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伊斯坦布尔的一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奈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夏奈著的《伊斯坦布尔的一年》是一封给伊斯坦布尔的情书。

在伊斯坦布尔都吃些什么、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去处、如何在伊斯坦布尔正确撸猫……

伊斯坦布尔的好吃的、好玩的,关于伊斯坦布尔,你感兴趣的一切,都在这本书里。

官方盖章的土耳其游记: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旅游参赞亲自作序推荐,土耳其旅游局、土耳其航空倾情推荐。

全彩印刷,文艺裸脊,浅蓝彩页铺底,80多张精美插图,带您领略美丽生动的土耳其。

八万人苦等四年,畅销书作家夏奈,常住伊斯坦布尔一年后,又一经典力作。

内容推荐

《伊斯坦布尔的一年》是作家夏奈的一本旅行随笔。2015年,作者夏奈搬到伊斯坦布尔生活了一年,并将这一年在土耳其的见闻、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全书按时间顺序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夏日、秋日、冬日及春日,其中有对伊斯坦布尔美食、美景的介绍,完备详尽的伊斯坦布尔旅行攻略,也有由作者在伊斯坦布尔的经历所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如果这辈子你希望到伊斯坦布尔生活一年,那么你要看这本书;如果你没办法去伊斯坦布尔生活一年,那么你更应该看这本书。

目录

自序 到博斯普鲁斯去散散步好吗

第一章 夏日 Summer

 在伊斯坦布尔都吃些什么

 开往王子群岛的轮渡

 利卡维托斯山丘吹来的风

 再不行动就老了

 在费特希耶玩滑翔伞

 博德鲁姆的夜

 你在乎什么

 伊斯坦布尔的秘密去处

 忧郁的布达佩斯

第二章 秋日 Autumn

 生日礼物

 全世界的爸爸都有公主病

 真朋友的界定

 所有落在伊斯坦布尔的雪

 又一次搬家

 你认识马卫生吗

 一个疯子

 去伦敦

 伊斯坦布尔的猫

第三章 冬日 Winter

 回到上海一周

 没有多少人能够流芳百世

 卡帕多奇亚的小镇

 有种一点,有趣一点

 深夜慰藉人心的一碗热汤

 穆斯塔法先生在切胡萝卜

 千帆过尽,仍最爱你

 于波尔多的四日

 在世界自然遗产里边泡脚

第四章 春日 Spring

 长大

 再爱惜也无用

 一千零一夜

 神经病

 他不爱我

 搭乘欧洲最佳航空公司飞机

 温柔的安塔利亚

 给伊斯坦布尔的情书

试读章节

温柔的安塔利亚

2016 年6 月1 日 安塔利亚 天气晴

I see gold in the air and promise in the streams.

我在空气中看到金子,在溪流中看到承诺。

I see love in our hearts, futures in our dreams.

我看到爱在我们心中,未来在我们梦里。

It's a tunnel kind of vision like alcohols involved.

像是酒精作用下的视觉幻象。

And I stray like a hound dog but a'ma come back when she calls.

我像只迷途的猎犬,但她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回来。

When she calls I'll come to her.

她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到她身边。

Oh,when she calls I'll come to her.

哦,她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到她身边。

走在安塔利亚的老城海边,耳机里突然响起来Jesse Woods (杰西·伍兹)的Gold In The Air(《空中的黄金》),这是土耳其南部自驾旅行的最后一站了,温柔的安塔利亚,有着地中海独特的气候,一年中有300天都是艳阳天,在她的怀中结束这次行程最好不过。之后,我会回到伊斯坦布尔,停留几天,收拾行囊,与友人告别,结束我在土耳其生活的一年。

因为一直想着离开这件事,最近的思绪总是充满了离别的忧愁。从伊斯坦布尔到安塔利亚的这段旅程,也像是离别的提前演练。安塔利亚比伊斯坦布尔安静许多,郁郁苍苍的繁茂松树屹立在地中海岸边,金色夕阳下,安塔利亚的模样正符合我们对于南部海岸的所有想象。

