。

又是一个日落霞飞的傍晚,阿爸放羊回来,像往常一样坐在帐篷前向远方眺望。

她轻轻地跑到阿爸身后,一会儿给他捶捶背,一会儿给他揉揉肩。

“阿爸,又在想你的中国?”她认真地问。

“是。”阿爸回答。

“中国在哪里?”她继续问。

“我们脚下是什么地方?”阿爸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

“是草原。”

“没错,是草原。这里是羊儿的故乡,羊儿离不开草原。”阿爸顿了顿,继续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中国到底在哪里?”阿尼帕睁大眼睛好奇地问。

“在山的那边,在阿爸的心里。”阿爸向远方努了努嘴。

“中国离咱们这里远吗?怎么才能回去?”阿尼帕继续问。

“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当年,阿爸是赶着羊群沿着这条小河走过来的,用了大半年时间,真的不知道世界会有这么大。”

“阿爸,你说脚下的这条小河通往中国,通往你的家乡?”

“是的,这条河叫布尔根河,从这里一直向西流,流到新疆叫青格里河,它滋养着青河人民,当地人称它为母亲河。”

“阿爸,你为什么不回去?小羊儿每天都回家。”

“乖女儿,不是阿爸不想回,而是回不去。”阿爸解释道。  “那又是为什么?”她不解地问。

“你还小,慢慢就会知道阿爸心里的苦了。”

“阿爸,我想跟你回中国,那里有阿爸的家。”

“好孩子,阿爸不会忘记家,也一定会带你们回到真正的家。”

“好啊好啊,跟阿爸回老家!”阿尼帕高兴地拍起了小手。

P19-25

目录

第一章 人再大不会忘记妈,路再远不会忘记家

 团结锅的由来

 丰盛的晚餐

第二章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爱

 异国情缘

 归国途中

 叶落归根

第三章 半个月亮爬上来,照着我的梳妆台

 挨过苦日子

 算计着过日子

 丢羊前后

 乳汁的哺育

第四章 六个民族一个家,十九个孩子一个妈

 收养三兄弟

 托乎提的婚事

 胡尔曼的不幸

 王淑珍有家了

 王淑珍的兄妹都来了

 永远的家

 美丽的月亮花

 生死之托

第五章 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是来自母亲的呼唤

 养子王作林

 阿奔的婚事

 痛失阿布力克木

第六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

 卡丽曼的“怨言”

 球鞋风波

 迪丽巴尔的几次休学

 热合曼的童年记忆

第七章 同吃一坑馕,就是一家人

 唯一的争吵

 金婚庆典

第八章 好大一棵树,深情藏沃土

 爱心方程

 挽救古丽

 捡回孕妇

 爱心接力

第九章 丰碑属于母亲,口碑留给后人

 爱心铸造丰碑

 道德教育基地

 口碑与丰碑

序言

古人云:“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壮年养德。”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正是选择人生目标和树立远大志向的关键时期。然而,“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对青少年来说,可真不容易说清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看到、听到或者了解到一些优秀人物的人生经历,并能以他人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无疑会是开阔胸襟、拓宽视野、丰润生命的很好途径。

“中国精神·我们的故事”这套丛书,正是专为青少年创作出版的一套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的优秀励志读物。我们甄选出当下中国鼓舞人心、提振国威的一些重大题材,并邀请作家深入一线亲自采访,把那些为了祖国伟大事业而无怨无悔付出的优秀人物的感人经历,用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来。虽然每个人物身份不同,所从事的事业也不同,然而,无一例外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他们是典型生动的当代人物;

他们拥有非同一般的毅力和热忱笃定的坚守;

他们各有所长且卓有建树;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由衷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力量。

中国精神,意在阐述当代中国人深沉热烈的爱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中国精神,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强劲内驱力。对青少年来说,学习这种精神,就是要少年立志,长大后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公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付出!

内容推荐

郝敬堂、樊琴著的这本《好大一个家--阿尼帕妈妈的爱心故事》书写了阿尼帕妈妈与丈夫阿比包,用全部的真情和艰辛的劳动,养育自己和收养来的6个民族的19个孩子,为他们日夜操劳,帮他们成家立业,无私付出的感人故事。我们从阿尼帕妈妈身上,感受到帮助他人、扶危济困的至美品德,感受到超越民族、超越血缘的至纯母爱,感受到暖意融融、相亲相爱的至善家风。阿尼帕妈妈的爱心故事,从青河县传遍了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爱心善举中……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个地方:地处北疆,亚欧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冲,是民族英雄纵马驰骋的战场,是雪莲花盛开的地方,它遥远而神秘,这地方叫青河。

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四代,六个民族,两百多口人,如此庞大的家族堪称“中国之最”,如此和睦的家庭世上稀有。这个家是由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用爱心支撑的大家庭。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生育了九个儿女,收养了十个孤儿,漫漫人生路,她用博大的母爱把他们拉扯成人,让他们成家立业。

郝敬堂、樊琴著的这本《好大一个家--阿尼帕妈妈的爱心故事》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这对父母无私付出的感人故事。

作品主题庄严深情,富有动人的魅力和很宽厚现实的精神情感意义。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