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田随笔全集(第1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米歇尔·德·蒙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米歇尔·德·蒙田著的《蒙田随笔全集》共三卷一百零七章,本书是第一卷,收入前五十七章。蒙田以博学著称,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内容推荐

米歇尔·德·蒙田著的《蒙田随笔全集》,共一百零七章,分第一、二、三卷,八十余万字,是蒙田随笔的全译本。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其散文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不仅在法国散文史上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而且在世界散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是第一卷。

目录

译序“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马振骋

蒙田年表

原版《引言》/[法]莫里斯·拉特

致读者

第一章 收异曲同工之效

第二章 论悲伤

第三章 感情在我们身后延续

第四章 如何让感情转移目标

第五章 身陷重围的将领该不该赴会谈判

第六章 谈判时刻充满凶险

第七章 我们做的事要从意图去评判

第八章 论懒散

第九章 论撒谎

第十章 论说话快与说话慢

第十一章 论预言

第十二章 论坚定

第十三章 王者待客之礼

第十四章 善恶的观念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

第十五章 无理由死守阵地者必须惩处

第十六章 论对懦夫行为的惩罚

第十七章 几位大使的一个特点

第十八章 论害怕

第十九章 死后才能评定是不是幸福

第二十章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第二十一章 论想象的力量

第二十二章 一人得益是他人受损

第二十三章 论习惯与不轻易改变已被接受的法律

第二十四章 相同建议产生不同结果

第二十五章 论学究式教育

第二十六章 论儿童教育

第二十七章 凭个人浅见去判断真伪,那是狂妄

第二十八章 论友爱

第二十九章 艾蒂安·德·拉博埃西的二十九首

十四行诗

第三十章 论节制

第三十一章 论食人部落

第三十二章 神意不须深究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死逃避逸乐

第三十四章 命运与理智经常相遇在一条道上

第三十五章 论管理中的一个弊端

第三十六章 论穿戴习惯

第三十七章 论小加图

第三十八章 我们为何为同一件事哭和笑

第三十九章 论退隐

第四十章 论西塞罗

第四十一章 论名声不可分享

第四十二章 论我们之间的差别

第四十三章 论反奢侈法

第四十四章 论睡眠

第四十五章 论德勒战役

第四十六章 论姓名

第四十七章 论判断的不确定性

第四十八章 论战马

第四十九章 论古人习俗

第五十章 论德谟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

第五十一章 论言过其实

第五十二章 论古人的节俭

第五十三章 论恺撒的一句话

第五十四章 论华而不实的技巧

第五十五章 论气味

第五十六章 论祈祷

第五十七章 论寿命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收异曲同工之效

我们一旦落人曾受过我们侮辱的人之手,而他们又对我们可以恣意报复时,软化他们心灵最常用的方法,是低声下气哀求慈悲与怜悯。然而相反的态度如顽强不屈,有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

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曾长期统治我们的居耶纳地区,他的遭遇与身世中有许多值得一书的伟大之处。他遭到了利摩日人的莫大羞辱后,用武力把他们的城市攻了下来。村民包括妇女与儿童,都被抛下遭受屠杀,高声求他宽恕,还在他脚边跪了下来,都无法使他住手;只是在他率部进入城内时,看到三位法国贵族怀着非凡的勇气,单独抵抗他的军队乘胜进击时才下令停止。他对这样的勇敢精神不胜钦佩,怒气也煞了下来,礼待这三个人,连带也饶恕了全城的其他居民。

伊庇鲁斯君主斯坎德培追杀手下一名士兵。士兵忍气吞声,百般哀求,试图平息他的怒火,最后无奈手握宝剑等待着他。这番决心却打消了主人的怒气,看到他准备决一死战不由非常钦佩,也就宽宥了他。(有的人没有读过这位君主的神勇事迹,看了这个例子或许会有另一种不同的解释。)

康拉德三世围攻巴伐利亚公爵盖尔夫,不顾对方如何卑躬屈膝迎合他,他赐予的最大的宽恕是允许那些同公爵一起受困城里的贵妇人徒步安全撤离,并随身带走她们能带走的一切东西。她们深明大义,决定把丈夫、孩子和公爵本人都驮在背上。皇帝看到她们那么高尚贤淑,高兴得喜极而泣,以前对公爵不共戴天的仇恨也就一笔勾销,之后和和气气对待他和他的家庭。

上述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打动我。因为我这人生性宽容怜恤,狠不下心来,从而同情比尊敬更适合我的天性。可是对斯多葛派来说,怜悯是一种邪恶的感情,他们要我们帮助不幸的人,而不是软下心来去同情他们。

