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自选集(生命卷精装典藏版共3册)(精)》收录了毕淑敏经典散文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十余部,共三册。其中《西藏的故事》以散文加小说的结构描述了作者在援藏时期的经历;《预约死亡》是一本小说合集,共六部中短篇小说;《生命的栖息地》是散文集,围绕“感悟生命、顿悟生死”收录毕淑敏关于生死顿悟的散文,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心灵鸡汤。
| 书名 | 毕淑敏自选集(生命卷精装典藏版共3册)(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毕淑敏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毕淑敏自选集(生命卷精装典藏版共3册)(精)》收录了毕淑敏经典散文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十余部,共三册。其中《西藏的故事》以散文加小说的结构描述了作者在援藏时期的经历;《预约死亡》是一本小说合集,共六部中短篇小说;《生命的栖息地》是散文集,围绕“感悟生命、顿悟生死”收录毕淑敏关于生死顿悟的散文,对读者来说也是一本心灵鸡汤。 内容推荐 《毕淑敏自选集(生命卷精装典藏版共3册)(精)》共三册。其中: 《生命的栖息地》所收录的文章分为七个部分,主要涉及人生的感悟和思索与探究。文中对生死、健康、患病、沟通、和睦、亲情、友爱、背叛、犯罪等社会及自然与心灵都有追问,反映了作者作为战士、医生、作家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本书从生命的起源,到生命的过程,认知生命,进而珍惜生命,直面死亡严肃的课题,引领读者不畏生命中的苦难与死亡,坦然接受这种自然规律,给读者足足的正能量。 《西藏的故事》收录了散文十一篇,中短篇小说四部,是讲关于在西藏从军时候的各种经历。全部内容都围绕西藏地区的军旅生活,反映了边防战士守边护国的决心和坚守职责的意志,树立了和平时期军人的英雄形象。是毕淑敏全部作品中最有真实体验,感情最真挚的篇章。给读者呈现西藏的神秘地带的同时,引领读者取感知大自然的不可预知,和对不可重复的生命的无数谆谆告诫,珍爱生命,珍爱自己。 《预约死亡》收录了毕淑敏的《生生不已》《预约死亡》《教授的戒指》《最后一支西兰地》《看家护院》《紫色布幔》等经典中短篇小说。是作者毕淑敏的精品集。毕淑敏笔下的主人公,有医生、学生、士兵、工人、服务员等。他们的故事总是我们寻常之所见与之所得。毕淑敏却能将它们完美转化成动人心魄的感动。 目录 《西藏的故事》 总序(毕淑敏) 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王蒙) 散文篇 到西藏去 冰川上有“毒蛇”嘶嘶声 八月里穿着棉衣 “回”字形银饰 糖衣氧气压缩片 昆仑之吃 昆仑之喝 昆仑之眠 在印度河上游 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期望 致一位要去雪山的朋友 小说篇 阿里 昆仑殇 补天石 藏红花 《预约死亡》 总序(毕淑敏) 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王蒙) 生生不已 预约死亡 教授的戒指 最后一支西地兰 看家护院 紫花布幔 《生命的栖息地》 总序(毕淑敏) 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王蒙) 第一章 一束诞生于生命内部的光 生命的借记卡 梳理生命之序 节令是一种命令 你为什么而活着 今世五百次回眸 身体不是一匹哑马 做自己身体的朋友 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 鱼在波涛下微笑 费城被阉割的女人 素面朝天 你要好好爱自己 一百万年之前 第二章 在我们生命的远方 最大的缘分 母亲无节 人生如带 华尔街的少女 我的五样 我羡慕你 拍卖你的生涯 只要有目标,就不会孤独和绝望 苍凉的生命 孝心无价 第三章 用心触碰世界的美好 在火焰中思索 崇文门三角洲的马莲 延长中年 年龄的颜色 当我们想家的时候 夏天别忘穿棉袄 绝望之后的曙光 用生命擦拭生命 比树更长久的 第四章 生命是朴素的 每一天都去播种 钱的极点 关于生命与命运的遐想 凝视崇高 请为你的生命找到意义 此生结束后,我们重逢 疲倦 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 宁静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生命中的粗纤维 第五章 在苦难的夹缝当中完整地活着 冰雪花卉 你是否需要预约今生的苦难 逃避苦难 苦难不是牛痘疫苗 走出黑暗巷道 苦难之后 你不能要求没有风暴的海洋 抢,还是不抢? 