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黄昏/新世纪作家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戴来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期望,藉由这套“新世纪作家文丛”,凭借众多实力派作家姹紫嫣红的创作成果,能对新世纪文学做一个以点带面的巡礼,也经由这样的多方协力的精心淘选,对21世纪以来的作家作品给予一定程度的“经典化”,并让这些有蕴含、有品质的作家作品,走向更多的读者,一定程度进入文学的生活,由此也对当代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上我们的一份心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邱华栋主编的《向黄昏/新世纪作家文丛》为其中一册,收录了戴来的代表性中短篇佳作。

内容推荐

《向黄昏》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中的一种,收录了戴来的中短篇小说《向黄昏》《表态》《等待》《突然》《在澡堂》等。作者潜入都市生活底层,潜入那些被忽略了社会生存地位的人群,致力于展示他们各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作品中的主人公们的灵魂世界从不安份,总是喜欢不停地折腾,不停地寻找某些足以安顿自己焦灼心灵的目标,由此演绎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荒诞场景。

目录

向黄昏

表态

等待

剧烈运动

给我手纸

关系

爱人

后来

自首

两口

亮了一下

没法说

潘叔叔,你出汗了

前线,前线

突然

准备好了吗

茄子

都去哪儿了

在床上

在卫生间

在澡堂

生存的反诘与意义的探寻——戴来小说论 / 洪治纲

创作简目

试读章节

向黄昏

午饭后,老童照例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午间书场》打个盹。陈菊花有午睡的习惯,同时还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常年睡眠不好,所以每一回睡觉她都搞得很郑重其事,拉窗帘、铺床、烫脚,程序一样都不能少。

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陈菊花感觉老童爬上了床。她猛然睁开眼,只见老童脱得只剩下棉毛衫和短裤,双膝跪在床沿,正伸手过来掀她的被角。老童的手冰凉冰凉的,还湿搭搭的。厌烦从陈菊花心里油然而升,干什么,你?她一把从老童手里扯回被子,掖掖好,身体往里床缩了缩。

老童并不回答,面无表情地又把手伸了过来。陈菊花蜷着身子,被子裹得紧紧的,露出一张面色暗淡的脸。不知为什么,老童想到了他常吃的早点,面饼包油条,也叫荷叶包死人。

拉不开被头,老童就去拉被脚,可完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陈菊花把自己裹成了一只粽子。老童转而又去拉被头,还是没门。他试图从被窝卷的中间打开突破口,然而被子和陈菊花的身体一样僵硬。最后,借助床垫的弹性,老童将左手从被窝和床之间插进了被窝。

进去后,老童感觉到了温暖和湿润,这里面完全是另外一个季节。他暗中观察着陈菊花的反应,后者似乎并未察觉到他进来了。老童多少有点得意这次突袭的成功,那只手谨慎地沿着床面一点一点往前挪动着,从位置上判断,这里应该是陈菊花身体的中间部分。

有那么一会儿,老童觉得陈菊花也在耐心地等待着他下一步的动作。在这方面,陈菊花从来就是个被动者。老童的左手现在就是个负责侦察的排头兵,这只手从来都没有像此刻这样被委以重任过。它因此难免有些紧张。它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着,一点一点,它碰到了一个绵软的障碍物,它的主人正在想这是敌人的哪个部位,整个被窝卷剧烈地一抖,然后它就被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坚决地顶了出来。

大白天的,你发什么神经。陈菊花怒目圆睁,斥责道。

老童的脸涨红了,一绺花白的头发耷拉在前额,使他看起来有些狼狈。出于自尊,老童继续着手上的动作,同时犹豫着是否该结束这件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的事。

而陈菊花那头,尽管身体做着抵抗,心里却迟疑着是不是放弃.因为上个礼拜,她已经拒绝过老童一次了。她觉得老童马上就要恼羞成怒了。老童有高血压,陈菊花最怕看到他脸红,她想老童要再坚决一点,她的放弃也就显得自然了。