这些例子在我看来是合适的,尤其因为看到受这两种方法袭击与考验的心灵,能够承受其中一种方法毫不动摇,对另一种方法却又低头认输。是不是可以说,动恻隐之心是和气、温良或软弱的表现,因而那些天性柔弱的人,如妇女、儿童和庸人,更易陷入这种情态;而蔑视眼泪与哀求,只认为美德凛凛然不可侵犯,这才是崇高坚强的灵魂的体现,对不屈不挠的大丈夫行为怀有的爱戴与钦佩。

可是惊异与钦佩对于没有那么高尚的心灵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底比斯人可以作为例子。他们要求法庭对某些将军处以极刑,因为他们任期过后没有交出兵权。佩洛庇达在这些控诉下屈服了,哀告求饶保证不再重犯,勉强获得了宽恕;而伊巴密浓达则相反,他把自己的功勋颂扬一番,自豪放肆,要老百姓记住。大家听了再也无心投票,散会时大大赞扬这位人物的胆略与勇气。

老狄奥尼修斯经过长期苦战,攻下了勒佐,并俘获了菲通统帅。菲通是个正人君子,曾英勇地负隅顽抗,老狄奥尼修斯要在他身上进行残酷的报复。他首先对菲通说,他在前一天如何下命令把他的儿子和其他亲族都淹死了。菲通淡然回答说他们那一天要比他过得幸福。然后他命令刽子手扒下菲通的衣服,押着他满城游街,还残酷地鞭打他,恶言恶语羞辱他。但是他态度自若,勇敢面对。他甚至还神色严峻地高声宣说,不让祖国落入暴君之手是他愿意为之而死的光荣辉煌的事业,并警告对方将遭到神的惩罚。狄奥尼修斯从自己部队士兵的眼中看出,他们不但没有被这位败将的挑衅性言辞激怒,反而看不起自己的领袖以及他的得胜;这种非凡的勇气叫他们吃惊,为之动情,酝酿反叛,还可能从他的卫队手里劫走菲通,于是他下令停止折磨,派人悄悄把他投入大海淹死。

当然,人都是出奇地虚荣、多变、反复无常。很难对人做出标准统一的评价。从前,庞培对马墨提人非常反感,只因为公民芝诺愿意单独承担大众的责任,并要求独自接受惩罚,而对全城市民网开一面。苏拉在佩鲁贾城内也显示出同样的美德,却对已.对人都没有得到一点好处。P1-3

序言

“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

米歇尔·德·蒙田(一五三三至一五九二),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父亲是继承了丰厚家产的商人,有贵族头衔,他从意大利带回一名不会说法语的德国教师,让米歇尔三岁尚未学法语以前先向他学拉丁语作为启蒙教育。

不久,父亲被任命为波尔多市副市长,全家迁往该市。一五四四至一五五六年,父亲当波尔多市长,成为社会人物,得到大主教批准,把原本朴实无华的蒙田城堡改建得富丽堂皇,还添了一座塔楼。

一五四八年,波尔多市民暴动,遭德·蒙莫朗西公爵残酷镇压。由于时局混乱,蒙田到图卢兹进大学学习法律,年二十一岁,在佩里格一家法院任推事。一五五七年后在波尔多各级法院工作。一五六二年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其后还曾两度担任波尔多市长。

蒙田曾在一五五九至一五六一年间,两次晋谒巴黎王宫,还陪同亨利二世国王巡视巴黎和巴勒拉克。住过一年半后回波尔多,世人猜测蒙田在期间欲实现其政治抱负,但未能如愿。

一五六五年,与德·拉·夏塞涅小姐结婚,婚后生了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幸存下来,其余俱夭折。一五六八年,父亲过世,经过遗产分割,蒙田成了蒙田庄园的领主。一五七一年,才三十八岁即开始过起了退隐读书生活,回到蒙田城堡,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

那时候,宗教改革运动正在欧洲许多国家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国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内战更是从一五六二年打到了一五九八年,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颁布南特敕令,宽容胡格诺派,战事才告平息。蒙田只是回避了烦杂的家常事务,实际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他博览群书,反省、自思、内观,那时旧教徒以上帝的名义、以不同宗派为由任意杀戮对方,谁都高唱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蒙田对这一切冷眼旁观,却提出令人深思的隽言:“我知道什么?”

