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是一个混沌的夜晚,一个模糊的夜晚,一个没有清晰记忆的夜晚,一个没有真切感觉的夜晚。然而冷红知道,那样的夜晚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所以,无论那个夜晚是多么不堪回首的朦胧和怎样不能言喻的暧昧,她都不可能忘记那个夜晚。
那个夜晚。是的,那是个夜晚。
2
在一千多口人的大青庄,冷家不仅是姓氏听起来最冷的一户人家,同时也是人丁最冷的一户人家。合村人只要一说起冷家,几乎从来没有人喊过名字。“老冷”“冷叔”“冷婶”“冷家那大闺女”“冷家那小闺女”“冷家那双胞胎”……这样粗略的指认全凭着冷家在大青庄独一无二的姓氏而不用担心出错。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没有人准确地知道他们一家四口的名字。这种状况在冷红和冷紫上学之后稍有改观。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们的班主任笑着说:冷红,冷紫,你们俩的名字挺有意思的,是不是你们家太冷了,所以就特别希望你们俩能够大红大紫地热闹一下?
不是。冷紫说。
为什么?
我想,爸爸妈妈肯定不只是让我们来热闹一下,而是希望我们将来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
我不觉得。冷红说:我想他们可能只是想着这两个名字好记,又经常连在一起用,正适合我们姊妹俩吧。
要是像你说的那样,那干吗不叫咱们冷花冷叶?冷紫瞪大了乌溜溜的眼睛。
要是像你说的那样,起个名字就啥都有了,那咱们班的张统宇将来就一定能够统一宇宙了?
看着姊妹俩争吵起来的可爱模样,班主任不由得笑了起来。她拍了拍姊妹俩的肩膀:家长给你们起什么名字,不一定就是让你们必须成为什么人,而只是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愿望。比如薛小敏,就是希望她机灵敏捷,刘壮,就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这些都是希望,希望和现实之间常常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很有可能变成现实,懂不懂?
懂。冷紫点点头:比如说我考了九十分,我的目标却是一百分。那一百分就是希望。我下次多考十分就行了。
班主任赞许地看看冷紫,又看看冷红:冷红,你有什么希望,也说来听听。
我不说。
为什么?
嘴里吐字都会讲,若要去做难断肠。冷红说:说有什么用?
谁告诉你的?班主任惊讶极了。
我妈。
面对着姊妹两个,班主任一时间居然无话可说。只是此后逢人便讲:冷家这两个丫头,不简单!
可是,无论两个女儿怎么聪明漂亮,冷裕德在世的时候,总是有些不足意。他从来没有把两个女儿的同时降生看作是老天格外的眷顾,相反,在他的心思深处,还浓浓地埋藏着一丝因一窝生出两个女儿而被淹没的自卑感。要是两个儿子就好了,或者有一个儿子也行。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念叨过。那年九月的深夜,当乡卫生院的医生大汗淋漓地从手术室走出来,对他说“你媳妇子宫受创十分严重,再也不能生育”的时候,他一下子便瘫软在了地上。天要塌下来了。我要断子绝孙了。本来在大青庄就无依无靠的,这下子更抬不起头了。没有了香火苗儿啊。没有了顶梁柱啊。对不起列祖列宗啊。他就这样傻傻地哭诉着,在刚刚种进麦子的地里待了一夜。几天之后,他默默地用架子车把妻子和两个女儿拉回了家。
哎,老冷,看不出来,你可真能干啊,一箭双雕啊。
这个法子也挺省事儿的,传授传授经验吧。
老冷那东西我也见过,没有啥出奇的呀,这是咋回事儿呢?
