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看看乔治·N.赖特编文、托马斯·阿洛姆绘图的这本《晚清河山》,它将以图(钢版雕版画)文并茂的方式,为你再现中国北京、香港、澳门、广东、江南、浙江、福建、运河、天津的山水风貌和习俗民情。
本书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 书名 | 晚清河山 |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作者 | (英)乔治·N.赖特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晚清时期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看看乔治·N.赖特编文、托马斯·阿洛姆绘图的这本《晚清河山》,它将以图(钢版雕版画)文并茂的方式,为你再现中国北京、香港、澳门、广东、江南、浙江、福建、运河、天津的山水风貌和习俗民情。 本书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晚清河山》一书初版于1843年,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当时的英国上下都对这个刚刚跟自己打过一仗的古老帝国充满了好奇,于是费舍尔公司便请来艺术家托马斯·阿罗姆和作家乔治·N.赖特,策划出一本介绍中国的山水风光和习俗民情的画册。 本书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欧洲多国语言出版。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本书在摄影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以表现力极为细腻的钢版雕版画的形式保存了晚清中国山水风貌和习俗民情的图卷。 目录 北京 1.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2.道光皇帝大阅 3.北海公园 4.西直门 5.长城 6.通州奎星楼 7.京郊官员宅院 8.灯笼铺 9.官老爷出行 10.迎亲的队伍 11.小布达拉宫 香港 1.香港 2.维多利亚要塞,九龙半岛 3.从九龙远眺香港 4.香港的竹渠 澳门 1.从香山要塞远眺澳门 2.南湾 3.贾梅士洞 4.妈阁庙门前 5.妈阁庙的神堂 广东 1.西樵山 2.七星岩 3.鼎湖山瀑布 4.肇庆府羚羊峡 5.韶州广岩寺 6.英德县煤矿 7.五马头 8.从深井岛远眺黄埔岛 9.运河上的宝塔与村庄 10.大黄滘炮台 11.海幢寺的码头和入口 12.海幢寺的大雄宝殿 13.佛教寺庙 14.河南风景 15.欧洲人的商行 16.商人潘长耀的宅邸 17.潘长耀宅邸的园林水榭 18.一位中国商人的宅邸 19.广州的街道 20.帽子商的店铺 21.船工斗鹌鹑 22.穿鼻之战 23.虎门战役 江南 1.庾岭隘口 2.石门 3.小武当山 4.瓜洲水车 5.石潭瀑布 6.太平昭关 7.湖州丝绸庄园 8.缫丝的女子 9.染丝坊 10.茶叶的栽培与制作 11.祭奠去世的亲人 12.镇江河口 13.银山 14.焦山行宫 15.镇江府西门 16.端午赛龙舟 17.鸦片鬼 18.流动剃头匠 19.中秋祭拜 20.南京城 21.南京城鸟瞰 22.南京的桥 23.南京琉璃塔 24.官宦之家 25.官宦之家的女眷玩牌 26.中国渔民的省时省力 27.接春仪式 28.虎丘行宫 29.虎丘试剑石 30.太湖洞庭山 31.太湖娘娘庙 32.白云泉 33.养蚕与理茧 34.播种水稻 35.聘礼送到新娘家 浙江 1.西湖 2.富春山 3.乍浦古桥 4.乍浦天尊庙 5.乍浦之战 6.宁波城远眺 7.甬江河口 8.宁波的棉花种植 9.普陀佛寺 10.舟山山谷 11.镇海孔庙大门 12.定海郊外 13.攻占定海 14.恐怖要塞 15.舟山岛英军营地 16.水稻种植 17.官家盛筵 18.官家庭院里的杂耍表演 19.大家闺秀的闺房 福建 1.武夷山 2.晋江入海口 3.从外港远眺厦门 4.从鼓浪屿远眺厦门 5.厦门城远眺 6.古墓群 7.厦门城门入口 8.茶叶装船 运河 1.船过水闸 2.扬州渡口 3.金坛纤夫 4.临清州街头杂耍 5.踢毽子 6.黄河入口 7.东昌府饭摊 8.通州猫贩子和茶商 天津 1.天津大戏台 2.白河兵营 3.北直隶湾:长城尽头 4.重阳节放风筝 5.江湖郎中 6.求签问卦 7.打板子 试读章节 长城 粗野无文的社会状态,未开化民族的游牧习惯,以及对复仇行为的错误评价,使得防御性的军事建筑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既有必要,也很奏效。为此而修筑的简单土木工程在很多国家至今犹存,原始人的历史记录要么变得混乱不堪,要么早已灰飞烟灭。况且,米底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罗马人、皮克特人和威尔士人难道不都留下了持久的证据,证明他们对防御墙所寄予的信任吗?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位继任者曾在里海东边修筑了一道边界墙;帖木儿也很看重此类建筑所提供的安全庇护。上面提到的这两条分隔线和防御线,就像天朝皇帝的长城一样,也是为了阻挡游牧鞑靼人的突然闯入而画出来的。然而,在过去伟大记录的作者们所能确证的所有实例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这样的建筑物都源于最专制的暴政,源于最凄惨的奴役。