你好,荞 留一罐回忆的泡泡糖 佑护灾难中的孩子 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的期望 我对生命悲观,但不厌倦生活 第六章 天堂不是目的地 心中的死结 谈“怕” 艾滋之椅 当我们离开北京的时候 21世纪,我们死在哪里 让死亡回归家庭 温暖的陵园 写下你的墓志铭 离太阳最近的树 安然逝去 化腐朽为安宁 第七章 上帝的疏忽里有慈祥 九芒星的钥匙 苍茫之悟 太平门与非常口 机智地永别 为了能够紧紧地握住一双手 男妇产科医生 平安扣 别给人生留遗憾 如果你没有看到过钻塔 青色T恤 试读章节 绝望之后的曙光 我们五个女兵是1969年4月被分配到西藏阿里军分区的。阿里军分区1968年成立,我们是分区的第一批女兵。我是1952年10月出生的,当时是十六岁半。 过五一了,说有一辆大轿子车和一辆大解放车结伴上山,让我们5月2日9点到大门口集合。当我们按照预定时间上车的时候,才发现探家回来的干部战士早就上了车,黑压压的把轿车的位子都坐满了。那时候还没有照顾女士的概念,他们都一言不发地盯着我们看。我是班长,看看车子最后一排还能挤进两个人,就叹了一口气说,三个人上解放车大厢板,两个人留在这辆车上。 喀什到狮泉河,那时要走六天。六天的路程,山高水远。我坐在解放车的大厢板上,穿着大头鞋,裹着皮大衣,蜷缩成一团。听着缠有防滑链的车轮在雪地和碎石上碾过的细碎声响,觉得我以前在北京温暖的家中读书的日子是一个梦。到达狮泉河镇,迎接我们的阿里军分区卫生科的领导围着我们五个人转了好几圈,然后面面相觑毫无表情地走了。 五个女兵站在荒凉的戈壁上,完全不得要领。我至今仍要感谢大脑缺氧和严重的高山反应带来的木讷和迟钝,让我们在这段不知道有多久的时间内,没有哭,没有叹息,也没有思索,一言不发。在这段思维空白的时间里,我看着远处的夕阳像一张金红色的巨饼,无声无息地缓缓降入峰峦之口,大地变得一片苍茫。 等卫生科的领导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很热情了,连连说着“欢迎你们”,接过了我们的背包和脸盆。 科长后来解释说,此前收到南疆军区的电文,说是给卫生科派去了五名卫生员,但并没有说明是女性。在我们之前,阿里军分区从来没有女兵,所以他们头脑中也没这根弦。接站时刻,突然发现来者是女孩子,遂大吃一惊措手不及。他们原本是把我们分散安排在各个男 兵宿舍的,一见之下情知不妥,赶紧回去倒腾房子。 我们五个都是1969年的兵,2月入伍,在新兵连集训了两个月,并没有经过任何医学训练,连最基本的肌肉神经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开始上班了。 我的第一针是给一个叫作“黄金”的战士注射青霉素。扎完之后,黄金一股劲地感谢我,说一点都不疼。我自己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的劲过大,针头全部飞快地刺进肌肉,所以几乎不疼。缺点是这样进针十分鲁莽,如果针断在皮肉中,取出来就很困难。算这位黄金战友幸运,既不感觉到疼,也没有碰上断针这样的倒霉事,过了一关。 1970年底,要开始野营拉练了。我们都纷纷写决心书,报名参加拉练,要求到火线上去锻炼。繁忙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主要是给自己做一口锅,以便独立野炊的时候能吃得上饭。具体方法是先用锉刀把罐头盒锉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罐头盒盖子的完整,在做饭的时候少跑一点气。然后在罐头盒盖子(现在已经变成锅盖子了)上凿个小洞,在罐头盒锅体上也穿个小洞,两洞合一,用铁丝拧紧,简易小锅大功告成。 出发的前一天,我们把拉练需要携带的物品——比如枪支弹药、红十字包、干粮袋、帐篷雨衣、被褥行李等等都背在身上,跳上磅秤一称,将近一百公斤。