……P1-3
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经历了一次冒险。
——乔叶
可以说,达一部长篇小说是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生活“风俗史”,和青年“身心史”的文学写照,是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的优秀作品。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 施占军
这个深刻处就是纯朴的农村姑娘变化为“小姐”的过程中,随着生活内容的改变,她们的内心出现裂变的复杂性,也就是作家的描写进入了人的精神的转移层面。
——作家张宇
2001年2月,我从县里被调到河南省文学院当专业作家,资本是七本散文集。在文学院听李佩甫、张宇、李洱、墨白等小说精英们谈了一年小说之后,就想要转型写小说。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干脆一蒙头,傻子买鞋——冲大的去,决定写一个长篇。记得佩甫老师听说我的想法之后,显然有些吃惊,他停顿了片刻,道:“还是先写写中短篇吧?”我断然道:“我觉得我能写长篇。我已经准备好了。”他笑了笑,不再说话。
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写下了这个长篇的初稿。在写作过程中,我无比真切地认识到了佩甫老师当初给我的建议是一种多么委婉的劝导。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他心如明镜:对于一个完全不知小说为何物的懵懂者来说,没有中短篇写作的经验作底,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会出现多么严重的障碍和困难。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怕: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经历了一次冒险。两年后,我自觉地投人到了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中,谓之“补课”。
还好,冒险者的运气不错。2003年年底,这部小说被《中国作家》头条发表,2004年初,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单行本,并且人选了当年年度的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榜,获得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和读者的认可。后来又被《长篇小说选刊》选载,直到现在又被四川文艺出版社再版。不由惊觉:在出版和再版之间,十几年光阴已经翩然而逝。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鸟儿的抒情。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所有痕迹都在纸上,字字句句都有镌刻。付印之前,我将这部小说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读着读着,惶恐和难堪潮涌而来。这个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末的底层城乡。那时的临时工工资只有三四百元;因为网络不普及,人们找工作还要依赖职业介绍所;手机对于很多人而言仍是贵重之物,联络方式远没有当今的迅疾便捷……就物质外壳而言,这个小说很像一件过时的衣服。就技法层面来看,这部长篇的硬伤也是更加显而易见:议论过多,概念先行,叙述方式单一,结构线性……也许,它该被遗弃。但是它居然幸运地没有被遗弃。那么,总该有一点理由吧。不然它还有什么重新面世的理由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遇春一直持续关注着我的创作,他曾如此分析这个小说的艺术取向:“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担当情怀的作家,乔叶并不满足于对外在现实生活的浅层描绘,她感兴趣的是对女性人物心理现实的复杂描摹。选择当代城市妓女作为书写对象,这种题材显然带有一定风险,容易被误解为欲望化写作的标本之类,不仅如此,选择这种题材也面临着突破既有的叙事模式的难题。乔叶当然无意于写那种有关妓女的宏大民族国家叙事,她甚至也不满足于仅仅是借书写妓女的悲苦命运而对现实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的思考,她的艺术贡献在于,客观地、集中地揭示当今中国妓女群体复杂的精神心理状态,尤其是揭示她们沦落为妓的心理轨迹,包括沦落为妓之前和之后的精神变异和心理变迁,其中有她们麻木后的欢乐和清醒时的痛苦,有她们反抗的绝望和惯性的滑行,甚至还有她们偷偷从良后的隐忧和隐痛……”