对峙的局面就这么形成了,在这个安静的午后,两人的呼吸声被放大了般的粗重。

老童又一次把手伸进了被窝,陈菊花往里床一个翻身,老童的手就暴露在了外面,它干巴巴的,而且青筋毕露,出现在床上仿佛是个意外。它只能跟着往里床去,连老童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动作生硬而勉强。陈菊花已经退缩到了床边。她已经无路可退了。

突然间,老童就收回了手,颓然地长吁了一口气。下床穿拖鞋的时候,老童遇到了一点麻烦,一只拖鞋底朝天远远地斜躺在大衣橱那边。他穿着另一只拖鞋一颠一颠过去,一手扶着衣橱,打算用那只光脚的大脚趾去翻拖鞋,翻了两次都没成功,情急之下,他干脆把脚上的那只拖鞋也踢掉了,光着两只脚走出了卧室。

足有五分钟的时间,客厅里一点声音也没有,陈菊花支着耳朵,耳边还回响着刚才卧室门被狠狠摔上的声音。她看了一眼床头柜上的闹钟,快两点了。下午的时间,老童雷打不动地是交给街心花园的,那里有他的聊友,看他那劲头,兴许还有个把勾着他魂的女人。

大门打开了,然后又关上了,接着是重重的下楼的脚步声,那动静,说明老童恼火极了。

和陈菊花想的一样,老童去了街心花园,否则,他还能干吗呢。P1-3

序言

“新世纪作家文丛”总序

白烨

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是长江文艺出版社接续着“跨世纪文丛”,新推出的“新世纪作家文丛”。

在20世纪的1992年至2002年间,长江文艺出版社聘请资深文学评论家陈骏涛,主编了“跨世纪文丛”,先后推出了7辑,出版了67种当代作家的作品精选集。因为编选精当、连续出书。也因为是一个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学行动,“跨世纪文丛”遂成为世纪之交当代文坛引入注目的重要事件。当时,主编陈骏涛在《“跨世纪文丛”缘起》中说道:“‘跨世纪文丛’正是在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将融汇20世纪文学,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21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她将昭示着新世纪文学的曙光!”这在当时看来实属豪言壮语的话,实际上都由后来的文学事实基本印证了。“跨世纪文丛”出满67本,已是21世纪初的头两年。《中华读书报》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它暂时为自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套文丛创始于7年以前的1992年,其时正值纯文学图书处于低迷时期,为了给纯文学寻求市场、为纯文学的发展探路,陈骏涛与出版家联手创办了这套旨在扶持纯文学的丛书。丛书汇聚了国内众多名家和新秀的文学创作成果,王蒙、贾平凹、莫言、梁晓声、韩少功、刘震云、余华、方方、池莉、周梅森等59位作家均曾以自己的名篇新作先后加入了文丛。几年来,这套丛书坚持高品位、高档次,又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为纯文学图书闯出了一个品牌。”这样的一个说法,客观允当,符合实际。

也正是自1992年起,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强劲指引下,国家与社会的改革开放,加大了力度,加快了步伐,社会生活真正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市场秩序的确立为重心。社会生活的这种历史性演变,对于未曾接受过市场洗礼的当代文学来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与严峻的挑战。提高与普及的不同路向,严肃与通俗的不同取向,常常以二元对立的方式相互博弈。正是在这种日趋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以严肃文学的中青年作家为主要阵容,以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为基本内容的“跨世纪文丛”,就显得极为特别,格外地引人关注。究其原因,这既在于“跨世纪文丛”不仅以高规格、大规模的系列作品选本,向人们展示了当代作家坚守严肃文学理想和坚持严肃文学写作的丰硕收获,还在于“跨世纪文丛”以走近读者、贴近市场的方式,给严肃文学注入了生气、增添了活力,使得正在方兴未艾的文学图书市场没有失去应有的平衡,也给坚守严肃文学和喜欢严肃文学的人们增强了一定的自信。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跨世纪文丛”出满5辑之际,我曾以《“跨世纪文丛”:九十年代一大文学奇观》为题,撰写了一篇书评文章。我在文章中指出:“跨世纪文丛”是张扬纯文学写作的引入举措,而且“有点也有面地反映了8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演进的现状与走向。在纯文学日益被俗文化淹没的年代,这样一套高规格、大规模的文学选本不仅脱颖而出,而且坚持不懈地批量出书,确乎是90年代的一大文学景观”。我在文章的末尾还这样期望道:“热切地希望‘跨世纪文丛’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并把自己所营造的90年代的文学景观带入21世纪。”