那时我的基本体重(穿上棉袄棉裤绒衣绒裤大头鞋,带上皮帽子)大约是六十公斤。也就是说,负重在三十五公斤以上。 数九寒天,阿里高原最寒冷的日子。日日急行军,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从葛尔昆沙到班卡的一段路。六十公里路,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之巅,就是巨大的挑战了。上午还好,虽然气喘吁吁,总算不掉队地走了下来。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要求各自起伙。我们先是把背上的冰取下来,砸成小块,放到“小锅”里,然后再找几块小石头,把“小锅”垫起来,算作灶台。再把干牛粪塞到石头的缝隙里,点火开始做饭。等到水开了,把干粮袋里的生米下锅,米熟了,就可以开饭了。 《生命的栖息地》P109-111 序言 写作多年,积攒下若干文字。上世纪90年代,有出版社找到我,说是预备给我出套文集。我听后心情有些激动,先是高兴马上又觉得自己不配。 文集出了,销得还不错。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书市,我去签名售书。文集共4本,卖80多块钱。读者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走向我。我埋头签书,心里充满了不忍。我想,80多块钱,要是用来买成肉,快合半扇猪了!(那时物价便宜,一斤肉才几块钱。)人家把吃肉的钱省下来,买我的书,多大的信任啊!一斤肉吃到肚里,肯定会让人长力气壮身体(那时的人没有那么多“三高”超标,视吃肉为上等的好事情)。扪心自问,我的书带给人的帮助,能抵得过十几斤肉吗? 心中惶恐。从那一瞬,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不写则已,如果写,就一定要说真话,要认真负责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字。力争做到对得起读者为了购买我的书,付出的买肉钱。 购书的代价是两方面的。首先要付出金钱,读者的钱是哪里来的呢?是他的劳动换来的。所以,买书这件事,说到底,是用作者的劳动换读者的劳动。市场上,如果人们买了变质的食品或是伪劣产品,可以要求退换货或是保修。但是,读者买了一本书,如果没有缺页错页,基本上不能把书退还书店或是作者。也就是说,写书卖书的人,只对书的装订质量负责,至于内容,你买了书,就自认是全盘接受,售出后概不负责。我觉得这近似霸王条款。或者往好里说,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极大的信任。一个作者,万不可亵渎了这份信任,唯有竭尽全力诚惶诚恐地为自己的产品负责,才能对得起读者这一份近乎无条件的接纳。 读者付出的第二种代价,是他或她的时间。时间其实是无价的,是用来构成生命的金色颗粒。读者把如此宝贵的东西,消耗在阅读我所写的文字之中,我无以回报,只能将我的思考和表达,千锤百炼力求尽善尽美。我不敢保证它们完全正确,但我应该保证它们具备发自内心的诚挚。否则,就是暴殄了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就是对他人的轻慢和敷衍。 从那时到现在,又过去了20多年。作品积攒得比过去多了,心态已悄然变得平和。感谢编辑们的热忱和信任,我能有机会出一套自选集,十分高兴。 它们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和幸福有关,一部分是和心理有关,还有一部分和旅游与我在西藏的岁月有关。 这是我在不同时期写下的文字,打着我的年龄的烙印。年龄的增长从未让我气馁,只是帮助我理解了不同时期的美好。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株植物,把青年时期比作嫩绿,我35岁时才开始写作,实在要算在苍绿时段才进入别人的早春,接下来是无以抵挡的墨绿与苍黄……现在,干脆成了深秋时节银杏叶般的暗金。我已进入老年,步伐放缓,心头肃静。我知道生命还会继续变化,从草黄变成铅铁般的灰黑;再然后,哦,就该是土壤的褐赭色了;再再然后,大约就无色透明了。 祈愿我的文字带着我的暖意和祝福,飞抵你的掌心。 毕淑敏 2016年6月1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