这个小说也曾获得我的文学前辈、河南作协名誉主席张宇如此评价:“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细,乔叶把她们由姑娘变化为‘小姐’的过程写得很细,细出了必然的结果。看过之后使人想到,如果把我们置于她们的处境,我们也不得不做起‘小姐’来。这就有了合理性,合理性一下子拓宽了小说的面积,作品就合理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乔叶的过人之处,她从‘小姐,这里展开,或者说规定一个视觉来观望,一点点的展览出这个大社会的画卷。而且不动声色,一盘菜一盘菜端出来,终于端出来一个当代生活的盛宴。最让人称道的是,作家也不急于简单的批判什么,只是邀请读者一起来感受生活,让读者自己去感慨万千去认识。这部小说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并没有简单停留在‘小姐’生活的表面化描写上。而是悄悄地写到了深刻处,这个深刻处就是纯朴的农村姑娘变化为‘小姐’的过程中,随着生活内容的改变,她们的内心出现裂变的复杂性,也就是作家的描写进入了人的精神的转移层面。这就一下子挠到了小说艺术的隐秘之处,人性的风景由此一层层展开……”
《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则给出了如此褒奖之词:“小说涵盖了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历史,尤其是触及了这样的社会转型期中人们在个人欲望、生活愿景、心灵依托等方方面面的复杂情状。可以说,这一部长篇小说是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生活‘风俗史’和青年一代‘身心史’的文学写照,是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的优秀作品。这部作品有许多值得分析的特点:视域宽展开阔、人物性格复杂而鲜明、情节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正视社会裂变中严峻的生存考验,体恤底层挣扎者的生命困境……不回避黑暗的部分,捕捉人心中的光亮;不鄙视下坠的身影,更珍惜从未放弃的上升念头;不遮掩生活中的丑恶世相,亦挖掘那些在奋斗、受难中的宽谅和忏悔。因而,这个小说既是真切的有关进城乡民的中国故事,也是有关人类命运的史诗。”
——这统统都是溢美。我当然心如明镜:小说本身的虚弱和这些善良的溢美之间的距离何止千里。不过,在自惭形秽的同时,或许也有一些地方我可以稍稍自许吧:对于“小姐”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写作的时候我确实是进行了尽力细致的认知,也在认知中进行了尽力诚实的思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有许多障碍和煎熬,但更多的是无知无畏的热忱和浓烈而美好的情感浸入……而当年为这部小说写的后记里,一些话仍然是我不变的初衷:“在更深的本意上,这两个女孩子的故事只是我试图运用的一种象征性契人,我想用她们来描摹这个时代里人们精神内部的矛盾、撕裂、挣扎和亲吻,描摹人们心灵质量行进的困惑和艰难,描摹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那个纯净的自己,这个纯净的自己常常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之中,时时与我们现在的自己做着分离、相聚和牵扯。就像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这样一个血肉相融的孪生姊妹,在生命的过程中始终不懈地镌刻着我们……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种我认为生活中应当有而实际上却没有或者很少有的美好事物一直是我创作中最重要的激情和动力。文字赋予了我表达理想和描述理想的方式,我也将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他。我知道我做得不够好,但聊以自慰的是,我忠实地表达了一些我的认识和思考。我觉得自己的表达是认真和严肃的。”
——也正是这些自许让我有了些微自信:这部小说对于我的创作有意义,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它或许也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或许也正是四川文艺出版社使它重登大雅的理由。我视之为一种珍贵的肯定和鼓励。
忐忑,感恩,欣悦和幸福,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我知道我以后的长篇小说可能都比它成熟老到,却再也不会比它稚拙可爱。它是我小说创作的开端,是我小说创作青春期的产品,是我和小说的初恋信物。这样的青春期,这样的初恋,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为特别,也最为刻骨。
2017年4月
乔叶著的这本《我是真的热爱你(精)》讲述了乡下孪生姐妹坎坷辛酸的命运遭际。父亲因车祸去世后,姐姐冷红为了照顾母亲和成就妹妹的学业,毅然退学进城务工。在充满陷阱与诱惑的城市里,成了邪恶势力的猎获物。冷红的妹妹冷紫,聪慧善良,性情刚烈,当得知姐姐为了让自己能升入大学竟然在作着这样的牺牲时,悲愤交织,赶到城里,企图唤醒她的噩梦,救之于水火,自己反倒遭受了一系列惨重的身心打击……
乔叶著的这本《我是真的热爱你(精)》讲的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一对孪生姐妹在生活的偶然中误入风尘,在相互的感情和恩怨纠葛中挣扎,最后妹妹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二人的灵魂拯救。作者乔叶文笔畅快,语言张力十足。本书表现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乡村女性被吸入城市的‘黑洞’后那种惨烈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