我的很多土耳其友人都特别喜欢安塔利亚,说这不仅仅是土耳其人旅行度假的首选之地,也是全世界排名第四的外国人旅游目的地。2014年伊斯坦布尔的年旅游人数是900万人次,而仅有200万人口的安塔利亚,竟然吸引了1200万人次的游客到访,将近占土耳其游客人数的一半。欧洲的航空公司一般都能直达安塔利亚,不过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来自俄罗斯,跟我们在棉花堡看到的别无二致。因为安塔利亚的消费水平比欧洲低得多,但是度假舒适度又不输地中海其他海滨城市。

早在公元前2世纪,来自贝尔加马的阿塔罗斯二世建立了这个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Attaleia(安塔利亚)命名此城(目前安塔利亚的名称就源自于此)。罗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后,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到此视察,修建了他的凯旋门:哈德良门——如今依然是卡雷奇老城的正门。1207年塞尔柱突厥人留下了38米的Yible Minare(唤拜塔),成为安塔利亚最醒目的象征。波斯人、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帝国轮番入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使安塔利亚有一种混血般的美丽。

我住的酒店离市区不近,但确实是很好的街区。酒店的房间会旋转,所以每隔几小时就可以从窗外看到不一样的景色,有时候是居民楼里的居民悠闲地坐在自家阳台晒太阳,有时候是酒店的游泳池和偌大的公共休息区,还有时是一望无际、湛蓝得像是用尽了上帝调色盘中所有蓝色的地中海。房间有四扇大大的窗户,采光很好,每次坐在里边写东西我都觉得很安心。没办法,走到哪儿身上都有南方人的印记,喜欢太阳,也喜欢晒太阳,所以一年差不多全是仲夏的安塔利亚,怎能不讨人喜欢?

安塔利亚周围有三个古城,古城里大多是希腊人跟罗马人当初建造的建筑,很多甚至保持着原样,没有像博德鲁姆十字军教堂那样加盖宣礼塔一类的加工,因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土耳其人很少。安塔利亚附近的阿斯潘多斯、柏吉和西戴三大古迹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璀璨辉煌的显著代表。如果不能到访,至少也要去一次安塔利亚博物馆。这个曾获得过某欧洲大奖的博物馆,里面陈列了密密麻麻的古希腊众神像,这些雕像大部分来自周围这几处古迹。(P201-206)

序言

到博斯普鲁斯去散散步好吗

好久不见,各位还好吗?

距离我的上一本书,已经过去快三年了。在消失的这段时间里,我搬去了伊斯坦布尔。上一本书里,我把伊斯坦布尔称为“第二故乡”,从2013年初次相遇到现在,我已经去过很多很多次伊斯坦布尔,多到数不清了。这期间有很多的事情都在改变,我第一次去时认识的朋友,有些早已离开。

旅行和生活是很不一样的,很多人说着“到别处生活”的话,其实也不过只是走马观花,到比较市井的地方去拍了几张照片而已。来了这么多次之后,2015年,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搬过来居住一年。阴差阳错,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时候,因为之后一年的情况,大家其实都有目共睹了。

尽管如此,伊斯坦布尔在我眼中仍旧是美丽的城市。从视觉角度来说,它毋庸置疑是迷人的。就土耳其民众而言,这个连古罗马人都曾在历史上选作首都的城市,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的中心”。电影《香料共和国》里,被迫离开伊斯坦布尔,搬回雅典的主人公一家,其父亲在电影中这么说过:

我们谁都不想离开伊斯坦布尔,说什么都不想。伊斯坦布尔是城上之城,它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美妙的音乐、灿烂的夕阳,还有闲话家常。在我们被通知滚蛋那晚,移民官在我耳边说,只要我改信伊斯兰教,我们就能留下来,不会有人再伤害我们。你想知道这些年来我挥之不去的梦魇吗?那就是我没有当场拒绝,我迟疑了足足五秒钟,愿上帝原谅我,那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五秒钟。

