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船长尼莫和他的“鹦鹉螺号”,以十二公里的时速,在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旅行途经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然后又回到北冰洋。期间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终于回到挪威海岸等惊心动魄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大师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充分发挥对海洋的想象,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 书名 | 海底两万里(部编教材指定阅读)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儒勒·凡尔纳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船长尼莫和他的“鹦鹉螺号”,以十二公里的时速,在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旅行途经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然后又回到北冰洋。期间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终于回到挪威海岸等惊心动魄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大师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充分发挥对海洋的想象,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会动的礁石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 第三章 听候先生吩咐 第四章 尼德·兰 第五章 冒险开始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七章 种类不明的鲸鱼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尼德的怒气 第十章 海中人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 一切全靠电 第十三章 几组数字 第十四章 黑河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函 第十六章 海底漫步 第十七章 海下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的两万公里 第十九章 瓦尼克罗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在陆地上的日子 第二十二章 尼莫艇长的“雷电” 第二十三章 沉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莫艇长的新提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隧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消失的陆地 第十章 海底煤矿 第十一章 萨尔加斯海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 第十三章 冰山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天灾还是人祸? 第十六章 空气告急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墨西哥湾流 第二十章 从北纬47度24分到西经17度28分 第二十一章 大屠杀 第二十二章 尼莫艇长最后的话 第二十三章 结局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会动的礁石 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那种神秘又令人费解的现象,令人至今都记忆犹新。当时,各种流言传闻沸沸扬扬,搅得沿海居民心神不安,内陆居民惊诧不已,那些经常出海讨生活的人更是心潮澎湃。欧洲和美洲的商人、普通船员、船主、船长、世界各国海军军官,甚至是欧美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此高度关注。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段时间以来,有好几艘大船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大家伙”,长长的,形状像个梭子,偶尔发出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得多,游得也比鲸鱼快很多。 关于这个“大家伙”,各种航海日志都有记载,并且描述都差不多,比如都谈及这家伙或者说这一可疑生物的外形,它运动时的高速度、惊人的能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如果说它是一种鲸类动物,那么它的体积比迄今为止科学研究中已经记录在案的所有鲸类都大。人们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综合考虑,排除有些过于保守的估计,即认为这东西只有200英尺长。但有些人的观点过于夸张,认为“大家伙”有1英里宽、3英里长。我们可以肯定,如果这头神秘生物真的存在,那么它的体积,远远比鱼类学家迄今为止见过的所有鱼都大。不过,它确实存在,这一事实本身无需置疑。鉴于人类本身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为这个超自然生物兴奋异常了。要是还有人觉得它是无稽之谈,这观点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船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汽船,在距离澳洲东海岸5英里的海域和这头会移动的“大家伙”碰过面。起初,贝克船长还以为自己碰到的是一座尚未发现的暗礁,他甚至还准备测量一下它的准确方位。但就在这时,那个神秘物体喷射出两股水柱,“嘶”的一声射向天空,高度达到150英尺。所以,除非这座暗礁上有间歇喷发的泉水,不然它很有可能是一种人类未知的水生哺乳动物,能从鼻孔中喷出有气泡的水柱。 同年7月23目,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船航运公司的哥伦布号也在太平洋上碰到了类似的事情。可是,希金森总督号和哥伦布号两船与它相遇的地点相距700海里之遥,而时间也仅仅差了三天。这一奇特生物移动速度之快,实在是惊人。 十五天后,就在距离哥伦布号遇见它2000海里远的地方,也就是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处,国家航运公司的赫尔维提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山农号邮轮又分别与它遭遇。当时这两艘汽船正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对向航行。从这两次观察到的结果来看,哪怕是算最保守的估计,这头哺乳动物的长度也要超过350英尺,因为山农号和赫尔维希亚号两艘汽船连起来有300英尺长,却还是比它短了不少。 人们已知的最长的鲸鱼,是经常出现在阿留申群岛的克兰马克岛和翁格里克岛附近海域的鲸鱼,即便是它们,最长的也只180英尺。 在各大中心城市,这个怪物妇孺皆知,成了街谈巷议的主题。有人给它编了歌在咖啡馆里传唱,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对它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把它搬上了戏剧舞台。有关它的故事五花八门,在各地流传着。报纸上再次出现了很多虚构巨型生物的报道,北极附近可怕的大白鲨“莫比·狄克”,巨兽“克拉肯”,传说它的触须能缠住500吨重的船,还能把船拖到海底。有人甚至还联想到了一些更古老的传说。 关于这个怪物,相信派与怀疑派在学术期刊和科学期刊上展开了连篇累牍的争论。“怪物问题”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科学杂志的编辑和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进行了激烈的论战,为了打赢这场值得纪念的论战,他们耗费了大量墨水,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从海蛇(1857年,有人称在海上看到了一条大蛇)谈起,后来甚至发展到人身攻击的程度。 到1867年初,人们好像把这事忘了,似乎永远都不会再提起。然而就在这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不过,问题的性质变了,这不再只是个留待人们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变成了一个危险问题,需要立即处理,以免发生更大的灾难。这个怪物有可能是个小岛,或是岩石、暗礁,如果是暗礁的话,还是个会动的暗礁,让人摸不着行踪。 1867年5月的一天夜里,蒙特利尔海运公司的摩拉维亚号在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处又发现了它。该船的右舷尾部撞到了一座礁石,但航海地图显示这一片海域没有礁石。摩拉维亚号凭借风力作用和自身400马力的驱动,时速达到每小时13节。要不是船体材质非常坚固,它被撞后一定会沉没,而船上来自加拿大的237名乘客无疑也会葬身海底。 这场事故发生时,大约是凌晨5点,天刚亮。当时正在后甲板上的船员们迅速向船的后半部分跑去。他们比平常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着海面。不过海面没有别的异常,只看见一个约3链长的漩涡,就像是刚刚受过猛烈冲击一样。船员们把事故发生的地点记录下来,汽船没有受到明显的损伤,继续向前航行。那么,它究竟是撞到了海面下的岩石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残骸呢?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船员检查船底的时候,却发现有一部分龙骨被撞坏了。 P3-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