而古物专家总是带着一种好感来研究它们的起源,集中考量促使某个野蛮征服者采取此类行动的动机,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上述真相。伏尔泰曾把埃及金字塔看作是奴隶制的纪念碑,整个国家长期以来在这些巨大工程(比如摩索拉斯的陵墓)的重压之下痛苦地呻吟。如果希罗多德讲述的故事是真的,他会不会为自己的结论辩护呢?希罗多德说:“在吉萨的一个金字塔里,埋葬着基奥普斯的遗骨,而另一个金字塔埋的是他的兄弟塞弗伦斯。建造这两座巨大工程的20年间,总共雇佣了10万人。从那一时期起,埃及人对基奥普斯的记忆便充满了极度的憎恨。”中国长城的建造,也伴随着这样的情感和记忆。据说,这个帝国每三个人就要征调一个人去修造长城——食物供应匮乏,有40万人死于饥饿、虐待和劳累过度;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所受到的奴役,根本没法和中国人在服从工头时所受到的奴役相比。 在满族人征服中国本土之前,长城一直是帝国的北部边界,建造长城的功劳被归到秦始皇的头上。他在公元前237年登上皇位,是中国第一个统御天下万民的君主。他发现鞑靼人总是给自己的边民制造麻烦,于是派出一支大军去对付他们,把他们赶进了莽莽群山中。在接下来的太平岁月里,便用这支军队修造防御工事,以抵挡未来的一切侵犯。一些憎恶这位暴君的中国历史学家甚至拒绝承认他是这项巨大工程的唯一设计者,他们声称,秦始皇仅仅建造了围住陕西省的那一部分,其余的部分是不同的君主修建的,把他们各自的王国围起来。 长城的东端伸入辽东湾,在纬度上几乎与北京相同。据说,皇帝让人把装满铁块的船沉入海底,充当牢固的基础,长城便在这个底座上用巨大的花岗岩石块修筑而成。建筑风格与北京的城墙类似,只不过尺寸要大得多。它平均高20英尺,包括从防御墙上升起的5英尺高的胸墙,而胸墙距离地面15英尺。底部的厚度是25英尺,顶部宽15英尺。整个建筑由两个正面(或称拥壁)构成,厚2英尺,中间填充土、毛石或其他松软的材料。拥壁底下的6英尺用粗凿的花岗岩建造,上面的部分完全是青砖。墙顶部的平台是用砖铺成的,通过同样材料(或石材)修建的阶梯到达,坡度很缓,以至于马都能拾级而上。在北直隶省,长城呈梯层形构造,用青砖包盖。过了黄河,进入陕西境内之后,工艺就比较粗劣了,有时候干脆是土墙。在有些地方,它彻底消失得无踪无影,但在一些引人注目的交通要道,要么有高塔,要么有城镇,守卫着它,通常有军事将领率领精兵强将,驻守在那里。 P15-16 序言 其他所有国家的历史,莫不显示了政治、道德和文明等领域中持续不断的变革——王座的倾覆、部落的瓦解,等等;而偌大的中华帝国,其领土延伸1000万平方英里,养活着3.6亿居民,却享受了4000年政治生活绵亘不断的恒定持久。这个国家是静止不动的,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国家全都受到了某种推动,要么朝着文明的方向不断前进,要么在时代的浩荡洪流中湮没沉沦。 裹着偶像崇拜的黑暗罩布,占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却一直是专制统治“凄惨绝望的、被打垮的奴隶”。每个臣民都是帝国机器上的一个自动零件,专制统治者给他分派了专门的职责;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中国人的产品达到了人类完美的顶峰。 中国有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著名遗址,其中包括宽阔的御道,无以数计的运河,巨大的单拱桥,以及高高的尖顶塔。但最重要的,还得算是长城,用东方人的夸张说法,叫作“万里长城”,尽管它的长度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即1500英里。它翻越崇山峻岭,穿透深壑峡谷,跨过大江大河。 对民族习俗的顽固忠诚,对古代事物的执著热爱,以及拒绝与外国人之间的知识交流,这一切赋予这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以独特的道德品格和身体品格,使得他们的历史独一无二、新颖奇特而非同寻常。他们的农业体系举世无双,他们的制造业是其他国家的楷模,他们的建筑精细复杂,充满奇思妙想,他们省时省力的手段令人拍案叫绝。现时代的人之所以自夸比古人更加高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项重大发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这些发现的第一缕光亮,正是从中国传出来的。 一个这样的民族,与其他人类种族如此不同,如此执著地坚守既定的习俗,以至于他们现在的样子佐证了几千年前的生活方式,而他们对外来的侵犯如此小心警惕,以至于他们总是对外国人恶语相向,让对方退避三舍。要用图画来说明这样一个民族的场景、习俗、艺术、制造品、宗教仪式和政治制度,殊非易事——“hic labor,hoc opus est”。要执行这样的劳作,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把精神的甚或是身体的能量集中于此。而且,这样的事业,公众以空前的支持态度对出版者寄予厚望,最明显的大概莫过于眼下这本书。 在“松柏与桃金娘的国度”居住之后,阿洛姆先生的天才已经充分成熟,能够忠实地描绘东方的风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都如此成功地描绘出了他所要表现的主题,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优美的画笔必将再一次明显胜过我拙劣的文笔。 乔治·N.赖特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