伊斯坦布尔的美是超乎国界的,土耳其民族只是它历史中的一部分,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就已经是世界文明中的闪烁明珠。

我一直觉得,如果想要彻底熄灭一团火,就一定要先把它烧到最旺,等燃料殆尽,火苗才会彻底熄灭,没有复燃的可能。就好像如果想要放弃对一个人的好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狠狠地爱,藏在心底反而会让自己惦记一辈子。伊斯坦布尔就是潜藏在我心里熊熊燃烧的一团火,也是这个原因,我开始着手准备搬到伊斯坦布尔的事宜。

我在土耳其的朋友帮了我不少的忙,我们先去社区开了材料——担保函,证明我在土耳其期间会住在她家,并且她将对我在土耳其期间的一切行为做担保。看上去只是小小一张纸,其实却满载信任,因此我一直很感谢她为我做的这一切。我们尝试在网上做了预约,但是因为叙利亚的内战,很多难民逃来了土耳其,居留的预约变得极其困难。终于,在前年(2015年)的10月4日,我成功预约了在伊斯坦布尔的居留面试,不过大概在8月左右,我便已经开始居住下来了。

以伊斯坦布尔作为中心点,我还拿到了申根和英国的半年无限次往返签证,于是这一年除了停留在伊斯坦布尔以外,顺便还可以探索欧洲和中东其他一些国家。这样反而更省事,操作起来也方便。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在伊斯坦布尔时写的日记,你将要看到的是我在土耳其停留期间和欧洲国家旅行期间的所想所感,也包括在伊斯坦布尔生活时的点点滴滴,与这座城市的相遇,以及遇到的新的朋友们和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

上一本书《无法靠想象完成的旅行》出版之后,大学的师妹罗为来上海看我。她说在动车上用很舍不得的心情把书看完了,然后说真的很喜欢这一本,因为对书中的很多想法都很有共鸣。从成长励志到旅行见闻,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当下状况写入书中,一开始总是觉得很忐忑。之前,我担心这些想法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根本不能引起任何人的共鸣,或者也无法代表任何年轻人的想法。好在书出版后,收到了一些相对正面的反馈。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让我可以更加有自信地去完成自己一直想要的创作。

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一种很奇妙的联系,我把它称之为“回响”。作者写的文字,读者阅读后在脑海中产生画面,引起共鸣,这是一种回响;读者读完之后,将共鸣之处反馈给作者,相互理解,这又是一种回响。一本书要打动人心,两种回响是缺一不可的。随笔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此。

这一本《伊斯坦布尔的一年》承载了我更多的收获和心得,这本书写得比以往几本都要慢,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每天走街串巷去了解这座城市,深入其中听当地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把“虚无缥缈的字眼”变成真实存在的“回响”。即便从伊斯坦布尔回到上海整理书稿,对于放入书中的日记的取舍,也让我纠结了好几个月。

我总是很庆幸自己一直走在路上,因为每一个地方都能给予我不一样的灵感,与我的文字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而我在这些地方听到的故事,也足够精彩,让我有充分的欲望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各位。

我很喜欢李安说过的一句话:“老实讲,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我们要强加意义,有了意义、故事、起承转合,好像人生可以讲出一个所以然,不再孤单和恐惧,可以找到共鸣。”也许我的这些日记也是一样的,可能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几篇长短不一的故事和经历,若说真有什么意义,可能也在于之后的“回响”。

我写出来之后,你们读完之后,如果不再感到孤单,可以找到共鸣,这可能便是这本书存在的最大价值,或者说“意义”。但愿我的这本书能产生这样的回响,比如当你站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某个角落或坐在博斯普鲁斯海边喝茶时,你会想到这是夏奈曾经到过的地方,也会想起书中的这些故事。而我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再回到这座城市中去,想要再去夕阳下的博斯普鲁斯散散步。

望你喜欢这本书,愿你找到共鸣,产生回响。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46:49