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只是片面的,只有返回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我们不能肯定知道了什么,我们只能知道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其中包括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从一五七二年起,蒙田在阅读与生活中随时写下许多心得体会,他把自己的文章称为:Essai。这词在蒙田使用以前只是“试验”“试图”等意思,例如试验性能、试尝食品。他使用Essai只是一种谦称,不妄图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作为定论,只是试论。他可以夹叙夹议,信马由缰,后来倒成了一种文体,对培根、兰姆、卢梭(虽然表面不承认)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国则把Essai一词译为“随笔”。

这是一部从一五七二至一五九二年逝世为止,真正历时二十年写成的大部头著作,也是蒙田除了他逝世一百八十二年后出版的《意大利游记》以外的唯一作品。

从《随笔》各篇文章的写作时序来看,蒙田最初立志要写,但是要写什么和如何写,并不成竹在胸。最初的篇章约写于一五七二至一五七四年,篇幅简短,编录一些古代轶事,掺人几句个人感想与评论。对某些萦绕心头的主题,如死亡、痛苦、孤独与人性无常等题材,掺入较多的个人意见。

随着写作深入,章节内容也更多,结构也更松散,在表述上也更具有个人色彩和执著,以致在第二卷中间写出了最长也最著名的《雷蒙·塞邦赞》,把他的怀疑主义阐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约写于一五七六年,此后蒙田《随笔》的中心议题明显偏重自我描述。

一五八○年,《随笔》第一、二卷在波尔多出版。蒙田在六月外出旅游和疗养,经过巴黎,把这部书呈献给亨利三世国王。他对国王的赞扬致谢说:“陛下,既然我的书王上读了高兴,这也是臣子的本分,这里面说的无非是我的生平与行为而已。”

蒙田在意大利畅游一年半后,回到蒙田城堡塔楼改建成的书房里,还是一边继续往下写他的《随笔》,一边不断修改;一……时也通俗易懂。有人很恰当地称为“大众哲学”。他不教训人,他只说人是怎么样的,找出快乐的方法过日子,这让更多的普通人直接获得更为实用的教益。

早在十九世纪初,已经有人说蒙田是当代哲学家。直至最近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法国知识分子谈起蒙田,还亲切地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贤人,仿佛在校园里随时可以遇见他似的。

蒙田的《随笔》全集共三卷,一百零七章。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收在《七星文库》的《蒙田全集》,内收《随笔》部分共一千零八十九页,全集另一部分是《意大利游记》。这次出版的《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就是根据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一九六二年版本译出的。

《随笔》中有许多引语,原书中都不注明出处,出处都是以后的编者所加。蒙田的用意在《随笔》第二卷第十一章《论书籍》中说得很清楚:

因为,有时由于拙于辞令,有时由于思想不清,我无法适当表达意思时就援引了其他人的话。……鉴于要把这些说理与观念用于自己的文章内,跟我的说理与观念交织一起。我偶尔有意隐去被引用作者的名字,目的是要那些动辄训人的批评家不要太鲁莽,他们见到文章,特别是那些在世的年轻作家的文章就攻击,他们像个庸人招来众人的非议,也同样像个庸人要去驳斥别人的观念和想法。我要他们错把普鲁塔克当作我来嘲笑,骂我骂到了塞涅卡身上而丢人现眼。

此外,引语绝大多数为拉丁语,小部分为希腊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非法语部分后皆由法国编者增添法语注解。本集根据法语注解译出。

注释绝大部分是原有的,很少几个是参照唐纳德·弗拉姆(Donald Frame)的英译本《蒙田随笔全集》、迈克尔-斯克里奇(Michael Screech)的《随笔全集》中的注释。注释浅显扼要,以读懂原文为原则。

《随笔全集》中的历史人物译名,基本都以上海辞书出版社《世界历史词典》的译名为准,少数在词典内查不到的,则以一般规则而译,决不任意杜撰。

《随笔》的文章原来段落很长,这是古代文章的特点,就像我国的章回体小说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把大段落分为小段落,在形式上稍为变得轻巧一点,至于内容与语句决不敢任意点烦和删节。

此外,原著目录中各章后面只是一个题目,译本中每章题目下尚有取自正文的几句话,作为便于阅读、突出重点而加的导语。

书评(媒体评论)

超群绝伦的作家,如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所有读者不论什么年纪,处于什么时期,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灵;而另一些作家只是在特定的时刻才显现其全部意义。蒙田属于后一种。要能够欣赏他的真正价值,年纪不能太轻,人生阅历与挫折不能太少。他思想的自由与品格的正直给我们这一代被命运抛入纷扰乱世的人,带来了最珍贵的帮助。

——斯蒂芬·茨威格

这样议论自己,辨析自己飘忽的思维,把灵魂在其惶惑、变动、未完满状态下的重量、色彩与曲折和盘托出。这个艺术只属于一个人,他就是蒙田。几个世纪过去,总是有一群人站在这张画像前,凝视它的深度,看到里面反映出的自己的面孔;他们停留愈久看到的愈多,也永远不能说清楚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由于对最精微的心理不断地检验与观察,所有这些组成人类灵魂的摇摆松动的零件,经他的调试最后完成了一次神奇的组合。在他的十指之间掌握了这个世界的美。他完成的是幸福。

——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我的精神里,或许还在我的肉体里——谁知道呢?——都有蒙田对离经叛道的爱好。有这么一个人写作,增加了世人对生活的乐趣。

——尼采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