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魁等著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上下)》旨在系统梳理中国社会学的起源及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从基础性概念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篇章,从中庸、位育、仁、礼等多种中国式概念到秩序、规范、治理等现代社会学理念,组织构架,展开行文,全面展示了我国社会学学科形成的源流与特点,构建了一副中国社会学起源发展的全景图。全书由原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景天魁组织统稿,多位社会学界知名的中青年学者负责章节文章审阅,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 书名 | 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上下)/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作者 | 景天魁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景天魁等著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上下)》旨在系统梳理中国社会学的起源及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从基础性概念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篇章,从中庸、位育、仁、礼等多种中国式概念到秩序、规范、治理等现代社会学理念,组织构架,展开行文,全面展示了我国社会学学科形成的源流与特点,构建了一副中国社会学起源发展的全景图。全书由原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景天魁组织统稿,多位社会学界知名的中青年学者负责章节文章审阅,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内容推荐 景天魁等著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上下)》旨在论证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为此,作者们从浩瀚史海中,精选了4个基础性概念和30个基本概念,构成了群学概念体系,以此作为证明群学存在性的根据,以及其历史绵延性的载体。立足于群学概念体系。才能遵照学术积累规律,使中国社会学具备实现中西会通的必要条件,才能明确中国社会学的基因和特色,才能形成和彰显中国社会学的独特优势,从而论证了苟子群学及其概念体系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目录 上册 前言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中国社会学的源流问题 一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二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轴 三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四 文化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研究 五 追本溯源:群学概念体系的意义 六 史海拾贝:群学概念体系的价值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一 群:概念界定与群学奠基 二 伦:社会关系及其维系 三 仁:社会建构的基础理念 四 中庸:天下之正道 第二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合群与能群 第三章 修身 一 身:心体合 二 己:主客辩证统一的自我观 三 性: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 四 气:贯通形神、群己、天人的概念 五 心态:社会心理的形塑和践行 六 社与会:概念及其演变 七 天:社会的秩序与法则 八 自然:修身的最高境界 下册 第四章 齐家 一 家:社会的基础构成 二 宗族:传统社会治理的重心 三 孝:社会整合的基点 四 礼:社会的典章制度 五 义:社会的基本规范 六 信:社会交往的原则 七 利:社会行动的动力 第三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善群与乐群 第五章 治国 一 国与民: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 二 国土:国家的空间建构与治理 三 士:国家治理中的精英阶层 四 王道与霸道:国家的治理方式 五 贤与能:治国人才的选拔标准 六 科举:治国人才的选拔制度 七 公与私:国家与个人的边界区隔 八 秩序:国家治理的目标 九 位育: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 第六章 平天下 一 天下:中国人的世界概念 二 势:循天下之法 三 变:生生不已之理 四 和合:社会协调之道 五 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机制 六 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