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我当年所抱以期望的事情,现在正好落在了我的身上。

因为种种原因,“跨世纪文丛”在文学进入新世纪之后,未能继续编辑和出版,因而渐渐地淡出了读者视野与图书市场。约在2014年岁末,在新世纪文学即将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之际,长江文艺出版社决意重新启动这套大型文学丛书,并希望由我来接替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很难承担繁重的主编事务的陈骏涛先生。无论是出于对于当代文学事业的热爱,还是出于对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敬重,抑或是与亦师亦友的陈骏涛先生的情意,我都盛情难却,不能推辞。于是,只好挑起这付沉甸甸的重担,把陈骏涛先生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开创的这份重要的编辑事业继续下去。

2015年1月7日,在北京春节图书订货会期间,长江文艺出版社借着举办《中国年度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出版20周年座谈会,正式宣布启动大型重点出版项目——“新世纪作家文丛”。由此开始,我也进入了该套文丛的选题策划和作者遴选的准备工作。当时的“新浪·文化”就此报道说:“面对新的文化格局、新的文学现象,出版人仍然应该‘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跨世纪,有跨世纪的机缘,新世纪同样有着它的使命召唤。在一片喧扰之中,一大批严肃的理想主义文学者,仍然怀揣着圣洁的执著,身负着难以想象的重压蹒跚而行,出版人当然没有理由旁而观之。这正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的缘起。”

经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刘学明、总编尹志勇、项目负责人康志刚几位多次沟通和商议,我们大致达成了以下一些基本共识:一、新的丛书系列以“新世纪作家文丛”命名,即以此表示所选对象——作家作品的时代属性,又以此显现新的丛书与“跨世纪文丛”的内在勾连与历史渊源;二、计划在5年时间左右,推出50—60位当代实力派作家的作品精选集,每辑以8—10位作家的作品集为宜;在编选方式上,参照“跨世纪文丛”的原有体例,作品主要遴选代表作,并在作品之外酌收评论文章、创作要目等,以增强作品集的学术含量,以给读者、研究者提供读解作家作品的更多资讯。

事实上,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在社会与文化的诸种因素与元素的合力推导之下,越来越表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分化与泛化,创作形态也呈现出前所少有的多元与多样。文学与文坛,较前明显地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大变异,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把这种新的文学结构称之为“三分天下”,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严肃文学);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大众化文学(通俗文学);以网络科技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网络文学)。在这样一个有如经济新常态的文学新生态中,严肃文学的生存与发展,传统文学的坚守与拓进,就显得十分重要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一文学板块的运作情形,不只表明了严肃文学的存活状况,而且标志着严肃文学应有的艺术高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领着整体文学的基本走向。而就在与各种通俗性的、类型化的不同观念与取向的同场竞技中。严肃文学不断突破重围,一直与时俱进;一些作家进而脱颖而出,一些作品更加彰显出来,而且同90年代时期相比,在民族性与世界性、本土性与现代性等方面,都更具新世纪的时代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风貌。即以最为显见的重要文学奖项来说,莫言获取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自不待说;近几届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不少出自“60后”和“70后”的作家频频获奖、不断问鼎,获奖作者的年轻化使得文学奖项更显青春,文学新人们也由此显示出他们蓬勃的创造力与强劲的竞争力。这一切,都给我们的“新世纪作家文丛”的持续运作,提供了丰富不竭的资讯参照,搭建了活跃不羁的文学舞台。

我们期望,藉由这套“新世纪作家文丛”,经由众多实力派作家姹紫嫣红的创作成果,能对新世纪文学做一个以点带面的巡礼,也经由这样的多方协力的精心淘选,对新世纪文学以来的作家作品给以一定程度的“经典化”,并让这些有蕴含、有品质的作家作品,走向更多的读者,进入文学的生活,由此也对当代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上我们的一份心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也为此而热切期盼!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